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题举例:

1、美国次贷危机

当美国经济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1年“9·11”事件的双重打击下呈现衰退危险时,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低利率和减税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使大量资金涌入沉寂10年的房地产市场。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不少投资人通过贷款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产,同时大批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和有不良还款记录者也向银行申请次级按揭贷款以购买房产。房价的高涨使银行对发放贷款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创新”包括:购房无须提供首付,可从银行获得全部资金;贷款的前几年只偿还利息,不用偿还本金;对借款人不做信用审核;利率浮动。当银行手中持有大量未来可能违约的按揭贷款时,银行则将这些不良按揭贷款打包出售,再由华尔街投行将其证券化,包括设计成诱人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球投资者。然而从2006年年底开始,由于美国房产价格下跌,很多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致使次贷危机爆发。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案例: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

利率敏感性分析表

单位:百万元

根据以上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

(1)计算期间缺口。

(2)在未来一年中,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对该行有利?

(3)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将出现相反变化,该行应如何避险?

(1)0~1月:3169-3701.3=-532.3

1~3月:952.6-1211=-258.4

3~6月:1317.3-1270.2=47.1

6~12月:1596.3-1992.4= -396.1

(2)1~3月内,利率下跌。3~6月内,利率上涨。6~12月内,利率下跌

(3)在1~3月内,营造正缺口;3~6月内,营造负缺口;6~12月内,营造正缺口。

3、案例: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增资以抵御坏债带来的风险

1982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1000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花旗银行、制造商汉诺威银行、美洲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化学银行、J.P.摩根、银行家信托以及芝加哥银行等,都是对第三世界的大贷款者。1982年,当对第三世界国家违约的忧虑与日俱增时,人们担心美国的银行体系会因此而崩溃,因为,许多货币中心银行所持有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债务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的资本金。在管理者的鼓励下,货币中心银行将核心资本从1981年占资产的4.2%增加到现在的7%以上。此外,这些银行一直把一部分收入提存以增加它们的贷款损失准备,用来弥补这次债务危机的损失。尽管在第三世界债务上遭受的损失是巨大的,大大地降低了它们尤其是大的货币中心银行的盈利,但由于增加了资本金,提高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银行体系还是经受住了风暴。

该案例说明了什么?为何充足的银行资本能降低银行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补充银行资本金?

4、案例:海南发展银行的失败

海南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海发行)于1995年8月18日开业,注册资金16.7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币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股东有43个,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等,由海南省政府控股。一开始,海发行的发展势头的确让人称羡。据1997年《海南年鉴》称,该银行收息率为90%,未发生一笔呆滞贷款,与境外36家银行及共403家分支行建立了代理关系,外汇资产规模1.7亿美元……应该说,在海南整个金融界连续30多个月存款下降的情况下,海发行的成绩的确引人注目。

不久,一项赋予海南发展银行历史重任的大事发生了。1997年12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发布公告,宣布关闭海口市人民城市信用社等5家违法违规经营、严重资不抵债、已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城市信用社。其债权债务由海发行托管。全省其余29家信用社除一家仍独立经营外,全部并入海发行。次日,海发行即向全社会发出公告,宣布兼并和托管的有关事宜。此事是1997年全国金融改革会议召开后出现的第一桩大事。有消息称,兼并之后,海发行的股本金已由最初的16.77亿元增长为106亿元,存款余额为40亿元,债务为50亿元,实力大为增强。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在担心:海发行能不能把城市信用社这个沉重的包袱背起来,会不会救人不成反被所救的人拖下深渊。别的不说,光是兼并后银行职员就成倍增长,达3000多人。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起初,仿佛一切都照常进行着,但1998年春节过后,不稳定的因素开始出现了。一大早,在海发行的营业网点排成长队的取款人便成为一个话题,而且传闻越来越多、越传越玄……有鼻子有眼的传闻加剧了人们心理的恐慌,恐慌的心理又

反过来增加了储户的取款。于是,金融界十分避讳、社会十分担心的现象——挤兑,开始在海发行出现了。

造成挤兑的原因很简单,海发行的信用度降低了。海南人曾骄傲地说,海口银行的密度在全国最大,银行的数量多过了米铺。但正因如此,使海南的银行走上了恶性竞争的道路。在海发行未兼并托管城市信用社之前,各信用社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高息揽储的方式吸引存款,有的年利率高达25%。这也直接造成了多数城市信用社高进低出,食储不化的结果,只有靠新的高息存款支付到期的存款,然后再吸入高息存款,进入了严重违背商业规律的恶性循环。于是,资不抵债、入不敷出,无法兑付到期存款,成了信用社的通病,并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海发行兼并托管信用社的最直接原因。

海发行兼并诸多城市信用社后,明确规定,只保证28家信用社储蓄存款本金和合法利息的支付。对于托管的5家被关闭信用社的储蓄,也大致如此,而单位存款则被视为所欠债务,在债权债务清算后进行清偿。应该说,这些措施也有其合理性,尤其是按国家正常利率付息本来就是符合国家的规定。但一些谋求“钱生崽”的老百姓却不这样想,他们将钱存入信用社,就是为了获高息。这就使许多问题变得复杂了。

最初是到期的储户取款,不在海发行续存。出来的多,进去的少,市民源源不断地提款使海发行有些捉襟见肘了。未到期的储户也开始提前取款。某公司的一职员,为提前兑现存款,将定期变为活期,牺牲利息3万多元,还连称“胜利大逃亡”。类似情况不在少数。海发行有的营业部,光是定期变为活期,三四个月节省的利息就接近100万元。越往后,取存款就越难,海发行规定的每次取款数额越小,上个月还是每周可取3次,每次限额2000元,下个月就是每周取两次,每次限额500元,甚至是200元。每次去取钱所需等待的时间与数额之比成了反比例。取款人自然就在海发行的营业部闹开了,指着银行里写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承诺骂起来。最惨的是那些以单位名义存款的机构,领导一个劲儿地催财务人员要钱。而银行内部规定,首先保证老百姓私人存款的兑付……

于是海发行的存贷业务,似乎只剩支付部分储户的本金和利息了。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挤兑者,海发行一些营业部又开始高息揽储,开出的年利率达18%。这种承诺,在国家利息频频下调之际,显得十分反常。有过取款痛苦的人们,也没有再将钱存入的念头和举动,海发行只得加大向债务人讨债的力度。但银行是贷款容易收贷难,更何况好多债都成了空在那里的房地产,哪来的钱还贷?

要在海南解决问题,显然是没有出路。于是海发行将眼光投入了岛外。继1996年在广州设立分行以后,1998年5月,海发行又在深圳设立分行,想以岛外的储蓄缓解岛内兑付的压力。但一切并未如人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收缴其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和《经营外汇业务许可证》,停止其一切业务活动,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组织成立清算组,对海南发展银行进行关闭清算;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债权债务,对境外债务和境内居民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保证支付,其余债务待组织清算后偿付。”

结合案例,请回答:

(1)你认为在案例中海南发展银行正经历着什么风险?进一步分析。

(2)海南发展银行的案例,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5、案例: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1999年5月23日正式宣布,总部设立在大阪的地方银行——幸福银行破产,由政府接管。这是自日本金融破产法案生效以来第二家宣告破产倒闭并由金融再生委员会委任破产管理人的地方银行。金融当局说,在稽核幸福银行的账户后发现,截至1998年9月,该银行资本亏损达到569亿日元,包括所持的证券的亏损;到1999年3月底,自有资金率只有0.5%。幸福银行有50年的历史,在日本国内有110家分支机构,2000多名员工。过去三年一直亏损,日本金融监管部门曾要求该银行立即增加资本,该银行总裁江川笃明也提出动用私人财产挽救银行,但该银行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倒闭的厄运。

根据案例,回答问题:

(1)资本金对于银行来说,意味着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