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测定医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蛋白测定医学意义
正常参考值: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反应。
尿蛋白定量试验:<0.1g/L或每24小时小于等于0.15 克。
临床意义
1.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蛋白尿三类。本周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溶菌酶尿等属肾前性蛋白尿。肾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可因炎症、血管病(如高血压病)、药物中毒、重金属中毒等原因引起。肾后性则见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的水症、肿瘤、结石等。动态观察尿蛋白结果对上述疾病的诊断、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及时了解是否出现药物副作用等均有一定意义。
2.蛋白尿的分类可按尿中的含蛋白量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三类:
①轻度的蛋白尿:尿蛋白含量小于每24小时0.5 克,可见于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期,肾盂肾炎、体位性蛋白尿等;
②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含量为每24小时0.5~4 克,除肾炎外,见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③重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大于4克,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以上蛋白尿的分类是相对的,当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时,低分子量、高分子量蛋白质均增多,此时动态观察24小时尿蛋白量有助病程观察及疗效判断。
3.蛋白尿的选择性:选择性蛋白尿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大分子蛋白质能否滤过的能力,判断这种能力是通过电泳法或免疫学法测定尿中的中分子量蛋白质和高分子量蛋白质的比值来确定的。
(1)选择性蛋白尿:尿中主要为中分子量的白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少量Fc片段和部分糖蛋白等,而分子量大于9万的蛋白质多不出现。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轻,见于早期肾小球肾炎等。由于病变未累及肾小管,尿中分子量在4万以下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含量极少。
(2)非选择性蛋白尿:尿中大分子量及中分子量的蛋白质同时存在,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可见于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糖尿病性肾脏病及严重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elective proteinuria index, SPI):可通过测定尿及血液中的IgG或白蛋白比值(尿IgG/血清IgG、尿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求得。SPI大于0.2为选择性差,SPI小于0.1时选择性好。通过测定尿中的白蛋白/球蛋白的比值可粗略鉴别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比值>5者为选择性蛋白尿,表示病变不甚严重,对类固醇激素的疗效好。也可测定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或尿转铁蛋白/尿溶菌酶的比值。SPI对鉴别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