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阅读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 课《唐诗五首》一、《野望》(王绩)1.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
2.诗句解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赏析:首句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
“徙倚”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和孤独。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诗意:每一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赏析:这两句写秋天山林之静景,对仗工整。
“皆”和“唯”两个字,强调了秋色和落晖的普遍性,营造出一种萧索、孤寂的氛围。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诗意: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赏析:这两句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动态感十足,与前两句的静景形成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诗人看到周围的人都不认识,感到孤独,于是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叔齐,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隐逸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二、《黄鹤楼》(崔颢)1.作者简介崔颢,唐代诗人。
其诗风格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诗句解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意: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赏析:首联以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也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意: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赏析: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空悠悠”三个字,给人一种空灵、悠远的感觉。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意: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赏析:颈联描写了黄鹤楼周围的景色,对仗工整,画面清晰,给人一种开阔、明朗的感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诗歌语言鉴赏(炼字)(解析版)
13.唐诗五首——群文阅读诗歌语言鉴赏(炼字)品味精彩的词句,学习诗歌遣词用字的技巧【考点解读】品味精彩的词句,中考常见考点之一。
常见的考查题型:01.赏析×词或说说×词的表达效果。
02.诗中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直接鉴赏关键词)03.×词与×词比较哪个更好(×词可否换为×词)?为什么?(比较鉴赏)04.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技法点拨】0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02.炼形容词:诗歌要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
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二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03.炼叠词:叠词通常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并起强调作用。
04.炼色彩词:色彩词可作谓语用,也可作定语用,一般表现人物心情,增添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模板:01.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02.①表态。
(×词用得好/不好;×词更好(不可更换);“诗眼”是×词)②释因。
(解释该词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真题演练】(一)阅读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汉江临泛①唐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②。
注释:①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
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②山翁:指山简,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
八年级(上)期中语文 第三单元唐诗五首和附录古诗赏析
黄鹤楼(八上) 唐·崔颢使至塞上(八上) 唐·王维钱塘湖春行(八上) 唐·白居易野望(八上)唐·王绩渡荆门送别(八上)唐·李白庭中有奇树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
3、“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4、从前面六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是极力赞扬的,可诗人为什么突然又紧接着说“此物何足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曹操《龟虽寿》1、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神龟寿命再长,腾蛇本事再大,也难免一死,人生也是这样,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托物起兴,托神龟、腾蛇之物,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要分析。
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
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精神。
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依旧渴望建功立业,表达了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赠从弟(其二)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对比手法,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赞美松柏坚贞不屈的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赏析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练习赏析及答案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答: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答。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诗中最能归纳综合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浏览《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⑶尾联用典故显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境。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⑷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画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境。
(60字以内)答: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阅读赏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唐诗五首》阅读赏析野望XXX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XXX”,即放声高歌,追怀XXX、XXX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答:《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烦闷的心境,抒发了难过、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XXX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若何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画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情景。
答:明艳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XXX上芳草葱茏富强,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蒂根基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若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施展阐发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XXX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现入选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是《唐诗五首》,选入《野望》《黄鹤楼》和《使至塞上》等五首唐代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五首诗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附答案
2020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赏析及考题精练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意: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四句运用对偶的手法,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满山遍野,树叶枯黄,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间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运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像伯夷、叔齐那样的古代隐士交朋友了,表达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流露出避世退隐的愿望。
主题: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黄鹤离去,这里只剩下(一座巍峨的)黄鹤楼。
黄鹤离去不会再回来了,千百年来(只剩下)白云在此飘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对岸的原野,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茂盛。
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
赏析: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思乡之情。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解析及习题
一、《野望》绘了一幅什么样的面?联作的生平,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得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人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向先贤那里寻找慰籍。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择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八上唐诗五首诗歌赏析
一、《野望》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首联“望”字意蕴丰富,“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夕阳的余晖下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4《野望》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二、《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 “空余”二字, 令人心生遐思。
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 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 使全诗波澜起伏又一气贯通.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愁绪。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描写了晴日的原野里树木清晰,草木枯萎,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归雁入胡天。
,长河落日圆。
,都护在燕然。
1.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 地名) 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第13课《唐诗五首》鉴赏语文八年级上册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
颈联融情于景。写的是近景、动景,傍晚时分,牛群、猎人归还家园,与上文诗人的不知所依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抑郁孤独。
(技巧:明确手法+诗意概括+情感)
相顾无相识,
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种类多,数量多,并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竞相开放的情态;用“浅”修饰“草”,写出了草在初长时的样子和它嫩绿的色彩,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尾联:
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作者最爱湖东美景,尤其是迷人的白沙堤,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喜悦之情。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
“历历”“萋萋”都是叠词,使用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草木茂盛的特点。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结合诗句赏析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尾联融情于景。日暮时分,作者望着烟波浩渺的江水,愁思深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大”写出了沙漠的广阔无边;“直”写出了孤烟的苍劲挺拔;“长”写出了黄河横贯沙漠;“圆”写出了落日苍茫之美。两句诗写出了塞外雄浑壮阔、奇特秀丽的风光。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请分析尾联内容:
尾联写出了边关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突出了作者对前线的关心。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1)优美的语言描绘画面描述:
日暮时分,远远望去,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唐诗五首》(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3课《唐诗五首》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野望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品析句子。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廓、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3.登上了山顶,向下眺望俯视山下的秋水,结果没想到看到的主景不是水,却是水中青山的倒影。
“忽”字与“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的欣喜。
这时候,诗人的心也就随着山与水的交融而深深地陶醉了。
【解析】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
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此题一定要把满天秋色、峰峦叠嶂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2.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句的内容或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
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注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3.品析“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两句诗。
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看见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波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上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澈,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之意料之外。
“水底见青山”五字中将水之清、山之翠都包含进去了。
《野望》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诵读译文赏析
景 中 含 情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首二句以抒写 情性为主。
“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 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的诗 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故而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 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诗句。
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衡色彩, 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巧 妙 铺 垫
正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 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 心绪。
面 渲
染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
色彩的透明度。 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
峦惟见落日的余晖。 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
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用得自然而精警。
欣 然 意 趣
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 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 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 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 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 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描 绘 色 彩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 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 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 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 暮之感。
荒 凉 落 暮
反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 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面 衬
托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 来的动态场景。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文本解读
《唐诗五首》文本解读1.《野望》(1)时代背景王绩由隋朝进入唐代后,在以秘书省正字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诏令,不久辞官还乡(山西河津县)。
贞观,担任太乐丞,不久又回到家乡。
唐太宗贞观初年,王绩称病辞官,回到家乡,躬耕东皋即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2)问题诠释“野”即东皋,交代自己眺望的地方,“望”,眺望,交代自己在东皋干什么。
“野望”意思是在野外东皋眺望。
(3)主旨(4)内容解读白话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首联:写傍晚时自己伫立东皋纵目远眺及惆怅徘徊的心情。
颔联:写眺望所见景色,满山秋色,落日萧瑟。
颈联:写眺望所见山村生活景象,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下山回家。
尾联:写自己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
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家乡,暮色苍茫中,眺望所见山村秋色及农家生活景象,描写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思考与探究一)。
(5)结构分析(6)写作特色①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一洗初唐诗的轻靡华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直接交代薄暮野望的地点,描写自己野望的动作和无所依傍的心理活动,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秋树秋山的景象,秋色浓郁,落日满山,一派安详宁静。
②以动衬静,描写精彩准确。
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朝廷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牧人驱赶牛群而归、猎人满带获物而回山村农家生活景象,热烈活泼,欢快幸福,与上联满山秋色的静景形成鲜明对比。
③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写自己现实无同道,追怀先贤隐士的理想旨趣。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赏析题背诵大全(含答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5.赏“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 句。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 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 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 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 生机。
6.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黄鹤楼》崔颢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 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 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 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 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 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所展示的意境。
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 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 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渡荆门送别》李白
3. 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
山水,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4.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 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的孤寂悲凉之情 巧妙融入景中,侧面表露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 精神的赞美。
《渡荆门送别》李白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的“随”“入” 二字炼得好,请作一点赏析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6.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读背知识点整理《野望》1,首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徙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又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品析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表达出诗人旷古的落寞孤寂!《黄鹤楼》1.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强调空间上的虚无,重在写景。
仙人离去,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有“徒然”之意,强调时间上的邈远,重在抒情。
千载白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与黄鹤楼隔江相望的汉阳,那里绿树掩映,江水交汇,在明丽的阳光下,看上去分外清晰。
江面上,只见一丘沙洲隆起于江心,上面绿草如茵,这就是鹦鹉洲了。
3.颈联写所见到的繁华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反衬。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1.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2.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画面的构图美: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
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
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4、这首诗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
答:《野望》一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借薄暮山林之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 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 “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答: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
“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2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 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 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
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 赏析。
答: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
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 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 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答: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
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 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 的思想感情?
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 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大漠孤烟直,源自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
“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 情感。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 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 忧思之情。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 再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河流再到绵延天边的沙漠, 十分讲究画 面的层次感。另外画面的色彩也十分丰富,黄色的沙漠,橘红色的落日,闪着白 光的河水,白色的烽烟,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 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 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