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认识轴对称图形

1.1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难点是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本节课通过折一折、辨一辨、试一试、议一议、比一比等操作活动,实现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爱学、善学、乐学的习惯。

一、知识点:

1、什么是对称图形?

2、什么是对称轴?

3、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4、已知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1、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自主学习需要时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在导入新知识时,我利用大屏幕出示了轴对称图形:蝴蝶、爱心、小树……直观、巧妙、贴近生活。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2、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课堂上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使课堂教学民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例如: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利用学生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并在折好的一个侧面,任意画上自己喜欢的圆,用剪刀剪下来,再结合书,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重视自主学习的过程。

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通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的感情。例如,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解题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是师题清晰化、明朗化。

《轴对称图形再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凭信小学陈素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的21-22页。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能在操纵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重点: 经历探索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 正确的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剪纸图片,课件,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剪纸图片,学生欣赏后提问:我们的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1、怎样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

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判断轴对称图形。 其实说起轴对称图形,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认识的图形中,就有一些轴对称图形。老师带来里一些,你能不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平面图形。 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b、同学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独立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2、折一折,找对称轴。 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刚刚我们在折的过程中每一个图形都有一个折痕,那么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小组汇报。 大家用对折的方法找到了他们的对称轴,并发现了有的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表现不错! 3、画对称轴。 对称轴的画法也很特殊,一般用点划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 请同学们沿着折痕画一画,看一看那行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复习教案

数学试卷 B C A B C D 阜宁县陈集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一章复习教学案 第一课时 考点1: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一、知识点: 1.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的性质: 4.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条边的中垂线. 等腰梯形:过两底中点的直线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基本图形: 1.已知:点A、B分别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最短。 变形1: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的一点,在对角线AC上找一点P,使PA+PB最短。 变形2:已知点A(1,6)、点B(6,4),在x轴和y轴上各找一点 C、D,使四边形ACDB的周长最短。 三、经典考题剖析: 1. (2006 无锡市 3分)在下面四个图案中, 如果不考虑图中的文字和字母,那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4.(2006鸡西市3分)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6.(2006梅州市3分)小明在镜中看到身后墙上的时钟,实际时间最接近8时的是下图中的() 11.(2006十堰市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请按下列要求分别作出ABC △变换后的图形(图中每 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个单位): (1)向右平移8个单位;(2)关于x轴对称;(3)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 考点2:折叠问题 一、考点讲解: 常见的折叠问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到另一个位置,这时候,这条直 线两旁的图形全等;另一种是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使两个点重合,此时,这折痕所在的直线 是这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二、基本图形: 1.将矩形ABCD沿着对角线AC对折,则三角形AFC是三角形。 变形:若矩形ABCD中,AB=6,AD=3,求三角形AFC的面积。 2.将矩形ABCD沿着EF对折,使点B与点D重合,若AB=8,AD=10,求折痕EF的长。 三、典型例题剖析: 2.(2006内江市3分)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沿 AE折叠,使点B 落在直角梯形AECD的中位线FG上,若 ,则AE的长为( ) A. 6.(2006汉川市3 分)将正方形纸片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 洞后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B l E C A.B.C.D. y (第11题图)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习题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A B C N O 图3 轴对称复习练习题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2 0,则它的底角度数_______. 2.下列10个汉字:林 上 下 目 王?田 天 王 显 吕,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有一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有两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有四条对称轴的是________. 3.如图,镜子中号码的实际号码是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______. 5.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6.在△A 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 7 8的长915和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2..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45.如图3,已知△ABC 中,AC+BC=24,AO 、BO 分别是角平分线,且MN ∥BA ,分别交AC 于N 、BC 于M ,则△CMN 的周长为( )A .12 B .24 C .36 D .不确定 6.如图4所示,Rt △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 DE 交BC 于D ,交AB 于点E .当∠B=30°时,图中不一定相等的线段有( )A .AC=AE=BE B .AD=BD C .CD=DE D .AC=BD 7.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 B .40o C .45o D .36o 8.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B 于点D ,交 AC 于点E ,则△BEC 的周长为( )A .13 B .14 C .15 D .16 9.如图,AB =AC,BD =°,则∠ABD 的度数是( ) A D E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图片) 2、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 好些轴对称图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轴对称图形” a、现在我们把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c、学生汇报。 d、结合课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这是一只蝴蝶,我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同学们发现这对翅膀怎样了? 2、深化认识,教学对称轴。 (1)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折痕,那么这条折痕叫什么呢?生:对称轴 师:对,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对称轴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上面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和结果。 4、边让学生演示边用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新知识,你认为自己学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小测验,看看自己到底学的怎么样。 完成课本22页的练习题1、2。 五、总结全课,升华主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B卷)

八年级数学第一章轴对称图形(B卷)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9年北京车展上,我国自主品牌的轿车不论在设计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引起了外国许多专家的赞叹,下面是我国自主品牌的轿车的车标,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该图案对称轴的条数是( ) A.4条B.3条C.2条D.1条 3.已知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与D是MN上任意两点,则∠CAD与∠CBD之间的关系是( ) A.∠CAD=∠CBD B.∠CAD>∠CBD C.∠CAD<∠CBD D.不能确定 4.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角是60o,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有30o锐角的直角三角形 5.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 ) A.等腰梯形B.直角梯形 C.一般梯形D.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 6.如图,在△ABC中,∠ACB=90o,∠ABC=60o,BD平分∠ABC,P点是BD的中点,若AD=6,则CP的长为( ) A.1 B.3 C.6 D.8 7.若△ABC的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n2+b2+c2=ab+ac+bc,则△ABC的形状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8.如图,在等边△ABC中,BD、CE是两条中线,则∠1的度数为( ) A.90o B.30o C.120o D.150o

9.A,B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在平面内找一点C,使△ABC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的C点可找( ) A.2个B.4个C.6个D.8个 10.如图,D、E是等边△ABC的边BC上的三等分点,O为△ABC内一点,且△ODE为等边三角形,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A.4个B.5个C.6个D.7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设点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_________垂直平分_________. 12.在△ABC中,AB=AC,若∠A=50o,则∠B=__________. 13.如图,点Q在∠AOB的角平分线上,QA⊥OA,QB⊥DB,A、B分别为垂足,则与AQ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_. 1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8 cm,其中一边为8 cm,则另两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_.15.如图,在△ABC中,∠ACB=130o,AC、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点M、N,则∠MCN=________. 16.如图,OP平分∠AOB,PB⊥OB,OA=8 cm,PB=3 cm,则△POA的面积等于______.17.给出一个梯形ABCD,AD//BC,下面四个论断:①∠A=∠D;②AB=CD;③∠B=∠C; ④AC=BD.其中能判断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BC=AC,∠ACD=30o,则∠D=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内有∠AOB,请你利用网格画出∠AOB的平分线,并说明理由.

1认识轴对称图形

Lesson Plan 教案 Year / Semester 2015-2016 Sem2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Teacher 教师尹谷艳 Subject 科目数学 Teaching Week 教学周第五周 Day 星期 Date and Time 授课日期及时间 星期二 2016.3.22 Class 班级二7、8班 Unit 授课单元/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 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Key Points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 Teaching Materials 教具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Teaching Procedure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引出对称 课前两分钟集体欣赏春天在哪里。 春天来了,谷老师周末去春游,拍了一些好看的图片来跟你们分享一下。 观察这些照片,你能发现她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她们都是对称的!

师:看到这些对称的现象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她们都很美。 师: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 生:两边一样 教师拿出蝴蝶图片:你怎么证明它两边完全一样呢? 生:对折! 师:那请你来折一折 生上来操作 师:嗯谢谢你,果然完全重合,像这样对折后完全重合我们就说他是对称的。 2.折一折 对折能证明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那我们动手折一折把! 看看这些图形对称吗?请学生折,并上台展示。 师:观察她们折完的这幅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没? 生:都有一条折痕。 师:看看你们的图上有没有?这条线看来在对称图形中很重要,你们能给这条折痕起个名字吗? 生:对称线。。。 师:数学家给他起得名字叫对称轴。在图上我们用虚线将对称轴画出来。像这样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板书) 3.判断 看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给出手势。 在个别叫起来说说他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不是。(主意说完整话。左右两边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4.找一找 你能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吗? 想像一下如果风筝不是对称的会怎么样? 生:就不平衡了,会掉下来 师:对称能给事物带来平衡感。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第1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一)

第1课时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一)(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数学思考: 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过程方法: 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情感态度: 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 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 称轴。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1、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 2、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3、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5、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先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6、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7、通过对折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 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轴,特殊的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轴对称再认识(一) 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 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复习课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复习课 学习目标: 1、回顾和整理本章所学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的归纳,构建本章知识结构框架,使 所学知识系统化; 2、进一步巩固轴对称性质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运用于解题 学习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熟练地运用已知结论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线段的对称轴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3.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有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5.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互相重合. 7.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8.等腰梯形的性质:(1)边:;(2)角:; (3)对角线:. 9.等腰梯形的判定: . 二、【热身练习】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右图是从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应为 . 3.如右图,在△ABC 中,∠B =90°,∠A =36°,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交于点D ,则∠B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4.已知AB 垂直平分CD ,AC=6cm,BD=4cm ,则四边形ADBC 的周长是 . 5.如图,以正方形ABCD 的一边CD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CDE ,则∠AEB= . 6. 等腰三角形ABC 中,(1)若∠A=80°,则∠B= °; (2)若周长为8cm ,AB=3cm ,则BC= cm 7.等腰梯形的腰长为2,上、下底之和为10且有一底角为60°,则它的两底长分别为__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1、已知?ABC 中,AB=AC=10,DE 垂直平分AB ,交AC 于E ,已知?BEC 的周长是16.求?ABC 的周长. 例2、如图,已知D 、E 两点在线段BC 上,AB =AC ,AD =AE ,试说明BD=CE 的理由? B C D N M A A B C E D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公开课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

轴对称再认识(二)完整版

轴对称再认识(二)教案 备教材内容 1?本节课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沿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旨在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体会对应的数学思想。 备已学知识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借助方格纸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某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在画图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 2.经历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过程,感受对应思想在轴对称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操作中感受创造的喜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 备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难点:画某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备知识讲解 知识点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问题(1)导入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见图①)画出了整座房子(见图②),他画得对吗?(教材23页例题)

过程讲解 1 ?判断轴对称小房子画得对不对的依据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看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是否完全重合。如果完全重合,说明画得对,否则画得就不对。 2.判断小房子画得对不对 沿对称轴对折小房子,对折后对称轴两侧的部分不能完全重合,说明淘气画得不对。 3.观察图②,找出画错的原因 对称轴左右两侧小房子上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应该是相等的。小房子左下角的点到对称轴有2格,右下角的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2格,而淘气画的小房子右下角的点到对称轴有3格,所以淘气画得不对。 问题(2)导入以虚线为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教材23 页例题) 过程讲解 1.观察画面,理解题意 方格纸上的图形是“松树”的左半边,这个图形由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 2.明确画图依据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画图的具体过程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单元备课 青岛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单元备课 课题: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初步教学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后,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 1、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知道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判断对称现象。 情感目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单元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三、本单元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系统整理、内化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通过一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2、教学中,尽管是复习也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和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类。 四、课时安排: 1.1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1课时 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课时 1.3角的平分线 1课时 1.4等腰三角形 2课时 1.5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课时 1.6镜面对称 1课时 1.7简单的图案设计 1课时 复习 1课时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案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一、识别对称 师: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去眼镜店看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参考一下,我到底买不买?(课件出示:不对称眼镜) 师:你们笑什么? (抽生说:两边不一样,不对称) 师: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称的呢? (抽生说出两边一样)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来探索对称的奥秘。 (课件展示:五个对称事物)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抽生说出:两边大小一样、形状一样) 师:对了,他们两边形状大小是一样的,我们就说他们是对称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轴字老师注上拼音。 (板书:轴对称对称齐读一遍“轴对称对称”)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对称的事物,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抽5个生答)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对称的图案有很多,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对称的吗? 师:做之前请先看李老师是怎样做的。 (师对折纸) 师:李老师先把这张纸怎么了?

(抽生说出对折) 师:观察真仔细,接着往下看,然后从折痕的地方,撕下一块,最后打开。 师:这是什么? (生齐答) 师:这蝴蝶是对称的吗? (生齐答) 师:哪老师为什么要先对折? (抽生引导答出:对折后剪出的图案两边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就是对称) 师:同意吗?掌声送给他。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白纸用这样的方法做一个你们喜欢的对称图案。 师:做之前先看一看操作要求,看屏幕,谁来读一读? (抽生读) 师:活动要求清楚了吗?开始。 (学生边做老师边巡视,并抽取对称图形的样本3个左右) 师:好,时间到,请把你做的图案放在桌面上,把多余的纸放在抽屉里,双手放平,坐正,表扬第几组做得又快又好,请观察上面三个同学的图案。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这些同学做的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抽生答) 师:(追问)除了看以外,你能怎样做来证明它是对称的呢? (引导生答出:对折) 师:刚才你说把图形怎么样? 师:对了,对折。 (板书:对折)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讲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讲课稿 阿勒泰市中心小学艾利亚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概念,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图片,请你们欣赏,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多媒体出示各种轴对称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都发现了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编。(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出示之前做好的叶子和蝴蝶。演示折叠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亲身体会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谁能快速的说出它们的名字?(指名学生回答)师:非常好。那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长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 指名学生说说你的发现? 师:刚才同学们都把长方形对折了,对折后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那么我们就认为长方形是对轴称图形。 师:那同学也折一折正方形和圆形看看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师:我们通过动手折一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我们把对折后的长方形打开看看,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或对折线)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个折痕叫做对称轴。(叫几个学生说说)师:在数学中我们用虚线表示对称轴。(黑板上演示画对称轴)师: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 4、师:我们通过观察、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那同学们在我们自己身上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眼睛、鼻子、耳朵、眉毛、衣服等等) 三、综合实践,巩固深化 师:同学们真棒,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Ⅱ卷)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Ⅱ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由数字组成的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花色图案中,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 3.若一个三角形成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内角为6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上述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4.用一块等边三角形的硬纸片(如图)做一个底面为等边三角形且高相等的无盖纸盒(边缝忽略不计),在△ABC的每个顶点处各需剪掉一个四边形,其中在四边形AMDN中,∠MDN等于( ) A 100°B.110°C.120°D.130° 5.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AB=AC=BD,则∠1和∠2的关系是( ) A.∠1=2∠2 B.∠1+∠2=90° C.180°-∠1=3∠2 D.180°+∠2=3∠1 6.将一张菱形纸片,按图(1)、(2)的方式沿虚线依次对折后.再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得到图(4),最后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 )

7.下列右侧四幅图中,平行移动到位置M后能与N成轴对称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8.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找出一点,使它与三角形的任意两个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共有( ) A.1个B.4个C.7个D.10个 9.如图,在△ABC中,BD、CD平分∠ABC、∠ACB,过点D作平 行于BC的直线,交AB、AC于E、F两点,当∠A的位置及大 小变化时,线段EF和BE+CF的大小关系是( ) A.EF>BE+CF B.EF=BE+CF C.EF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优秀教案

公开课教案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74--75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一条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感知“对称” 印一印:手印画。 引入: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新知识——轴对称图形。 二、新授。 1.例1。 (1)出示蝴蝶图形。对比手印画,有什么相同点? (2)出示飞机,天平图形。 (3)全班交流:怎么判断图形是否对称?(对折完全重合) 2.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判断例2的图形是否是对称的? 完成书上第75页第1题。 3.看一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美。 4.说一说。 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5.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1)例3 :折一折。

(2)对称轴的概念(简单介绍,不做高要求)。 (3)轴对称图形。完成书上第75页第2题。 (4)在辨析中深化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生判断。 (课件出示书上第75页练习十七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 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 四、知识运用。 1、游戏。 猜图案。 猜字。 2、剪一剪。 剪纸艺术中的对称美。 五、课后活动: 1.完成书上第75页第2、3、4题。 2.做墨渍图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汇编)

《轴对称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凤鸣小学连玉仙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画图形的活动中,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拿一张白纸)同学们,我们用一张白纸可以做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动手试一试。 生:折出很多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等。) 师引发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再认识一首先大家要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在折基本图形的活动中重新深入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能根据对称轴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折一折 用课前在附页中剪下来的基本图形折一折,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手实践,体会特征)生汇报: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边三角形、菱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呢?(请学生上黑板把每一种图形在投影下展示折的过程、说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原因)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 2、辩一辩: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们同意淘气和笑笑谁的观点?(生亲自动手折一折,看一看、辩一辩。) 学生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有的说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学生有的懒得折,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判断,这时出示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对折的过程,强调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对称轴。老师和学生一起小结:如何判断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师强调:轴对称图形是一条直线。) 3、尝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认真完成课本21页表格,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来找一找图形的对称轴。(小组合作完成) 三、展示点拨,交流提升。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0001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内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因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基础上,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了解对称轴,并初步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生活的美。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感性基础,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理念: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的活动,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初步找出对称轴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爱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是: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找出另一半图形 五: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一导一探一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利用知识大胆创新。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态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 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创作实践的思想。 六、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配合本次教学活动,我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是多媒体课件,模型、剪刀和白纸。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

轴对称再认识(一)

轴对称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资源: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老师找到了一些漂亮的图片,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图片) 2、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图形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可能说是两边一样的,也可能说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我们数学中也有好些轴对称图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轴对称图形” a、现在我们把准备好的平面图形拿出来,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判断。 c、学生汇报。 d、结合课件: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自己动手折,你发现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这是一只蝴蝶,我们沿一条直线对折,同学们发现这对翅膀怎样了? 2、深化认识,教学对称轴。 (1)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折痕,那么这条折痕叫什么呢?生:对称轴 师:对,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对称轴的问题。(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2)折一折:让学生折一折上面轴对称图形,找一找它们有几条对称轴?并画出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和结果。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 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课件显示小蜻蜓、小蝴蝶、树叶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出。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并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