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2、唐诗五首

合集下载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语文八上唐诗五首原文
人教社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原文:1.《野望》
(唐代)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第12课《唐诗五首》教案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唐诗,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提高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五首唐诗的核心思想与情感表达:通过分析每首诗的主题思想,使学生理解诗人们的情感表达,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王维的边塞情怀等。
举例:《赤壁》中李白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望岳》中杜甫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2)唐诗的艺术特色:掌握五首唐诗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举例:《使至塞上》中王维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边塞风光,展现了雄浑壮丽的意境;《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白居易运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离别之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唐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唐诗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分析如何将唐诗元素融入日常生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唐诗五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唐诗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领略诗中的意境,解读诗人的情感,大家逐渐能够体会到古典诗歌的魅力。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歌韵律的理解,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例,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韵律知识。
(2)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较浅,难以体会诗人们的情感表达。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2.唐诗五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 唐诗五首 (共37张PPT)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2 唐诗五首 (共37张PPT)

5.下面对《渡荆门送别》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 下的一组图画 ,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 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 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 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 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 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赞赏,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主题解说 《野望》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
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
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
朝著名诗人、画家。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
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曾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 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 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赞赏,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燕 然(yān ) 萋 萋( qī ) . . 落晖 ( huī ) . 没 马蹄( mò ) . 白沙堤 ( dī ) . zhuó ( 啄 )春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个性化阅读:唐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个性化阅读:唐诗五首

个性化阅读:唐诗五首《野望》----隐而有节的志士之歌王绩由隋入唐,因曾仕伪朝,入唐仕途自然受到影响,在以秘书省正字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任命。

任命之后,不久又辞官还乡。

贞观中内行太乐丞,不久又告归故乡。

几经宦海沉浮,诗人雄壮之志难免受到打击磨难。

《野望》写他归隐故乡后的一段生活情景,他东皋远眺,树树秋色,满山落日,牧人归,猎人回,家乡父老“相顾”却不“相识”。

诗人有陶渊明“桃花源”之感。

但不同于陶渊明的是,“桃花源”杳无可寻,无所怀想,只愿归隐乡间。

《野望》却有“长歌怀采薇”之心,怀念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不仅是上古的归隐之士,更是“耻食周粟”的忠臣。

诗人是从曾仕隋朝的遗臣,入唐虽几度为官,但难以进入角色而几度辞官,心中也不免有“耻食唐粟”之志,诗的尾联“长歌怀长采薇”,正是一个隐而有节的志士之歌。

《黄鹤楼》----追寻精神家园而不得的苦闷崔颢游历荆楚,登黄鹤游目骋怀,有感而作此诗。

首尾两联,遥相呼应。

首联从楼的命名由来着笔,思接千载,怀想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和费祎,特别是费祎,乃三国时蜀汉名臣,忠诚尽职,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慎重推荐,说他和郭攸之、董允“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诗人以此着笔,不仅增添诗的神秘、神话色彩,也不仅仅在于说明岁月居、时光易逝、昔盛今衰的历史之叹,更在于说明像费祎这样的忠贤士似乎已“黄鹤一去不复返”了,这恰恰是诗人要追慕欲做的理想之士。

诗的尾联应与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遥相呼应,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我心中的“乡关”在哪里?此处的“乡关”并非完全指故园,而应是诗人心中的“精神家园”,自己要追求的“忠臣贤士”般的理想在哪里呢?眼前的景象是什么?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由此不难理解此处“愁”的深层意味了。

《使至塞上》----家国情怀大于天的誓词诗人受命出使边塞,慰问守边将士,本身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但联系作者生平经历看,却是因为自己在安史之乱中曾被迫接受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自己不受朝廷待见,所以这次看似神圣的使命,却隐含着遭受排挤的成分,所以“单车”出行,如“飞蓬”,与“归雁”相反而行,内心失意痛苦自不待言。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the bed, I suspect it i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view the bright moon, then lower it, missing my hometown.2.《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I wish to see farther, I must ascend a higher level of the tower.3.《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Translation:Sunlight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creating a purple smoke. From afar, I see the waterfall hanging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flowing water falls straight down for three thousand feet, as if the Milky Way is descend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4.《登飞来峰》 - 李白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Translation:Ascending the Feilai Peak, I see a thousand layers of pagodas. It is said that one can hear chicken crowing and see the sunrise.I am not afraid of floating clouds obscuring my view, as I am situated in the highest level.5.《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共23张PPT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12.唐诗五首共23张PPT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 人,唐代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等。
ღ文体知识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 非常严格而得名,盛行于唐宋时期。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 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 律、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 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 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通常 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第三单元
12.唐
ღ走进作者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唐代诗人。代表作有《野望》《石竹咏》《山中叙志》等,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 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其诗作中最为人称道的 是《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其诗四十二首。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 1—3 题。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所展现的景象。
【答案】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 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课堂实践
一、阅读《野望》,完成 1—3 题。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出怎样的景色? 【答案】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日暮时分,诗人站于东皋 极目远望之景: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 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 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走回去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山尽处白天已经降临,黄河水流入海。

我想望尽千里美景,只为再登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床前明亮的月光,仿佛是地上的霜。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3. 《登岳阳楼》 - 杜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古人曾乘黄鹤离去,留下黄鹤楼空空荡荡。

黄鹤离开后再也没有归来,长久以来,白云飘渺不定。

晴朗的小川边上有繁茂的树木,芳草丛生的鹦鹉洲。

夕阳西下,故乡的城关在何处?江面上烟雾氤氲令人感到忧郁。

4.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天沉睡中毫不知觉,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夜晚时有风雨声,花儿掉落了多少。

5.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翻译:前方看不见古人,身后也看不见后来者。

思考着天地之间的浩渺无边,独自悲伤而流下了泪水。

以上为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五首唐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这份文档符合要求,共有855个字。

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 (共7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课件 (共73张PPT)

整体·感知
写作背景 : 唐代诗人崔颢游历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于 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并因日暮 而生思乡之情.
新课·讲解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 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 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 怅。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 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 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 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 茫茫.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 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 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 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 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 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 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 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
整体·感知
美 丽 的 传 说
知识·链接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 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运用 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 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 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知识·链接
诗词中的黄鹤楼
据说,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 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 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 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 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 是因此而建的。
知识·链接
黄 鹤 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 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 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 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悠闲(闲适)、惊喜(喜 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黄鹤楼/崔颢
走近作者
作者
崔颢 朝代

籍贯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 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 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 及对归宿的向往。
使至塞上/王维
走近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 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 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 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 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 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
黄滕岳鹤王阳楼阁楼
细读感悟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 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 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 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 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 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 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细节探究
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
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 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 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 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

《唐诗五首》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点字词《野望》:选自《王绩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g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万荣。

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dú):小牛。

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卷一三O(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hú)矶上。

《太平寰宇记》:“昔费祎(yī)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

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使至塞上》: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塞上,边境地区,亦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

孤烟:指烽烟。

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

---------------------------------------------------------------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野望王绩1/ 94朗读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最新资料推荐------------------------------------------------------ 知作者: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3/ 94诗大意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色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重点解词徙倚欲何依---------------------------------------------------------------最新资料推荐------------------------------------------------------ 诗歌赏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5/ 94诗歌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文本解读

《唐诗五首》文本解读1.《野望》(1)时代背景王绩由隋朝进入唐代后,在以秘书省正字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诏令,不久辞官还乡(山西河津县)。

贞观,担任太乐丞,不久又回到家乡。

唐太宗贞观初年,王绩称病辞官,回到家乡,躬耕东皋即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之时。

(2)问题诠释“野”即东皋,交代自己眺望的地方,“望”,眺望,交代自己在东皋干什么。

“野望”意思是在野外东皋眺望。

(3)主旨(4)内容解读白话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首联:写傍晚时自己伫立东皋纵目远眺及惆怅徘徊的心情。

颔联:写眺望所见景色,满山秋色,落日萧瑟。

颈联:写眺望所见山村生活景象,牧人赶着牛群、猎人带着猎物下山回家。

尾联:写自己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隐士。

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家乡,暮色苍茫中,眺望所见山村秋色及农家生活景象,描写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他惆怅、孤寂的情怀(思考与探究一)。

(5)结构分析(6)写作特色①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一洗初唐诗的轻靡华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直接交代薄暮野望的地点,描写自己野望的动作和无所依傍的心理活动,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秋树秋山的景象,秋色浓郁,落日满山,一派安详宁静。

②以动衬静,描写精彩准确。

颈联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朝廷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牧人驱赶牛群而归、猎人满带获物而回山村农家生活景象,热烈活泼,欢快幸福,与上联满山秋色的静景形成鲜明对比。

③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写自己现实无同道,追怀先贤隐士的理想旨趣。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

部编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12课唐诗五首

总结感情: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 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 情。
中考链接: 1、以传神之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而广为流传的名
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 )
2、请抓住其中几个关键词语,简析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一幅山间晚秋图, 光 与色,远景与近景, 静态与动态,搭配得 恰到好处。 描写了一派秋意颇浓 的山野景色,突出诗 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说明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自己在现实中的辗转漂 泊,找不到精神归宿,又 无知己,孤独无依,只好 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 、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天下江南第一楼”
岳阳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黄鹤楼的由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 氏开设的酒楼,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 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 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 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展沙示莽的莽“,千无古边壮无观”际。,草木不(见2分,)行旅断绝。极 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 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 茫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 大,气象雄浑、有文采,2分;“大漠”、“孤烟”、 “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 半分。)
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 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共63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唐诗五首 (共63张PPT)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
刺史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西 湖特别的气质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初春的美好。他 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 自己对春天里的西湖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 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期,隋代 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它是唐诗中思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称香山居士, 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在文学上,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其诗语言明白晓畅、妇孺能诵。其代表作 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野望》王绩入唐之后,仕途失意,渡河还家,游于北 山东皋。这首诗可能是他唐初弃官隐居故乡之时所作。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联。其特点有二:一是修辞上讲求对仗,二是声 调上讲究平仄。
生难字 东皋(gāo) 徙倚(xǐ) 萋萋(qī) 征蓬(pé ng) 候骑(jì )
薄暮(mù )
犊(dú ) 鹦鹉(yīng wǔ) 汉塞(sà i) 燕然(Yān)
莺(yīng) 白沙堤(dī) 词类活用 ①萧关逢候骑(名词作状语,在萧关)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乱)
《黄鹤楼》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黄鹤楼》这首流
传千古的名作,是诗人在外漂泊,登临黄鹤楼时写的一首吊 古怀乡的诗。诗从楼的命名之由着笔,发思古之幽情。 《使至塞上》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 “属国”小勃律。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
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代五首诗》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乎泪沾襟。

翻译:边境上的鼓声打破了行人的前行,秋天的边疆只有一声孤雁的鸣叫。

夜露从今夜开始已经晶莹如白,皎洁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故乡。

我有几个兄弟都被分散在各地,没有一个家庭可以问候他们的生死状况。

我寄出的信件很久都没有送达,更何况我的衣襟已经被泪水打湿。

二、《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白天的阳光依山尽头,黄河的水流入大海。

如果想要看到更远的景色,就要继续登上更高的楼层。

三、《望岳》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泰山的山峰是如何的壮丽?齐鲁大地的青山绿水美丽绵延。

大自然的神奇变化显而易见,阳光和阴影交替划分了昼夜。

心胸忽然涌起千百感慨,泪水仿佛化作了归鸟回巢。

一定要爬到最高的山峰之巅,俯瞰整个山脉就会发现其渺小。

四、《早发白帝城》原文: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早晨离开白帝城,穿越美丽的彩云,一路上一日之内便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的猿猴声音一直响个不停,轻舟已经越过了千山万水。

五、《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让人误以为地上结满了霜。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起故乡。

以上就是《唐代五首诗》的古诗词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野望》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朗读与解析:掌握《野望》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诗歌主题及意境分析:理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认识并分析《野望》中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艺术特点。
-课堂练习与拓展阅读:通过练习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诗歌的意境把握,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营造的宁静、淡远的氛围,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描绘和情感引导帮助学生体验。
-诗人王维的隐逸生活态度和唐代的社会背景,对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至关重要,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和分析。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五首-野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站在高处,远望自然景色的经历?”(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野望》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在自然景色中寻找的哲理和情感。
-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抽象出诗歌的意境,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诗歌与诗人生活的联系: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解释:
- “野望”中的“野”字,不仅指代野外,还有放逐、自由之意,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在分析“遥看天际线”时,要解释“遥看”不仅是视觉上的遥远,也暗示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尝试仿写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的短诗,体验诗人的创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短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背景、赏析、注释、译文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2课《唐诗五首》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且读且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阅读全诗,说说诗歌围绕哪个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书愤登岳阳楼萧德藻不作苍茫①去,真成浪荡游②。

三年夜郎客③,一柁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释】①苍茫:这里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②浪荡游:放浪游荡,这里是游来游去的意思。

③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所以自称夜郎客。

④柁:通“舵”,这里指代船。

参考答案《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登岳阳楼》抒写了诗人登楼远望、无限感慨之情。

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②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释】①猎天骄:匈奴打猎。

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

②护羌校尉:官名,防护西羌的武官。

③霍嫖姚: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征伐匈奴,战功卓著,曾为嫖姚校尉,故称霍嫖姚。

此处指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

【且读且思】这首诗与《使至塞上》在题材和内容上有何异同?下面这首诗主要抒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③。

时复④墟曲⑤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⑥,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文体知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通常以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学习《黄鹤楼》
一、词语积累
崔颢(hào) 千载(zǎi) 萋萋(qī)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黄鹤楼
பைடு நூலகம்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去/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单车:一辆车,表明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居延:地名。此处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
2.总结
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本诗描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黄鹤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学习《使至塞上》
一、词语积累
征蓬(pénɡ) 候骑(jì)燕然(yān)
环节二




环节二




1、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诗风显然有别。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
《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使之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滩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2.小结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学习《渡荆门送别》
一、词语积累
渡(dù)荆门(jīnɡ) 仍怜(lián)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中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深层探究
1.诗句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作者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2、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读通诗意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荡荡。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三、深层探究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平野:平原。
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结:凝聚。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怜:喜爱。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读通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乘舟远行。
首联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记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而后一句说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1.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小结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二、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和领会诗词中表达的感情。
学习难点
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一朵芬芳的花朵,长盛不衰地盛开在文学的百花园中。而唐诗更是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彩,映照古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我轻车简从去边塞慰问察看,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