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TPP与中国应对策略
摘要:TPP谈判在美国主导下快速发展,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一员却缺席。
面对高标准、综合性的TPP,中国需做两手准备,以应对由带来的影响与冲击:一方面积极准备应对措施,既对冲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加入TPP谈判,既防止自身边缘化,也引导相关议题方向。
关键词:TPP;FTA;美国;中国
1 TPP的进展
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简称P4),由智利、新加坡、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联合发起,从2002年开始内部谈判,至2005年正式签署协议。
TPP主要以“无例外地撤销货物贸易关税” 为基本原理,同时进行“服务贸易、投资等综合性自由化谈判”,通过谈判制定“贸易规则”。
根据最新的资料,TPP谈判内容(草案)共由20章组成,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通关手续、贸易救济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短期入境、透明度、争端解决、战略性合作等组成。
总体来讲,TPP是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由贸易协议(FTA),它是一个高水平、综合性的贸易自由化协议。
2008年2月,美国高调宣布加入TPP,使原本默默无闻的TPP正式跃升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心。
截止至2013年12月,TPP 已举行了20轮谈判,参与TPP谈判国家发展至12个国家,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其GDP总和约为27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约39%,国际贸易总和超过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2 TPP对中国影响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也是东亚地区经济一体
化重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其日益庞大的经济总量、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都让世界霸主美国日益不安,美国积极推动TPP谈判,是其亚洲“再平衡战略”的经济层面延伸。
归根结底,TPP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平台,是美国制衡中国的经济利器。
一旦TPP谈判结束并顺利实施,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等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2.1 宏观经济利益层面
TPP成立后将加剧“贸易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出口总量的大幅下滑,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产业转型。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关税同盟国把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低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转换为从同盟内成员国高成本生产的产品进口,从而发生了贸易转移,是一种福利损失。
据2012年数据统计,中国全球十大贸易伙伴中参与TPP谈判的经济体占了6个,依次分别为:第二位美国(双边贸易总值为4846.8亿美元)、第三位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4000.9亿美元)、第四位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3294.5亿美元)、第八位澳大利亚(双边贸易额达1223亿美元),与TPP谈判国的贸易量占中国对对外贸易总量的近四成,这还不包括韩国(双边贸易额为2151.1亿美元,第六位)、中国台湾(双边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第七位)、加拿大(双边贸易额为700.8亿美元,第十二位)等已表态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TPP产生的贸易转移效益,原本占据价格优势的中国出口商品将被越南、马来西亚等生产的类似产品取代,使中国的外贸出口环境迅速恶化。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日益上升的多重压力下,TPP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负面影响相当明显。
2.2 东亚经济格局层面
TPP将影响东亚一体化进程,削弱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导权。
在TPP的突然冒出前,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10+3”模式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优先项”,该模式已探索多年,汇集东亚多国的共识,并为东亚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在其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但TPP的出现,犹如一把“楔子”,不知不觉的将“10+3”自贸区国家分裂成两个阵营,TPP成员国中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已占据东盟10国一半,日本也加入TPP谈判,韩
国虽暂时未表态但表现出加入TPP的浓厚兴趣。
TPP使原本领先的“10+3”模式停滞,并大有将“10+3”模式纳入到TPP进程中的倾向。
美国通过TPP战略积极介入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进程,压制中国领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2.3 亚太地区政治层面
美国通过TPP强化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进而巩固双边或多边的政治、军事联盟,抑制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美国以亚太地区的“平衡者”身份,利用中日领土纠纷、南海问题等,通过强化美日、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等手段,牵制、分化中国在东亚地区努力发挥的和平稳定作用,传递出美国重返亚洲,制衡中国的信号。
中国势必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多变、不稳定的周边政治局势,也将分散中国一心发展经济的精力。
总之,美国希望通过TPP战略的实施,确立其在亚太地区经贸一体化中的的主导地位,压缩中国的对外发展空间,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3 中国应对TPP的对策
美国的TPP战略将对亚太经济合作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它也将对中国的亚太外贸政策、国内经济发展战略、FTA 战略等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冲击。
对于中国应对TPP的策略,笔者认为中国加入TPP是大势所趋,国内很多研究学者对此都有过详细的分析和测算,本文不再累述。
针对该趋势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着眼点放在两处: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应对措施,既对冲中国未加入TPP的风险,也为加入TPP作准备;另一方面适时投入TPP谈判,既扭转TPP的“排中国化”倾向,也引导TPP议题方向,降低后期加入的成本。
具体对策分为以下死个方面:
3.1 加速中日韩FTA进程
一方面,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近20%,占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总量的70%左右,三国共有1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在东亚地区的经济版图中举足轻重;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紧密,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日韩之间经济布局方面也
多有互补,若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促进东北亚的经济发展。
中日韩三国对建立区域FTA也很早就达成共识,并做出了一些尝试和探索:2011年12月,中日韩FTA官产学联合研究机构宣布完成联合研究。
2012年5月,中日韩签署“三国投资协定”并同意在当年年年内启动三国FTA谈判。
但由于中日钓鱼岛纠纷、韩日竹岛、日本右倾化等问题,中日韩FTA谈判未能如期进行。
在中日韩FTA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进展的背景下,中国可考虑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分阶段建立三国FTA。
首先可考虑先建立中韩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一阶段目标,毕竟中韩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干扰因数较少。
其次中国可在过去中日两国已确定的FTA框架和原则下,加快双边谈判,尽力推进中日FTA,将其作为中日韩FTA的第二阶段目标。
鉴于当前中日两国紧张的双边关系,这需要中日两国首脑发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耐心,也需要双方民间做出更大的和解努力。
最后,在三国之间两两FTA已建立的基础上,中日韩FTA也水到渠成。
3.2 扩大FTA网络,对冲风险
中国可考虑利用自身快速增长的贸易总量,加快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建立FTA,以形成更加紧密的双边贸易关系,降低中国被排除在TPP的风险。
截止到2012年,中国与亚太经济体已签署生效FTA 或经贸合作协议共计12个,正在谈判或研讨中的FTA或地区一体化协议共9个,详见下表。
已签署生效的FTA或经贸合作协议谈判或研讨中的FTAFTA或经贸合作协议
1、中国—东盟综合经济伙伴协议 1、东亚自由贸易区(10+ 3)
2、亚太贸易协议 2、东亚综合经济伙伴协议(10+6)
3、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议 3、亚太自由贸易协议(FTA-AP)
4、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议 4、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协议
5、中国—哥斯达尼加自由贸易协议 5、中日韩自由贸易协议
6、内地和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6、中韩自由贸易协议
7、内地和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7、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议 8、中国—印度地区贸易安排
9、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议 9、中国—蒙古自由贸易协议
10、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
11、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12、中国—泰国自由贸易协议
一方面,中国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加强已建立的FTA,利用中国经济的强大向心力,将这些国家经济牢牢的与中国经济捆绑在一起,形成中国的FTA核心内圈。
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新的双边FTA,特别是已加入TPP谈判或希望加入TPP谈判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削弱这些国家加入TPP的积极性。
中国可通过构建蜘蛛网状的FTA网络,对冲中国被排除在TPP外所面临的风险,达到与TPP同台竞争的目的。
3.3 适时加入TPP谈判,防止边缘化
长远来讲,中国若加入TPP谈判将利大于弊。
其一,可减少因贸易转移效应而造成的本国出口大幅度减少。
其二,中国通过主动参与到TPP的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可自己由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
其三,利用TPP内部的优惠政策,扩大对美国、日本和其他亚太国家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其四,通过了解下一代最新的贸易和规则,倒逼国内进行经济改革,特别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再次激发中国经济活力,促进中国产业的技术升级。
其五,降低中国企业国际交易成本,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亚太市场,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
故中国不应当自我孤立,而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介入 TPP
谈判,影响TPP的议题设置、标准高低等实质性内容,最大限度将TPP引向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方向。
至于有些人担心,美国是否会真正接受中国加入TPP,这倒大可不必,毕竟一个缺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TPP是必将是残缺的,难以将亚太地区的自贸功用最大化的发挥。
总之,TPP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中国需要以“对内苦练内功,强健筋骨,对外扎紧篱笆,防患未然”的方针,就能在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发挥自身优势,引导和推动东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秋山宪治TPP与东北亚日本研究 2012 年第3 期
[2]吴颖妮应对TPP-中国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经济观察 2013年第4期
[3]资料来源:APEC官方网(htp://)
[4]王联合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研究2013 年第 4 期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