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初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 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 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 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 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 不能蛮干。
案例五:不服从老师批评,引发师生之间的暴力伤害。
• 一位高中老师,在课后批评教育了一名高二男 生时因拍了一下该男生的肩膀,没想到该男生 乘老师正在打篮球时,用早已准备好的裁纸刀 去报复老师,结果造成了重伤害。
案例六:所谓“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 • 年仅16岁的苏某听说小文对人说他朋友(李某) 偷东西,便和他的朋友宋某、韩某将小文带到 学校外面,将小文打了一顿。
• 2、压力 • 学生的压力有各种各样,而很大一个因素就 是学习的压力。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 考出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然后找到好工作。 而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学校,更大一个原因 还来自家长。从小家长就强迫小孩子参加各 种各样的兴趣班和特长班,孩子根本没有休 息和娱乐的时间,而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活动 往往枯燥而无味,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 绪。
案例一: 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因为简单的一句话,小丽误以为舍 友小雪冤枉自己偷内衣,她和九名 女生一起殴打小雪超过5个小时,强 迫其脱下裤子暴露下身,并用手机 拍下施暴与受辱的照片和视频。
案例二: 以暴制暴 • 一个初二学生用一把削笔刀杀死两名同学, 刺伤四名同学。据当地媒体报道,被刺杀 的几名学生中有人曾向凶犯索要“保护 费”。
(2ຫໍສະໝຸດ Baidu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 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 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 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 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 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 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 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 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 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 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 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 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 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 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 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 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各种欺负行为
• 5、恐吓、威迫受害者做出受害者不想要做的行为, 威胁受害者听从命令。 • 6、在各方面让受害者遭遇麻烦。 • 7、诬告或陷害受害者违反校规、欠交功课等,使 受害者招致处分。 • 8、当班上有同学做错事,老师尚未找到真凶时, 欺凌者便假定是受害者所为,并传播此假定给其 他同学。 • 9、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 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不同 之处。
各种欺负行为
• 对受害者上纲上线,即看到受害者做了小问题后 众欺凌者就作出批斗。 • 欺凌者当看见其他同学违反校规时便置诸不理, 但看见受害者违反校规时却即时向老师举报,即 欺凌者以双重标准看待。(香港俗称大细超)。 •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 画侮辱、猥亵、负面的图案,或书写脏话、性暗 示文字。 • 施以网上欺凌(Cyberbullying),即在网志或论 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 以各种整人方法恶整受害者,如拿白胶涂在椅子 上。 • 纠众殴打受害者。
•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校
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由于很多国家实 行多是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制度,受害者会 长期受到欺凌。欺凌过程,蕴藏著一个复 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 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
校园欺凌也是校园暴力的一种!
欺凌行为
•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 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 倒、拉扯头发。 •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 国籍、家人或其他。 •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 画侮辱画。
• 4、法律意识淡薄 • 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大多法律意 识是十分淡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实施这种行为 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 5、受害者忍气吞声或以暴制暴 • 受到暴力侵害的学生,会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忍 气吞声,而恰恰是这种忍气吞声,更助长施暴者 的嚣张气焰,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以暴制暴,“君 子报仇,十年不晚”,这种则会造成新的校园暴 力。两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都会造成一种恶性循 环,前者会产生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学习兴 趣锐减,甚至神经失常;后者不但不能远离暴力, 反而会使自己深陷其中动弹不得。
初 二 ( ) 班 主 题 班 会
远 离 校 园 欺 凌
5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国务院教育 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 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 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思考题
• 1、你曾经遇到过或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吗? • 2、为什么每个案例中的主人公会做出如此 恐怖的事情呢? • 3、当你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做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 1、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 •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理和心理 也会逐渐发展。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认识能 力和控辩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辨别 是非和自控的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对自己的 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问题时极易冲动。
各种欺负行为
• 在受害者发表言论时不尊重受害者,只顾做自己 的事,与附和者谈话,甚至故意打断、反对、找 碴。 • 在评分时故意给予受害者较低的分数或等级。 • 进行自由分组活动时,不愿意或拒绝与受害者一 组;若与受害者一组,其他组员通常会表示不满。 • 受害者获奖或成绩较佳时便被欺凌者喝倒彩,甚 至认为受害者是靠作弊取得的。 •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甚至演 变成一人对抗派系(其凌者与其他协助者),进 而造成大规模冲突。
《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精心组织部署, 加强对专项治理的监督指导;责任督学要对责任区内学校的专项 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校方沟通,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当 地教育督导部门报告;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 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 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 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要制定完善校 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 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 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 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 号码并明确负责人;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 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各种欺负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 2、对受害者施以重复的物理攻击,攻击其身体或 物件。例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 扯头发及对射橡皮筋等。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生活与人权与前途和 受教权、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 受害者。 4、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案例三:勒索财物,不给就拳打脚踢、威逼 利诱 • 一位初一女生在玩游戏机时,同学跟她借币, 她不肯,受到殴打,脾脏破裂。
案例四:因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 • 19岁的尚某在学校操场和几名男女同学一起打篮球。 同学苏某嫌尚某有犯规动作,几次说他不会打球, 尚某感觉在女同学面前丢了脸,心里很不舒服,当 苏某又一次说尚某打手犯规时,二人发生了争吵, 尚某挥手打了苏某一个耳光,猝不及防的苏某倒在 地上死亡。
• 3、不良交往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开始选择和 同龄人交往并融入群体里面,这个时 候,家长和老师不再是学生的模仿对 象,为了在群体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学生往往会选择被同化。而未成年人 的思想往往很不成熟,如果受到不良 团体的挑拨和唆使,很容易就会实施 犯罪造成危害后果,并在实施过程中 往往不具有罪恶感。
• • • • •
•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 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 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 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 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 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