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正式)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正式)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159-31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1.EO/EG行业发展史

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0、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m)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这种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EO的主要方法氯乙

醇法即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

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

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技术,并建成了2.7×104t/a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EO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1958年,美国壳牌油品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ll技术。随即建成了一座2X104t/a的工业装置。此后,空气法和氧气法就成了世界生产EO的两大主要方法。原先占统治地位的氯乙醇法逐渐被淘汰。空气法使用空气

做氧化剂,氧化反应分为二段或三段完成,系统中因为大量气体循环,需要相应规模的吸收、解吸、空气压缩以及净化等设备,显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动力消耗也较大;而且,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多,循环排空量大,乙烯损失也较大。而氧气法由于工艺流程较短,反应物浓度高,虽然反应转化率低一些,但是选择性高,损失乙烯少得多。因此,纯氧直接氧化法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空气直接氧化法。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工业工程能力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飞速发展,EO生产装置的规模不断扩大,空气法生产EO的技术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纯氧氧化法。因此世界上空气法生产EO的装置逐步被淘汰,要么这些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转变成纯氧氧化法,要么干脆关闭了。

从世界EO/EG的生产技术上,形成了SheH、SD 和UCC三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格局,而且三家均采用乙烯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纯氧氧化这一基本化学原理。

乙二醇(MEG)及其同系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

醇(TEG)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原料。现代乙二醇的生产均是采用EO水合反应生成。一般地,现代生产装置都是联合生产E0和EG产品。

远在1859年,人们就可以通过乙二醇二醋酸酯和氢氧化钾进行水解制取乙二醇。到1860年由环氧乙烷水解法制取乙二醇的试验成功。

1904年,用乙二醇又合成了硝化乙二醇酯,并发现这一化合物能降低硝化甘油的凝固: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由于缺少甘油制造炸药,同时为了解决硝化甘油容易结块问题,便利用硝化乙二醇酯作为硝化甘油的代用品。于是,研究并采用了从酒精脱水制乙稀出发,先转化成二氯乙烷,再经脱水制成乙二醇的工艺。但是,由于此法的收率较低,设备腐蚀问题又极其严重,所以后来很少采用。

1915年由氯乙醇制取乙二醇的专利发表,到1922年,美国UCC首先用此法建了第一个工业生产车间,以后道化学公司(DOW)相继也用此法建设了两套生产装置。从此以后,氯乙醇法就成为60年代以前生产乙

二醇的主要方法。

1940年,美国杜邦公司又开发出甲醛和一氧化碳合成法。由于此法的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虽曾经一度建厂生产,但发展始终受到限制。

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和迅速发展,解决了乙烯的来源问题,从此人们便纷纷转向用环氧乙烷水解法生产乙二醇。到1975年,世界上所有乙二醇产品已经全部是由环氧乙烷水解法生产的。

目前国外又开发出生产乙二醇的一些新方法、新技术,但大都未正式应用到大规模生产之中。

2.EO/EG行业的生产现状

随着高性能银催化剂的开发和成功运用、工艺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EO/EG产品应用市场的开拓和发展,EO/EG已经成为乙烯系列继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工业。20xx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世界有120多套装置生产EO、EG,其生产能力分别达到约163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和1566×10的4次

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其中美国分别占总能力的26.6%和23.8%;西欧为17.2%和10.9%;日本为5。6%和5.1%;其余分布在中东和亚太地区。

截止20xx年,我国(不包括台湾)共有EO/EG装置11套,当量环氧乙烷(EOE)94×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其中EG生产能力83.1×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商品EO生产能力共27.7×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生产规模最大的是南京杨子装置,20xx年该装置扩能至3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EG,生产规模最小的是吉联装置,只有4X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当量。从专利技术上,所有装置均是引进国外,世界主要3大EO/EG专利商在国内均能够找到踪影。辽化装置是中国最早引进的

空气法装置,后来采用UCC专利技术进行了氧气法改造,代表了UCC20世纪60年代的专利技术。燕化装置70年代从美国SD公司引进,是我国最早引进的氧气法装置,代表了SD公司70年代的技术。之后,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又陆续引进了SD公司的上海金山装置、南京杨子装置、北京东方装置、新疆独山子装置和吉电、吉联装置,天津联化、茂名和抚顺装置则是引进Shell专利技术。总体上看,后引进的装置由于技术的先进性,装置能耗较低,经济效益明显;Shell装置比SD装置在MEG产品UV值等质量指标上要好一些。

目前,我国实际生产EO/EG当量能力还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而,国外的石化巨头如BASF、BP、Shell纷纷花巨资在中国进行石化投资,BASF与南京杨子合作投资30亿美元建设杨巴一体化石化项目;Shell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投资40亿美元在广东惠州建设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英国BP与上海金山合资建设90×1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26卷第5期 2004年10月 生物促生剂在乙二醇装置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袁磊1#尹洪忠2顾全明2 (1.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062;2.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上海200540)摘要为解决乙二醇装置废水处理系统生化段泡沬过多、臭味过重、出水不能达到设计标准的问题,在该系统中投加生物促生剂Bio Energizer(BE)。结果表明,系统中污泥的颜色由黑色转变为土黄色。同时,系统的废水处理能力提高了41.19%。因此,在不增加任何基建投入的情况下,投加BE有效去除了系统生化段的泡沬和臭味;出水COD平均值由1117mg/L 降低至125mg/L;BE可以解决新增废水的处理问题,大大节约了投资和运营成本。 关键词生物促生剂微生物活性污泥乙二醇装置废水 生物促生剂Bio-energizer(以下简称BE)是一种集有机酸、缓冲剂、酶、营养物质和能量于一体的尖端科学配方,富含微生物所必需的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基本成分是从美国爱达荷州西南部的“风化褐煤”(一种软煤)中提取的。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加入少量的BE,能促进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促使微生物在较差环境中快速大量地生长,形成良好的菌胶团[1.2],从而提高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改善废水处理效果。同时,BE还能增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通过延长食物链和提高食物链的循环效率,使多种微生物更有效地协同发挥作用,更彻底地降解污染物,并提高系统耐负荷冲击能力。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乙二醇装置的废水处理水量为2400m3/d,进水COD为2000~3500mg/L,生化段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由于废水中含有较多的表面活性,曝气时会有大量的泡沬产生,使生化处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转。2002年底,公司扩大再生产,水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倍。由于厂区场地的限制,重新上一套处理装置难度很大,但扩产后的废水若不经过强化措施,势必会造成更大的负荷冲击。因此,厂方拟定在污水进入生化处理装置前,采用化学氧化或其方法进行强化前处理,但存在着成本高、有残留药剂和工艺复杂等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试验在乙二醇装置废水处理生化系统中投加了BE,并对系统使用前后的出水水质进行比较研究。2、试验方法 2.1 使用方法 将BE原液稀释10~20倍,在生化处理系统的进水口处滴加。2003年1月至3月,废水处理系统的好氧装置不运行。3月至4月,好氧装置运行。试验从2003年5月1号开始,详细记录和分析了系统使用BE前后COD的去除效果与微生物的变化情况。 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启动前期,时间为3d;第2阶段:启动后期,时间为27d;第3阶段:维持期,时间为45d。 2.2 使用剂量 BE的使用剂量见表1。 表1 BE的使用剂量(以50m3/h水量计) 时间/d BE的投加浓度/(mg·L-1)BE的投加量/(L·d-1) 1~3 7 8.4 4~27 5 6.0 27~45 3 3.6 2.3 使用目标 (1)在正常运营的情况下,系统的负荷提高30%~50%,出水达到设计标准。(2)短期内,处理装置内的臭味明显消除,泡沬明显减少。 2.4 跟踪测试 测试内容和目的见表2。 表2 测试内容和目的 序号测试项目测试频率考察目的 1 进出水COD 1次/班废水中有机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2 进出水pH 4次/班同上 3 曝气池DO 1次班同上 4 进出水BOD 5 1次周同上 5 进出水NH3-N 1次/d 同上 6 生物相2次/周生化系统中生物种群的演替过程 第一作者:袁磊,男,1970年生,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生态。# 通讯联系人,sam@https://www.360docs.net/doc/e917589669.html,. cn. *国家“863”专题”“景观水体微生物与酶强化净化技术研究”资助项目(No.2003AA601020);上海市生态学科重点科建设基金资助项目。

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 乙二醇是合成聚酯树脂的主要原料,大家熟知的涤纶纤维就是由乙二醇与对苯二甲酸合成的。乙二醇还可用作防冻液,w(乙二醇)=55%的水溶液的冰点为-36℃,可用作中国北方冬天汽车必需的冷却液。此外,乙二醇还可用作溶剂和用于化妆品、毛皮加工、烟叶润湿和纺织工业染整等。据预测,2000年乙二醇的世界产量将达到10Mt/a。中国1995年的产量为53×104 t/a,到2000年将达72×104 t/a。 1.乙二醇生产方法综述 现在,乙二醇有多种工业生产方法,但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法仍占主导地位。 (1)环氧乙烷法 可用酸作催化剂,但用得较多的是加压水合: 反应中生成约10%的二乙二醇醚(二甘醇)和三乙二醇醚(三甘醇),它们是有用的化工产品,故反应所得的有用产品总产率按环氧乙烷计接近100%,生成的二乙二醇醚用作纤维素、树胶、涂料、喷漆的溶剂或稀释剂。三乙二醇醚主要用来生产刹车液。它们的售价比乙二醇还高,因此可改善生产装置的经济效益。 环氧乙烷法因环氧乙烷售价高,生产总成本也比较高。 (2)乙烯乙酰氧基化法 乙烯乙酰氧基化法又称奥克西兰(Oxirane)法,它可由乙烯为原料生产乙二醇。工艺分二步进行,第一步乙烯与醋酸反应生成乙二醇-醋酸酯和乙二醇二醋酸酯: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催化剂TeO2/HBr[w(HBr)=48%的水溶液],还可用醋酸锰加碘化钾作催化剂,乙烯转化率60%,选择性95%~97%,产品分布:乙二醇二醋酸酯70%,乙二醇一醋酸酯25%,乙二醇5%。 第二步是醋酸酯水解生成乙二醇和醋酸: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7~130℃,压力,选择性95%。 该法的总反应式为: 2CH2=CH2+2H2O+O2→2HOCH2-CH2OH 以乙烯计的摩尔产率为94%,高于以环氧乙烷法生产乙二醇的产率。 该法虽然以廉价的乙烯作原料,但投资和能耗比环氧乙烷法高,经济上是否比环氧乙烷法好尚有争论,再加上醋酸对设备的腐蚀是一个头痛问题,催化剂的再生和回收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致使已开工生产的a生产装置被迫停产关闭。 (3)乙烯氧氯化法 该法又称帝人(Teijin)法。由日本帝人公司开发成功,是对老式的氯乙醇法生产环氧乙烷的改进。采用TiCl3-CuCl2-HCl水溶液为催化剂。化学反应如下: CH2=CH2+TiCl3+H2O→ClCH2-CH2OH+TiCl+HCl ClCH2-CH2OH+H2O→HOCH2-CH2OH+HCl 催化剂再生: TiCl+2CuCl2→2CuCl2+H2O 2CuCl+2HCl+ 1/2 O2→2CuCl2+H2O 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压力,pH<4,乙二醇选择性为89%,乙醛6%,其他(二氧杂环己烷和二乙二醇)5%,如果Cl-∶Ti3+的比例小于4∶1时,乙醛产率将显著增大,在反应温度大于120℃时,氯乙醇可在同一装置内水解。 乙烯的氧氯化亦可在另一个催化剂体系中进行: 催化剂再生: 2Cu+(或2Fe2+)+2H++1/2O2→2Cu2+(或2Fe3+)+H2O 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0~180℃,压力~,乙二醇选择性86%,该法的优点是乙烯消耗定额很低,仅 kg/kg乙二醇,但有强腐蚀性,产物与催化剂溶液的分离比较困难。 (4)由合成气制乙二醇 合成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总称。现在工业上用煤、天然气和劣质重油为原料可廉价、大量的生产出来,目前主要用来生产甲醇、合成氨、羰基化产品等。由合成气制乙二醇已引

工艺技术特点及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反应机理 乙烯氧化过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选择性氧化(部分氧化)和深度氧化(完全氧化)两种情况。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C=C)具有突出的反应活性,在一定氧化条件下可实现碳—碳双键的选择氧化而生成环氧乙烷,但在通常氧化条件下,乙烯分子骨架很容易被破坏,发生深度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工业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最佳催化剂是银催化剂。 (1)主反应 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是放热反应,在250℃时,每生成一摩尔环氧乙烷要释放出25.19千卡的反应热。 (2)副反应 乙烯氧化时除生成产物环氧乙烷外,还发生其它反应: 在工业生产中,反应产物里实际主要是环氧乙烷、二氧化碳和水,而甲醛量远小于1%,乙醛量则更小。 反应(2)是主要副反应,也是放热反应,250℃时,每反应掉1摩尔乙烯要放出315.9千卡反应热,如果反应温度过高或其它条件影响会产生反应(3),其反应也是强放热反应,每反应掉1摩尔环氧乙烷要放出314.4千卡的热量,副反应(2)和(3)与主反应(1)的反应进行比较,便可看出副反应的反应热是主反应热的卡几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以防副反应增加。不然,副反应加剧,势必引起操作条件恶化,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催化剂床层"飞温"(由于催化剂床层大量积聚热量造成催化剂层温度突然飞速上升的现象)而使正常生产遭到破坏。 近代对乙烯在银催化剂条件下的选择性氧化机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 A.氧被银表现吸附的形态 初始时,在各种不同温度下氧被高速度吸附,此时活化能很低,约为3千卡/克分子,这个过程发生在四个邻近的清洁的银原子上氧分子的解离吸附(非活化解离吸附)。 O2+4Ag(邻近)→2O2-(吸附)+4Ag+(邻近) (a) 如果银表面有四分之一被氯遮盖时,则上述过程被完全吸附。 第二种过程是表面缺乏四个邻近的清洁银原子时,则发生氧分子的非离解吸附,此时氧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说明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1.EO/EG行业发展史 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0、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m)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这种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EO的主要方法氯乙醇法即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 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 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技术,并建成了2.7×104t/a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EO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1958年,美国壳牌油品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ll技术。随即建成了一座2X104t/a的工业装置。此后,空气法和氧气法就成了世界生产EO的两大主要方法。原先占统治地位的氯乙醇法逐渐被淘汰。空气法使用空气做氧化剂,氧化反应分为二段或三段完成,系统中因为大量气体循环,需要相应规模的吸收、解吸、空气压缩以及净化等设备,显然,工艺流程比较复杂,动力消耗也较大;而且,系统中惰性气体含量多,循环排空量大,乙烯损失也较大。而氧气法由于工艺流程较短,反应物浓度高,虽然反应转化率低一些,但是选择性高,损失乙烯少得多。因此,纯氧直接氧化法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空气直接氧化法。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工工业工程能力和对石油化工产品需求的飞速发展,EO生产装置的规模不断扩大,空气法生产EO的技术经济指标远远落后于纯氧氧化法。因此世界上空气法生产EO的装置逐步被淘汰,要么这些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转变成纯氧氧化法,要么干脆关闭了。 从世界EO/EG的生产技术上,形成了SheH、SD和UCC三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格局,而且三家均采用乙烯在银催化剂上进行纯氧氧化这一基本化学原理。

延长干燥塔再沸器结焦周期的乙二醇脱水方法及脱水装置延长干燥塔再沸器结焦周期的乙二醇脱水装置 1、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废品中回收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方法 2、从聚酯废料中分离和回收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的方法 3、从乙二醇制程水中去除甲酸、乙酸的方法和装置 4、从酯化废水中回收乙二醇的方法 5、高纯度单乙二醇的制备方法 6、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7、环氧乙烷均相催化水合制乙二醇的方法 8、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9、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催化剂及过程 10、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11、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方法 12、回收浓缩乙二醇的方法 13、聚酯废料制造对苯二甲酸二酯和乙二醇的方法 14、聚酯直纺短纤维联合装置乙二醇脱水塔顶蒸汽回收工艺 15、生产乙二醇的方法 16、生产乙二醇的方法2 17、生物净化污水去除乙二醇的方法 18、受污染的乙二醇的处理方法和缩聚设备 19、酸性水合成乙二醇的方法 20、同时制备乙二醇和碳酸酯的方法 21、延长干燥塔再沸器结焦周期的乙二醇脱水方法及脱水装置 22、延长干燥塔再沸器结焦周期的乙二醇脱水装置 23、一种乙二醇的精制提纯方法 24、一种乙二醇喷射真空泵 25、一种制备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26、一种制备乙二醇锑催化剂的工艺流程 27、乙二醇锑的制备方法 28、乙二醇制备方法 29、用于环氧乙烷催化水合制备乙二醇的方法 30、用于环氧乙烷水合生产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31、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32、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均相催化剂 33、由环氧乙烷水合制备乙二醇的固体酸催化剂 34、制备高纯度单乙二醇的方法 35、制备乙二醇和(或)丙二醇的方法

乙二醇技术说明书

物理性质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乙二醇的球棍模型 EINECS 登录号203-473-3 InChI编码InChI=1/C2H6O2/c3-1-2-4/h3-4H,1-2H2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Mono ethylene glycol,MEG,EG. 英文别名: glycol, 1,2-ethanediol.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 结构简式:HO-CH2CH2-OH 分子量:62.068 冰点: -12.6℃ 沸点:197.3℃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相对密度(空气 =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蒸汽压:0.06mmHg(0.06毫米汞柱)/20℃ 闪点:111.1℃ 粘度:25.66mPa.s(16℃)[1] 溶解性:与水/乙醇/丙酮/醋酸甘油吡啶等混溶,微溶于醚等,不溶于石油烃及油类,能够溶解氯化锌/氯化钠/碳酸钾/氯化钾/碘化钾/氢氧化钾等无机物。 表面张力:46.49 mN/m (20℃) 稳定性:稳定 燃点:418℃ 在25摄氏度下,相对介电常数为 37 化学性质 由于分子量低,性质活泼,可起酯化/醚化/醇化/氧化/缩醛/脱水等反应。

主要用于制聚酯涤纶,聚酯树脂、吸湿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用作染料/油墨等的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气体脱水剂,制造树脂、也可用于玻璃纸、纤维、皮革、粘合剂的湿润剂。可生产合成树脂PET,纤维级PET即涤纶纤维,瓶片级PET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等。还可生产醇酸树脂、乙二醛等,也用作防冻剂。除用作汽车用防冻剂外,还用于工业冷量的输送,一般称呼为载冷剂。 乙二醇在用做载冷剂时应该注意:1.其冰点随着乙二醇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浓度在60%以下时,水溶液中乙二醇浓度升高冰点降低,但浓度超过60%后,随着乙二醇浓度的升高,其冰点呈上升趋势,粘度也会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浓度达到99,9%时,其冰点上升至-13,2℃,这就是浓缩型防冻液(防冻液母液)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必须引起使用者的注意。2.乙二醇含有羟基,长期在80摄氏度-90摄氏度下工作,乙二醇会先被氧化成乙醇酸,再被氧化成草酸,,即乙二酸(草酸),含有2个羧基。草酸及其副产物会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接着是心脏,而后影响肾脏。如无适当治疗,摄取过量乙二醇会导致死亡。,乙二醇乙二酸,对设备造成腐蚀而使之渗漏。因此,在配制的防冻液中,还必须有防腐剂,以防止对钢铁、铝的腐蚀和水垢的生成。如需了解和解决乙二醇水溶液的腐蚀问题可在百度上搜索。邢桂刚 3.乙二醇本身是相对活跃的物质,容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一步氧化成聚合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93-35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 部位及设备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1,EO/EC行业发展史 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O、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rtz)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 这种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20的主要方法氯

乙醇法a9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 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 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技术,并建成了2。7XI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生产装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肋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1958年,美国壳牌油晶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o.)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H技术。随即建成了一座2XI0的4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t/a的工业装置。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3663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 部位及设备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 部位及设备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 1,EO/EC行业发展史 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O、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 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 物质安全资料表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1,2-Ethylene Dehydrate、Glycol Alcohel、Ethylene Alcohol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乙二醇 有害物成分:乙二醇浓度:100% CAS No.:10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3.3 高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吸入:其蒸汽和雾滴会对鼻、咽喉造成刺激,浓度高于56ppm,会因咽喉的刺激,无法忍受太久, 皮肤接触:液体会造成刺激, 眼睛接触:液体会造成刺激,眼皮发炎,但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食入:引起恶心、呕吐、下腹疼痛、衰弱、晕眩、休克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症状。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无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尽快用大量的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脱掉污染的衣服、鞋子以及皮饰品,并立即就医。眼睛接触: 1、立即撑开眼皮,以大量的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眼睛15分钟以上, 2、若冲洗后仍有刺激感,再反复冲洗,并立即就医。 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果必要的话,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机械通风,并立即就医。食入: 1、给予患者喝下大量(数公升)的水, 2、接着给予活性碳(20-40g 10%泥浆), 3、切勿催吐,并立即就医,, 4、泻药:硫酸钠(一大匙1/4L), 5、保持呼吸道通畅, 6、灌洗肠胃。 医生须知:--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为可燃物质,其蒸汽比空气重,可能产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 灭火方法:1、用水雾或泡沫灭火可能会起泡, 2、以水雾喷洒液体表面,因冷却会起泡,可灭火。 灭火剂:化学干粉、酒精泡沫、CO2、聚合泡沫、水雾 灭火注意事项:灭火时需穿戴NIOSH认证的自携式呼吸防护具及穿戴全身覆盖式防护衣。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1、在污染区域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该区域, 2、确定清理工作是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对该区域进行通风置换, 5、不要碰触外泄物。 环境注意事项: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密闭空间内。 消除方法: 1、在安全许可状况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泄漏, 2、用砂、泥土或其它不与泄漏物反应之吸收物来围堵泄漏物, 3、少量泄漏:用不会和外泄物反应的吸收物质吸收。已污染的吸收物质和外泄物具有同样 的危害性,需置于加盖并标识的适当容器里,用水冲洗泄漏区域。小量的溢漏可用大 量的水稀释。 4、大量泄漏:联络消防,紧急处理单位及供货商以寻求协助。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储存注意事项: 1、保持容器紧密并置与通风良好的区域, 2、贮存和操作应远离火源和高温, 3、操作前检查容器是否溢漏,考虑以密闭系统操作此物, 4、避免产生蒸汽和雾滴,并防止蒸汽和雾滴进入工作区域的空气中, 5、所有开启、倾倒和混合的操作,人员应位于上风处, 6、不要将受污染的液体倒回原贮存容器, 7、空的容器和管件可能仍具有危害性的残留物,未清理前不允许任何焊接、切割、 钻空或其它热的施工进行, 8、以最小操作量使用并与贮存区分开, 9、不要与不兼容物一起使用(如强氧化剂、强碱),会起激烈反应。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E O E G(乙二醇)装置工艺技 术特点及基本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艺技术特点及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反应机理 乙烯氧化过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选择性氧化(部分氧化)和深度氧化(完全氧化)两种情况。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C=C)具有突出的反应活性,在一定氧化 条件下可实现碳—碳双键的选择氧化而生成环氧乙烷,但在通常氧化条件下,乙烯分子骨架很容易被破坏,发生深度氧化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目前工业上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的最佳催化剂是银催化剂。 (1)主反应 乙烯氧化生成环氧乙烷是放热反应,在250℃时,每生成一摩尔环氧乙烷要释放出25.19千卡的反应热。 (2)副反应 乙烯氧化时除生成产物环氧乙烷外,还发生其它反应: 在工业生产中,反应产物里实际主要是环氧乙烷、二氧化碳和水,而甲醛量远小于1%,乙醛量则更小。 反应(2)是主要副反应,也是放热反应,250℃时,每反应掉1摩尔乙烯要放出315.9千卡反应热,如果反应温度过高或其它条件影响会产生反应(3),其反应也是强放热反应,每反应掉1摩尔环氧乙烷要放出314.4千卡的热量,副反应(2)和(3)与主反应(1)的反应进行比较,便可看出副反应的反应热是主反应热的卡几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条件,以防副反应增加。不然,副反应加剧,势必引起操作条件恶化,造成恶性循环,甚至发生催化剂床层"飞温"(由于催化剂床层大量积聚热量造成催化剂层温度突然飞速上升的现象)而使正常生产遭到破坏。 近代对乙烯在银催化剂条件下的选择性氧化机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比较统一的看法是: A.氧被银表现吸附的形态 初始时,在各种不同温度下氧被高速度吸附,此时活化能很低,约为3千卡/克分子,这个过程发生在四个邻近的清洁的银原子上氧分子的解离吸附(非活化解离吸附)。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 化工废水:是指化工厂生产产品过程中所生产的废水,如生产乙烯、聚乙烯、橡胶、聚酯、甲醇、乙二醇、油品罐区、空分空压站等装置的含油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一般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现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需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经过进一步深度处理后,达到工业补水的要求并回用。化工厂作为用水大户,年新鲜水用量一般为几百万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同时外排污水几百万立方米,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也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水资源的短缺已对这些工业用水大户的生产造成威胁。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对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三级处理),作为循环水的补水或动力脱盐水的补水,实现污水回用。 由于水中杂质主要为悬浮颗粒和细毛纤维,利用机械过滤原理,采用微孔过滤技术将杂质去除。由PLC或时间继电器控制过滤器设备工作状况,实现自动反冲洗、自动运行,提升水泵提供过滤器所需水头,出水直接引入生产系统。 化工废水主要特征分析: 1、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2、该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物质,主要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大量溶剂造成的。 3、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 4、生物难降解物质多,B比C低,可生化性差; 废水性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表现为:排放量大、毒性大、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高、色度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治理难度大,但同时废水中也含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而膜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在化工领域的生产加工、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化工废水预处理物化工艺推荐: 一、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 【技术背景】 有机废水特别是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一直是国内众多环保工作者及管理部门关注的难题。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化工产品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医药、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工业中,在提高产品质量、品质的同时也带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结构稳定、生化性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1.3中文名称2: 甘醇 1.4 分子式:C2H6O2 1.5 分子量:6 2.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乙二醇 2.2 含量: 2.3 CAS No. 10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环氧乙烷情况概述 1.1. 装置概况及特点 1.1.1.装置建设规模(反应初期) EO/EG装置能力为20.89万吨/年当量环氧乙烷(EOE)。 工况1: 10万吨/年高纯环氧乙烷(EO),13.89万吨/年一乙二醇(MEG),1.15万吨/年二乙二醇(DEG),0.06万吨/年三乙二醇(TEG)。 工况2: 5.21万吨/年高纯环氧乙烷(EO), 20万吨/年一乙二醇(MEG),1.65万吨/年二乙二醇(DEG),0.087万吨/年三乙二醇(TEG)。 装置乙烯各工况下的反应初期与反应末期年消耗均为150000吨。 1.1. 2.建设性质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 1.1.3编制依据 美国科学设计公司(SD)为辽宁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环氧工程项目编制的EO/EG装置工艺包; 《石油化工装置基础工程设计内容规定》 SHSG-033-2003 其他设计依据参见总说明的编制依据。 1.1.4装置的组成、设计范围和设计分工 EO/EG装置分为环氧乙烷反应和吸收系统、二氧化碳脱除系统、环氧乙烷解吸和再吸收系统、环氧乙烷精制系统、乙二醇反应和蒸发系统、乙二醇脱水和精制系统、多乙二醇分离系统、公用工程蒸汽和凝液系统等单元组成。SD公司负责装置的工艺包设计,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负责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 1.1.5装置的年运行时数、操作班次和装置的定员 1.1.5.1年操作小时数 装置年操作小时数为7560小时。 1.1.5.2操作班次 本装置工作制度为四班三倒。 1.1.5.3装置的定员 装置定员为103人。

1.2 原料、产品及副产品 1.2.1原料的规格、用量、运输方式及来源 EO/EG装置主要原料为乙烯、氧气、甲烷等,其规格见工艺说明部分,乙烯年消耗在各工况下均为150000吨,其余原料用量根据催化剂的活性调整。各原料用量、运输方式及来源情况见表1.2-1。 表1.2-1 原料规格、用量及来源 1.2.2产品和副产品产量、运输方式 装置的主要产品为高纯环氧乙烷、一乙二醇,副产品为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其规格见工艺说明部分,产量与运输方式见表1.2-2。 表1.2-2 产品和副产品产量、运输方式 注:以上表格中的产量为反应初期产量。

物理性质 CAS号107-21-1 中文名称乙二醇 乙二醇的球棍模型 EINECS 登录号203-473-3 InChI编码InChI=1/C2H6O2/c3-1-2-4/h3-4H,1-2H2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Mono ethylene glycol,MEG,EG. 英文别名: glycol, 1,2-ethanediol. 别名甘醇 分子式:C2H6O2; 结构简式:HO-CH2CH2-OH 分子量:62.068 冰点: -12.6℃ 沸点:197.3℃ 密度:相对密度(水=1)1.1155(20℃);相对密度(空气=1)2.14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甜味、粘稠液体

可生产合成树脂PET,纤维级PET即涤纶纤维,瓶片级PET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等。还可生产醇酸树脂、乙二醛等,也用作防冻剂。除用作汽车用防冻剂外,还用于工业冷量的输送,一般称呼为载冷剂。 乙二醇在用做载冷剂时应该注意:1.其冰点随着乙二醇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变化而变化,浓度在60%以下时,水溶液中乙二醇浓度升高冰点降低,但浓度超过60%后,随着乙二醇浓度的升高,其冰点呈上升趋势,粘度也会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浓度达到99,9%时,其冰点上升至-13,2℃,这就是浓缩型防冻液(防冻液母液)为什么不能直接使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必须引起使用者的注意。2.乙二醇含有羟基,长期在80摄氏度-90摄氏度下工作,乙二醇会先被氧化成乙醇酸,再被氧化成草酸,,即乙二酸(草酸),含有2个羧基。草酸及其副产物会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接着是心脏,而后影响肾脏。如无适当治疗,摄取过量乙二醇会导致死亡。,乙二醇乙二酸,对设备造成腐蚀而使之渗漏。因此,在配制的防冻液中,还必须有防腐剂,以防止对钢铁、铝的腐蚀和水垢的生成。如需了解和解决乙二醇水溶液的腐蚀问题可在百度上搜索。邢桂刚 3.乙二醇本身是相对活跃的物质,容易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一步氧化成聚合物有机酸(通常所说的油泥),形成十分粘重的物质,沉积后容易结垢;另乙二醇与氧气反应,生成微量的甲酸和乙酸。[2] 制法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为目前工业规模生产乙二醇较成熟的生产方法。环氧乙烷和水在加压(2.23MPa)和190~200 ℃条件下,在管式反应器中直接液相水合制的乙二醇,同时副产品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和多缩聚乙二醇。 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的潜在工艺路径可以分为直接合成法和间接合成法。直接合成法是将合成气中的CO及H2一步合成为乙二醇。间接合成法则主要分为通过甲醇甲醛及草酸酯作为中间产物合成,然后加氢获得乙二醇。相对而言,甲醇甲醛路线合成的研究还不深入,离工业化距离远;而草酸酯加氢合成法的实用性较强,适宜进行工业生产。由煤制合成气经草算酯加氢制取乙二醇的三个主要反应为: +→++氧化酯化反应:2CH3OH+2NO+ 1/ 2O2→2CH3ONO+H2O +→+CO偶联反应:2CO+2CH3ONO→(COOCH3}2+ 2NO +→+草酸酯加氢反应:(COOCH3}2+ 4H2→ HOCH2CH2OH 2CH3OH (总的化学方程式:2CO+4H2+ 1/ 2O2→ HOCH2CH2OH+H2O 煤制乙二醇在3月18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成果鉴定,此项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是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

全球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一目前全球乙二醇生产工艺路线及成本对比 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乙二醇的方法有3种: 1)采用天然气为原料制乙二醇(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2009年产能6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32%,预计2011年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 2)以石油为原料制乙二醇,2009年全球产能1300万吨,占世界的68%; 3)采用褐煤做原料生产乙二醇(丹化科技),年产能20万吨。 目前中东地区天然气3乙二醇每吨生产成本约250美元。据丹化科技披露,即便能以非常优惠的价格(130元/吨)获得褐煤资源,煤制乙二醇生产成本依然高达2600元/吨(约合380美元/吨)。因此相比天然气制乙二醇,即使加上运费(从中东到中国最新报价20美元/吨),煤制乙二醇也不具备竞争力。 与石油制乙二醇相比,煤制乙二醇是否具备成本优势,取决于国际油价和能否获得廉价煤炭资源。根据丹化科技煤制乙二醇实验数据推算,若煤价为750元/吨,当石油价跌到67美元/桶以下时,煤制乙二醇将不具备成本优势。 以天然气为原料制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具体工艺路线是:首先以天然气生产乙烯,然后乙烯生产乙二醇。采用该工艺路线,乙二醇的生产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原料成本约为6300元(其中乙烯市场价格按照10 000元/吨计算,成本6 000元);2)其他成本约700元(其中固定成本约330元,动力成本约380元)。 以石油为原料制作乙二醇(环氧乙烷水合法):具体工艺路线是:首先石脑油生产乙烯,然后使用乙烯生产乙二醇,本工艺路线和天然气为原料的工艺路线的区别在于获得乙烯的方式,前者通过石脑油制作乙烯,后者通过天然气制

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一,装置简介 (一)EO/EG(环氧乙烷/乙二醇)行业发展史及生产现状1,EO/EC行业发展史环氧乙烷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作防冻液、冷却剂以及纤维和塑料生产的原料,还大量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乙二醇醚、乙醇胺、防腐涂料以及其他多种化工产品。EO、EG成为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之后的第三大乙烯衍生物。世界上发现环氧乙烷 这种化学物质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859年。当时德国化学家伍兹(Wurtz)用2—氯乙醇与氢氧化钾溶液进行液相反应时,首先制得了EO这种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生产20的主要方法氯乙醇法a9来自于他的研究成果。1931年,法国的勒福特(Lefort)成功完成了在银催化剂上用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并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直接氧化法。1938年,美国联合炭化物公司(UCC)采用此方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直接氧化法生产EO的工厂。1953年,美国科学设计公司(即本装置的专利商SD公司)也开发了以空气为氧化剂的SD技术,并建成了 2。7xI04t/a的生产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肋的需求量增加,原料乙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而廉价易得,纯氧的供应又有来 源,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便对直接氧化法加强了改进的研究。1958年,美国壳牌油晶开发公司(ShellOilDevelopmentCo.)最先完成了以纯氧替代空气直接氧化乙烯制取EO的实验,开发了SheH技术。 随即建成了一座2xI04t/a的工业装置。此后,空气法和氧气法就成 了世界生产EO的两大主要方法。原先占统治地位的氯乙醇法逐渐被淘汰。空气法使用空气做氧化剂,氧化反应分为二段或三段完成,系统 中因为大量气体循环,需要相应规模的吸收、解吸、空气压缩以及净

乙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与工艺 乙烯生产主要利用石脑油、加氢尾油、直馏轻柴油作原料,包括乙烯生产装置、汽油加氢 装置、丁二烯装置、芳烃抽提装置、聚乙烯装置、(HDPE/LLDPE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丁幸醇装置、丙烯酸及酯装置、顺丁橡胶、苯酚丙酮装置以及双酚A装置等装置生 产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水。由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要求各工业企业的污水不只是达到行业排 放标准,而是要求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排放,着就使炼油化工企业在污水处理上的难度增加。 乙烯废水中COD主要是含烃类、醇类、醛类、羧酸类、酚类、腈类所提供的,废水的性质通常为COD高、BOD低,BOD/COD的比值小于0.3,生化性能很差,所以必须采用适当的工艺技术,对高浓度的COD进行削峰,提高BOD/COD的比值,提高其生化性,使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现在要求的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 —级标准,或GB18918-2002 —级A标 准直接排放,本公司采用二级即“LPC物化+LPCA生化”处理。 1.工艺流程及功能 1)LPC物化进行COD削峰 本公司在乙烯废水处理中,采用自有的“发明专利”技术LPC法(物理化学凝聚法污水处 理方法),和国家科技部“八五攻关”项目的水处理混/絮凝剂---PPA(混凝剂)、PPM (絮 凝剂)进行物化处理,将乙烯污水中的高浓度污染物质进行高效混凝和絮凝,通过高效固液 沉降分离器,将混/絮凝包裹后的各类不可溶污染物质和30%的可溶性污染物质有效地分离, 将COD控制在300--500mg/l左右,使污水平稳进入后级生化处理系统。 2)LPCA生化处理确保出水达标 乙烯联合装置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高污染、高色度的“三高”废水,其污染物成分十分复杂。虽然LPC物化处理时,已将大部分污染物质的峰值“削去”,但是,在深度处理时, 如常用普通生物法,由于其处理系统的溶解氧不可能高于2mg/L,氧的传递速度慢,使得生 物降解石化这种高难度废水的时间很长,甚至达到几十小时,处理系统占地大、处理成本很 高。而且由于普通生物法中菌类的活性低,对于芳烃、环烷烃和酚类及其衍生物降解困难,处理后的水质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更谈不上回用。 所以,我国石油工业从国外引进了“纯氧曝气污水处理工艺” 及其配套装置,利用石化企业空分装置分离氮气用于防爆后剩余的纯氧来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曝气,提高污水中的氧含量,增强生物的活性、传质速率,,提高降解能力和处理效果。但纯氧曝气法对于含有较高 浓度烃类物质的系统易于产生燃烧和爆炸。

乙二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钻井一公司

乙二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1.1 化学品中文名称:乙二醇 1.2 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1.3中文名称2: 甘醇 1.4 分子式:C2H6O2 1.5 分子量:6 2.0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2.1 主要成分:乙二醇 2.2 含量: 2.3 CAS No. 107-21-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3.1 危险性类别: 3.2 侵入途径: 3.3 健康危害:国内未见本品急慢性中毒报道。国外的急性中毒多系误服引起。吸入中毒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昏厥,并可有眼球震颤,淋巴细胞增多。口服后急性中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者似乙醇中毒表现,重者迅速产生昏迷、抽搐,最后死亡;第二阶段,心肺症状明显,严重病例可有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第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肾功能衰竭。本品一次口服致死量估计为1.4ml/kg(1.56g/kg),即总量为70~84ml。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4.2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4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5.2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3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6.1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保持包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