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以杭州高校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
———以杭州高校为例
郭祺佳
(浙江财经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网络参与已成为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8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政治
参与的路径方面,62.8%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在参与内容上,学生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
同时,调查显示,有51.1%的同学认为在净化网络政治环境的同时也要兼顾言论自由。
不仅政府要主寻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环境,高校也要切实引导规范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
[关键词]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1-12-18
[作者简介]郭祺佳(1984-),
女,黑龙江人,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网络政治。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孵化项目研究课题: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民主政治参与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阶段性成果(2011R 413043)。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其中一系列民主政治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化。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指青年以网络为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推动国家政策的制定、运行的一种行为,是对一般意义上的青年政治参与的
延伸。
从参与途径上可以分为体制内参与和体制外参与。
由政府组织、开展的通过网络进行的政治活动,例如投票选举、民主协商及对话沟通等属于体制内参与。
而体制外参与则往往是青年自发的利用网络平台广泛、迅速的传播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和意愿,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和导向促使社会管理系统做出调整。
高校青年是青年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以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8所杭州各类型高校的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关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调查。
调研对象来自不同类型学校,其中包括
重点院校、
普通院校、大专院校三类;调查对象为17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在校大专生、
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与杭州大学生总体状况较为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回收有效问卷720份,有效回收率为92.9%。
同时,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高校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情况,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在参考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
内容除被调查者个人基本情况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及参与的动因,包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信度、态度及参与的原因;二
是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涉及参与的形式、
内容、方法;三是对于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建议,以了解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困境,探寻解决
方法。
调查获取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
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
二、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总体状况
(一)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和动因
调查数据显示62.8%的高校青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政治信息,超过传统媒体电视和报纸21.1%,课堂获取
则只占8.3%,
他人告知和其他途径共为7.8%,可以明显反应出现今高校青年主要的政治信息资源来源于网络。
调查了解高校青年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界定,及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
高校青年对通过网络论坛或新闻跟帖探讨相关政治问题,及参与网络政治意见调查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的认同度较高,分别有81.0%和61.1%的同学认为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可见通过网络的各种政治意向表达仍是高校青年认知的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方式。
认同电子政务参与政府公共事务和网络政治动员,如通过网
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分别有47.8%和37.2%。
这反映出近年来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取得了一定的认知度,近半数的
高校青年对这种新的政务形式渠道有认同意识。
同时通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国家通过网络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也已经比较成熟,并在后续的各类大型活动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调查中高校青年对于关注学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只有26.1%,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塑造鲜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强化学校的思想教育引导作用等仍是需要努力的方面。
高校青年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中占前三位的是新闻网站、社交类网站和娱乐体育类网站,分别是
第2012年第2期(总第39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2,2012Total No.39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2-0112-03112--
图4
学校是否有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网站或相关网站专题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关注度很关注,经常浏览
比较感兴趣一般,偶尔浏览
不太感兴趣完全没兴趣百分比
2.1%
12.2%
35.6%
37.2%
12.9%
78.3%、62.2%和60.5%的同学上网经常浏览关注的网站。
在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如表1显示,对于网络政治信息的信度,有超过半数的同学相信和比较相信;赞同和比较赞同“网络传播可以促进民主”的到达八成;而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的认知调查中,26.7%的高校青年认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很大,并且愿意参与,但是有52.2%的人虽然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会有作用,却并没有参与热情,认为自己参与与否无所谓。
表1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态度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表2反应了高校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原因,大部分同学都是有比较明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愿。
并且在访谈中发现年级和学历越高的群体,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越明确,目的也更清晰,主要动因有青年的爱国热情及对自身发展的规划。
但是有4.4%“情绪宣泄”和23.9%的“一时兴起,凑个热闹”的情绪动因,这说明高校中部分青年对
于网络政治参与还是有一定的非理性倾向。
理性与非理性并存也是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个明显特点。
表2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原因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和内容
表3中可以看出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博客、微博和QQ 、M SN 等即时通讯的方式,都有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这些方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其常用的形式是论坛发帖。
其中浏览度较高的论坛则是新浪论坛、天涯社区,时政论坛中主要是新华网和人民网“强国论坛”(见表4)。
另外访谈中部分同学表示对凤凰网的认可度很高,认为其信息资讯丰富、评论角度客观,让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关注时政问题。
表3高校青年网上参与政治主要途径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表4高校青年关注的主要论坛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包括在网络上关注的政
治内容和参与的网络政治活动。
其中网络上关注政治参与内容还包括“
关注时政信息的频度”(见图1)和关注的时政内容(见图2)。
可见,高校青年对时政信息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其中经常和每天关注的人占32.8%,不过同时也反映出高校青年对时政信息关注的不规律性和随意性,偶尔关注和有重大事件关注的占多数。
而关注的内容中,高校青年最关注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同时对
“反腐倡廉”、“国内外政策”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台”也有较多兴趣,这说明高校青年在关注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也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而对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重视度不够,访谈中更是反映出高校青年虽然普遍具有完善法律法规
的意向,但没有明确的概念和指向。
而在政府引导的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如通过网络征询决策意见中关注度和参与热情则会提高(如图3)。
比如访谈中了解到,新出台的个税改革,在公开征求意见时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人大常委会表决免征额比预先提
高500元,
调至3500元。
同学们虽然还未步入社会,但也在意见征集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
因此政府和学校在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引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调查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类的校园网站引导高校青年进行网络政治参与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知道学校的相关网站(见图4),但参与度较低,关注和感兴趣的总共仅占13.3%,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的超过百分之50(见表5)。
访谈中很多同学也表示校园相关网站内容单一、形式简单、宣传力度不大以及与自身生活相关度不高,是对其缺乏兴趣的原因。
可见,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的活动引导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表5高校青年对学校网络政治参与相关网站的关注度
(三)高校青年对于网络政治参中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网络政治环境的满意度调查中,不满意的少于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10个百分点(见表6),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是网络信息不可靠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分别有56.7%和51.1%的选择。
由于网络信息发布具有较高的自由度,信息的离散性带来自由、快速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同时网络监管制度的制定和
条目内容(单选)
相关选项
所占比例网络政治信息的信度
①信任
②比较信任③不信任④随便看看 5.00%57.20%12.20%25.60%“网络传播可以促进民主”
①非常赞同
②比较赞同③不太赞同④很不赞同
8.90%71.10%19.40%0.60%网络政治参与作用
①作用很大,愿意参与
②会有作用,参与与否无所谓③根本没有多大作用④没有接触
26.70%52.20%15.00%6.10%
动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事关个人切身利益
情绪宣泄一时兴起,凑个热闹
其他百分比
35.50%
30.00%
4.40%
23.90%
6.70%
途径网络论坛QQ 、M SN 等即时通讯博客、微博参与网上
调查、投票新闻跟帖评论其他百分比
35.60%
54.40%
56.70%
32.20%
22.20%
5.6%
论坛名称人民网“强国论坛”
天涯社区凯迪社区中华网论坛新华网论坛新浪论坛都没有百分比
21.2%
51.7%
5.6%
18.0%
33.9%
66.1%
9.6%
图3高校青年对政府网络决策征询意见态度
图1高校青年网络关注时政信息频度
图2高校青年关注时政内容
郭祺佳: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
113--
实施也都没有及时对应发展的进度,特别是一些掌握隐私信息的网站更应加强监管力度。
此外是网络言辞过激和网络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有47.8%和39.8%。
可见,多数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持比较理性的态度,对于网络上的过激言论比较反感。
由于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地政府部门和不同政府部门对于开展电子政务等网络政治参与渠道进展差别较大,尤其是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的差异程度比较明显。
表6高校青年对当前网络政治环境的满意度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对于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认为“加强网络自律”的有56.1%,网络政治参与素质较高是高校青年的特点,对于自律性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是“鼓励言论自由”的呼声较高,有51.1%的同学认为在净化网络政治环境的同时也要兼顾言论自由的需求。
这既是网络政治参与的魅力所在,也符合青年对于理想、信念富有激情的特点。
同时有39.2%的同学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制意识较强也是高校青年的优秀特点,也正有越来越多的理性网民参与网络政治活动,从而促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不断成熟。
但是不可否认,从1997年我国实现网络的社会化到2010年底我国网民突破4.5亿大关,在网络监管制度和网络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实施等方面仍需不断的改进和提高高校青年在网络政治参与中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推动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法律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规范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
对于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实施的引导策略要立足于青年自身特点,符合中国国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下,由政府、高校共同承担相应职责。
(一)政府主导优化网络政治生态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是促进青年网络参与的有序进行的前提保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势在必行。
“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加强互联网建设、利用和管理。
2004年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发表关于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以形成正面舆论强势的要求。
200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专门以网络文化为专题,强调其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提高民族素质、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工作,进行首次“触网”时就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2011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
胡锦涛在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八点意见中,首次把虚拟社会的管理纳入到社会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对促进社会全面信息化的要求也写入“十二五”规划当中。
对于网络政治环境的建设的具体措施从以下几点着
手:第一,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加强技术保障。
既可以为政治参与开拓新的途径,又可以有效监督网络信息传播,过滤有害信息。
第二,实施网络内容建设过程,让主流文化和优秀思想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加强政府网站的建设,做到务实务真,贴近群众。
第三,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塑造文明理性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加快创造制度化的网络政治参与空间,完善网络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化的保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顺利发展。
(二)高校引导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
高校应立足青年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发展网络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担任其引领、组织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合理进行的重任。
青年网络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既定的技术条件,离不开国情、社会环境及政治意识形态的把握,更离不开青年自身具有的鲜明特点。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的重要组织,具有担负在实践中引领、组织青年网络参与活动的责任。
其应遵循的原则和途径,第一,必须坚持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主义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念。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丰富高校网络政治参与形式,用先进的理论和丰富的参与形式吸引青年。
“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第二,提高青年网络政治素质,一方面,培养广大青年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自主参政意识,培育青年的网络公共精神;另一方面,培育青年网络政治理性,增强青年有序的网络政治表达和参与,建立其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行为模式。
树立法制观念和意识。
第三,把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与现实政治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培养其政治参与意识的同时,提高其现实政治参与活动的能力。
例如,浙江省各高校的思政网站都规划出相应板块,就“两项计划”、“暑期社会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实践活动建立网络平台,提高效率、公开信息透明度,更有利提高青年学生参与热情,把网络政治参与和现实实践活动结合,使得青年学生的参与意识转化为参与行动。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自由、平等、自治的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
高校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青年进行政治参与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网络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政治参
与[J].中国青年研究,2011(3):17—2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况统计[OB/OL]./dtygg/dtgg/ 201101/P020110119328960192287.pdf
[3]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1-10-26
[4]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4
[责任编辑:刘玉梅]
态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不关注
百分比5%22.2%48.3%17.2%7.2%
商业经济第2012年第2期SHANGYE JINGJI No.2,2012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