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学生姓名:陈新学号:200911102006

所在院(系):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班指导教师:唐代明职称:副教授

2013年1月6日

攀枝花学院教务处制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融会贯通金属学及热处理、金属材料学、冶金概论等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钢中织构的产生原因分析。

2、钢中织构的检测方法分析。

3、钢中织构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4、冷轧硅钢片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5、按学校及材料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提交设计说明书。

3、主要参考文献

1 崔忠圻,覃耀春.金属学与热处理.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C.S.巴瑞特,T.B.马萨尔斯基.金属的结构.陶琨,王英华,潘金生,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3 余永宁,毛卫民.材料的结构.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 余永宁.金属学原理.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第1~2天:布置课程设计任务,下发本任务书,钢中织构的产生原因,检测方法分析。

第3~4天:钢中织构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第5~7天:冷轧硅钢片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提交设计说明书的提纲或初稿。

第8~10天:修改、完善设计说明书,并提交。

指导教师(签字)日期201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201 年月日

学生(签字):

接受任务时间:201 年月日

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成绩评定表题目名称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评分项目分

评价内涵

工作表现20% 01 学习态度 6 遵守各项纪律,工作刻苦努力,具有良好的科学

工作态度。

02 科学实践、调研7

通过实验、试验、查阅文献、深入生产实践等渠

道获取与课程设计有关的材料。

03 课题工作量7 按期圆满完成规定的任务,工作量饱满。

能力水平35% 04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0

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

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能对课题进行理论分析,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05 应用文献的能力 5

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和从事其他调研;能提出并

较好地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有收集、加工各种

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06

设计(实验)能力,方案

的设计能力

5

能正确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装置安装、调试、

操作等实验工作,数据正确、可靠;研究思路清

晰、完整。

07 计算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5 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与处理能力;能运用计算机

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处理和辅助设计等。

08

对计算或实验结果的分析

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

术经济分析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综合的能力。

成果质量45% 09

插图(或图纸)质量、篇

幅、设计(论文)规范化

程度

5

符合本专业相关规范或规定要求;规范化符合本

文件第五条要求。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

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钢中织构的控制方法设计

1 钢中织构的产生原因分析

1.1 织构的定义

一般认为,许多晶粒取向集中分布在某一或某些取向位置附近时称为择优取向。择优取向的多晶体取向结构称为织构。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织构更精细的研究,上述织构已经不能精确表达织构现象。因此更确切的织构概念应该是:多晶体取向分布状态明显偏离随机分布的取向分布结构[1~2]。

1.1.1 织构存在的普遍性

织构常常产生于多晶体材料物理冶金的各种过程之中,如铸造、变形、退火乃至相变过程都会引起织构的生成,由于织构对材料的研究有很大意义,因此对织构的研究也显得颇为重要[2]。

1.2 织构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钢中织构按其形成原理可分为形变织构和再结晶织构,其产生原理如下。

1.2.1 形变织构

经金属塑性加工的材料,如经拉拔、挤压的线材或经轧制的金属板材,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常沿原子最密集的晶面发生滑移。滑移过程中,晶体连同其滑移面将发生转动,从而引起多晶体中晶粒方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有序化。这种由于冷变形而在变形金属中直接产生的晶粒择优取向称为形变织构。

1.2.2 再结晶织构

具有形变织构的冷加工金属经过退火、发生再结晶以后,通常仍具有择优取向,称为退火织构或再结晶织构。再结晶织构依赖于所牵涉的再结晶过程,分为初次再结晶和二次再结晶织构。尤其是对硅钢片的织构曾进行过很多研究。由于金属原有变形织构的漫散程度和延伸率、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气氛等的差异,实际的再结晶织构的去向不同程度地偏离理论的再结晶织构取向。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有两种理论,即定向成核学说与定向成长学说。再结晶晶粒的择优取向由一些晶核的取向所决定,这种看法最早由伯格斯提出。定向成长理论是贝克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形变基体内存在着各种取向的晶核,其中有些晶核因取向合适,晶界移动本领最大,在退火过程中成长最快,最后形成再结晶织构[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