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特色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1教育物理课堂特色研究

山东昌乐二中张东升

1.实验特色为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不管是在物理课程的设计上还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是目前物理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的显著特征。物理课堂以实验特色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1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来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引发有意义学习的思考,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课程资源的最大效益。需要说明的是,实验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中的现有设备和仪器,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课程资源。所以,提倡自制教具,让日常中的生活用品或器具登到物理课堂上,既丰富了实验课程资源,又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1.2 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科学猜想和假设,是重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针对物理现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鼓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预测,充分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7世纪,伽利略把数学从古希腊的哲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自然观到方法论的转变。实验在伽利略的手中也变为科学的研究方法。数学和实验的联姻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工具,能够获得准确的实验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获得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归纳总结,形成结论,从而渗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1.3 强大的育人功能

物理学习重于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激情,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具备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具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认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利用物理学史中重要的典型实验,让学生认识科学家解决科学问题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以及其他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的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联系实际是重点

物理学是源于自然和社会实践的一门科学,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回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为人类改造自然服务。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强烈欲望。

因此,物理课程和课堂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进物理。在设计探究内容时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和心灵感悟,品尝探究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最终让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武装起来的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最终实现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伟大目标。

2.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问题

物理课堂应以学生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来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的欲望,加深对自然科学的亲切感。

2.2以生活、生产实例创设物理情景

课堂教学中,注意选取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和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分析物理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生动化,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又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2.3突出STS的思想。

物理课堂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这是物理课堂特色的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是近20 年来世界科学教育中的一个潮流,它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在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我们不奢望或要求学生提出有很高价值的意见,更不宜过多地评论见解的对与错。

物理教学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中,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这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这一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是有层次的。高中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应从更广阔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入手,并力求取得普遍、准确、深刻的认识。在联系生产、生活中的科学应用方面,也应着眼于科技前沿,与时俱进。从生活走向物理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从常识走向科学。物理教学把常识之中的模糊之处提升到科学层次,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严谨、理性、实是和创新为核心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代表,蕴含着具有丰富内涵和多方面特征的科学精神,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强调严谨、理性、求是和创新,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探求真理、善于批判和质疑、不断创新的勇气。物理课堂的教学,理应充分体现这一核心理念。

3.1 严谨、理性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定量分析的科学,它注重逻辑思维、实验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以客观规律、实验事实为依据,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逻辑性的思维活动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理性精神。

物理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把自然界作为科学认识和改造的对象。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要反对盲从和迷信,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物理的教与学,从物理量及其单位的书写、物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实验操作等等,都透露着严谨和理性,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作风和科学的素质。

3.2求是

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求是必须具有求实精神、实证精神和探索精神。这三种精神的培养,是物理课堂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

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自然界又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这是物理学研究的客观基础。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求实精神,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不盲从,不迷信,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构建科学的理论。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

科学的最基本态度之一就是探索。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使得科学探索永无止境。科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劳作,更是一种精神的探险,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怕失败、永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这就是探索精神。古往今来,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有一个艰难的历程,甚至经过火与血的洗礼。马克思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3.3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人才的培养,永远是物理课堂的核心。

科学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科学的精神之二就是怀疑。没有批判和怀疑,就不会有创新。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的历史就是通过怀疑,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历史。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当然,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形而上学的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