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预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5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预测分析

1.1中国内地城市经济体量分析

广东经济规模接近韩国,江苏超澳大利亚,粤苏鲁浙豫5省经济规模超过全球前二十大经济体门槛。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内地经济总量约14.36万亿美元,约占2018年全球GDP份额16.7%,占美国2019年GDP总量的67%。当前中国内地各省经济总量可分为四档,一档是超过5万亿元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5省,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超万亿美元;二档是介于3-5万亿元的四川、湖北、福建、湖南等8省;三档是介于1-3万亿元的陕西、辽宁、江西、重庆等13省;四档是1万亿元以下的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5省。

按照世界银行统计的2018年全球经济体经济规模比较,中国内地有5省经济规模超过全球前二十大经济体门槛(瑞士,0.71万亿美元),13省经济规模超过全球前三十大经济体门槛(尼日利亚,0.40万亿美元),22省经济规模超过全球前五十大经济体门槛(秘鲁,0.22万亿美元)。其中,2019年广东、江苏生产总值折合美元分别为1.56万亿和1.44万亿,经济规模在第12位的韩国和第13位的澳大利亚之间;山东超第17位的荷兰,浙江、河南超第18位的沙特阿拉伯;全国排名第22名的贵州相当于全球第47名的葡萄牙。

图表2019年中国分省份GDP

数据来源:地方统计局

1.2中国西部地区产业转型方向

从宏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根据国内外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态势,采取针对性的产业、财税和金融等制度与政策,对一定区域内特定时期的现有产业结构的不同方面进行再调整。从微观层面来看,所谓的产业转型是对技术、劳动力、资本及资源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重新进行配置与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将这些生产要素从落后或衰退产业转移到先进或新兴产业的过程。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来说,以劳动力与土地为代表的传统部门比较优势逐渐丧失,面临巨大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与转型的实现需要,尤其是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和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这为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从当前西部地区的现实状况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看,西部地区也具有了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条件与基础。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西部地区欠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西部地区经济缺乏稳定、持续的动力源与保障,极大地制约了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西部经济良性发展,已成为西部地区产业转型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对西部地区产业进行转型,不仅要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客观要求相一致,而且还应能提高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及有利于区域间协同发展。为此,西部地区产业转型的方向应着力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调整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促使各产业协同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如何将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在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各部门之间进行再分配与整合的过程。因此,建立合理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产业转型的意义与要求就是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在产业结构发展现实与其所处客观条件之间搭建一种相对平衡状态,进而促使各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分析表明,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主导产业未能体现,先行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也未能得到及时起步,导致三次产业间比例关系严重失调,难以有效地促进三次产业正常、合理的演进。因此,西部地区产业转型的首要问题,是理顺并调整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使各产业及产业内各部门能各司其职、各就各位,从而形成互为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进一步推动各产业的深层次转型与发展。

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

产业粗放型发展、产品低层次加工与生产及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是造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与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其中,技术水平对前者影响巨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西部地区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关键。一

方面,西部地区要用新技术改造作为西部地区支柱的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产业,提高这些产业的知识与技术含量,使之重新焕发生命力,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还能催生新的富有生命力与竞争力的产业,逐步舍弃劣势或无后劲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根据西部地区自身实力与特色优势条件,大力提升技术优势,走跳跃式技术研发道路。开发西部优势技术不仅能诱发西部新兴产业的出现与成长,也能增强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并能积极推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从而形成西部地区特有的产业结构体系。西部地区需要更新思维模式,树立危机意识,用超前的思维,破除传统固化的做法,将发展优势技术的迫切性与现实性放在战略的高度上来认识。

三、大力提升产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重构支持产业革新的配套体系

生产满足需求,需求促进生产,需求水平和结构的变动必将推动产业结构相应的转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逐渐升级,多元化、多品位的社会需求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为供给不断适应和满足需求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西部地区古板的产业发展形式过分依赖政策支持和低度化产业结构来维持经济增长,对市场需求变化缺乏应有的、及时的反应能力,导致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为弱化。因此,西部地区必须构建提升产品研发水平的相关行业配套体系,特别是要增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相关支撑体系,以达到密切产业关联关系,延长产业产品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层次之目的,从而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积极重构一个有效的支持产品研发能力的产业配套系统,对西部地区至关重要。只有这样西部地区的新兴产业与优势产业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促使西部地区产业成功转型。

1.3中国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2019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458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1%。京津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像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速创近5年新高;河北省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是前三年总和的3.5倍。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84580亿元中,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35371.3亿元、14104.3亿元和351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同比增长6.1%、4.8%和6.8%。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9年三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

其中,北京产业发展聚焦“高精尖”,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3%和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7%和58.9%(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