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精辟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根本途径。

从发展生产力入手,重新界定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坚持的一贯思想.将生产力标准纳入社会主义范畴,赋予它以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突出特点。他深刻启示我们:社会主义应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不能脱离发展生产力讲社会主义。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才能体现出来,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观点的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他纠正了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观点,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初级阶段特别需要注重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体现了在当代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条件下,社会主义为回答资本主义挑战而必须采取的战略决策。这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终于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将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了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其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越雄厚,社会主义本身的力量就越大,来自资本主义的威胁也就越小。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把解放生产力,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

再次,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既突破了过去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的传统观点,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所造成的是非混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其它剥削社会的根本区别

邓小平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以及一切剥削社会的质的区别。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既坚持社会主义应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又把实现这一目标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又突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与传统社会主义观相比,更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及其他一切阶级社会,都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这种不平等、不合理的根源,就在于它们都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少数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实行剥削,由此产生了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阶级一无所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目

的就是资本剥削雇用劳动,榨取剩余价值。这就导致了工人阶级被迫处在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社会处在两极分化状态。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得出结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必将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所代替。所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民主的经济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制度方面的本质区别。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论:消灭私有制。恩格斯也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看作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同时认为,私有制的存在,剥削现象的产生和两极分化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不发达的表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是消灭一切剥削现象的先决条件。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条件下,才能为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出雄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自然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首先看它是否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看它是否存在剥削现象。社会主义要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为目标,但这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下子达到这个目标。在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始,就很注重消灭剥削,避免两极分化,并把它看作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志。50年代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就消灭了存在了几千年的的剥削制度,基本实现了社会公正,消除了产生两极分化的经济条件。但是,在这方面却犯了“左”的错误,这就是没有从我国生产力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缓慢,平均主义盛行,与对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不正确理解有很大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和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建立适应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多元所有制结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呈多层次,因此必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且把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长期存在。既然存在着一定范围和程度的非公有制经济,那么局部的剥削和分配不均现象就会存在。从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来看,又要消灭这些剥削和贫富差别现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较好地处理了这二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考虑到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需要。

首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私有制是产生阶级剥削和压迫,产生两极分化,并由此引发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不消灭私有制、不实行公有制,不用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根源。因此,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重要标志。

其次,生产力充分发展是消灭一切剥削现象的先决条件。只有生产力获得了较大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再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然是一个历史过程。为了发展生产力,允许一定范围的剥削现象和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的要求并不矛盾。离开生产力发展,去搞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差别,割“资本主义尾巴”,只能导致贫穷和落后,这方面我们有极为深刻的教训。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邓小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