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检测的原理

合集下载

尿蛋白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性检查

尿蛋白定性检查一、磺基水杨酸法【目的】掌握尿蛋白(PRO)定性磺基水杨酸法(SSA)。

【原理】生物碱试剂磺基水杨酸,在酸性的条件下,其磺酸根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沉淀。

【器材】1. 小试管、试管架。

2.滴管、胶洗头。

3. 2ml刻度吸管、吸耳球。

4. pH广泛试纸。

5. 黑色衬纸。

【试剂】 200g/L磺基水杨酸溶液:20g磺基水杨酸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标本】新鲜尿液或模拟蛋白尿标本。

【操作】1、调pH 用pH广泛试纸测试尿液酸碱度,如pH不在5—6范围,可加酸或碱予以调节。

2、加尿液取小试管2支,分别加入清晰尿液1ml。

3、加试剂于第1支试管内滴加磺基水杨酸溶液2滴,轻轻混匀;另1支试管不加试剂作为空白对照。

4、判断结果 1min内观察结果,按照书中表格判断阳性程度及大致蛋白质含量。

【参考区间】阴性【注意事项】1、标本①如果尿液呈现明显的浑浊,应先离心或过滤。

②当知患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时,应告知结果可能产生假阳性。

③指导患者正确采集中段尿,避免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

2、调pH 本法在尿液偏碱或偏酸时(pH>9或pH<3)可呈假阴性,因此检测前可先测试尿pH,必要时用稀NaOH或5%醋酸进行调节。

3、结果判断(1)掌握好结果判断时间。

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方法进行,判断时间严格掌握在1min,极轻度的混浊并无明显临床意义。

当尿液中含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时,在加入试剂1—2min后可能出现白色点状物,逐渐呈蛛丝状浑浊,缓慢扩散,覆盖于尿液表面,遇此干扰可离心后的尿液上清进行检测。

(2)如果通过镜检发现大量细胞,分析其阳性可能是由于混有生殖系统分泌物造成的假阳性,则可用离心后的上清液重新测定,进行验证。

(3)对于微弱阳性的判断,可选用黑色衬纸作背景,以提高分辨力。

4、灵敏度本法灵敏度高,为0.05—0.10g/L。

尿葡萄糖班氏法定性试验【目的】掌握葡萄糖(Glu)班氏定性的方法【原理】葡萄糖含有醛基,在高热、碱性溶液中,能将试剂中的蓝色硫酸铜还原为黄色氢氧化亚铜,出现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尿微量白蛋白mAbl

尿微量白蛋白mAbl
(6)妊娠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一般尿蛋白定性试验不超过+, 定量<0.5g/24h。
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 (1)肾前性蛋白尿:见于①浆细胞病②血管
内溶血性疾病③大面积肌肉损伤④酶类增高。 (2)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①肾病综合症②原发
性肾小球肾炎③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蛋白尿:①肾小管间质病变②重
(2)直立性蛋白尿:见于站立时间过长,多 见于 青少年,很少超过1g/24h.
(3)摄入性蛋白尿:输注成分血浆,清蛋白 及其他蛋白制剂,或进食过多蛋白时,尿中 可偶然检出。
(4)偶然性蛋白尿:受白带、月经血、精液、 前列腺液的污染,偶尔出现假性蛋白尿。
(5)老年性蛋白尿:于年龄低于60岁得人相 比,老年人蛋白尿的发生率增高。
(mg/mmolCr或mg/gCr ) (3)晨尿法:报告每升排出尿量(mg/l) 推荐用24h尿白蛋白排泄总量,即尿白蛋白排
泄率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
24小时尿标本的收集方法: 首先应该准备好一个清洁带盖的大容器,早
晨某一时刻,如6:00点排尿一次,这次尿弃 之不要,然后开始收集这一时刻以后的24小 时排出的尿液,把所有尿液都收集到容器中。 次日早晨6:00点再排尿一次,并把此次排出 的尿液留在容器中。将容器中的尿液混匀, 用量杯量出尿的总量,然后取少许尿样装在 特制的尿杯或洁净干燥的小瓶内送医院检测。
金属中毒③药物中毒④器官移植。
(3)肾后性蛋白尿:①泌尿、生殖系炎症反 应②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等③泌尿系邻 近器官疾病④其他病理性蛋白尿。
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
清蛋白标本收集及报告方式有3种: (1)定时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的排泄率

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尿蛋白是评估肾功能和尿路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加热乙酸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尿蛋白含量的方法,通过将尿液样本与乙酸混合,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根据混浊程度来判断尿蛋白的含量。

本文旨在探讨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引言、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解释说明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加热乙酸法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文章整体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使用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时应该注意的要点及其解释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并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详细介绍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分析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种准确、快速和可靠的尿蛋白测定方案。

此外,我们还将对加热乙酸法与其他常用方法进行比较,并展望进一步发展方向,以提高尿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请注意使用普通文本格式回答。

2. 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的注意事项2.1 方法介绍加热乙酸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在加热条件下,利用尿液中的蛋白质与乙酸发生反应,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来进行测量。

2.2 实验步骤在进行加热乙酸法测定尿蛋白实验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准备样品收集新鲜的尿液样品,并记录相关信息,如样品采集时间、个体信息等。

确保样品保存在适当的温度和环境条件下,以防止样品变质。

第二步:稀释尿样取适量的尿液样本,在清洁的试管或容器中稀释,通常是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宜溶液进行稀释。

根据实验需求和具体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

第三步:加入试剂向稀释后的尿液中加入乙酸试剂,按照实验所需比例进行添加,并充分混合均匀。

乙酸试剂的浓度和体积需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和控制。

第四步:进行加热将含有乙酸试剂的尿液样品进行加热处理,一般是通过加热器或水浴加热至一定温度。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
1、尿蛋白定性试验:通常指普通尿常规检查,一般留取一试管的晨尿,晨尿要保证空腹6-8个小时,晨起第一次排尿时取中段尿。

然后用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或试纸法检查,如果有尿蛋白即报告阳性,但不能测出尿蛋白的量;
2、尿蛋白定量测定:需要将24小时的尿液完全留下后混合,记录尿量,选取部分标本通过化验检查尿蛋白的浓度,再计算出24小时尿蛋白的总量。

可以帮助诊断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尿蛋白量过大,可能需要做肾穿刺活检;
3、尿蛋白电泳分析:也需要取晨尿,取样本尿液,使尿液中的蛋白做电泳,确定是大分子蛋白、中分子蛋白,还是小分子蛋白。

根据蛋白成分的不同,确定肾脏受累部位;
4、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比较建议在空腹6-8个小时以后,留取晨起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尿液,可以早期发现是否存在尿蛋白的情况。

尿蛋白的定量检测原理

尿蛋白的定量检测原理

尿蛋白的定量检测原理
尿蛋白的定量检测原理一般采用免疫测定法,主要包括免疫沉淀定量法和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沉淀定量法:
该方法基于免疫反应原理进行定量。

首先,将待检尿液样品加入经过预处理的抗体反应剂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通过沉淀技术将复合物从尿液中分离出来,并定量测定所沉淀的尿蛋白。

最常用的免疫沉淀定量法是尿液常规检查中的硝酸盐法。

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该方法利用酶标法原理,将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固定在试验板上,然后将标记有酶的抗体或抗原与待检尿液样品中的尿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经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后,加入酶底物,使酶催化底物反应生成可测定的产物,通过测量产物的颜色强度来确定尿蛋白的浓度。

以上两种方法均依赖于抗原和抗体的高度特异性结合,通过测量特定反应产物的含量来定量测定尿蛋白浓度。

这些方法准确度高、敏感性强,广泛应用于尿液检测和临床诊断。

尿的定性实验报告(3篇)

尿的定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定性实验,检测尿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比重等,以了解尿液的基本生理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病理情况。

二、实验原理尿液是由肾脏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形成的,其成分可以反映肾脏的功能状态和体内代谢情况。

本实验通过化学试剂与尿液中的特定成分发生反应,观察颜色变化、沉淀形成等现象,以定性检测尿液中的主要成分。

三、实验材料1. 尿标本:新鲜晨尿,约50ml。

2. 实验试剂:- 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

- 斐林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

- 醋酸锌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酮体。

- 邵氏试剂:用于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

- 尿比重试剂:用于检测尿液的比重。

3. 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滴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2. 葡萄糖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 结果分析: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 酮体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醋酸锌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绿色或蓝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酮体。

4. 胆红素和尿胆原定性检测- 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管中,加入邵氏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 结果分析:出现绿色或棕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胆红素或尿胆原。

5. 尿液比重检测- 使用尿比重试剂,按照说明书操作,测定尿液比重。

- 结果分析:尿液比重在正常范围内(1.005-1.030),说明尿液浓度正常。

五、实验结果1. 蛋白质定性检测:出现紫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蛋白质。

2. 葡萄糖定性检测: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3. 酮体定性检测:出现绿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酮体。

4. 胆红素和尿胆原定性检测:出现棕色反应,说明尿液中含有尿胆原。

5. 尿液比重检测:尿液比重为1.020,说明尿液浓度正常。

临床生化检查之尿液分析

临床生化检查之尿液分析

临床生化检查之尿液分析尿液分析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临床生化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的原理、常见的测定项目以及其临床应用。

一、尿液分析的原理尿液是由肾脏经过滤、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形成的生理液体,其中含有多种物质。

尿液分析的原理就是通过对尿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测定,了解机体的代谢情况、肾脏功能以及其他系统的状况。

二、尿液常见的测定项目1. 尿量:通过对尿液总量的测定,可以了解肾脏的排泄功能。

正常人的尿量一般在1500-2000ml/24h之间。

2. 尿比重:尿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尿液的质量与等量水的质量之比,反映了尿液的浓缩程度。

正常尿液比重一般在1.010-1.025之间。

3. 尿pH值:尿液的酸碱度与机体的代谢状态和饮食习惯有关。

正常尿液的pH一般在4.6-8.0之间。

4. 尿蛋白: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用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尿蛋白的正常范围在10-20mg/dL。

5. 尿糖: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了解机体的糖代谢状态,如糖尿病等。

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应含有糖。

6. 尿潜血:尿液中的潜血表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等情况。

阳性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7. 尿酮体:尿液中的酮体检测是判断机体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8. 尿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的感染、炎症等疾病。

9. 尿液沉渣镜检:尿液沉渣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结晶、细菌等来判断泌尿系统疾病。

三、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1. 糖尿病的筛查与诊断:通过测定尿液中的糖含量,可以初步判断糖尿病的存在。

同时,尿液中的酮体检测也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

2.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分析可以帮助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等。

通过检测尿蛋白、尿白细胞等指标,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炎症程度。

3. 药物代谢与中毒的监测:一些药物和毒物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液分析可以监测药物代谢和中毒情况,如抗生素、镇静剂等。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SOP7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SOP7

尿液干化学分析一、检验目的:尿液干化学分析,包括尿蛋白(PRO)、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BLD)、亚硝酸盐(NI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酮体(KET)、白细胞(LEU)、尿糖(GLU)、维生素C(VitC)11项,用于解尿液中上述化学成份的变化。

二、原理:1.各项目原理(1)尿蛋白(PRO):蛋白误差法,蛋白质与指示剂的离子(溴甲酚蓝、四溴酚蓝二脂)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进一步电离,超过尿液的缓冲能力,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

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酸碱度(PH):干化学试带测试模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射香草酚蓝(PH60.-7.6),两种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测定尿液酸碱度。

(3)比重(SG):干化学试带上载有预先处理过的甲乙烯酸/马来酐和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前者系一高分子电解质,其电离常数的负对数(pKa)与尿中离子成分的浓度按一定比例变化,在低比密尿液中此高分子电解质的COOH--基与尿内电解质离子发生反应,置换出的H+浓度低,PH增高,指示剂溴射香草酚蓝呈深蓝绿色。

随离子浓度增高指示剂颜色从绿色到黄绿色。

(4)隐血(BLD):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后者脱氢氧化而呈色,颜色深浅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成正比。

(5)亚硝酸盐(NIT):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砷酸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与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结合呈现出桃红色。

(6)胆红素(BIL):在强酸介质中结合胆红素与2,4-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7)尿胆原(URO):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缩合物,试带膜块发生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

(8)酮体(KET):亚硝基铁氰化钠与乙酰乙酸的丙酮反应,合膜块发生由黄到紫的颜色变化。

(9)白细胞(LEU):粒细胞中的脂酶作用于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膜块发生黄到紫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白细胞含量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蛋白检测的原理
一、尿蛋白检测的原理1. 尿蛋白检测的原理2. 尿蛋白检测准确吗
3. 尿蛋白检测的方法二、尿蛋白异常是什么原因三、尿蛋白检测要注意什么
尿蛋白检测的原理
1、尿蛋白检测的原理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

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

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

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2、尿蛋白检测准确吗24h尿蛋白排泄量为24小时内收集的所有尿液样本,24小时尿量,并在尿液中的蛋白质定量检测方法能反映肾功能状况。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

记录第一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

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只能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正常人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