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低压合成氨工艺全面国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低压合成氨工艺全面国产化

2011年10月,完全采用国产化技术的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投入生产。该项目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10月进行试车。截至目前,该合成氨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近4个月,产品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这套装置以煤为原料生产液氨产品,装置设计压力15兆帕,生产能力1200吨/天,是第一套完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压合成氨装置。该装置的空分、气化、净化和氨合成单元,分别采用了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佳纯气体净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技术。在4个月的时间里,装置开车情况总体顺利。

36万吨/年低压合成氨装置的开车成功,意味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的全套自主技术,结束了低压氨合成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国产设备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与国际行业巨头形成多足鼎立的态势,将有力推动国内合成氨工业的进步与发展。

三十年磨剑氨合成技术打破垄断

合成氨工业诞生于上世纪初,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合成氨装置大型化是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世界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合成氨工业向大型化、低压化、节能化、安全环保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国外合成氨工业以大型装置为主,一般单套装置的生产能力在1000公吨/天以上,目前最大装置的生产能力达到2200公吨/天。

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49年以前,中国仅在南京、大连两家合成氨厂,生产能力共计4万吨/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合成氨工业才迎来大发展。1990年,我国氨产量达到21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氨产量达到5100万吨。在此期间,我国合成氨产业从无到有,并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不过,我国大型低压氨合成工艺技术在鲁西大化肥项目之前均采用国外技术。在此项目之前,空分、大型煤气化、耐硫变换、低温甲醇洗、液氮洗等工艺技术经过国内科研院所、企业的通力合作,均实现了国产化,唯独氨合成工艺技术还被国外公司垄断。

我国对大型设备及技术国产化十分重视。针对大型合成氨工艺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原化工部于上世纪80年代开展了消化吸收国外大型径向塔的攻关项目。1986年,国家经贸委批准我国国产化“八条龙”,其中第七条龙为大型合成氨装置国产化,原化工部批准南化集团研究院负责大型径向氨合成塔的研究开发工作,由南京国昌公司的创始人吕仲明教授级高工担任项目组长。

该课题组在氨合成反应动力学、径向流体力学及径向氨(甲醇)合成塔创新方

面做了大量工作,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鱼鳞板径向流反应器、多段组合式内件及配套的三重套管直连式废热锅炉等多项应用技术及专利。此次鲁西化工集团36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中的氨合成单元就是采用了南京国昌公司研发的GC-R023,型大型低压氨合成工艺技术。

记者了解到,GC-R023 型氨合成塔塔内径2600毫米,塔总高(TL-TL)22000毫米,工作压力≤15.0兆帕,工作温度≤500℃,催化剂装填量67.1m3,氨净值17%~18%,合成塔阻力≤0.30兆帕,生产能力1200吨/天。GC-R023 反应器工艺气通过径向气体分布筒向心流过催化剂床层进行反应,具有路径短、阻力小、气体分布合理、可选用小粒径催化剂等优点。

GC型大型低压氨合成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氨净值高、能耗较低、余热回收量大等显著特点,完全符合我国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方向,打破了国外公司对低压大型氨合成技术的垄断,使我国大型低压合成氨技术全面国产化取得历史性突破。(本文作者:李宏乾)

2011年10月,完全采用國產化技術的大型低壓合成氨項目——魯西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6萬噸/年合成氨裝置一次開車成功並投入生產。該項目於2010年開始建設,2011年10月進行試車。截至目前,該合成氨裝置已連續穩定運行近4個月,產品質量符合相關的國傢標準。

這套裝置以煤為原料生產液氨產品,裝置設計壓力15兆帕,生產能力1200噸/天,是第一套完全采用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低壓合成氨裝置。該裝置的空分、氣化、凈化和氨合成單元,分別采用瞭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萬源煤化工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大連佳純氣體凈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和南京國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技術。在4個月的時間裡,裝置開車情況總體順利。

36萬噸/年低壓合成氨裝置的開車成功,意味著我國全面掌握瞭大型低壓合成氨項目的全套自主技術,結束瞭低壓氨合成關鍵技術長期依賴國外的局面。國產設備和技術打破瞭國外公司的長期壟斷,與國際行業巨頭形成多足鼎立的態勢,將有力推動國內合成氨工業的進步與發展。

三十年磨劍氨合成技術打破壟斷

合成氨工業誕生於上世紀初,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合成氨裝置大型化是其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隨著世界能源供應的日趨緊張,合成氨工業向大型化、低壓化、節能化、安全環保方向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國外合成氨工業以大型裝置為主,一般單套裝置的生產能力在1000公噸/天以上,目前最大裝置的生產能力達到2200公噸/天。

我國合成氨工業始於上世紀30年代,1949年以前,中國僅在南京、大連兩傢合成氨廠,生產能力共計4萬噸/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國內合成氨工業才迎來大發展。1990年,我國氨產量達到21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國氨產量達到5100萬噸。在此期間,我國合成氨產業從無到有,並迅速達到世界

先進水平。

不過,我國大型低壓氨合成工藝技術在魯西大化肥項目之前均采用國外技術。在此項目之前,空分、大型煤氣化、耐硫變換、低溫甲醇洗、液氮洗等工藝技術經過國內科研院所、企業的通力合作,均實現瞭國產化,唯獨氨合成工藝技術還被國外公司壟斷。

我國對大型設備及技術國產化十分重視。針對大型合成氨工藝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原化工部於上世紀80年代開展瞭消化吸收國外大型徑向塔的攻關項目。1986年,國傢經貿委批準我國國產化“八條龍”,其中第七條龍為大型合成氨裝置國產化,原化工部批準南化集團研究院負責大型徑向氨合成塔的研究開發工作,由南京國昌公司的創始人呂仲明教授級高工擔任項目組長。

該課題組在氨合成反應動力學、徑向流體力學及徑向氨(甲醇)合成塔創新方面做瞭大量工作,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魚鱗板徑向流反應器、多段組合式內件及配套的三重套管直連式廢熱鍋爐等多項應用技術及專利。此次魯西化工集團36萬噸/年合成氨裝置中的氨合成單元就是采用瞭南京國昌公司研發的GC-R023,型大型低壓氨合成工藝技術。

記者瞭解到,GC-R023 型氨合成塔塔內徑2600毫米,塔總高(TL-TL)22000毫米,工作壓力≤15.0兆帕,工作溫度≤500℃,催化劑裝填量67.1m3,氨凈值17%~18%,合成塔阻力≤0.30兆帕,生產能力1200噸/天。GC-R023 反應器工藝氣通過徑向氣體分佈筒向心流過催化劑床層進行反應,具有路徑短、阻力小、氣體分佈合理、可選用小粒徑催化劑等優點。

GC型大型低壓氨合成技術具有安全性好、氨凈值高、能耗較低、餘熱回收量大等顯著特點,完全符合我國合成氨工業的發展方向,打破瞭國外公司對低壓大型氨合成技術的壟斷,使我國大型低壓合成氨技術全面國產化取得歷史性突破。(本文作者:李宏乾)

2011年10月,完全采用国产化技术的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6万吨/年合成氨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投入生产。该项目于2010年开始建设,2011年10月进行试车。截至目前,该合成氨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近4个月,产品质量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这套装置以煤为原料生产液氨产品,装置设计压力15兆帕,生产能力1200吨/天,是第一套完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低压合成氨装置。该装置的空分、气化、净化和氨合成单元,分别采用了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万源煤化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大连佳纯气体净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南京国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技术。在4个月的时间里,装置开车情况总体顺利。

36万吨/年低压合成氨装置的开车成功,意味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大型低压合成氨项目的全套自主技术,结束了低压氨合成关键技术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国产设备和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垄断,与国际行业巨头形成多足鼎立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