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特性以及培养技术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Tcf/Lef转录因子家族对上皮干细胞的分化:

Tcf/Lef与β-Catenin形成转录复合物后,促使角质细胞转化为多能状态并分化为毛囊。(二)受体介导的细胞-细胞

相互作用

如果蝇的Notch基因产物Notch受体。 Notch的配体为Delta基因产物,两者均为细胞表面跨膜蛋白。两者结合后在果蝇刚毛器的发育中起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图,果蝇刚毛) Notch受体

果蝇的每个刚毛器由一个神经前体细胞发育成,而神经前体细胞又是从含多个神经原细胞的细胞群分化出来的,这种有选择地发育过程,依赖于Notch和Delta的基因调节。

Notch与其配体Delta结合后,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向细胞核传递抑制信号,对相邻细胞侧向抑制,只使某个神经原细胞获得较强的竞争能力,被选择发育为神经前体细胞。

即当Notch与其配体结合时,干细胞进行非分化性增殖;当Notch活性被抑制时,干细胞进入分化程序,发育为功能细胞。

(三) 胞间基质和整合素

1.胞间基质:即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网络结构。

2.作用:细胞外基质可以将细胞粘连在一起,同时还提供一个细胞外网架维持组织结构,通过结合与传递信号分子对细胞存活、增殖、分化、迁移等具有重要影响。

3.细胞外基质的种类:

(1) 胶原

胶原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框架结构。

目前发现的胶原至少19种。每种胶原的结构特性均与其特定功能相适应。可形成胶原纤维(Ⅰ、Ⅱ、Ⅲ型)、三维网络结构(Ⅳ型)的片层胶原。

胶原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与细胞基质中的其它成分一起构成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为干细胞生存及生命活动提供微环境。

(2) 层粘连蛋白(laminin,LN)

层粘连蛋白是基膜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胚胎发育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基质成分。

在成体,它存在于上皮下和内皮下紧靠细胞的基底,以及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周围等。

层粘连蛋白的功能:

作为基膜的主要结构成分,促进基膜组装,介导细胞粘着胶原进而铺展,促进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分化,是个体发生中出现最早的细胞基质。如成肌细胞分化为肌细胞、间质细胞分化为肾细胞、上皮细胞等。

(3)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纤粘连蛋白分血浆FN和细胞FN。

血浆FN存在于血浆及各种体液中;

细胞FN存在于细胞外基质(包括某些基膜)及细胞表面。

细胞FN为多聚体,有20种以上。是同一基因的编码产物,转录后由于RNA拼接不同形成多

种异型分子,拼接方式依细胞类型及发育状态而定,从而使细胞产生适合组织需要的FN形式。

即细胞通过控制FN RNA的拼接方式,使其与不同细胞结合及产生特异效应。

FN的功能:主要是介导细胞粘着,以此调节细胞形状和细胞骨架的组装,促进细胞铺展、迁移,并可通过迁移途径决定细胞的分化方向。

如沿富含FN途径迁移的神经脊细胞最终分化为肾上素能神经元,形成神经节。。

4.整合素

(1)是一种通过识别并结合相邻细胞的粘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介导细胞-细胞以及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相互作用的受体蛋白质。属于细胞粘连分子。

(2)整合素对干细胞的作用:是促进干细胞的非分化增殖。

(3) 作用机理:

①作为细胞外基质的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启动胞内信号传递的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基因表达,为促进干细胞的非分化增殖提供微环境。

②将干细胞置于组织中的正确位置,使干细胞维持非分化性增殖。

整合素是由α和β两个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已发现有16种α和9种β亚单位,可组合成20余种整合素。

与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的整合素主要以β1与9种α亚单位分别构成的异二聚体。

如当β1丧失功能时,上皮干细胞脱离微环境制约,分化成角质细胞。

即细胞外基质通过调节β1整合素的表达和激活,影响干细胞的分布和分化方向。

(4)整合素对干细胞的影响作用过程:

需2步:

一是整合素活化;

二是活化的整合素作用于干细胞。

①整合素活化:

整合素通常不与配体结合,需要经过活化。活化因素是外部信号的刺激,活化过程为胞内信号外传过程。

②整合素对细胞的作用:

作用过程为胞外信号内传:

整合素活化后与配体(如纤粘连蛋白)结合

细胞内→细胞发生反应。

如粘着斑蛋白与骨架系统的组装,激酶磷酸化等,使细胞发生分泌、增殖、分化、迁移等。

活化的整合素又可失活,使粘附的细胞彼此脱离。

即整合素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的弱结合,使细胞在不脱离粘附的情况下根据微环境,通过可逆性的结合与解离进行细胞迁移。

第二节胚胎干细胞

1.胚胎干细胞:

从囊胚期(受精后5~7天)胚胎分离到的干细胞称胚胎干细胞。

2.胚胎干细胞的特性:

为全能性干细胞。有如下特性:

3.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价值:

是发育生物学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和有效工具。(图,胚胎干细胞的应用)

一、人胚胎干细胞的获得

要研究胚胎干细胞,首先要获得胚胎干细胞。

(一)获得途径:主要有:

1.从早期胚胎获得

美国Thompson研究小组是从囊胚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获得胚胎干细胞:

体外受精卵囊胚期去除滋养层→内细胞团得5株干细胞系

32代(8个月)保持未分化状态。

2.从原始生殖细胞获得

gearhart小组:

流产胎儿性腺嵴原始生殖细胞

获得5个多能干细胞系 7个月不分化。

(图,干细胞获得)

思路:原始生殖细胞是未分化细胞。

3.体细胞移植

分化细胞核(乳腺、皮肤细胞) 去核卵细胞→杂合细胞发育成囊胚胚胎干细胞成体(如多利羊)。

(图,体细胞获得干细胞)

二、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特征

(一)形态和生化特征

1.形态:细胞体积小,核大,1~多个核仁。离体培养可产生密集的多细胞克隆。

2.生化特征:端粒酶活性高。

3.干细胞物理特性:

如干细胞对Hoechst33324和Rhodamine

123染料不着色。

4. 干细胞表面免疫原性:一般表达胚胎早期的表面抗原,而且有种属差异。

如小鼠胚胎干细胞表达胚胎阶段性特异抗原-1(SSEA-1),不表达SSEA-3或SSEA-4;

人胚胎干细胞表达SSEA-3或SSEA-4。

(二)干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1. 借助细胞的生化特征及物理特性,采用荧光细胞分离器从单细胞悬液中即可分离纯化干细胞。

2. 干细胞的理化特征与其分化调控有关,如上皮干细胞高表达β1整合素,介导干细胞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