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莫西林物理(书)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活,切断了菌体依靠转肽酶合成糖肽用来建造细胞壁的唯一途径,使细菌细胞迅速成为球形体而破裂溶解,菌体最终因细胞壁损失,水份不断渗透而胀裂死亡。对大多数致病的G+菌和G-菌(包括球菌和杆菌)均有强大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沙门菌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血液透析能清除部分药物,但腹膜透析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2 阿莫西林的药理作用机制

AMO 抗菌活性起主要作用的基本结构是6- 氨基青霉烷酸中的β- 内酰胺环,可专一性地与细菌内膜上靶位点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碍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的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3 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

3.1 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和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基本与氨青霉素相同。但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作用较后者强2 倍,另外,体外杀菌实验和感染动物保护实验显示,本品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迅速而强。这可能因为:它穿透细胞壁的能力较强:它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的合成受到抑制。

3.2 吸收、分布和排泄

本品在人和非反刍动物胃肠道的良好吸收(吸收率为74- 94%)和在组织体液中的浓度高,使其在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氨青霉素。在人医临床上,口服本品0.5g 的高峰血清浓度于1 小时达到,为10.0μg/ml,约为口服同剂量氨的2.5 倍。肌注给药的血清浓度与口服给药相似,也与肌肉注射同量氨青霉素的相仿。快速静脉推注0.5g 本品后5 分钟的血清浓度为42.6μg/ml,5小时后为1μg/ml,消除半衰期为1.08 小时。本品广泛分布于肝、肺、肾、肌肉、前列腺、胆汁、腹水,而乳汁、唾液中含量较少。当脑(脊)膜发炎时,阿莫西林可进入脑脊液,浓度为血清浓度浓度的10%~60%,可通过胎盘,但在怀孕期间用药是安全的。与血清蛋白结合率为17%,服药后6 小时内尿中排出量为给药量的45%~68%;部分药物经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也高于氨青霉素。

3.3 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胶囊或悬液治疗各种感染的痊愈或显效达90%以上。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黄葡萄球菌或流感杆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的治愈率为80%- 94%。本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氨青霉素。无并发症的淋病,经过本品单次口服3g 的治愈率达97%。阿莫西林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愈率可达96%。以本品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心脏内膜炎获愈者也有报告。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对链霉素耐药的伤寒杆菌菌引起的伤寒,或因骨髓抑制而不能使用氯霉素的病人。

阿莫西林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其胃肠吸收率高达90%。在临床上,口服本品0.5 g 于1 h 达到血药浓度峰值-10.0 μg/mL,大约2.5 倍于口服等剂量的氨苄西林,此类情况在

肌注射给药上表现一致,血药浓度同样高于肌注射同剂量氨苄西林的2 倍。静默注射0.5 mg 阿莫西林,5 min 后的血药浓度为42.6 μg/mL,5 h 后为1 μg/mL,其分布容积为0.41 L/kg 蛋白结合率为17%~20%。T1/2 为1~1.3 h。阿莫西林可广泛分布在肝、肺、肾、胆汁、肌肉、腹水、前列腺,然而在唾液、乳汁中的含量则较少。本品消除半衰期为1.08 h,服用药物后在肝内大约代谢24%~33%,其余大部分在6 h 内,以原型药经由肾脏从尿中排出,约占总药量的45%~68%。残留的小部分药物则由胆汁排泄。阿莫西林的尿药浓度很高,口服250 mg 后尿药浓度可达到0.3~1.3 mg/mL。

制备

阿莫西林的合成有化学法和酶法两种工艺。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化学法,其工艺流程如下:对羟基苯甘氨酸邓钾盐与特戊酰氯混合后经混酐、缩合、水解、结晶等工序合成阿莫西林,该工艺路线长,用到大量特戊酰氯、吡啶、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等毒性较大的物质,不仅对操作工人毒害大,对环境也造成较大污染。酶法工艺流程如下: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HPGM )与6-APA混合后,加酶催化即得到阿莫西林,该工艺流程简单,过程中基本无有毒试剂。据文献报道,酶法制备的阿莫西林所含的杂质要比化学法少,纯度更高。酶法生产的阿莫西林原料,是一种低粉尘性结晶,对于制剂有着较明显的好处。另外,酶法阿莫西林在嗅觉和味觉方面都优于化学法阿莫西林。酶法技术可延长活性成分的有效期,由于该法的高稳定性,因此,在药典的规定范围内进行的成分化验表明,其拥有更长保存期。

通过加速实验结果表明酶法阿莫西林稳定性优于化学法。

酶法阿莫西林工艺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且避免使用特戊酰氯、二氯甲烷、三乙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了三废的排放,是绿色合成的工艺路线,有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利益的发展。如果能通过酶的改造[6],进一步提高酶法合成的收率,酶法合成阿莫西林替代化学法将得以大规模推广,将对生产企业发展和大众用药产生深远影响。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

研究表明123,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和泌尿系统损害。阿莫西林也会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血尿等肾损害,这与阿莫西林的肾毒性及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关,尤以超剂量使用时多见。

提示临床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示的用法和用量合理使用该药。用药过程中应该加强肾功能监测,避免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防止儿童误服,以减少肾损害的发生。

[1]孟昭伟. 异辛醇中酶法合成阿莫西林的工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2]高亮,吕艳春. 阿莫西林合成路线的研究[J]. 黑龙江医药,2000,02:83-85.

[3]韩涛,牟恺. 浅析西药阿莫西林在临床上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49.

[4]王艳秋. 西药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探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2,16:67.

[5]朱科,王艳艳,丁海平,延国东,王峰. 酶法制备阿莫西林的工艺优化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01:44-47.

[6]陈巧云,周晓东,袁力,王楠. 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回顾性分析[J]. 抗感染药学,2007,01:31-35.

[7]梁智联,张旭途. 阿莫西林的不良反应[J]. 现代医院,2008,01:63-64.

[8]毛璐. 阿莫西林致肝损害个案汇总分析[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1,01:35-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