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赏析 - 答案

唐诗五首赏析 - 答案
唐诗五首赏析 - 答案

野望

王绩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黄鹤楼崔颢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2分)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后四句为实写之景。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答:燕然(运用了“燕然勒功”的典故,其出自《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

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的意思)暗示已胜利或对胜利的向往或期盼

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以内)

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B)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渡荆门送别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记叙。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地点___和此行的____目的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最爱)。(2分)

2.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

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2分)

答:从以下词语呵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3、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答: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八上12《唐诗五首》赏析与答案

12《唐诗五首》诗歌赏析 一.《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是一首诗。诗歌首联“”字点题,交代、,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写出作者的心境。“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者 。 2、颔联和颈联紧承“”字而来,“落晖”又紧扣首联“”二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物,是(近、远)景,(静、动)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人,是(近、远)景,(静、动)态。这些景物,放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可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的色彩。 3、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诗人虽身处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却很陌生,只好向寻找慰藉。 4、说说你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二.《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抒发了之情。 2、诗歌首联扣题,从落笔,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用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仍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人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3、颔联紧承首联来写,是首联的延伸。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漂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 的感慨。神话传说的运用,则增添了黄鹤楼的,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字,之情昭然可见。 4、颈联转写,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中的“”和“”对仗工整,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5、尾联以(表达方式)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日;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生情,形

唐诗五首练习题带答案.

野望 阅读训练(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东皋___,时间:_薄暮____。事情_望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E 、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F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 G 、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 H 、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 4选出对本诗赏析不正确 ... 的一项(D ) A 、本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 B 、诗中“萋萋” 、“历历” 、“悠悠”等叠音词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诵读上声音铿锵,清朗和谐,有音韵美。 C 、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D 、颈联两句中“萋萋”写出了鹦鹉洲凄凉荒芜的萧瑟之景,以此来突出作者的乡愁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野望》等唐诗五首赏析题

《野望》等唐诗五首赏析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相关习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3.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6.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4分) 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答对手法2分,分析2分)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8.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相关习题。 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部编版八上全册古诗词赏析简答题、选择题及答案原版

部编版八上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和简答题)及答案解析 班级:姓名: 期中前古诗词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课外古诗词诵读—— 6、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7、龟虽寿/曹操 8、赠从弟(其二)/刘桢 9、梁甫行/曹植 期中后古诗词 24.诗词五首 10、饮酒(其五)/陶渊明 11、春望/杜甫 12、雁门太守行/李贺 13、赤壁/杜牧 14、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15、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16、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 17、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 18、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野望/王绩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

唐诗五首鉴赏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参考答案 (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二黄鹤楼

新部编版教材人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默写习题与答案及解析

《野望》 1、《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 ,。 2、《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的诗句是: ,。 3、《野望》中描绘了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 4、《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 ,。 5、《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 6、《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7、《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诗句是: , 8、《野望》中描写秋天的动景的诗句是: ,。 9、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抑郁的心情的诗句: ,。

《黄鹤楼》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 2、《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 ,。 3、《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4、《黄鹤楼》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5、《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6、,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清冷的思乡之情。 7、,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

《使至塞上》 1、《使至塞上》中形容征程漫漫,艰苦行程的诗句是: ,。 2、《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政治生涯漂浮不定的诗句是: ,。 3、《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 ,。 4、《使至塞上》中交代出使地点及目的的诗句是: ,。 5、《使至塞上》中最能表现王维的“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是: ,。 6、《使至塞上》中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的诗句是: ,。 7、《使至塞上》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8、《使至塞上》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9、《使至塞上》中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知识点整理总结

唐诗五首诗歌整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作者简介: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2、诗歌大意: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我看到这些人又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 3、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写景。(2)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3)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4、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中间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回家,猎人满载而归,似乎兴致盎然。)(可换成上面颔联和颈联的诗歌大意)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跃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6、尾联通过运用伯夷和叔齐的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做朋友。诗人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崔颢(hào)(唐代诗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指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地名,现在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 黄鹤楼隔江相望。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这首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处有独到之处吗?谈谈你的看法。 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 版后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唐诗五首鉴赏 (一)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参考答案 (1) 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八上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12课唐诗五首古诗文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编辑的练习题,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12.唐诗五首 1、野望/王绩 2、黄鹤楼/崔颢 3、使至塞上/王维 4、渡荆门送别/李白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野望/王绩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习题】 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

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绩是初唐诗人,性情简放,曾三仕三隐。唐贞观元年,因疾罢官,躬耕于东皋,自号“东皋子”。 B.王绩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来重要贡献。《野望》是其代表诗作,也是现存较早的五言绝句。 C.诗人对陶渊明是比较仰慕的,但他的归隐,不如陶渊明那么彻底;对田园生活,也不如陶渊明那么热爱,总笼罩着一种落寞和苦闷的情绪。这些在《野望》中都有所表现。 D.全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3、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D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是动态。 2、B 是五言律诗,不是绝句。 3、感情:①尾联表达诗人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的内心的苦闷和怅惘的心情,②并露出欲学伯夷、叔齐隐居避世的意向。分析:①诗人登东皋远望安逸闲适的秋日晚景图,诗人油然而生的不是愉悦之情,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②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可见诗人内心的无奈和痛苦。 2、黄鹤楼唐·崔颢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阅读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 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 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答:《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新人教版语文八上唐诗五首赏析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孤独忧郁的情感。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本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前两联均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试题(含答案)

试题 一、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汉字。 gāo xǐ wēi h uī东()()倚下采()落() hóu jīng h uāng ()骑()门大() 2.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3.下面关于《黄鹤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 (1)《黄鹤楼》中用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描写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五首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人(现在山西河津),唐代人。 ②东皋(ge):诗人隐居的地方。 ③薄暮:傍晚。 ④徙倚(x iy 1):徘徊。⑤依:归依。⑥晖:落日。⑦犊(d O :小牛,这里指牛群。 ⑧禽:鸟兽,这里指猎物。⑨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的诗句。赏析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 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 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2.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3.乘:驾。 4.去:离开。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飘荡的样子。9.川:平原。10.历历:清楚可数。11.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12.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1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14.乡关:故乡。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分联详析 首联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

)野望 王绩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 分)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 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 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 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4 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 分)【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 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 分)景 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 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 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 分)所以只得长歌 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 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参考答案 (1) B (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二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

《唐诗五首》鉴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练习题精选

部编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练习题精选 1.野望 阅读训练(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东皋___,时间:_薄暮____。事情_望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色、晖)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E 、这是一首抒写乡愁的思乡之作。 F 、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报国无门的作品。

七年级下册13课《唐诗五首》情感和诗词赏析总结

《野望》: 1思想感情:《野望》作者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2赏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引用典故,通过描写诗人面对现实中的孤独无依,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的孤独抑郁心情。 《黄鹤楼》: 1思想感情:《黄鹤楼》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2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画面) 画面: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生机盎然。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1思想感情:《使至塞上》描绘了奇特壮丽的塞外大漠风光,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的孤寂、抑郁之情。 2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修辞:运用比喻,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受朝廷排挤的孤寂、抑郁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炼字:“直”字突出烽烟的坚毅,劲拔之美;“圆”字写出了在沙漠中观日的独特感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略带苍茫的感觉。 画面: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只见天 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渡荆门送别》 1思想感情:《渡荆门送别》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2赏析: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画面:苍茫起伏的群山,随着船行不断消失,眼前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平原。 一泻千里的江水,流入辽阔无边的荒原,滚滚东流。 炼字:“随”字化静为动,以游动的视角将群山和平野的位置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画面) 画面: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修辞: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炼字:“送”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 1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炼字:一个“争”字写出了初春早莺争着飞到向阳树上欢歌的景象。一个“啄”字写出了新燕啄泥衔草筑巢的情景,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修辞: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