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软x线摄影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1
绪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介绍应用临床医学影像 设备,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技术操作,并获得 影像诊断资料的一门课程。 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两者是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担负着影像科 的首诊(首先接诊)任务。 随着高、精、尖影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完善, 影像检查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
21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透 视(荧光屏)
穿透性、荧光作用
摄 片
穿透性、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
不能显示轻微病变;不宜观察厚度 空间分辨力高,影像清晰,密度差异小及 与密度较大的部位 厚部位均显示清晰 没有永久记录以供复查对比。 转动病人,从不同方位观察; 观察器官活动 设备简单、费用低。 接受辐射时间相对较长 立即有结果 留有永久记录可,作为复查对比 观察范围受限,不能观察器官活动,每次 只显示一个体位 费用相对较高 瞬时曝光 结果相对较慢
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的出现,实现了x线摄影的数字化影像; 此后,出现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同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RI)、超声成像(U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 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扩大X线检查范围 涉及到全身各系统
17
优点
操作简单; 检查速度快; 经济。
18
二、主要用途
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骨折、炎症、结核、肿瘤; 2、胸部疾病诊断: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纵膈、 乳腺肿瘤等;心脏大血管; 3、胃肠道疾病诊断:胃肠道穿孔、肠梗阻;息肉、肿瘤、 炎症、结核等; 4、泌尿系统:结核、钙化、结石;肿瘤、炎症、结石、 先天性畸形; 5、其他:子宫输卵管狭窄、闭塞等
22
普通x线摄影(plain film radiogrphy)
被检者置于x线管 和屏片组合之间, x线穿透人体后在 胶片上形成潜影, 再经显、定影过程 获得清晰胶片影像 的检查方法。
23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透 视(荧光屏)
穿透性、荧光作用
摄 片
穿透性、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
不能显示轻微病变;不宜观察厚度 空间分辨力高,影像清晰,密度差异小及 与密度较大的部位 厚部位均显示清晰 没有永久记录以供复查对比。 转动病人,从不同方位观察; 观察器官活动 设备简单、费用低。 接受辐射时间相对较长 立即有结果 留有永久记录可,作为复查对比 观察范围受限,不能观察器官活动,每次 只显示一个体位 费用相对较高 瞬时曝光 结果相对较慢
13
人体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
组织 比重 物质 吸收X 透视下 照片 密度 线比例
骨骼
1.90
最大 5.0
中等 1.05
黑
灰黑
白
灰白
软组织 1.04
脂肪
气体
0.92
0.001
较小 0.5
最小 0.001
灰白
白
灰黑
黑
14
15
16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部位,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 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人工地造成密度 差异而显示影像,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叫对比剂。
5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6
X线的产生
球管灯 丝产生 突然受阻(钨靶)
电磁波
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
99.8%
0.2%
X线
波长短
能量大
热能
X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很短(0.0006~50nm),成 像的波长范围0.008-0.031nm (40-150kv);
7
与x线检查相关的四个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穿透能力 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x线多则胶片黑”
11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条件
X线具有一定穿透性
被穿透组织须有密度、厚度的差异
管电流、 管电压、 曝光时间 穿透性
经过载体(胶片、荧屏等)显像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12
x线图的特点
X线穿过人体后,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 吸收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均匀吸收,剩余射线到达探测器后 就产生不均匀的感光,经模拟或数字转换成可以观察的图 像。 灰阶图像; 用密度高低描述影像的黑与白:高、中等、低密度; 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投影总和,是叠加 影像; 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和失真,模糊。
2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 . 康. 伦琴在做真空阴极管 放电试验时,发现了x线。 1896年1月23日正式命名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
3
不久,x线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 放射学及学科。 此后70余年,检查技术由平片向体层、高千伏、放大 摄影 和造影检查发展,逐成体系。 1969年,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CT),从此x线检查技术进入 了数字化时代; 1980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出现实现了血管造影的数字化;
9
X线荧光作用
荧光物质:磷、氧化铂钡、钨酸钙、 硫化锌镉等 透视荧光屏—硫化锌镉 摄影增感纸—钨酸钙 “x线多则荧光亮(白)”
10
X线的感光效应
X线具有光化作用,使胶片感光 AgBr Ag+﹢Br﹣ (形成潜影) 显影剂:使感光的Ag+还原,黑色颗粒 定影剂:使未感光的AgBr溶解、冲洗后呈片基色
荧光物质→可wk.baidu.com光
光化作用(胶片感光) 摄片基础 被吸收→正负离子 放射防护、 治疗基础
8
X线的穿透性
穿透力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穿透性越强,波长由X 线管两极间的电势差决定,常以千伏值(KV)来代 表X线的穿透性( X线的质) (千伏值越高x线越硬,穿透力越强。) 穿透程度与物质密度和厚度有关: 密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穿透过的X线越少; 厚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穿透过的X线越少。
19
三、主要内容
1、普通x线检查 透视、普通x线摄影、软x线摄影 2、数字x线成像检查 CR、DR 3、造影检查
20
透视
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 荧光作用,将被检 者置于荧光屏(或 影像增强器)与x线 管之间,x线穿过人 体之后在荧光屏 (或影像增强器) 上形成可见影像并 进行视读的检查方 法。
软x线摄影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1
绪论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介绍应用临床医学影像 设备,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技术操作,并获得 影像诊断资料的一门课程。 是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两者是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它担负着影像科 的首诊(首先接诊)任务。 随着高、精、尖影像设备的进一步开发、完善, 影像检查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
21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透 视(荧光屏)
穿透性、荧光作用
摄 片
穿透性、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
不能显示轻微病变;不宜观察厚度 空间分辨力高,影像清晰,密度差异小及 与密度较大的部位 厚部位均显示清晰 没有永久记录以供复查对比。 转动病人,从不同方位观察; 观察器官活动 设备简单、费用低。 接受辐射时间相对较长 立即有结果 留有永久记录可,作为复查对比 观察范围受限,不能观察器官活动,每次 只显示一个体位 费用相对较高 瞬时曝光 结果相对较慢
4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 的出现,实现了x线摄影的数字化影像; 此后,出现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同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RI)、超声成像(US)、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 成像(SPEC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扩大X线检查范围 涉及到全身各系统
17
优点
操作简单; 检查速度快; 经济。
18
二、主要用途
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骨折、炎症、结核、肿瘤; 2、胸部疾病诊断: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纵膈、 乳腺肿瘤等;心脏大血管; 3、胃肠道疾病诊断:胃肠道穿孔、肠梗阻;息肉、肿瘤、 炎症、结核等; 4、泌尿系统:结核、钙化、结石;肿瘤、炎症、结石、 先天性畸形; 5、其他:子宫输卵管狭窄、闭塞等
22
普通x线摄影(plain film radiogrphy)
被检者置于x线管 和屏片组合之间, x线穿透人体后在 胶片上形成潜影, 再经显、定影过程 获得清晰胶片影像 的检查方法。
23
透视和摄片特点对比
透 视(荧光屏)
穿透性、荧光作用
摄 片
穿透性、感光作用和荧光作用
不能显示轻微病变;不宜观察厚度 空间分辨力高,影像清晰,密度差异小及 与密度较大的部位 厚部位均显示清晰 没有永久记录以供复查对比。 转动病人,从不同方位观察; 观察器官活动 设备简单、费用低。 接受辐射时间相对较长 立即有结果 留有永久记录可,作为复查对比 观察范围受限,不能观察器官活动,每次 只显示一个体位 费用相对较高 瞬时曝光 结果相对较慢
13
人体物质密度与影像密度
组织 比重 物质 吸收X 透视下 照片 密度 线比例
骨骼
1.90
最大 5.0
中等 1.05
黑
灰黑
白
灰白
软组织 1.04
脂肪
气体
0.92
0.001
较小 0.5
最小 0.001
灰白
白
灰黑
黑
14
15
16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部位,将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结构 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人工地造成密度 差异而显示影像,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叫对比剂。
5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x线检查技术
6
X线的产生
球管灯 丝产生 突然受阻(钨靶)
电磁波
高速运行的自由电子
99.8%
0.2%
X线
波长短
能量大
热能
X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很短(0.0006~50nm),成 像的波长范围0.008-0.031nm (40-150kv);
7
与x线检查相关的四个特性
穿透性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电离效应 穿透能力 成像基础 透视基础
“x线多则胶片黑”
11
x线成像基本原理 X线影像形成的三个条件
X线具有一定穿透性
被穿透组织须有密度、厚度的差异
管电流、 管电压、 曝光时间 穿透性
经过载体(胶片、荧屏等)显像
荧光效应
感光效应
12
x线图的特点
X线穿过人体后,由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 吸收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均匀吸收,剩余射线到达探测器后 就产生不均匀的感光,经模拟或数字转换成可以观察的图 像。 灰阶图像; 用密度高低描述影像的黑与白:高、中等、低密度; 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投影总和,是叠加 影像; 影像有一定程度的放大和失真,模糊。
2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 . 康. 伦琴在做真空阴极管 放电试验时,发现了x线。 1896年1月23日正式命名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
3
不久,x线被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 放射学及学科。 此后70余年,检查技术由平片向体层、高千伏、放大 摄影 和造影检查发展,逐成体系。 1969年,Hounsfield发明了计算机体层摄影 (computed tomography,CT),从此x线检查技术进入 了数字化时代; 1980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出现实现了血管造影的数字化;
9
X线荧光作用
荧光物质:磷、氧化铂钡、钨酸钙、 硫化锌镉等 透视荧光屏—硫化锌镉 摄影增感纸—钨酸钙 “x线多则荧光亮(白)”
10
X线的感光效应
X线具有光化作用,使胶片感光 AgBr Ag+﹢Br﹣ (形成潜影) 显影剂:使感光的Ag+还原,黑色颗粒 定影剂:使未感光的AgBr溶解、冲洗后呈片基色
荧光物质→可wk.baidu.com光
光化作用(胶片感光) 摄片基础 被吸收→正负离子 放射防护、 治疗基础
8
X线的穿透性
穿透力与波长有关:波长越短穿透性越强,波长由X 线管两极间的电势差决定,常以千伏值(KV)来代 表X线的穿透性( X线的质) (千伏值越高x线越硬,穿透力越强。) 穿透程度与物质密度和厚度有关: 密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穿透过的X线越少; 厚度越大吸收X线越多,穿透过的X线越少。
19
三、主要内容
1、普通x线检查 透视、普通x线摄影、软x线摄影 2、数字x线成像检查 CR、DR 3、造影检查
20
透视
利用x线的穿透性和 荧光作用,将被检 者置于荧光屏(或 影像增强器)与x线 管之间,x线穿过人 体之后在荧光屏 (或影像增强器) 上形成可见影像并 进行视读的检查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