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培训讲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规划

一. 课题研究的动因

1. 错别字层出的教学现状

小学生作业本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错别字量也随之猛增。错别字的存在,不仅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而且对学生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带来极大的障碍。试想,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答出来的卷面题错别字连篇,那么他的阅读、写作水平也高不了多少。

2.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学段对写字提出了不同要求:第一学段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是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是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要正确、端正地书写,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汉字。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规范标准写字,社会的书面交际才能顺利、高效、快速。

3. 不良环境的负面导向。

现在街头的广告牌时不时地出现错别字,各类城市广告、宣传画廊、招牌、店牌、标语牌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有的还是故意使用错别字,有的用谐音乱改成语,用繁体字等。如“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随心所欲”写成“随心所浴”等等。滥用简体字的情况还经常存在于各种手写的告示上,有的错别字如果不经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还真有点难以辨认呢!这对处于母语学习阶段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纠正起来十分困难。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校语文教师,每天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错别字,我们准备开展小学生错别字的小课题研究,总结一些对策,减少孩子们书写中的错别字。

二.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分析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经常会发现学生写错别字,尽管班级不同,学生不同,可一次作业批改下来,一次习作修改之后,不同班级的学生写出的错别字竟然相同。尤其是一些常见的形近字、同音字,其中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同音代替。如将“戴”写成“带”,将“留念”写成“留恋”,将“九州”写成“九洲”,将“竞”写成“竟”,将“暑假”写成“署假”,再接再厉的“厉”写为“励”,哈密瓜的“密”写成“蜜”,金碧辉煌“碧”有同学把它错写成“壁”或“璧”字等。

2.增加笔画。如:学生在写“试”、“晓”、“荒”等字时,常把“试”字多添一撇,“晓”和“荒”字多加一点。

3.减少笔画。如:“夏、真、惧、俱、直、值”等字,不少学生常常少写一横;蒙眬的“蒙”字,秃宝盖下是两横,有些学生会忘记一横。裸露的“裸”有同学将左边衣字旁错写成“示”字旁。

4.形近干扰。如:“钓”与“钩”,“己”与“已”,“拔”和“拨”,“辩”与“辨”,“候”和“侯”等字,许多学生混用。

5.置换部首。如:将“棉”写成“绵”,“凌”写成“淩”,“虚”写成“虑”,等等。

6.改变结构。如:将左右结构的“满”写成上下结构,把上下结构的“落”写成左右结构,等等。

面对这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订正,可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其实,出现这些频率较高的错别字,为什么难以纠正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纠正错别字这一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从以上几种类型的错别字来看,我认为学生写错别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不解字义、词义或对字义、词义主观臆断,这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不少同学将“金碧辉煌”错写成“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原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金碧辉煌”的意思,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成语是“金壁辉煌”或“金璧辉煌”。裸露的“裸”是形声字,左边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有同学会错写成“示”字旁。这是学生不了解“裸”的意思,“裸”是露出,没有东西遮

盖。如:裸体、赤裸裸的“裸”是没穿衣服,光着身子。认识衣字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后,学生就不会把这个字写错。

2.不知道成语的出处,不了解它的原意,因而容易把词语中的某个字写错。再接再厉的“厉”,许多学生误将“厉”写为“励”。他们并不知道“再接再厉”作为一个成语,它是约定俗成的,且有一定的出处。因而,不理解“再接再厉”这个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3.有些学生将“己”写成“已”,“拔”写为“拨”,“候”写作“侯”,等等。他们在学习生字时观察就不够精细,不能精确地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没有对字形形成正确的分化,更没有经过他们积极的“内部活动”,在识字的初始阶段形成错误的认识,这种认识形成之后,一直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并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加上思维定势作用不易改正。

4.做作业时书写态度马虎,不动脑筋,字形识别上的感知较为笼统,容易形成较为顽固的习惯性错别字。

5.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习惯于将正确和错误的两个字对比写在黑板上,指出易错处和应该注意的笔画、部件。这样做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有时反而会造成一种错误提示——本来没出错的学生经“提示”也出现了错误。如:学习“初”字时,教师反复强调“初”字是衣字旁,千万不要丢掉那一点,结果有许多学生写错这个字。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1. 通过研究小学生错别字现象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索预防和矫正错别字现象的措施,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和正确率。

2. 通过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深入对新课程教材的解读,特别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3.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分析新课程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找出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