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完整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完整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题目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XXX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XXX

网络教育学院

2010年 05月 27日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X X X

指导教师: X X X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论文提交日期:2010.5.27论文答辩日期:2010.6.20

论文评阅人: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情况表

目录

摘要..................................................................................................................V Abstract .........................................................................................................VI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现实意义 (1)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3.1 国内文献综述 (2)

1.3.2 国外文献综述 (2)

1.4 主要研究内容 (3)

1.5本章小结 (3)

第二章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

2.1电子政务的概念 (4)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5)

2.2.1办公自动化阶段 (5)

2.2.2“三金工程”阶段 (5)

2.2.3上网工程 (5)

2.2.4“十五”计划开始的应用和系统链接 (5)

2.3本章小结 (6)

第三章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7)

3.1政府自身的问题 (7)

3.1.1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7)

3.1.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7)

3.1.3信息过度保密 (8)

3.1.4电子法律滞后 (8)

3.1.5政府自身问题的原因 (9)

3.2网络技术安全问题 (10)

3.2.1网络信息安全 (10)

3.2.2网路与人情感交流疏远 (10)

3.3公众的参与问题 (11)

3.3.1公众参与程度不深 (11)

3.3.2公众参与程度问题的原因 (12)

3.4本章小结 (13)

第四章对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4)

4.1政府自身问题的应对方法 (14)

4.1.1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强知识培训 (14)

4.1.2制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 (15)

4.1.3加快信息资源共享整合 (15)

4.1.4立法需与电子政务相配套 (16)

4.2网络技术本身局限性的应对方法 (17)

4.2.1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 (17)

4.2.2解决网络对人的情感及价值忽略问题的应对方法 (17)

4.3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的策略 (17)

4.3.1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大厅,为公众提供方便 (17)

4.3.2开发电子政务智能服务终端 (18)

4.3.3扩展电话功能至电子政务的应用 (18)

4.4本章小结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摘要

电子化办公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正逐渐被各国政府所青睐,并引入行政领域。全球电子政务热潮正广泛用于政府传播和接收信息、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减少行政支出,实现无纸办公,低碳办公。并且增强政府对居民的信息服务功能。我国信息化的实是一崭新的工程,这一持续渐进,整体变迁的进程需要电子政务引导,示范。拉动中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子政务先行。电子政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为我国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机遇。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不可缺的工具。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运用现代技术促进政府管理创新,足以形成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行政信息共享化、标准化、政府服务电子化更是新的要求和趋势。

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公众对其了解也不断加深,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也日益清晰并开始关注电子政务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历程所存在的问题与欠缺也渐渐浮于水面。这些问题制约着电子政务巨大潜能的发挥。严重阻碍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

本文从电子政务这一核心概念出发,以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为指引,剖析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问题是政府自身问题、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公众参与问题等等。根据这些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路:认清电子政务发展中的不足,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本研究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理论。对进一步改善我国机关事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行政能力;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E-office has a clear competitive advantage, so it is increasing used by government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brought into the administrative areas. Global e-government fever is widely used by the government to send and rece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xecutive office, to reduce administrative expenses, to realize paperless and low-carbon office. China information is a new project. This continued process of changing needs guarded and exampled by e-government. To push the building of China’s information needs government first. Driven by our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e-government develops rapidly and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s, e-government is an essential tool for modern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Use of e-government to promote administrative reform, modern technology for government innovation will be enough to form a new management, strengthe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In the economy is globalization today,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sharing, standardization, government service electrical is new require and trends.

E-government is developing vigorously in China, while the public deeply know it and start to focus on its efficiency, result and benefits. The defici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are exposed little by little. They block the huge proteins of e-government to play. These problems restrict the future of e-government seriously.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core concept of e-government.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history of e-government we can analyze problems and causes in it.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internal problems of government, network secu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o on. By these, the author recognizes the deficits, whi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nd puts forward many suggestions.This research help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al function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per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theor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hinese authorities affairs,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also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the technology of network

第一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比起发达国家来,信息技术在我国各级政府中的应用起步较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不算长,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虽然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在各领域发展很快,但就整体而言,在政务的计算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子政务的发展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议题,但却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经过几年的发展,公众对电子政务了解不断加深,认识也逐渐真实起来并开始向电子政务要效果,要效率,要效益。中国电子政务在功能上的欠缺逐渐凸现出来。探讨研究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但由于电子政务是一种新生事物,其技术理性与技术要求远远超出了政府管理的现实情况,这使得电子政务在建设的过程中凸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正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当务之急。

1.2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电子政务在机关事务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不仅有利于启发和修订机关事务在电子政务中的运用、发展和目标,丰富我国电子政务在实践过程中的个例和工作内容,而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理论。

1.2.2现实意义

研究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并着力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激发机关事务工作者的现代办公意识,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与民众的沟通效率,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

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中国政务更贴近民意。这些对于进一步改善我国机关事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国内文献综述

宋军在《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提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观念层面的问题、体制层面的问题、公务员素质问题和政策层面的问题。对此,我们的解决思路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认识误区;加大行政改革,创新政府管理;尽快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相关标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1]王辉、朱慧涛的《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提出各国电子政务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简单的信息发布、电子服务供给、通过政府重组和服务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电子政府。第一阶段主要是静态信息单向发布,第二阶段则为动态信息单向流动和信息互动两个子阶段,第三个阶段为政府职能重塑以及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重组。目前,我国尚处在由动态信息单向流动向信息互动转换的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也同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局限性、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网络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2]陈庆魁、彭渝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中提到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都是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府业务流程改进的结果。[3]

1.3.2国外文献综述

英美等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中一般都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提高政府及其服务的可接近性和易获得性;确保政府信息和服务的非排他性,消除数字隔离;注重信息的有效利用,提高信息利用率。

[1]宋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探索.2003年3期:第66-67页

[2]王辉、朱慧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27卷:第145-147页

[3]陈庆魁、彭渝.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J].职业圈.2007年07期:第24-25页

美国微软公司事业部“电子政务新闻”总编辑道格拉斯·霍姆斯在《电子政务》一书中探讨了电子政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了政府和公民面临的众多实际问题如:政治家和高级官员们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IT生活知识,技术专家们则需要放下专业行话,更关注技术的效益。只有双方取得共识,电子政务才可能成为现实。电子政务的目的是利用技术重塑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并将公民置于核心之地。[4]

1.4 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拟在认识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对问题解决的策略建议。

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背景出发,了解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研究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

在第二章,“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部分,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和从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上归纳电子政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第三章,“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部分,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对政府方面、技术方面、老百姓方面,深入分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第四章,“对策建议”部分,通过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的分析,继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1.5 本章小结

电子政务的出现,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本章综合国内外文献对电子政务的论述介绍了对电子政务发展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本章对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研究电子政务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梳理。

[4]道格拉斯霍姆斯.电子政务[M].詹俊锋、李怀章等译.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13-150页

第二章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1993年底著名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化的起步工程被正式启动了。这也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政府信息化特征的工程,也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

20世纪末,由我国40多国家部委等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由此,我国政府站点迅速正佳,网页内容日渐丰富。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更是在网上提供在线“一站式”服务。

2009年,我国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应用推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后的第一个年头。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存在着政府的推动、市场的推动、法制的推动、竞争推动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2.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在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叫法诸多,如:“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网络政府”、“政府办公自动化”等等。侯卫真、于丽娟编写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治理》一书中指出“电子政务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超越时空、空间、部门分隔得限制,建成一个简捷、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全方位地像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理服务。”[5]杨雷所著的《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一书中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行政治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调整结构、形成规范的运作流程,成为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政府,通过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把这种改革的成果固化下来而形成新的行政治理和服务系统。”[6]盛辉、成良斌在其撰写的《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治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7]

以上文献对电子政务的描述都有相同重点,可以归纳为:一,电子政务是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与政务活动的结合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产物。二,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社会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三,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高效、透明、廉洁、低成本

[5]侯卫真、于丽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治理[M].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7页

[6]杨雷.电子政务效益的经济分析与评价[M].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第23页

[7]盛辉、成良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治理研究院.2004年.第24卷.第5期. 第18-19.25页

的政府。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四个阶段

2.2.1办公自动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也称为办公自动化阶段。办公自动化简称OA,是将现代办公和计算机功能结合起来的新型办公方式。属于信息化社会产物。OA应用软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趋向成熟,功能也由原先的行政办公信息服务,逐步扩大延伸到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环节,成为组织运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2.2.2“三金工程”阶段

继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之后,世界各地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中国迅速做出反应。1993年底,中国进入电子政务发展的推进阶段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

2.2.3“上网工程”阶段

“政府上网工程”是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即建立政府部门站点,与其办公自动化网实现互联,并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开发应用项目,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向社会提供各类便民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政府上网工程”自1999年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大部委及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接着“企业上网工程”,作为“政府上网工程”的延续开展。

2.2.4“十五”计划开始的应用和系统链接

在“十五”规划中要迈开三大步:第一步,政府上网工程。统计、物价、税收等单位先建立各自纵向的政务应用分系统,然后通过公用信息平台和政务信息网络,将各单位应用系统横向互连,达到资源共享。第二步,网络化办公阶段。到2002年底初步实现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等业务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办公。第三步,全面网上办公阶段。计划到2005年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和政务系统信息资源库,实现完全的网上交互办公。接着由概念转为现实的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如图2-1所示。

图2-1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2.3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介绍电子政务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直接产物。电子政务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公共行政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推动了公共行政的现代化。

第三章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由于电子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时间不长,特别是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我国政府各部门还没真正建立起一种有利于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文化。电子政务的发展,无论在它的内容和方法上,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3.1政府自身的问题及原因

3.1.1公务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近几年的公务员热,公务员的门槛也相对提高。在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公务员的文化水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多数。但地方公务员队伍高学历的比率却是相反的。其中还包括不懂操作计算机的。这难免使得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水平不高。电子政务的推行使公务员受到技术和制度双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行政环境是实体性的,它对公务员行政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电子政务通过电子和网络等手段,将政府活动从单一的实体管理环境延伸到一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之中,这样就在客观上要求公务员必须具备在虚拟的政府管理环境中开展工作的能力。随着政府管理的虚拟空间的不断扩大以及政府虚拟管理空间与实体管理空间的相互作用,公务员原有的管理环境中的能力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外延扩充。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看,当务之急是培养和提高各级、各类公务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服务技能和科技应用能力。

3.1.2电子政务的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

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组织机构,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

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在没有明确的、可行的规范指导下,各级政府摸着石头过河,各自探索着政府网站发展的规律。尽管其中有很多优秀的网站,但是总体上,方向问题仍然是困扰很多政府网站的问题。方向不明确、定位不清晰必然导致门户网站建设鼓劲不足、服务意识淡化、人力财力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形象工程”依然存在,网站建成,设备齐全却没有真正实施电子政务的服务效果。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怀进鹏指出: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指出,电子政务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合,否则即使投入再多的资金,也不过是多了一张漂亮的皮毛而已,这样的电子政务最终只能沦为信息孤岛。综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4]

3.1.3信息保密过度

强调部门利益,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信息孤岛”现象。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和部门既得利益的驱使,造成信息资源的部门控制、条块分割,缺乏有效共享,不同部门的多头管理也形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信息不流畅。信息孤岛是一个对电子政务中各行政机关封闭各自所有信息的形象描述,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对各自所有的信息不交换、不共享,从而形成信息海洋中的孤岛,即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现象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棘手难题,也是电子政务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困境,因为信息孤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效用、电子政务的发展速度。政府信息过度“保密”,受到公众的监督就越少,看似“安全”,实则是“不安全”的。

3.1.4电子法律滞后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还相对滞后。近年来,电子法律漏洞使计算机犯罪案件大幅度上升;在互联网上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件屡有发生。从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的现状来看,法律制度明显滞后于技术发展目前还没有电子政务整体立法。必然会造成现有电子法律产生下列问题:

(1)地位困惑:电子政务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电子政务作为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延伸,其本身应具有与传统行政模式相同的效力,唯有此才能发挥电子政务真正的高效、快捷的优势。《行政许可法》虽然认可了电子政务,但其规定过于本本,《行政许

[4]道格拉斯霍姆斯.电子政务[M].詹俊锋、李怀章等译.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13-150页

可法》也不是一部专门规范电子政务的法律。其他一些单行法虽涉及到了与电子政务相关联的活动的法律规范,但对电子政务本身的效力、地位等重要问题却没有任何规定。由于电子政务本身的法律效力不确定,从政府方面讲,就很难通过网络开展一些具有实体权利义务内容的行政行为,法律效力不大,政府部门间容易相互推卸责任,使电子政务最终止于形式。

(2)执行疑虑:政务公开是政府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信息社会对社会治理方式的必然要求。近两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着力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2003年初,广州市政府率先实施《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湖北、吉林、江苏、上海、深圳、杭州等省市先后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规、条例、办法。在中央部委也进行了促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尝试,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从近来执行效果来看,着实令人担忧。尽管有着相对完整的条例,但是各种具体行为的难以区分与景化,执行起来难度依旧很大,因此对于已有条例的补充说明与相应的实施细则仍有待出台。

(3)效力堪忧:对电子政务的监督管理和约束不足。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其核心是对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电子政务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新模式,从现阶段看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政府行为的性质。因此通过电子化的政府行为同样要遵守依法行政的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有相应的监督机构,但是电子政务却没有明确的监督机制。现行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使电子政务监督机制缺乏。没有约束的权力是危险的,没有监督的电子化行政行为也必然有一定的风险。

3.1.5政府自身问题存在的原因

(1)公务员队伍素质不高的原因:第一, 80年代初,随着“干部知识化”要求的提出,在机关干部中掀起了一股“文凭热炒”和“文化恶补”的狂潮,很多人通过各种办法、各种途径捞取文凭。原来只有初中、高中文凭的,摇身一变,成了具有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的“人才, 由于仅仅是一张文凭而非扎实专业知识。只注重文凭不注重实学。第二,还有一些公务员还没有从计划体制的“管理型”思维向市场经济的“服务型”思维转变,他们知识结构陈旧,思想保守,排斥电子政务应用,将电子政务形式化。

(2)电子政务规划和标准缺乏统一性的原因:在电子政务发展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一些国家,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中央政府加强统一规划和组织领导,有计划、

有步骤地部署电子政务的发展。在我国,由于“条块分割”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原因,要全国齐步走发展电子政务是不现实的。但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如果没有整体性的发展规划,也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指导实施,必然会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时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造成新的重复建设。目前,我国虽已经开始了有关电子政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但由于政府机构的需求差异大,技术复杂,电子政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必然会遇到不少困难。

(3)信息保密过度的原因:第一,政府一方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方式和程序做出了规定;另一方面《保密法》又对保密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公开与保密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政府信息公开以保密为名不愿公开;二是公开与保密的界线不清,宁可保密不公开第二,部门与部门之间强调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部门重要信息资源控制封锁造成信息孤岛。

(4)电子法律滞后原因:对于目前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信息化并不像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那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坚定地去推动它。面对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入世的挑战和网络经济的冲击,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将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在 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电子政务。由于起步较晚法律法规也是在摸索中形成,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法律制度明显滞后于技术的发展。

3.2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及原因

3.2.1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威胁网络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计算机硬件损害、数据崩溃等。二是人为因素如:黑客入侵、木马病毒入侵、数据盗用、窃取机密等。一旦网络受到攻击,网速缓慢甚至会造成计算机瘫痪,重要数据的丢失。国家机密将会有泄漏的可能,使得某些部门对使用互联网有些胆怯而不敢使用。

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病毒的“工业化”入侵以及“流程化”攻击等特点越发明显,以熊猫烧香、酷狮子、机器狗为代表的恶性病毒频繁出现。据金山毒霸2007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及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07年金山毒霸共截获新病毒/木马283084个,较06年相比增长了17.88%。频频发生的网银用户、网上理财用户以及游戏玩家被木马等恶意程序盗号而导致财产损失的情况让众多互联网用户对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信

心。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信息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威胁是多方面的,而且很严重的。

3.2.2网络与人情感交流疏远

电子政务与互联网有一共同点便是虚拟性。在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电子政务活动中,往往忽视对立面是公众而非只是电脑。缺少互动,淡化了人际关系。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

3.2.3网络技术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1)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原因:由于互联网络本身设计的开放性,以及网络攻击者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计算软硬件设计的缺陷,在计算机的网络应用过程当中,受到来自网络当中的安全威胁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这种威胁是会长期存,并且攻击方法及水平也会不断提高的。而面对这些安全问题,用户完全依靠某种安全产品或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任何一种安全产品永远不会知道有哪些新的安全威胁会产生,这些安全威胁又会使用哪种技术进来行编写和攻击,再加上软硬件的最新零漏洞被不断的发现,利用这些漏洞实施攻击将会层出不穷。而且,一些安全产品公司或电脑公司技术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明白用户需要保护什么样的内容,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保护方式的。所以网络没有绝对安全,安装一些病毒防御软件也只是使网络变得相对安全。

(2)网络与人情感交流疏远的原因:人与人的交流可以通过语言、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应用网络进行交流一切会是虚幻靠自己想象,面对的一部没有生命的机器而不是人。这样会显得很冷冰,缺乏生动情感。势必会产生隔膜、交流疏远。

3.3.公众的参与程度问题及原因

3.3.1公众参与程度不深

2005年,eDataPower就电子政务对人们在线调查,数据显示42.5%的受访者知道电子政务的概念,24%的受访者不知道,而有30.3%的受访者则认为电子政务是一个时下议题,“和电子商务差不多”;仅有 3.2%的受访者非常熟悉电子政务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受访者并不熟悉电子政务这个概念,也说明了电子政务并非公众日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讨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从电子政务的内涵与发展意义入手,系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想低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方向,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意见。 二、研究的重点内容 1、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2、我国电子政务的安全与发展 3、对于我国电子政务目前的对策 三、进度计划 1周初稿,5月4日——5月11日分析题目,查阅资料,做前期准备。 3周二稿,5月15日——6月1日撰写毕业论文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1周定稿,6月3日——6月10日修改毕业论文,定稿 最后答辩,几月几日答辩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中文摘要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使用计算机早已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但是真正把电子计算机时使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却是没有实现的重要问题。而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很多人只是简单的把计算机当成打字机来使用,如果说当前的计算机等于高级打字机的话那么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这种浪费同时也是很多人都在进行着的,怎么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应用呢?这是人们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网络的产生给了我们资源开发的另外一个出路,就拿无纸化办公来说吧!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签名和其他相关联技术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减少纸张的应用,从而减少对于树木的砍伐,给予世界更多的蓝天。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还借鉴了其他一些电子政务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建设安全对策

English Abstract As computer gain ground increasingly, the use of computer has already gone is a very common thing, but really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using into our lives is not important. In the daily work of many people simply use computers as a typewriter to use, if the computer is senior typewriter words then resulting in a great waste of resources, and the waste is also a lot of people are doing, how can the limited resources to achieve maximum application? This is people constantly explore and study the important problem.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twork to our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another way, take the paperless office! Computer network and digital signatures and other associated techniques together can reduce paper applica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felling of trees, to give the world more blue sky. In view of China's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lso draws on some other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more perfect country experience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图书分 类号: 密 级: 毕业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班级08财务管理1班学号 学生姓名陶禹竹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李佰阳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2011年12月1日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是企业在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风险研究,找出风险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或建立预警体系,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本文针对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论述,在系统分析财务风险的本质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以期为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层次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急需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来预测、预控和处理财务风险。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实现预期财务收益。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一、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配置建设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市级民政数据分中心和民政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市级数据分中心建设、市级民政政务外网建设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应按照可靠、稳定、安全标准建设,数据备份、冗余有对应的处理设备;外网建设方面对外网防火墙、WEB服务器都应在攻击、漏洞方面做到及时更新,网络处理纠错能力较强; 市级民政部门需要建设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机关局域网。政务外网依托互联网建设,在互联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外网。 为保证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租用联通线路连接互联网并购置知名防火墙品牌;政务内网在政务专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内网。 根据通知要求数据中心要求,列出以下配置方案: 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数量 内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48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外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24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内网、外网防火墙山石网科SG-6000-M6110 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设备基本要求: 8×GE,4×SFP,1*consol口, 支持至少1 个扩展插槽; 性能要求:吞吐量≥2Gbps,可扩展到 4G,AV 2

吞吐≥250Mbps,IPS吞吐≥500Mbps,IPsec VPN 吞吐率(AES256+SHA-1)≥1Gbps,最大并发会话 数≥100 万,必须支持扩展到 200 万,最大IPsec VPN 隧道数≥4000,每秒新建会话≥30000, SSLVPN并发用户数可扩展到至2000个; 功能要求:支持静态、动态(RIP、OSPF、BGP) 路由协议,并内置运营商路由条目;支持免费 ARP 广播,ARP 客户端认证(基于PKI 技术)防止ARP 攻击和ARP 病毒;支持基于源、目的、服务的会话 1台 — 3 —控制和防火墙策略命中条目数的统计,Web 页面关键字加权过滤;支持功能扩展,可扩展网关防 毒、流量控制、入侵防御等功能,并支持病毒库、 应用识别特征库、入侵检测特征库的离线在线升 级;3 年保修和升级服务。 数据库服务 器浪潮NF560D2 4U 四路机架式。 CPU : 2 颗六核 Intel Xeon MP7450/1 (2.4GHz)。 内存: 32GB,DDR2 FBD全缓冲内存; 硬盘:3 块 3.5 寸 15000 转 300G 热插拔 盘; RAID:512MB SAS高性能RAID卡。 网卡:1000MB*4 RJ45。 电源:1200W1+1冗余电源; 导轨,DVD光驱,1.44标准软驱; 服务:三年保修;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3(含介质) 2 PC 服务器浪潮NF5280 2U 双路机架式。 CPU:2颗四核Intel XeonE5520/8MB(2.26GHz)。 内存:8GB ECC DDR3内存; 硬盘:3块300GB 15000转热插拔SAS硬盘; RAID:高性能SAS RAID,支持RAID0、1、5、10。 网卡:集成1000MB*2 RJ45; 电源及外设:600W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导轨, DVD光驱,USB软驱。 4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最新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电子政务论文范文 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已得到了高度普及。现代社会活动中几乎所有领域都对计算机进行了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办公中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另一个高度,全球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政府组织和工作中也已经开始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办公手段。但电子政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信息安全问题。现如今网络攻击、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现象都给电子政务发展带来了威胁。将针对电子政务安全工程的关键技术及重要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 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关键技术;重要性 1前言 电子政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已逐渐成熟起来,电子政务迅速广泛应用到各国政府机构办公中,但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却一直被病毒、黑客等负面因素所困扰。且近些年来电子政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已严重威胁到国家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是保障政府机构政务信息数据安全的主要手段,只有做好电子政务安全工程,才能避免电子政务系统遭到破坏以及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泄漏、被篡改。当前威胁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主要攻击手段有: 口令攻击、窃听和数据截获攻击、IP欺骗攻击等等。 2电子政务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就开始出现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和攻击手段,对计算机数据进行窃取和破坏,甚至还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计算机病毒,入侵他人计算机盗取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隐私信息及财产的现象。对企业而言,信息数据的丢失和泄漏,很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机密泄漏,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个人而言,就是个人隐私的侵害。对国家而言,信息泄漏就可能是国家机密的泄漏,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一些信息外泄极有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反应,给社会稳定及和谐带来危害,给国家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就是如此,政府部门担负着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包含大量国家机密及公众隐私信息。电子政务安全直接涉及到国家信息安全问题,其安全性是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党对电子政务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重点强调了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对电子政务安全的重视。 3威胁电子政务安全的主要攻击手段 3.1口令攻击 口令攻击是当前黑客较为常用的攻击方式,黑客在选定攻击目标后,便会试图利用口令入侵目标计算机系统,获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口令攻击基于穷举法来实现,利用字典尝试口令直到验证成功,口令验证的全过程可利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口令攻击多被用于UNIX 系统入侵,UNIX验证失败不会封锁用户,可无限尝试口令,成功入侵后不会提示系统管理员,而后就可以利用Telnet、FTP等工具,对加密文件进行破译,最终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3.2数据劫持攻击

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

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那么你知道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要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欢迎阅读。 大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经典篇】 1. 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2. 该文以××××××××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较为认真,能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与搜集资料,且提出了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工作努力,基本按时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全面,但内容有待深入,逻辑较为严谨结构合理结论无误,格式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意思,但对前人工作突破不大。 3. 论文选题不符合财务管理专业要求;该生在写作过程中态度不认真,不能够完成写作任务;论文论述不全面,研究内容过浅,论文结构不合理逻辑不严谨,;论文结论有误,格式不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无创新 4.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6.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2) 1.1项目背景 (2) 1.2总体目标 (3) 1.3三大中心建设内容 (3) 2.三大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4) 2.1应用特点 (4) 2.2设计原则 (4) 2.3整体架构 (5) 2.4优势与亮点 (6) 3.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7) 3.1海量数据存储 (7) 3.2虚拟化与节能 (10) 3.3服务能力随需而变 (12) 3.4负载均衡与动态迁移 (14) 3.5大型数据中心管理 (15) 3.6备份和容灾 (16) 4.运行现状和用户评价 (18) 5.成功意义 (18)

1. 项目背景和需求分析 1.1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外网是为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政务业务专网,是国家、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对实现各级政务部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政府行政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外网建设之前,尚未建立统一的政务外网,各部门业务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未预留、相互独立、数据封闭,“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部门间信息难以交换、共享,既影响了面向政府内部的部门间业务协同,又影响了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资金来源方面,90%以上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资金全部依靠财政投入,而各单位在财政资金使用上存在投放分散现象,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通用、共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影响了部门间资源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另外,技术运维人员的缺乏也影响了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各界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等功能;二是需要面向公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窗口,进一步方便市民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服务部门的联系与交流;三是需要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整合、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能够满足跨部门、跨行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工作需要的全市统一的网络和应用支撑平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和安全保障体系。 政务外网网络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础网络架构的布局较为合理,完全具备政务外网应用软件系统开发、部署及运行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基础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系统资源不能整合及共享;没有发挥出基础网络平台所提供的架构优势。解决这些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资源,提供多元化服务是政务外网应用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

电子政务档案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摘要 电子政务档案管理系统是以公司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模型而开发设计的。该系统既便于管理员管理档案,也方便于借阅者借阅档案和查询档案信息。 该系统主要实现对档案信息和借阅者信息的管理,用户通过使用用户名、密码,进入整个数据库的管理工作,以便及时更新数据库来满足读者的要求。其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机构管理、档案库管理、档案管理以及档案借阅归还等功能。 课题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开发该系统。该系统运用了C#编程语言进行界面设计和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使用SQL Server 2000创建,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善。 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系统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二章到第五章介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第六章介绍系统的调试过程,第七章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第八章总结,总结此系统设计的优缺点及其心得。 关键词:借阅查询;数据库设计;政务档案管理

Abstract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file management system is developed on the model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very easy for managers to manage the files, and it is also convenient for readers to borrow and inquire file information. The system mainly realizes the function of managing the file and reader's data. The users are allowed to manage the whole database only through using password , and then the users can renew the database in time to meet readers’ need.Its main functions include user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archive management, archive storage management and the Function of borrows and Returns the file. The topic mainly used the top to the bottom of structure combine with the facing method of the program design,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makes use of the C # to carry on the interface design and the code design, and the database design adopts SQL Server 2000 to establish, which makes the system function more perfect. The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aper. It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chapter introduce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feasibility and demand of the system, the design of database and system. The six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bugging process of the system. The seventh chapter analyses 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The eighth chapter is a summary.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gives us some experience of it. Key words:Borrows and inquiry; database design; government affairs records management

大学生毕业论文结束语大全

毕业论文结束语 结束语一: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博客一无所知,对ASP,ADO等相关技术很不了解的状态,我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从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博客这一新兴的出版方式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在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上,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空间。 虽然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可以自豪的说,这里面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的劳动。当看着自己的程序,自己成天相伴的系统能够健康的运行,真是莫大的幸福和欣慰。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 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真正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结束语二: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三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老师、###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 #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她耐心的辅导。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老师也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系统能够及时开发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结束语三: 本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和生活期

浅析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湖南农业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向电子政务前行——浅议电子政务的几个问题 学生姓名:成皓 考籍号:910909112199 年级专业:2008 电子政务 指导老师及职称:罗祥泽教授 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1年6月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在文中均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成皓 2011年 6 月 12 日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4 一、电子政务的现状 (4)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现状 (4) (二)我国电子政务现状 (5)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一)对电子政务的作用不明确 (5) (二)电子政务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比较落后 (6) 1、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 (6) 2、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6) 3、网络信息安全及对人的情感问题 (6) 4、公务员及官员素质有待提高 (7) (三)在发展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7) (四)电子政务地方性差距大,“电子鸿沟“现象明显 (7)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8) (一)转变观念,增强业务和业务素质 (8) 1、积极转变政府服务观念,树立“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8) 2、增加政府透明度,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8) 3、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8) (二)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有效手段 (8) (三)加强法制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9) 1、加快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理论和立法研究以及培养行政人员的 信息化行政能力。 (9) 2、确立以民为本的电子政务指导思想,正确认识电子政务的政府采 购行为,实现政府信息共享和安全的平衡 (10) (四)加大农村,西部投入缩小文化差距填平“数字鸿沟” (10) 1、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必须向社区,农村延伸 (10)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介绍 根据国家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通常意义下的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由网络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公众服务层组成,信息安全与管理贯穿于各个层面中。我们提出了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框架,采用分层的思想对电子政务建设任务进行分解,以明确接口定义,并发建设,易于整合资源,缩短整体建设周期。 如图所示为电子政务平台的分层逻辑模型,整个逻辑结构按照功能可以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 应用支撑层 应用层 同时,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运行监控和维护贯穿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各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是为电子政务平台提供政务信息及其它运行管理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平台,牵涉到互联网、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三个部分。其中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实现物理隔离,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区域网络交换管理中心、网络、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配套的基础软件和数据库等。 应用支撑层主要是针对电子政务平台的一些公共应用服务单元或特点进行归纳和抽象,建立相应的服务元素,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模块化构件或服务,有效地简化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有助于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优化设计。应用支撑层的内容主要包括多样化接入服务、统一的WEB公众门户服务平台、通用的电子政务构件、数据中心和数据交换、工作流程管理、应用集成模块、统一的用户管理等。 应用层是整个电子政务体系面向最终用户的层面,主要包括面向公众服务的公众服务系统、面向政府决策支持的内部办公系统和内部业务系统,以及电子政务门户网站。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主要是面向电子政务应用的通用安全服务,包括各个层次的安全措施,和一个智能化的提供认证和授权的平台。 另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过程必须在国家相关电子政务的标准、政策、法规指导下进行。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6方案应用框架描述 结合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并针对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实际情况,规划出城市电子政务系统与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接口及数据交换模型。旨在深化政务关键业务重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政务公开,改进管理体制,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及更好的便民服务,实现高效、廉洁、公正、严明的政府行政体系。 针对一站式办公平台与业务协同信息模型图,其电子政务系统平台结构总体设计如下: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任务提出、方案论证、设计思想、设计计算、实验结果、技术分析、结论等。实验研究类的题目要有相应的系统结构图,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要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规范。 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书面材料包括: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恰当、简明、引人注目。题目应力求简短,一般不宜超过30字。需要中英文。 2.中文摘要:论文第1页为内容摘要,约300字左右。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语言力求精练。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5个)。3.英文摘要:论文第2页为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4.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的全部页码。 5.前言: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6.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着重反映论文研究工作范畴,研究方法。在正文中应将调查、研究中所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提出论点,要突出创新。正文一般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实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 7.参考文献:只列主要的及公开发表过的,按中文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8.致谢: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对论文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 9.学位论文完成后,在最后加上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评阅人评语、答辩委员会意见。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智慧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2) 1.1项目概述 (2) 1.1.1建设背景 (2) 1.1.2建设目标 (4) 1.1.3建设内容 (5) 1.1.4建设标准 (6) 1.1.5建设原则 (8) 1.2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9) 1.2.1信息化建设现状 (9) 1.2.2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11) 1.2.3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1.2.4本期项目建设意义 (13) 1.2.5标准与规范分析 (13) 1.2.6流程与功能分析 (14) 1.2.7用户角色分析 (14) 第2章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6) 2.1数据中心总体架构 (16) 2.2总体标准规范架构 (17) 2.3目录系统业务架构 (18) 2.4目录系统技术架构 (19) 2.5目录系统数据结构 (20)

第1章项目整体理解与分析 1.1 项目概述 1.1.1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的多寡、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各类社会主体的运作效率,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也影响着决策者前面的方向,对数据的全面搜集和有效挖掘利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总规中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明确了全局性的构成要素和体系结构,提出了清晰、协同、可实施的方案。该设计中分政府主导领域和市场主导领域,从市级、部门和区县三个层次,系统地开展全市顶层设计。其中,在政府主导领域,明确由决策分析与公众服务统领全局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顶层设计,明确要建立各区县、各行业建设区县数据中心辅助决策平台。 政府也提出加强数据中心工作,在区领导、创新办就多次提出要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和分析,支撑领导决策能力,并从多方面已具备了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2年开展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架构、信息资源利用模式及服务体系研究》项目,在基础数据架构方面,提出了基于配置开放式基础数据架构设计理念的“三层四区”的基础库总体架构;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提出了“四横两纵”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框架,设计了“1图(基础地图)、1库(人房关联主题库)、1表(重大事件跟踪表)、1报(民情日报)、1刊(便民服务快刊)、1年鉴(网格化年鉴)”6大数据产品,;在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云服务中心内容体系、流程规范、组织架构、运行模式和支撑平台需求,为数据中心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其实施提供了指导意见。 在数据资源方面,通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数据关系,建成了相互关联的人、地、物、组织、房屋、地下空间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整合了120多万条基础数据,其中常驻人口953,998条、流动人口220,444

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09级) 题目: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颉满刚班级:学号:09240126 题目类型:软件工程(R)指导教师:梁一鑫 一.毕业设计题目简介 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面向公众的行政审批网站、面向审批工作人员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面向监察部门和领导的政务监督平台。解决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公、审批电子资料共享、领导查询统计监控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行政效率,推行电子政务为便捷利民切入点,将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事项内容、办理流程、政策法规、所需资料、办理时限、办理结果等公之于众,企业和群众只要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及时查寻相关的政务信息和各自所要申报事项的所有服务内容。还可通过登录互联网上载所要办理事项的表格,并将申办资料经过扫描和电子填写,制成电子文档,即可网上受理。 网上审批平台基于政务中心局域网面向审批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审批功能。审批工作人员可以操作办件受理、并联件受理、审批流程、办件管理、承诺提醒、咨询受理、办件查询、办件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此外,学生通过该题目的设计过程,可以初步掌握Web软件系统的开发原理和开发方法,得到软件工程的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的任务 1、查阅文献资料,一般在10篇以上,外文资料不少于两篇; 2、以面向审批工作人员提供全面的审批平台为背景,通过调研、分析现有的管理模式和已有的管理软件,建立系统模型; 3、完成数据库设计; 4、完成电子政务行政审批系统的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 5、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万字); 6、完成指定内容的外文资料翻译。 三.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功能及技术指标 (1)整个系统由办件受理、并联件受理、审批流程、办件管理、承诺提醒、咨询受理、办件查询、办件统计、报表生成等组成;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超有用

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超有 用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页面设置: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间距20磅,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号)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要用中文) 二零一二年六月

院系专业 年级姓名 题目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 (签章)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 (签章)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设计任务书 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专业 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题目 题目类型:工程设计技术专题研究理论研究软硬件产品开发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二、应完成的硬件或软件实验 三、应交出的设计文件及实物(包括设计论文、程序清单或磁盘、实验装置或产 品等) 四、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 五、要求学生搜集的技术资料(指出搜集资料的技术领域) 六、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部分(4 周) 第二部分 (6 周) 第三部分(2 周) 评阅及答辩(1 周) 指导教师:年月日 系主任审查意见: 审批人:年月日 注:设计任务书审查合格后,发到学生手上。 ××××大学××××××××学院 20XX年制

摘要正文略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之间分号隔开,并加一个空格)

Abstract 正文略 Keywords: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云数据中心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2项目概述 (4) 2.1建设背景 (4) 2.2建设意义 (5) 2.3建设原则 (11) 2.3.1实用性 (11) 2.3.2开放性与标准化 (12) 2.3.3先进性、成熟性和可扩充性 (12) 2.3.4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13) 2.3.5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14) 2.3.6业务多样性 (14) 2.3.7最佳性价比 (14) 2.4建设目标 (15) 2.5编写依据 (16) 3需求分析 (17) 4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24) 4.1城市基础数据库 (24) 4.1.1系统概述 (25) 4.1.2需求分析 (25) 4.1.3系统功能 (25) 4.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6) 4.2.1移动电子政务平台 (27) 4.3政务协同办公 (28) 4.3.1远程医疗系统 (29) 4.3.2区域卫生系统 (30)

4.3.4医讯通平台 (33) 4.4政务公共服务平台 (33) 4.5无线政务平台 (36) 4.6统一身份认证 (39) 4.7电子证照 (39) 5云计算中心总体设计 (39) 5.1云计算中心设计原则与规范 (39) 5.2云计算中心设计目标 (43) 5.3云计算中心方案设计 (44) 5.3.1云计算中心资源池设计 (47) 5.3.2云计算中心云管理平台设计 (60) 5.3.3云计算中心网络系统设计 (83) 5.3.4云计算中心安全系统设计 (102) 5.3.5云计算中心备份容灾设计 (205) 6建设范围 (211) 7运维服务质量体系 (212) 7.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12) 7.1.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12) 7.1.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214) 7.1.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14) 7.2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5) 7.2.1服务宗旨 (215) 7.2.2体系建设内容 (216) 7.2.3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19) 7.2.4运维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 (221) 7.2.5运维制度建设 (224)

电子政务研究浅析(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电子政务浅析 姓名 学号 专业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2) 二、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 (一)对电子政务关注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 (3) (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落差比较大 (3) (三)基础条件落后,阻碍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4)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一)资金比较困难 (4) (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远未到位 (5) (三)专业人才的缺乏 (5) 四、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应对策 (5) (一)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 (5)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5) (三)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6) (四)注重信息资源的整合,加强政府统一规划 (6) (五)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6) 参考文献 (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已经从成熟的商务应用发展到公共行政管理应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电子政务的概念和建设入手来介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关键字: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相应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现状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国内研究者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进行了归纳,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办公自动化系统、专业领域信息化、政府上网工程实施和全面电子政务建设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办公自动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从1993年至1998年,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审、金贸、金农、金保等;第三阶段是政府上网工程阶段,从1999至2002年。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发起召开的“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并把当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截至2002年底,各级政府在gov. cn上注册的域名数量就达6686个,已经建成的琳琅满目的政府门户网站数量达4929个。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已初具规模。第四阶段为全面建设和理性发展电子政务阶段,2002年底至今。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以中办发[2002]17号文件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对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目标、任务和措施等作出具体部署,我国电子政务开始以战略性的地位纳入政府行动计划,即全面建设电子政务阶段。2003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抓紧推行电子政务,按照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逐步建成电子政务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从2004年起,各级政府相继调整了电子政务发展策略,开始实施“冷”处理。中国电于政务建设在办公自动化和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己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入了统筹规划、整合创新、稳步推进的阶段。《2005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报告》明确提出,2005年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现阶段中国电子政务的战略定位和在未来国家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中央与地方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关系原则,理顺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在继续推进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同时,逐步完善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电子政务法》的前期调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报送国务院法制办。业内人士将2006称为“电子政务务实年”,至此,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也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