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讲义 第1单元-六 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语文选修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6有教无类课件 (共23张PPT)
选文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愤: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 启:开导,启发。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隅:墙角,指一个方面。 不复:不再次去教他。
赏 析
本则表现了孔子的什么样教
评 育理念?
价
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 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 教:教育。 类:类别。 无类:没有类别,一律平等。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有教无类小故事
据《史记》记载:“子 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冠雄鸡,佩豭jiā豚,陵暴 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 子路后儒服委质(贽),因 门人请为弟子。”
【注释】
三:虚数,多次。 仕:做官。 已:使……停止,即罢免。 愠色:生气、怨恨的脸色。 弑: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
喜色:高兴的脸色。 之:指代子文。 焉:哪里,怎么。 违:离开。
赏
析 这则选文中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态度?
评 价
本则中孔子结合具体的事例分析了忠、清
与仁之间的区别。孔子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 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 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 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 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选文8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
本则中孔子对颜回所说的话有何含义?
【近义词】: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反义词】:一窍不通
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1单元-六
(4)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 译文:_大__概__说__的__就__是__这__种__道__理__吧__?___
(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省略句) 译文:_原__来__的__令__尹__每__一__次__被__免__官__时__,__一__定__要__把__(_自__己__做__令__尹__时__候__的__政__事__)告___ _诉__继__任__的__令__尹__。__(_这__人__)_怎__么__样__?__ (6)赤也惑,敢问。(省略句) 译文:_我__有__点__疑__惑__,__冒__昧__问__问__(_什__么__原__因__)。______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古义:_资__质__中__等__的__普__通__人__,__一__般__人___ 今义:指中间介绍人
(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_到___ 今义:指另提起一事
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2)求也退,故进.之(使动用法,使……推进) (3)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用法,使……退一步) (4)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名词用作动词,做官) (5)礼后.乎(名词用作动词,处在……之后)
悱
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
不
发。举
一隅
不
以
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
三
隅
反, 则 不
复也。”
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他连词,那么。复:副词,再。
子 曰:“吾尝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6.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6有教无类
-13-
*六、有教无类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形式多样,意韵悠长 ——以《有教无类》为例略谈《论语》的语言艺术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论语》在说理、抒情、叙事、 写人等方面均有成功之处,就本课而言,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词约义丰,以少胜多,富有表现力。 《论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词约义丰,以少胜多。叙事,洗尽铅 华,字字珠玑;记言,肖其声口,句句警策。正如鲁迅先生所言:“略无 华饰,取足达意而已。”要言不烦,决不徒费文字。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 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何如?”子曰:“清矣。”子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资质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和 道理;资质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点评:在孔子看来,每一个学生由于智力、志向和后天的勤奋刻 苦程度不同,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施教, 不论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内容都不能完全不变。承认学生的 差异,“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即使在今天对 我们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10-
*六、有教无类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从本文看,孔子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探索和实践了哪些具有重大 意义的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主要有下列几种: (1)因材施教法。教学中善于根据弟子不同的个性,有的放矢地开 展教育活动,有时即便对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弟子,他也会作出不 同的回答。 (2)形象教育法。孔子很少抽象地谈论社会人生道理,而是常常采 用评论历史(或现实)人物、事件的方式阐明思想观点,启发大家思 考并做出抉择,使道理的阐述深入浅出,明白有趣。 (3)启发式教学法。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非常注重培养弟子举一反三的思维能 力,注重学生的自觉要求与教师的合理启发相辅相成的作用。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
3.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 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4.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经典赏析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 上也。 答:
[赏析]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 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 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___________ ①思而不学则殆 . 与余同___________ 3.殆②郦元之所见闻,殆 . ③进退不由,殆例送死______________ . 闻斯行之___________ . ①如之何其 ②工欲善其 事,必先利其器___________ . 4.其 欲出者___________ ③则或咎其 . 凉,雨雪其雾____________ ④北风其 .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六、有教无类
诵名句
1.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 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 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 泰伯》 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 而观其行。 ——《论语· 公冶长》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里仁》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 泰伯》 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 不校。 ——《论语· 泰伯》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泰伯》
四、词类活用 1. 曰: “礼后 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贫而无谄, 富而无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也兼人,故退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求也退,故进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名词作动词,处于……之后 2.形容词作名词, 傲慢之气 3.使动用法,使……退 4.使动用法,使…… 进
高中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译文 学生版)
《先秦诸子选读》译文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1.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官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说:“到这个地方的君子,我不曾有不得见面的。
”随行的弟子把他引见给了孔子。
这位官员出来,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夫子来宣扬大道。
”2.【原文】2.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种,孔子从那儿经过,叫子路去打听渡口。
长沮说:“那个手拉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啊”子路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道:“是的。
”(长沮)说:“这人吗,早就知道渡口在哪儿啦!”(子路又)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啊”(子路)道:“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回答说:“是。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改变它况且你与其追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避世之士呢”(桀溺)用耰松土,没停下(手中的活儿)。
子路走去把(事情)告诉(老师)。
夫子怅然若失地说:“人不可以跟鸟兽同群,我不跟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就)不会参与到变革中了。
”3.【原文】3.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说:“凤啊凤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微呀过去的不能挽回,将来的还可以赶得上。
(劝你)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车),想要跟他说点什么。
(接舆)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法同他说活。
4.【原文】4.子路跟随(孔子)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年男子,用拐杖背着除草的农具。
子路问道:“您见到我老师了吗”老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老师”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开始锄草。
子路两手在胸前相合(恭敬地)站着。
(老人)留子路住下来,杀了鸡做了黍米饭来给他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引见给子路。
第二天,子路赶上了,把(这事儿)告诉(孔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一单元《论语》选读-第六课有教无类(共47张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6有教无类课件(共17张PPT)
1.注字音
加点字
无愠.色 弑. 不悱.不发 一隅.
读音 yùn shì fěi yú
加点字 读音
罔.
wǎnɡ
殆.
dài
如切如磋. cuō
—
-3-
*六、有教无类
了解作
2.释词义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告诉 (2)求也退.,故进之 退却,引申为退缩 (3)由也兼.人.,故退之 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 (4)弃而违.之 离开 (5)不愤.不启 郁结,指有疑难问题想弄明白 (6)不悱.不发 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7)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 (8)富而无骄. 骄傲自大
(2)以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表时间和处所,在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并且
阅读鉴赏 -5-
*六、有教无类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皆以美于徐公 以为,认为
(2)以 木欣欣以向荣 表修饰,不译 作《师说》以贻之 表目的,来
4.辨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 进:使动用法,使……进 (2)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使动用法,使……退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资质处于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和 道理;资质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点评:在孔子看来,每一个学生由于智力、志向和后天的勤奋刻 苦程度不同,学习基础也不相同,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施教, 不论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内容都不能完全不变。承认学生的 差异,“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即使在今天对 我们也具有很大的指点作用。
-13-
*六、有教无类
走进新课
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讲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执.(zhí)鞭 曲肱.(ɡōnɡ) 颠沛.(pèi)臧.(Zānɡ)武仲 公绰.(chuò) 冉.(Rǎn)求无適.(dí) 谄.(chǎn) 恶.(wū)乎成名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虽⎩⎪⎨⎪⎧虽.执鞭之士(即使,连词)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虽然,连词)(2)修⎩⎪⎨⎪⎧德之不修.(培养、修养,动词)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造,动词)则修.文德以来之(修饬、治理,动词)邹忌修.八尺有余(高、长,形容词)(3)道⎩⎪⎪⎨⎪⎪⎧不以其道.得之(正当的方法,名词)任重而道.远(道路,名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道经,动词)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措施,名词)于是废先王之道.(学说、主张,名词)得道.者多助(治国之道、好的政治主张和措施,名词)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动词)(4)然⎩⎪⎨⎪⎧岂其然.乎(这样,代词)吴广以为然.(正确,形容词)死灰独不复然.乎(燃烧,动词)成然.之(认为……对,动词)虎视之,庞然.大物也(……的样子,形容词词尾)然.往来视之,觉无异也(但是,连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饭疏食饮水..古义:喝冷水今义:喝水(2)造次..必于是 古义:慌忙,仓促今义:鲁莽(3)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人(4)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古义:一定这样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5)非其鬼.而祭之 古义:神、鬼通称今义:不好的东西或不可告人的打算或勾当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义.然后取(名词用作动词,符合道义) (2)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 (3)曲肱而枕.之(意动用法,以……为枕) (4)不义而富.且贵.(形容词用作动词,取得富贵)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018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第1单元-二
他不偏爱贵族子弟,对家境贫寒、才德卓异的颜回,报以深深的赞美;弟 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从不加阻止,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他关爱弟子, 即便对身患恶疾的弟子也毫不鄙弃,而是执手以问;对心爱弟子的死亡,他哀 痛不已!孔子就是这样以卓越的师德风范和修养为人们树立起“万世师表”的 光辉形象。
[文脉·梳理]
其何伤.于日月乎(损伤,动词) (3)伤何伤.乎(妨碍,动词)
伤.春之作(哀痛悲伤,动词)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他,代词) (4)其人 如 亦不 其 各.堪 礼 言其 乐 其. .忧 ( 志( 那 也那 (,样 自代的 己词的, )代 ,词 代) 词)
尔其.毋忘乃父之志(祈使语气,一定,副词)
仲尼岂贤于.子乎(比,介词) (5)于当 臣 吾仁 本 不, 布 能不 衣 举让 , 全于 躬 吴.耕 之师地( 于.对 南 ,于 阳 十, ( 万介 在 之词 , 众)介 ,词 受) 制于.人
【答案】 从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也是一位宿命论者,即他相信命 运之说,但对命运的不公平又提出了自己的抗议,文中用反复的语句,强烈地 表达出了这种感情。他认为,像伯牛这样德行优秀的人应该长命百岁,享受健 康的生活,却得了将亡的疾病,即使探望,也只能“自牖执其手”,这是命运 的不公平。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挚爱之情,以及对命运 不公的控诉之情。
6.有人说,《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写法上颇有独到之处。 你认为呢?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细节描写,令人物栩栩如生。例如,孔子要弟子畅谈志向, 子路“率尔而对”,一个细节把子路坦率自信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曾点“铿 尔,舍瑟而作”,一个细节,让曾点潇洒超脱的性格跃然纸上。
《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1单元《论语》选读第1单元-7(含答案)完美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绞(jiǎo) 葸(xǐ) 陈亢(kànɡ) 笃(dǔ)于亲 慎(shèn)于言 谨(jǐn)而信出则弟(tì)趋(qū)而过庭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2)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知”,通“智”,聪明) (3)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亡”,通“无”)(4)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的人)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 易{(2) 好{(3)正贤贤易色(不以为意、轻视,动词)故以羊易之也(换、交换,动词) 缙绅而能不易志者(改变、变更,动词)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容易,形容词)好仁不好学(喜欢,动词) 秦氏有好女(容貌美,形容词)好雨知时节(善,与“坏”相对,形容词) 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友好、友爱,形容词) 青春作伴好还乡(方便、便于,副词)就有道而正焉(匡正、改正,动词)以欹为美,正则无景(端正、不偏斜,形容词)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纠正,动词)方正之不容也(正直、公正,形容词) 六合正相应(正好、恰好,副词)(4) 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指古代的文献,名词)小人过则文(掩饰,动词) 择文理密者用之(花纹,名词) 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化、文学,名词) 文武并用(非军事非武力的措施、本领等,名词)有碑仆道,其文漫灭(文字,名词)衡少善属文(文章,名词)生而知之者(知道,动词)(5) 知 好知不好学(聪明,形容词)孰为汝多知乎(知识,名词)))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恭而无礼则劳古义:不用礼来节制今义:指不讲礼节(2)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古义:学习的人今义:指某一方面学识渊博的人(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徒弟(4)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古义:再差一等今义:指第二的(5)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古义:独自站着今义:指不依靠他人第 5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厚的人)(2)勇而无礼则乱(名词用作动词,用礼来节制)(3)故旧不遗(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友)(4)贤贤易色(前一个“贤”,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崇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有教无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语.(yù)上 愠.(yùn)色 弑.(shì)齐君罔.(wǎnɡ) 一隅.(yú) 不悱.(fěi)不发终夜不寝.(qǐn) 殆.(dài) 贫而无谄.(chǎ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2)于吾言无所不说(“说”,通“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类⎩⎪⎨⎪⎧有教无类.(种类、类别,名词)予观雁荡诸峰……不类.他山(类似、像,动词)(2)故⎩⎪⎨⎪⎧由也兼人,故.退之(所以,连词)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名词)温故.而知新(旧的学问,名词)轩东故.尝为厨(旧时、从前,名词)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形容词)广故.数言欲亡(特意、故意,副词)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所以、因此,连词)(3)举⎩⎪⎨⎪⎧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动词)吾力足以举.百钧(擎起、举起,动词)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拿,动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举止,名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动词)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用、起用,动词)举.世混浊而我独清(全、整个,形容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中间介绍人(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到今义:指另提起一事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名词用作动词,告诉)(2)求也退,故进.之(使动用法,使……推进)(3)由也兼人,故退.之(使动用法,使……退一步)(4)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名词用作动词,做官)(5)礼后.乎(名词用作动词,处在……之后)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回也非助我者也。
(判断句)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
(2)起予者商也!(判断句)译文:启发我的是卜商啊!(3)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是)说什么呢?(4)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吧?(5)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省略句)译文:原来的令尹每一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事)告诉继任的令尹。
(这人)怎么样?(6)赤也惑,敢问。
(省略句)译文:我有点疑惑,冒昧问问(什么原因)。
[整体·感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文化传统的形成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的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文脉·梳理]有教无类⎩⎪⎨⎪⎧⎭⎪⎬⎪⎫(1节):有教无类(2~3节):因材施教(4~8节):学习方法、态度(9~10节):教学相长万世师表 [文本·层析]1.本文中涉及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几个方面?请一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文主要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主线来组织选文,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1)平等的教育观念。
这一观念的体现,主要通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来体现。
其中的“无类”,其实是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的。
一是不论贫富、贵贱、老幼、“国籍”等差别,对所有的人都施行教育。
二是不管品行善恶、品性优劣,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2)因材施教法。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施教者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他们的智力高下、个性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
这是孔子教育弟子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就会有所不同。
(3)启发式教学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自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教育家。
他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
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学生努力思考而不得要领时他才去开导,思考已有一定眉目却不能确切说出来时他才会启发。
(4)注重学思结合法。
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
可是思考的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
所以,孔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5)师徒互动法。
在教育过程中,孔子特别重视跟弟子相互切磋,教学相长,使教与学形成良性的互动。
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尽管孔子起着主导作用,然而每当从弟子那里得到启发,他都会很兴奋。
孔子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
2.在文中第九则和第十则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在这两则对话中,孔子对子贡和子夏的反馈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这种评价其实是对学习中的思考和联想的肯定。
《诗经》中的这两句话,孔子和其弟子引入谈话中,是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其思想的深度,为体现孔子注重引导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种铺垫和辅助的作用。
1.子 曰:“有 教 无 类。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有教无类:指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类:种类,区别。
2.子 曰:“中 人 以 上, 可以 语 孔子说:“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 上 也; 中 人 以 下, 不可以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语 上 也。
”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
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语(yù),告诉;上,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3.子路 问:“闻 斯 行 诸?”子曰:“有父 子路问道:“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 兄 在, 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兄长活着,怎么能听到了就去做呢?”⎣⎢⎡闻斯行诸:听到了就去做吗?⎦⎥⎤斯,则、就;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冉有 问:“闻 斯 行诸?” 子曰: “闻 斯行之!”冉有问道:“听到了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公西华曰:“由也问‘闻 斯 行 诸’,子曰:‘有公西华说:“子路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有父 兄 在’;求也问‘闻 斯 行 诸’,子曰: ‘闻父亲兄长活着’;冉有也问‘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听到斯行之’。
赤 也惑, 敢 问。
”子 曰:“求 了就去做’。
我有点疑惑,冒昧问问什么原因。
”孔子说:“冉有平也 退, 故 进 之;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他,推进他一把,以便他遇事由也 兼人, 故 退能够放下包袱;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重,所以我这样之。
”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退一步想想。
”⎣⎢⎡敢问:斗胆问问。
敢,谦辞,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退:使动用法,使……退。
4.子张问曰:“令尹 子文 三仕为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多次做官当令尹(为楚国国君之 令 尹, 无 喜 色;三 已 之, 无 愠 色。
下地位最高的官),没有高兴的脸色;多次罢免了他,没有生气的脸色。
旧 令尹之政,必 以 原来的令尹每一次被免官时,一定会把自己做令尹时候的政告 新令 尹。
何 如?”子曰:“忠 矣。
”事告诉继任的令尹。
这人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忠了。
” 曰:“仁矣乎?” 曰: “未 知。
焉得 子张说:“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
哪里算得上 仁?”仁呢?”⎣⎢⎡⎦⎥⎤三仕为令尹:三,不一定是实数,可以表示多次;仕,指做官。
已:这里指罢免。
焉:疑问代词,哪里。
“崔 子 弑 齐 君,陈文(子张又问:)“齐国大夫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 有马十乘, 弃 而 违 之。
至于 他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这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
到了另外邦, 则曰:‘犹 吾 大夫 崔子一个国家,就说:‘这里的大臣跟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也。
’ 违 之。
之 一 邦,一样啊。
’于是就离开了这个国家。
又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则又曰:‘犹 吾 大夫 崔子 也。
’又说:‘这里的大臣跟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啊。
’违 之。
何 如?”子 曰:于是又离开了这个国家。
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算得“清 矣。
” 曰:“仁 矣 乎?”子 曰:“未 知。
上是清白了。
”子张说:“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晓得。
焉 得 仁?”哪里算得上仁呢?”⎣⎢⎡十乘:乘,读shèn ɡ,古时计物,以四为乘;十乘,指四十匹。
邦:国家。
⎦⎥⎤违:离开。
5.子 曰:“不 愤 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 不 启,不 悱 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不 发。
举 一隅 不 以 就不去启发他。
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三 隅 反, 则 不 复也。
”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教他。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反:触类旁通,推知。
则:连词,那么。
复:副词,再。
6.子 曰:“吾尝 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思考,无 益, 不如 学 也。
”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啊。
”⎣⎢⎡⎦⎥⎤食:吃饭。
7.子 曰:“学 而 不 思则 罔,孔子说:“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思 而不学则 殆。
”是空想而不学就会危险。
”⎣⎢⎡⎦⎥⎤罔:欺骗、蒙蔽。
一说通“惘”,迷惑。
而:转折连词。
殆:危险。
8.子 曰:“回也非 助我 者也, 于吾言 无孔子说:“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啊,对我说的话没有所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