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一、填一填。(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 1.仔细观察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全年级男生人数最多的是( )班,女生人数最多的是( )班。 (2)全年级男生总数是( )人,女生总数是( )入。

(3)全年级男生总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4)五年级一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

(5)五年级三班比五年级四班多( )人,五年级三班的人数比五年级四班多( )

( )

(6)五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

2.下面是明明和亮亮跳远成绩统计图。

(1)明明和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米。

(2)明明第二次跳远成绩是亮亮的( )

( )

(3)他们第( )次的成绩相差最多。 (4)亮亮的成绩整体上呈现( )的趋势。 (5)亮亮的平均成绩是( )米。

(6)明明和亮亮两个人跳远的平均成绩中,( )的成绩好。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都必须有图例。

()

2.绘制统计图时,起始格可以表示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表示。

()

3.复式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两个数量的对比情况。()

4.在一次投篮比赛中,行行2次投的平均个数是25,要使3次投的平均个数是26,第3次需投27个。

()

5.小亮和爷爷、奶奶三人的平均年龄比爷爷和奶奶两人的平均年龄少很多。()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要反映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2.为了表示两座城市近阶段物价上涨的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3.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①极端数据②数据数量③近似数

4.丽丽将4盒水彩笔包成一包。

她想出了6种方案,第()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5.小嵩和小高骑自行车从学校沿着一条路到20千米外的七星湖公园。已知小嵩比小高先出发,他俩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们都骑行了20千米

②两人同时到达七星湖公园

③小嵩在中途停留了1时

④相遇后,小嵩的速度比小高慢

四、动手操作。(共29分)

1.学校长跑队准备利用“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长跑接力活动,在整条长跑路线上设立了5个接力点。

(1)长跑队设计了一幅宣传画,在画中标出了长跑的路线。请你帮助他们在路线上表示出5个接力点的大致位置。(3分)

(2)你认为这5个接力点设计的位置合理吗(2分)

将下面的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连起来。(4分)

3.城东小学和城西小学迸行4次田径对抗赛,得分情况如左下表。根据统计表完成右面的条形统计图。(8分)

4.下表是2017年上半年甲、乙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统计表。(单位:mm)(12分)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五、解决问题。(共21分).

1.下面记录的是五年级二班男生的一次跳远成绩。(单位:米)

五年级男生跳远的达标成绩是3米,五年级二班男生的平均成绩符合要求吗如果不符合要求,那么能不能说男生跳远达标成绩制定得偏高呢(7分)

2.明生小学举行广播操比赛,8位评委给五年级一班学生的广播操表演打分如下:

请采用一种方法给出五年级一班合理的分数,并说出你的理由。(7分)

3.淘气练习掷铅球,掷了5次。若去掉一个最好成绩和一个最差成绩,则平均成绩为米。若去掉一个最好成绩,则平均成绩为米;若去掉一个最差成绩,则平均成绩为米。淘气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分别是多少(7分)

参考答案

一、1.(1)三三(2)67 80 (3)

67

147

(4)

34

147

(5)16

8

15

(6)

7

22

2.(1)(2)14

15

(3)5 (4)上升(5)(6)亮亮

二、1.√ 2.√ 3.√ 4.× 5.√

三、1.③ 2.④ 3.① 4.① 5.① 四、略

五、1.不符合要求,五年级二班男生的平均成绩约是米 不能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理由:去掉了极端数据,算出的平均分比较公平合理。(8+7++++)÷6=(分)

3.最差成绩:×4-×3=(米) 最好成绩:×4-×3=(米)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2)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看图回答问题。

(1)这是一张( )统计图,纵轴表示( ),横轴表示( )。 (2)从整体上看,两个班的学生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

(3)两个班中喜欢吃肉食类的人数是喜欢吃蔬菜类人数的( )( )

(4)两个班中喜欢吃蔬菜类的学生一共有( )人。 (5)(1)班和(2)班中喜欢吃鱼虾类的学生相差( )人。 2.下图是张华家和李娜家2016年用电量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张( )统计图,纵轴上每一格表示( )千瓦时。

(2)张华家用电最多的是在( )月,李娜家用电最多的是在( )月,用电最多的月份两家相差( )千瓦时。

(3)两家用电同样多的是在( )月和( )月。

(4)6月两家用电相差( )千瓦时,10月两家用电相差( )千瓦时。 (5)张华家平均每月用电( )千瓦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李娜家平均每月用电( )千瓦时。(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下图是四家家电商场2016年电视机、电冰箱的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1)( )家电商场的营业总额最高,是( )万元。 (2)四家家电商场电视机的营业总额是( )万元。

(3)2016年兴华家电商场电冰箱的营业额比苏宁家电商场电冰箱的营业额少( )( )。

二、判断。(每题3分,共12分)

1.要反映两个地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

2.学校要统计每个年级男、女生的人数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来计算平均分对选手来说比较公平。( )

4.小明的爸爸和妈妈两人的平均体重通常要比小明一家三口的平均体重高很多。(小明是儿童)( )

三、选择。(每题3分,共12分)

1.某电视机厂为了清楚地表示出2011~2016年甲、乙两个分厂工业产值的增减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复式条形②复式折线③单式条形④单式折线

2.小松要统计每次数学和语文的测试成绩,看看是否进步,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复式条形②复式折线③单式条形④单式折线

3.为了清楚地反映少年宫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情况,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复式条形②复式折线③单式条形④单式折线

4.一个小组的6名同学用同一把米尺测量课桌的高度,记录如下表。

估计这个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①73cm ②55cm ③66cm

四、按要求画出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共25分)

1.东城小学和西城小学的田径队进行了四次田径对抗赛,得分情况如下表。(单位:分)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4分)

(2)你对这两个田径队如何评价(3分)

2.两家超市2011~2016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如下表。

(1)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6分)

(2)哪一年两家超市的营业额相差最大哪一年两家超市的营业额相同(4分)(3)你觉得哪一家超市营业状况比较好(3分)

3.某商场2016年销售取暖器和微风吊扇的情况如下图。

(1)填出图中取暖器和微风吊扇的图例,并说明理由。(3分)

(2)估计一下,第四季度销售取暖器和微风吊扇的数量,并在图中用直条表示出来。(2分)

五、解决问题。(共29分)

1.一个小组的8名学生用同一把弹簧秤称了同一袋面粉的质量,记录如下。(单位:千克)

先估计这袋面粉的质量,再算一算。(4分)

2.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三名学生的期中测试数学平均成绩为92分,语文平均成绩为97分,表示李仁成绩的直条被墨水污染了,请你帮他算出语文和数学的成绩。(4分)

3.学校举行朗诵比赛,七位老师给两名选手的打分情况如下表。(单位:分)

请你采用一种方法给出这两名选手合理的分数,比一比谁的得分更高并说出你的方法合理的理由。(4分)

4.王莉和张菊两人进行1000米长跑比赛。下图中的两条折线分别表示两人长跑过程中的情况,看图回答问题。

(1)跑完1000米王莉用了多少分张菊用了多少分(4分)

(2)在起跑后的1分内,谁跑得快一些(4分)

(3)起跑后的第几分,两人跑的路程同样多是多少米(4分)

(4)王莉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分)

参考答案

一、

1.(1)复式条形人数类别(2)鱼虾类(3)17

9

(4)14 (5)2

2.(1)复式折线10 (2)8 12 20 (3)1 11 (4)30 20 (5)(6)

3.(1)苏宁70 (2)104 (3)1 2

二、

1.×

2.×

3.√

4.√

三、

1.②

2.②

3.①

4.③

四、

1.略

2.(1)略(2)2016年2013年(3)百信超市

3.(1)取暖器微风吊扇理由:因为第三季度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应该是微风吊扇销售多,所以空白的直条表示微风吊扇,斜线的直条表示取暖器(言之有理即可)。(2)

五、

1.估计:2千克千克

2.语文:93分数学:93分

3.采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求平均分的方法2号选手的得分更高理由略

4.(1)4分5分(2)张菊(3)第3分800 (4)250米/分

【分析】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供参考

【关键字】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50 B..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5,8 D.8.5,9 5.为鼓励市民珍惜每一滴水,某居委会表扬了100个节约用水模范户,8月份节约用水的情况如下表: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速度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结果如下表: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六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教科书中设计了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本单元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及平均数等表示、分析数据方法的学习,均结合在统计过程当中,以利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如教科书设计了栽蒜苗活动,并对活动记录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统计。结合两个统计过程,教科书分别设计了“栽蒜苗(一)”和“栽蒜苗(二)”,分别学习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教科书在统计图表方面除了要求学生能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外,还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第1课时生日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量)。 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师: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吗?(板书课题) 生齐答:十月一日。 师:那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季节吗? 学生可能会说秋季,有的可能会说冬季。 师: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师板书) 1.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过生日的时候是什么季节了吗?你准备怎么调查同学们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汇报。预设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每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 方法二:让不同季节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我们分别数一数。 方法三: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方法四:先收集同学的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再分类整理纸条,收集数据。 方法五: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涂在格子里。 …… 教师根据举手的方式实际统计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2.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数据。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1格代表多少?纵轴呢? 生观察后汇报:横轴表示人数,1格代表1人。纵轴表示四个季节。

最新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命题意图 本次月考试卷采用西安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此次质量检测的数学试卷命题内容比较全面,知识的覆盖面广泛,题型丰富,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较全面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整张试卷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份很切合新课标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三、检测分析 1、填空部分,第3、6题, 出错的原因是部分同学对于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第5题,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10题,牵扯到相遇问题,错误率比较大。 2、判断部分,第1小题,有两位同学因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不熟练,而导致了失分;第4题,学困生不能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 3、选择部分,第3小题,部分同学因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不熟练导致了失分;第5小题,主要是辨别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具体数据掌握程度,失分较多。 4、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第1、2小题的约分和通分,部分学生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不熟练,第3小题,对于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掌握比较乱;这种类型的题练习过,但依然有一部分学生做错了;第4小题,部分学生对把分数在直线上标出来完成不理想,这道题在直线上标注之前涉及到约分、通分,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解决问题部分,考查学生运用分数的意义、分数比较大小、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小公约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分较多;由此看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十分欠缺。 四、存在的问题 学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自认为很聪明,我会做,只是不细心。

深圳市高级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深圳市高级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李兵和王芳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下面是李兵画“正”字记录的自己游戏的结果。那么王芳赢了()次。 A. 14 B. 6 C. 8 2.下面是三(1)班男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统计图。男生达标成绩是110个,达标的人数是()人。 A. 25 B. 20 C. 18 3.选一选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 人数(人)181284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3)喜欢故事书的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 B.6 C.4 D.8 (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人。 A.30 B.20

C.26 D.12 4.心心幼儿园新进了一批玩具。 玩具 个数(个)812610 心心幼儿园新进的玩具一共有()个。 A. 20 B. 36 C. 18 D. 26 5.某班24名男生参加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得()的人最多。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6.学校有8个班参加了回收废报纸活动。第一天回收废报纸43千克;第二天回收废报纸38千克;第三天回收废报纸39千克。平均每天回收废报纸()千克。 A. 39 B. 40 C. 41 D. 42 7.要反映长沙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数据情况,宜采用()。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统计表 D. 频数分布直方图 8.下图中三角形有几个?() A. 5个 B. 3个 C. 4个 9.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表。 国家中国英国美国巴西 数量(块)38294612 A. 中国 B. 英国 C. 美国 D. 巴西10.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遍过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认真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常用的复式统计图有()和()两种。 2.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的多少;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3.要表示两地一天内气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要表示两个班级的学生获得优、良、及格、待及格这几种成绩的人数,应选择()统计图。 4.平均数容易受()的影响。 5.下面是徽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微商商场2019年销售电脑情况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第()季度笔记本电脑销量最大,第()季度台式电脑销量最大。(3)第二季度台式电脑的销量比笔记本电脑多()台;第四季度笔记本电脑的销量比台式电脑少()台。 6.右面是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某地2012-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统计图 (1)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最多的是()年,最少的是()年。

(2)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最快的是()年到()年。 (3)()年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差距最小。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与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差距在逐渐变()。(填“大”或“小”) 7.某位患者在某天的8:00、10:00、12:00 、14:00的体温分别为39℃、39 ℃,37 ℃、37℃,该患者这四次测得的平均体温是()℃;18:00他的体温为 40 ℃,这五次测得的平均体温为()℃。 二、正确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8分) 1.要想了解学校各年级男、女生的人数,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单式条形 B.复式条形 C.复式折线 2.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如果该组中一个数据变大了,其平均数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既能反映上海迪士尼乐园和北京欢乐谷两个景点一周内的参观人数,又能对这两个景点的参观人数进行对比,应该制成()。 A.复式条形统计图 B.统计表 C.复式折线统计图 4.甲、乙二人参加某体育项目训练,右面是两人最近甲、乙二人5次训练成绩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第3次训练,甲的成绩与乙的成绩相同 B.第4次训练,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多4分 C.5次训练,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 三、手工作坊。(共25分) 1.如图为小明绘制的春雨小学五年级3个班男、女生人数统计图。请你写出修改意见。(10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数学(三下)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 1.形式:这套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试卷的内容更加侧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试题也更加强了对学生全方面思维能力的拓展。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整体来说难度中等偏上,也许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的不到位,所以有很多的学生感觉有些难度。 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套试卷考查的知识,对概念类的试题考查得较少,比较侧重学生对知道的运用能力考查。特别是对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实际认知情况的考察偏多一些。 4.试卷特点:如果说这张试卷有什么明显不同以往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它更加强调数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动手能力的强调更是体现在了试卷中,试卷的三题与六题就要求学生在试卷上进行画图。与生活的联系在这张卷子上体现的更加充分自然。 二、试卷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及根据这些方向描述简单路线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检测从学生成绩看,不够理想,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不多,本班满分的只有1人,不及格的还有2人。 本次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的“根据方向找位置”掌握的还不错,如第五题智力魔方得分率是100%。 1.学生试卷批改情况。 第一题的2小题做错的比较多,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对北极星的位置不确定。第六题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地图不了解,所以把拉萨与乌鲁木齐填错了位置。第八题中“走那条路最近?并说出行走路线。”这是一个难点。第三题是看实际的图画出示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还是可以的,这道题很少有丢分的。 2.从统计来看,各班这次抽测成绩还算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的掌握较好。特别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到位,认识深刻,对地图上的方向和实际生活中的方向都有一定的理解。 3.学生的成绩从全面来看,多数同学的成绩在70分以上,说明整体水平基本可以,但部分学生成绩很低,说明学生的学习还存在着问题,教学还存在死角,这些同学还有相当大的提高空间,要想办法引导他们赶上去。 4.有些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加强。有的学生的书写太潦草,造成学生的失分率很高。还有的学生的方向感太差,对于路线的转换出现了一些错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谁在谁的哪个方向”这类的问题理解上有困难,这也是失分的一方面原因。 三、试卷检测的意义 单元检测的结果说明,无论是对突出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还是教学质量的监控,乃至对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采用一个单元一次检测,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内进行相关测试的主要手段。它既可以减轻统一测试给小学在保持政策连贯方面带来的影响,亦同时发挥其在实施新课程中加强对教学质量情况的及时监控的积极作用。当然,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完善,在测试的方法、测试的内容及其他方面允许有不同的更佳的选择。每一个单元的质量抽测与实施新课程、开展发展性评价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我们会坚持下去的。 四、方法措施 本次检测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不仅要继续查漏补缺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不能让他们越掉越远;课堂上还要加强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应用结合起来的教学,帮助学生多了解与数学有关的生活常识;同时还要研究分层作业的设计,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卷分析

2020-2021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为了解我校八年级800名学生期中数学考试情况,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下列判断:①这种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②800名学生是总体;③每名学生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是个体;④20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⑤2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其中正确的判断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80==乙甲x x ,2402=甲 s ,1802=乙s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A.甲班 B.乙班 C.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无法确定 3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别是( ) A.24,25 B.24.5,25 C.25,24 D.23.5,24 4、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 0.1,则在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中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中位数为 0.1 D. 方差为0.02 5、甲、乙、丙、丁四人的数学测验成绩分别为90分、90 分、x分、80分,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100分 B.95分 C.90分 D.85分 6、已知三年四班全班35人身高的算术平均数与中位数都是 150厘米,但后来发现其中有一位同学的身高登记错误,误将160厘米写成166厘米,正确的平均数为a厘米,中位数为b厘米关于平均数a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7、在上题中关于中位数b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 A.大于158 B.小于158 C.等于158 D.无法确定 8、已知一组数据1、2、y的平均数为4,那么() A.y=7 B.y=8 C.y=9 D.y=10 9、若一组数据a1,a2,…,a n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2a1,2a2,…,2a n的方差是() A.5 B.10 C.20 D.50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0、数学期末总评成绩由作业分数,课堂参与分数,期考 分数三部分组成,并按3:3:4的比例确定。已知小明的期考80分,作业90分,课堂参与85分,则他的总评成绩为________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单元检测1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单元检测(1) 一、填一填。(第1题18分,第2题12分,共30分) 1、仔细观察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1)全年级男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女生人数最多的就是( )班。 (2)全年级男生总数就是( )人,女生总数就是( )入。 (3)全年级男生总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4)五年级一班学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 ) (5)五年级三班比五年级四班多( )人,五年级三班的人数比五年级四班多( )( ) (6)五年级二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 )( ) 2、下面就是明明与亮亮跳远成绩统计图。 (1)明明与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 )米。 (2)明明第二次跳远成绩就是亮亮的( )( ) (3)她们第( )次的成绩相差最多。 (4)亮亮的成绩整体上呈现( )的趋势。 (5)亮亮的平均成绩就是( )米。 (6)明明与亮亮两个人跳远的平均成绩中,( )的成 绩好。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都必须有图例。 ( ) 2、绘制统计图时,起始格可以表示较大的单位量,用折线表示。 ( ) 3、复式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瞧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瞧出两个数量的对比情况。 ( ) 4、在一次投篮比赛中,行行2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5,要使3次投的平均个数就是26,第3次需投27个。 ( ) 5、小亮与爷爷、奶奶三人的平均年龄比爷爷与奶奶两人的平均年龄少很多。 ( ) 三、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要反映五、六年级学生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为希望小学捐书的情况,选用( )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2、为了表示两座城市近阶段物价上涨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①单式条形②单式折线③复式条形④复式折线 3、平均数容易受( )的影响。 ①极端数据②数据数量③近似数 4、丽丽将4盒水彩笔包成一包。 她想出了6种方案,第( )种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5、小嵩与小高骑自行车从学校沿着一条路到20千米外的 七星湖公园。已知小嵩比小高先出发,她俩所行路程与时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就是( )。 ①她们都骑行了20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试卷分析52534

人教版数学(三下)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 1.形式:这套试卷与以往相比,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试卷的内容更加侧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试题也更加强了对学生全方面思维能力的拓展。 2.难度:试题按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整体来说难度中等偏上,也许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的不到位,所以有很多的学生感觉有些难度。 3.考查知识及能力:这套试卷考查的知识,对概念类的试题考查得较少,比较侧重学生对知道的运用能力考查。特别是对生活中位置与方向的实际认知情况的考察偏多一些。 4.试卷特点:如果说这张试卷有什么明显不同以往的特点的话,那就是它更加强调数学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动手能力的强调更是体现在了试卷中,试卷的三题与六题就要求学生在试卷上进行画图。与生活的联系在这张卷子上体现的更加充分自然。 二、试卷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向及根据这些方向描述简单路线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检测从学生成绩看,不够理想,90分以上的高分学生不多,本班满分的只有1人,不及格的还有2人。 本次检测学生对于基本的“根据方向找位置”掌握的还不错,如第五题智力魔方得分率是100%。 1.学生试卷批改情况。 第一题的2小题做错的比较多,主要的原因是有些学生对北极星的位置不确定。第六题错误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地图不了解,所以把拉萨与乌鲁木齐填错了位置。第八题中“走那条路最近?并说出行走路线。”这是一个难点。第三题是看实际的图画出示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学得还是可以的,这道题很少有丢分的。 2.从统计来看,各班这次抽测成绩还算可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的知

20、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 D.8.5,9 5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 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A.1,2,3,4,5 B.0,1,2,3,5 C.2,2,2,2,2 D.2,2,2,3,3 8 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甲、乙、?丙三人的各项成绩如下表(单位:分),学期总评成绩优秀的是()

八大数据地表示和分析报告

八、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总6课时分第1课时主备人:管晓梅集体备课组:五年级备课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 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 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三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试卷分析

第一单元测试题质量分析 一、本次检测,题量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如下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九题,可以概括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大致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进行检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一题是得分率较高的题目,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按题目的要求正确书写。但也有不少学生看拼音写词语有错误。 第二题:辨字组词,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常见的字,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区分并组词,个别学生出现错误。 第三题:汉字变形,这一题学生完成得不好。 第四题:照样子,写词语,看似简单,但是有极个别同学失分却很严重。 第五题:写句子。这题学生做得不算好。 第六题:积少成多,大多数学生完成的不错。 , 第七题:课内节选阅读,少数学生没有读好题目,因此失分。 第八题:阅读理解。内容不难理解,但仍有一部分出错。 第九题:习作。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题意,能通顺的组织和准确的表达语言。但错别字现象较严重,标点符号运用也欠妥,个别学生语句不通顺,还要注意格式。 三、测试反思 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老师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3、老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4、要多进行作文练笔,让学生积累语言,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 /

六下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学前两周,六年级数学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二),本次测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状况,也是为了掌握教学动态,及时查缺补漏,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考察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理解,针对六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面的实际情况,注重考查这方面目标的理解,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只考本单元的知识。试卷分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决问题五大类问题。 1.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百分数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成数、折扣、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共20分。 2.判断题: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共5分。 3.选择题: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共12分。 4.计算题:有3个小题,包括直接写得数,解方程,列式计算。共29分。 三、试卷成绩分析 (一)成绩分析 学生的整体成绩不高,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97分,最低分9分,不及格的也大有人在。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题失分较多的是4、6、8、10小题。第4题:今年油菜籽的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比去年增产几成,学生对于成数的意义没有理解。第6小题:四月份比三月份节水20%,单位一指的是(),学生没有搞清到底是谁的20%,所以有的学生答的是三月份,有的写成了三月份的节水量,而应该为三月份的用水量,基础知识不扎实。第8小题,问的是利息,有学生却把本金也加了进去。第10题,先提价再降价两次调价单位一却在变化,学生没有找清。导致失分较多。 第三题失分较多的是第四题没有弄清大小关系。 第四题学生在1、4、6题上失分较多,首先没有读清题意,不知道到底要求的是什么,想当然的做题。另外对于百分数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很大欠缺。 第五题计算,直接写得数失分较少,解方程失分较多。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方程还是不熟练,做起来陌生、吃力。 第六题解决问题答题情况很不理想,同样的题型,有的学生前面的会,后面的知识却做错,说明学生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并未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三)问题原因分析 试题很灵活,注重理解,克服死记硬背,考出了老师平时的积累。但共同的反映是:复习准备工作很仓促,考试时间太少,做题时间紧张。 1.抓不住缰,不知从何入手。 2.解决多步计算的问题,不耐心。 3.对问题及已知数量没有真正弄清楚。 (四)对以后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1.克服死记硬背,将老教材的教学方法与新教材结合,该让学生掌握的一定要让其掌握,要灵活运用知识,切忌模式化。 2.加大培优补差的力度抓两头顾中间,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 3.对后几名同学进行当面分析,保护其自尊心,培养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整体存在的知识薄弱环节重点补缺,及时整改。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量高的学习习惯。认真审题,真心做题,细心审题,卷面整洁等方面都要做进一步的要求。

四年级《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 一.填空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还能表示出 ()。 2. 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 要表示本校3—6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统计图合适。 4. 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宫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有()只。 5. 笑笑所在班级的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笑笑的身高()是145厘米。(填“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二.实践操作 1. 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电暖气/台800 500 300 600 空调/台450 400 800 150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 (1)全年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3)第()季度销售的电暖气最多,第()季度销售的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超市经理,那么根据电暖气和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进货? 2. 请你把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出来。

三.解决问题 1.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2)(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的男生人数占舞蹈组人数的几分之几?音乐组音乐组女生人数比绘画组女生人数少几分之 几? 2. 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五年级比六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 五年级和六年级喜欢郊游的人数最多 C. 参加调查的人数,六年级比五年级多 D. 喜欢滑冰的人数,六年级是五年级的 3. 下面是淘气上学期语文、英语各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3 2

五年级数学各单元试卷分析.doc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张祠小学周玉平 这份试卷难易适屮,从题量和时间安排上来说题量不是很大.所考内容深入浅出地将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学生的试卷中,并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数学能力。本试卷基本上能够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够通过此次测试从中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改进教学方法。 本次考试的成绩:全班41人全部参加,最高分96分;90分以上6人;80 —89分13人;70—79分11人;60—69分7人;60分以下4人;最低分27分;总分3100分;平均分75.6分。成绩不太理想。 木试卷共七道人题。 第一大题;填空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对这道题掌握得还不错,貝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做这道题。 第二人题:判断题 此题中4小题,考查学生对对称轴和轴对称概念的理解。有个别的学生弄不明白了,混淆了。

第三大题:选择题。考查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和旋转图形的掌握情况?学牛大体上掌握的比较好。 第四大题:数图形的对称轴。考查了学生对画图中对称轴的判断能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答题。 第五大题: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简便方法的运用。只有几个学生最后一小题没用简便方法,错误不多。 第六大题:看图冋答问题。 此题以课本基础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形的变换掌握情况,涉及到旋转和平移。这道题错误相对较多,主耍是理解能力不强。 第七大题:动手操作题。第1小题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此题错误较多,主要是没有找好对称点,因此不能正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第2小题是画出三角形绕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题错误更多主要是现在的方向和读数不对,以后要加强练习。第3小题画出向右平移5格后的图形。不少学生平移的格数不对,出错的也不少。 改进措施:

单元试卷分析

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一、整体分析 本次测试总分为1794,平均分为78分。90分以上5人,80多的有10人,3人不及格。 二、具体分析 (一)积累运用: 1、生字掌握较好。出错多的“躲藏”、“考察”。 2、分辨词语掌握较好。 3、词语搭配总体不错,个别孩子对同一个词多种搭配不习惯,漏题不做的有。 4、填象声词做得较好,个别学生写错字。 5、意思相近的词语填空做的最好。 6、仿写句子做得糟糕透顶。一部分孩子没有分析好例句,就顺着句意往下写。并且,出现前后不一致现象。 7、错乱句子排列不错。 8、词句积累,因为是训练过的,掌握较好,个别学生有错字现象。 (二)阅读理解: 课文回放。 1、学生思路清楚,做题认真,效果较好。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个别学生少字现象。个别学生漏题没有画中心句。 课外阅读。 1、第2小题用直线画出动物名称,好多学生审题不清楚,画的描写动物睡相的句子。 2、短文主要写了什么?部分孩子找不准确,错的较多。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训练。 2、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3、加强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4、写作进行方法的指导。

一、整体分析 本次测试总分为1729.6,平均分为75.2分。90分以上2人,80多的8人。本次检测,题量适中着重考查学生对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依据学生的。 二、在错误有: 1.笔画较多的字。如“舞蹈”“绒”“敬”“假”。此类错误发生最多。 2.字的书写上存在细节上的错误。如“舞”有个别同学将该字中间部分写成三竖等近似正确的形态。再如“蹈”的下面有出现写成“白”的现象。 3.拼音拼读有误。有些学生拼读上存在问题,以致书写时写成与拼音不符的词语。这种情况足以证明学生没有认真考前复习。 4.此题为形近字组词。考查学生对课内词语的掌握及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 存在错误有:“组对词,写错字”出现此问题的同学占了一部分;“会组词,用错字。这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一些字的掌握还不熟练,导致字的混用,认为此字即彼字。而这也是因为学生对词语面的拓展上有所不足。 5、此题实质为考查学生对寻常字与多音字字音正确的掌握以及对拼音知识的回顾。存在错误:对多音字字音的拼读词境不熟悉。如:似“sì”、“shì”。是不好把握的。再如:晃“huǎng”、“huàng”都是不易区分的。需强调。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用词语写句子。 2、加强词语的积累,特别是课文当中的词语,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指出来。 3、本次检测中有部分同学书写不规范,有待于加强。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使学困生能够爱上学习。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一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结合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验服饰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3、学会整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基本教案补充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我们以前学过的做统计图,那么程序是怎样的?统计图可以怎样分类?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好,老师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同学们打篮球的视频。)问:我们班谁打篮球打的最好?问该生,你看到了什么?你对篮球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3、那既然这名同学喜欢打篮球,老师想问一个问题:你投篮的时候单手投篮还是双手投篮投得远呢?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用哪只手投篮比较远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单手的同学请举左手;支持双手的同学请举右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随机抽取了7名同学的投篮的情况。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每个同学投篮距离的情况。但怎样用

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7名同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学生号码、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同学们试着从83页的练一练两道小题中能读出哪些信息?并完成书中给出的题目。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课件出示,给出了两地2011年4月7—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2、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二、新授。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单元试卷分析报告

单元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卷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语文测试,从整体看凸显课改精神,以学生为主体,题型以开放为主。就内容看,主要本学期课文中要求识记的字词及语文园地中出现的句子,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答题兴趣,充满了吸引力。题型结构合理,难易恰当,既能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又能拉开分数。 二、试卷内容分析 这次三年级语文试卷题型有十二道题目:“卷面书写”,“我会拼写”,“我能写出带有偏旁的字”,“组词”、“我会查字典了”、“加偏旁组字再组词”、“补充词语”、“连线,给词语找好朋友”、“词语积累”、“我会照样子,写句子”、“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我会读,也会写”。 三、考试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测验,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顾了过程与方法,体现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从整体看学生发挥的还比较理想。 数据分析:我班有41人参加考试;最高分94分,平均分70.7。85分以上占29﹪,60分以上占91﹪。从以上数据看出我班平均分、85分以上、60分以上三组数据比率都较低。特别是60分以下人数多的出乎意料,其中有三位同学作文一个字都没写,导致失分严重。 (二)具体情况分析 基础知识 1、答题分析 (1)、正答率最高的是第四题,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0%左右,这说明在平时教学中,字词教学落实的较好。 (2)、正答率最低的是“我会查字典了”这一题,由于不少学生混淆了音节和音序,全部同学答错。很大原因是没有理解音序的意思。 第二低的是“我会读,也会写”的第2小题,这一题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第二自然段划出“妈妈心里总是想着生病的孩子”有关的句子。有些学生由于没有把题目读懂,划的只是词语而不是句子;有些学生不是在第二自然段而是在其他地方划;还有不少学生漏做了这一道题目,造成了失分。

Excel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Excel单元测试试卷分析七年级10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7分,合格人数100人,合格率95.2%,最高98分,最低39分。现对这次Excel单元考试中出现的情况作如下分析:一、试卷命题及题型特点试卷中能充分体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命题原则,试题比较全面地检测了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应技能的掌握情况。本试卷分选择、判断和操作三部分,其中判断、选择、填空题占50分,操作占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满分为100分。重点在学生对掌握知识与操作关系。重点考查了学生对计算机常用的硬件、桌面上各部分的名称等。试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重点知识的考核。命题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试题注重基础,试题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这与我们的复习指导是一致的,这些试题使同学们感到熟悉而亲切,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以正常发挥。 二、试卷和考试情况的分析学生卷面书写较为工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较为扎实、灵活。成绩概况试卷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兼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七年级10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7分,合格人数100人,最高98分,最低39分,考试成绩较理想。 三、反思与启示 在考试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1、操作题学生得分较低,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这主要是由于学生课后很少复习,考试临时突击所致。 2、从判断是非题的回答情况看,学生普遍在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较弱。说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3、少量试题属于课本阅读部分内容,难度较高。 四、今后教学措施和改进方法: 1、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仔细研究教材和分析教材,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就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课外知识的渗透。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淡化死记硬背,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总体来说,本次信息技术试卷出题源于课本,但是对于刚入门的小学生来说,应该出上些选择题或判断题,因为填空题是考察学生的知识再现,而相对于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就要复杂的多了。 附:试卷题目 一、判断题: 1 、在 Excel 中建立图表时,图表可以单独存放在一张工作表中。() 2 、 Excel 图表建立后,图表对象可以改变(如大小、位置等)。()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精修订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 分析习题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习题 一.填空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 (),还能表示出()。 2. 医生想用统计图记录病人24小时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3. 要表示本校3—6年级各年级的人数,用()统计图合适。 4. 商店有蓝气球和红气球宫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 有()只。 5. 笑笑所在班级的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笑笑的身高()是145厘米。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电暖气/台800500300600 空调/台450400800150(填“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二.实践操作 1. 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表 华谊超市2014年电暖气、空调销售情况统计图 (1)全年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2)平均每个季度销售电暖气()台,空调()台。 (3)第()季度销售的电暖气最多,第()季度销售的空调最少。 (4)如果你是超市经理,那么根据电暖气和空调的销售情况,将如何进货? 2. 请你把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出来。 三.解决问题 1. 根据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2)()小组的人数最多,()小组的人数最少。 (3)舞蹈组的男生人数占舞蹈组人数的几分之几音乐组音乐组女生人数比绘画组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

2. 看图完成下面的问题。 根据上图中的信息,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五年级比六年级有更多的同学喜欢游泳 B. 五年级和六年级喜欢郊游的人数最多 C. 参加调查的人数,六年级比五年级多 D. 喜欢滑冰的人数,六年级是五年级的 3. 下面是淘气上学期语文、英语各单元测试成绩统计图。 (1)根据上图,你发现淘气哪门功课的成绩稳定一些? (2)淘气的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 (3)针对淘气上学期语文、英语的学习情况,你想给他什么建议? 4. 奇思参加校园歌手比赛,7位评委给他打分如下。 请你采用一种合理的方法给奇思打分,并说出你的方法合理的理由。 五. 拓展应用 1.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甲重43千克,乙重51千克。丙重多少千 克? 2. 甲、 乙两数 的平均数是95。如果加上丙数,这时三个数的平均数比原来多7。丙数是多少? 98分 98分 78分 100分 95分 96分 93分 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