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歌剧《魔笛》赏析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它的结构统一,主题发展广阔、性格的刻画及人物的相互关系处理也非常出色。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音乐剧,也是一部与维也纳歌剧传统紧密联系的伟大的神话歌剧,在这部歌剧中,无论是曲调语言还是和声语言,无论是人物刻画还是戏剧表现,都十分突出地体现了民族色彩。《魔笛》描述一位王子受夜后委托,带着一支魔笛和一位捕鸟人去神庙解救夜后的女儿。祭司帮助王子认识了夜后的险恶面目,并让王子和少女通过了几道考验后获得了爱情。《魔笛》中有几段非常著名的咏叹调,一首是《我是快乐的捕鸟人》,歌词诙谐风趣,音乐活泼欢快,结构精美紧凑,具有浓郁的德国民间歌谣风格,活灵灵地展现了帕帕盖诺无忧无虑的开朗性格。另一首是夜后的咏叹调《年轻人别害怕》,这是一首极有名的曲调,表现了夜后仇恨光明的阴暗怪异的变态心理,同时也流露出母亲对儿女的疼爱之情。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意大利式的歌剧咏叹调,作品后半段的华彩乐段和长期停留在高音区的乐句,使之成为最难演唱的曲目,即使是对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来讲,也有利考验和挑战。另外,帕米娜的《啊,我知道了》和夜后的《心中燃烧着怒火》也同样具有高难度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魔笛》可以称作是莫扎特第一部真正的德国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这部用德文演唱的歌剧,把德意志民族的优良品质,淳朴感情和清醇美丽的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莫扎特振兴德国歌剧的夙愿,开创了德国歌剧以后的发展道路,对新世纪的德国歌剧作曲家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
莫扎特把音乐的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音乐的独特表现力可以独立表达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增强歌剧的戏剧性。戏剧性广义为戏剧艺术本身所特有的本性。通过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和生命性才阐述歌剧《魔笛》的戏剧性。进而从社会环境、个人价值和才能方面分析产生这些特性的原因,揭示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其中,重点突出了音乐在歌剧当中的地位。这对于肯定莫扎特歌剧创作。推进歌剧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莫扎特作为18世纪伟大的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他的音乐涉及各类体裁,广为流传,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其中《魔笛》更是以其独特的戏剧性征服了大众。
在各种音乐体裁当中,莫扎特对歌剧情有独钟。他最早创作的歌剧是《阿波罗与海辛特斯》,是他为萨尔斯堡大学的学年结业创作的,是一部不够成熟的作品。后来莫扎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纽斯》的创作中,这是为宫廷庆典而写作的歌剧。在这部歌剧里他修改了旧的传统歌剧形式,模糊了宣叙调在歌剧中的界限,用咏叹调来表达剧中的戏剧动作。这部歌剧标志着莫扎特歌剧在创作上的成熟。《魔笛》则牢牢地奠定了他18世纪重要歌剧作曲家的地位。
我们先来看一下莫扎特歌剧的几个突出的特点,以便我们结合这些特点对《魔笛》的戏剧性进行分析。
第一,注重情节性。歌剧要以优质的情节取胜。莫扎特的歌剧注重情节的编排,情节的曲折变化符合受众的审美期待。正是在情节上的跌宕起伏、精心布置使得莫扎特的作品有着广泛的受众。
第二,突出的音乐性。莫扎特曾经在一封信中对创作歌剧有过这样的言论:在一出歌剧中间,诗歌必须绝对服从音乐。而他还强调: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
位。他还在曾经寄给他父亲的一封信中提到:“在歌剧中诗歌应当是音乐的顺从的女儿。”这些观点明显地突出了音乐在莫扎特作品中的首要地位。音乐本身能够以优美的旋律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可见莫扎特对音乐审美功能的重视,同时,音乐反应的内容也具有社会性,是对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折射。
第三,鲜明的主题性。莫扎特的作品反映了18世纪末德国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对个性的解放以及自由的向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旧的封建体制和思想被抛弃,更加重视人性的力量,寻求人的解放。这在《魔笛》当中更是有着明显的表达,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对光明的向往。
第四,莫扎特的音乐里存在真切的感情,而且有着非凡的崇高气质。如果一个作者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那么他的创作就不能够说是完整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无我”和“有我”的统一,既能置身事外全排情节,又能融入其中,注入情感。而莫扎特对于世界的认识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就像《论崇高》所言,莫扎特的作品就是有着庄严的思想,有着情感的激荡,也有修辞的使用,这点也表现在音乐的韵律上,还有高雅的词语,庄严的结构。正是这种崇高,能够使接受者在欣赏歌剧时陷入迷狂状态,达到心灵的净化。
第五,莫扎特的音乐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保罗·亨利·朗
在他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中有这样一段话:“莫扎特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音乐戏剧天才。他有这样特殊的地位,得益于他能以绝对客观的心态对待所有事物、所有情境和所有人物。他不像贝多芬,期望企及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他不像亨德尔,希望成为上帝的代言人。对于莫扎特而言,每一种情境和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变成了音乐,他的整体概念具有纯粹的审美性质,而音乐是他的语言。他以旷世奇才保持意大利音乐的古老优良品质,将其与德奥的超验玄想熔于一炉,体现了这个即将结束的世纪宏图。”
综合莫扎特歌剧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好的对《魔笛》的戏剧性进行分析。下面我们就从魔笛的情节性、音乐性、主题性、崇高性、生命力这五个方面对《魔笛》的戏剧性进行详尽的探讨。
第一,歌剧《魔笛》的情节性。《魔笛》是二幕或四幕歌唱剧。讲述的是埃及王子塔米诺被蛇追赶到了夜女王哪里,塔米诺爱上了夜女王的女儿帕米娜。夜女王借此告诉他,帕米娜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让他去救回帕米娜。在救帕米娜的过程中,王子塔米诺发现,萨拉斯特罗并不是坏人,而是智慧的主宰,是夜女王对自己丈夫日帝生前将女儿交给其教导并把太阳宝镜交给他不满,想要夺回女儿。最终,王子塔米诺经过重重考验,与帕米娜在一起。故事情节曲折,充分展现了戏剧性。除了故事本身外,音乐也有着其情节性。它的序曲部分以奏鸣曲开始,既显示了夜女王的威严,同时以音乐的流畅,预示着美好光明的生活。而后出场的人物,通过不同的唱段,展现故事的情节发展,同时也有合唱部分铺垫整个歌剧的情节。它的情节性还通过舞台场景的不断变化而显示。按照故事情节,塔米诺经过了夜女王的庙、萨拉斯特罗的城堡以及森林、庭院、大厅等场景,并根据情节交替出现。
第二,歌剧《魔笛》的音乐性。莫扎特认为音乐比台词更具有戏剧性的表达能力。他认为情节、人物等要围绕音乐展开,音乐创作是歌剧创作的中心,只有好的音乐才能诞生好的歌剧。正如莫扎特自己所说:“我既非诗人,也非画家,我是音乐家。”《魔笛》的音乐非常的迷人,乐圣贝多芬所写的3首变奏曲中有2曲的主题都取自《魔笛》的曲调,第1曲是将《魔笛》中的第二幕的第20曲:巴巴基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了12段的变奏。第2曲则是将《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