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政府网络问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下的政府网络问政
摘要:由于微博在传播讯息和舆论生成方面显现出的强大能量,我国各级政府也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并使其成为政府畅通民意,引导舆论,推进公共服务的平台。
但在微博热潮之下,应从四点加强政府微博建设: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提高微博掌控能力;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要注意协调微博和网络的管理。
关键词:微博传播;政务微博;网络问政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022-02
从web1.0到如今的web2.0,不断成熟的信息发布技术,不仅突破了原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新媒体技术发展的成果,微博凭借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等独特优势,已成为继网站、论坛、博客之后,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
自2009年微博进入中国以来,我国微博用户激增,到2011年7月中国微博账户已突破2亿。
随着微博数量不断扩大,其对中国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人们不得不认真看待微博
的潜在能量。
因此,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开通微博,通过微博公布政务信息,与网民直接对话,回应民众诉求。
不可否认,微博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官民互动,树立政府形象和促进民意表达等方面发挥了强大的力量。
但作为沟通民众,传播讯息的重要平台,我们应当在政务微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政务微博的传播机
制,实际作用和角色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并对微博的进一步发展及规范管理做深入的思考。
一、网络微博传播的特点
虽然微博和网站、论坛等网络媒体同属于新媒体的范畴,但是与传统的网络媒介相比,微博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一)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只要在网络允许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随时随地发布微博,不受限制地随时发送信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
尤其是在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中,微博可以用简短的字符将信息通过微博发送出去,同时可以发送图片、视频等讯息。
可随时通过手机发布的特点极大提高了信息发送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使信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迅速的方式发布在微博上。
例如,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时,最早向外界传递这一消息的并不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而是网友通过手机发出的微博。
(二)信息传播的裂变性
微博不同于以往网络社交平台的一对一的单一传播方式,微博的信息在粉丝之间能够即时接收并不断转发的功能,使它的传播构成了一对多,多再对多的裂变传播模式,所以在微博讯息发布后,信息的传播对象是呈几何级扩散增长的。
对于微博传播的这一特性,有人形象的比喻: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比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
(三)微博舆论传播受意见领袖的影响
“微博中意见气候的形成,越来越多地依赖‘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1]在微博舆论的复杂声中某个或某些网民的意见和观点会受到多数人的赞同和影响,这时候意见领袖就诞生了。
意见领袖的声音很容易被网民认可与接受,他们对网络舆论的走向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但意见领袖的认识并不必然总是正确的及理性的,也必然会因为自身的立场、环境和价值观而产生有失客观的评价和言论。
当微博舆论环境中的意见领袖存在观点的偏颇甚至是矛盾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微博舆论场思想意识的混乱,甚至导致整个舆论认识方向的错误,影响民众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
(四)信息传播草根化
微博注册简单便捷,没有身份限制。
从普通百姓到社会名人,从商业公司到政府部门,任何人都可以就自己关心的话题发表意见,通过微博来实现自己的话语权。
发微博不需要传统媒体的字斟句酌,随心而发简短的几个字就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
同时也由于信息发布门槛低,拥有不同背景、文化、经历和价值观的人都同时存在于这个平台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信息过于简短而表达不全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完整,影响人们对真实信息的理解;当事件与个人利益相关时,信息取向,真实性很容易受到影响,加剧微博信息环境的复杂化程度等。
二、政府机构微博的运行现状分析
(一)我国政务微博的概况和特点
根据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务微博总数达到50 561个,其中经过实名认证的党政机构微博共32 358个,认证的党政干部微博共18 203个。
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包括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四个直辖市在内的共32个地区。
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 671个;党委系统微博次之,为35个;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微博账号。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政务微博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在地区分布上,中西部地区的政务微博发展不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二是在层级分布上,微博数量和机构官员级别成正相关;县处级官员微博规模最大,但高层官员更易成为意见领袖。
三是在职能分布上,可按职能分为党政、公检法、文体旅游、民生和其他五类,公检法的官方微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党政部门官方微博数量位居第二,交通部门等具有较强服务性质的部门亦成亮点[2]。
(二)政务微博的效用分析
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官民互动的新平台。
政府通过微博与民众交流信息,不仅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更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提升了政府的形象。
1.推动信息公开,树立政府形象
信息公开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公民合法知情权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及时公布政情,相关政策资讯。
在重要新闻和突发性事件中,政府部门采用微博主动发布信息,可以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让民众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事件的最权威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谣言,误解的产生,争取民众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与理解。
可以说利用微博,既保证了民众的知情权,又抢占了话语高地。
2.改进政府回应,强化受众认同
对于民众关注度高的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及时在微博上与网民沟通,有助于赢得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强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认同感。
在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发生时,政府微博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并实时跟踪报道活动和事件动态。
在2012年深圳5·26飙车案中,深圳警方在遭遇“顶包”危机后,听取网络民意,本着信息公开透明的态度,先后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积极回应网友质疑,用诚恳的态度和耐心的解答,促进了舆论危机的化解,赢得了民众的赞同。
3.助力民主监督,提高政府效能
在“江西宜黄拆迁自焚”、“我爸是李刚”等事件中,微博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的公开和事件的解决。
政务微博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以往问政渠道不通畅,问政时效滞后和问政过程不公开的问题,在这个全面敞开的网络平台上,政府机构和民众的所有言行都是公开的对所有人开放的。
微博拉近了政府官员
与民众的距离,成为民众反应利益诉求,表达民意的渠道,更利于民众监督政府行为,参与政治决策过程。
能够帮助政府更好的体察民情,排解民忧,及时化解各种矛盾,进而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
三、如何加强政府机构微博建设
(一)要深化网络认识,树立微博服务的政务理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体和交流工具,微博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政府官员应当重视微博的能量,把握微博传播的特性和规律,总结经验,用好微博,并引导微博发挥其积极的力量。
同时,政府微博不仅是官民沟通的窗口,更是为民服务的渠道。
政府需要本着执政为民的理念,将微博打造成服务民众的平台。
要通过微博倾听民众诉求,了解民众心声,积极行动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加快民众意愿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进程。
(二)要掌握微博交流方法,提高微博掌控能力
面对微博时代,党政部门要善于利用新兴媒体,善于利用微博与普通民众交流。
由于微博传播环境和舆论环境的特殊性,运用微博进行官民沟通时,交流方式和方法非常重要。
以往政府部门发布信息通过传统媒体,比较正式和官方化的语言不适用于微博这个舆论环境。
政府机构和各级官员都要把握微博传播的特性和规律,尽可能运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语言,用普通人的说话口吻去开展对话,以人性化的表达和民众交流。
如果在微博上发表官样文章,那么微博的优势就无从显现,政务微博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三)要建立微博的科学管理机制
政府开通微博很容易,但要真正发挥微博的作用,后期的微博维护和科学管理十分重要。
由于政务微博代表的是官方态度,对于党政机关和官员开设的微博,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要把政务微博的开设、运用和管理制度化[3]。
首先要组织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维护微博的正常运行,及时发布政府信息,有效回应网民诉求。
其次还要对微博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政务微博的发布人员即能把握微博传播规律,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敏捷的思维和为民服务的责任感。
(四)要注意协调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的应用管理
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同样都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也是官方的“发声器”,但是由于其各自技术特点和传播方式的不同,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又各自分担着不同的角色。
其实“政府微博和政府网站是前端和后端的关系,或者说是窗口和平台的关系,二者应该互为依托,相互协作。
目前政府网站大多由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而政府微博还没有统一的模式,所以可能会存在管理上的不协调。
”
[4]相关政府部门应注意协调好二者的管理关系,避免出现运作的冲突和管理的混乱。
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政府机构应该认识到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的各自优势,充分发挥二者在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曹劲松.政府网络传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8.
[2]国家行政学院.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客评估报告[j].电子政
务,2012,(z1).
[3]复旦大学.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青年记者,2011,(13).
[4]刘稚,张亚,岳才勇.微博:助力网络问政[j].信息化建设,2011,(4).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