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英语写作中的衔接问题研究研究生熊燕学号
学院外国语学院年级2015级
课程名称英语语言文学研
究专题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提交日期2016年 2 月25 日
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
指标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分值)
得分A B C D
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
课程相关。

20-1
6
15-11 10-6 5-0
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
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

20-1
6
15-11 10-6 5-0
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15-11 10-6 5-0
规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
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
6
15-11 10-6 5-0
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
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
6
15-11 10-6 5-0
任课教师签名:
年月日
总分:
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英语写作中的衔接问题研究
熊燕
摘要:优质的英文作文,不仅要做到词汇丰富、语法准确、句型多样化还要做到语篇语义的衔接和连贯。

英语写作中常见的衔接问题有词汇手段的使用失当、不会使用照应或是照应失当、不能正确使用省略以及不能转换英汉思维模式等。

教学中应该突出语篇知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法衔接技巧;学习中首先要汲取优秀范文之精华、理清词汇衔接与意向传递关系、培养使用连接词的写作习惯,然后将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有助于清晰表达文章的写作目的、创作出优质的语篇。

关键词:衔接意识;连接词;语篇
Cohesion study in English writing
Xiong Yan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Rich vocabularies, accurate grammar and various sentence patterns are not enough for an excellent English writing,it also have to achieve a better coherence and cohesion.There are some common coherence problems in English writing, such as use phrases inappropriately,some students are not good at using references, do improper ellipsis and can not convert the thinking mode of English and Chinese.Discourse knowledge should be highlighted to help students fully grasp the grammatical cohesive skills in English teaching;Learners should absorb the advantages in the model compositions,clear t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xical cohesion and the massage delivery and cultivate
the writing habits of using conjunctions. Using these methods flexibly in English writing will help us express the writing purpose clearly and create high-quality articles.
Keywords:Cohesion Awareness; Conjunctions; Discourse
近年来,写作在英语学习和考试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重,其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造成英语写作能力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语言基础知识薄弱,二是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写作中容易出现生搬硬套汉语衔接手段的现象,造成作文主题思想不清晰、语义欠连贯、文章条理混乱。

一、衔接理论概述
语言学家De Beaugrande 曾提出了构建语篇(text)的7个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关联性(relevance)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1]。

其中衔接性和连贯性尤为重要:前者指把表层文本组件连接成有序结构的手段,属主位系统(theme system);后者指表层文本所蕴涵的概念和关系的有序组合,属于语态系统(mood system)[2]1976年,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3]他们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是指存在于语篇内部的、能使全文形成语篇的各种意义关系。

[4]当在语篇中对某个成分的意义解释需要依赖于对另一成分的解释时,便会出现衔接。

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划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两大类,其中,语法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以及连接,词汇手段包括重述和搭配。

胡壮麟对衔接理论的贡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了结构衔接的范围把及物性结构关系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同时附加了同构关系。

2.提出了音系层的衔接手段,把语调语音模式纳入衔接范围。

3.提出了语篇连贯涉及多层次的观点,认为社会符号层对语篇连贯起重要作用。

并论述了社会符号层因素对连贯的作用。

4.把语篇结构作为一种衔接手段,并根据现有的话语分析理论把可以起衔接作用的语篇结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类:话轮(turn-taking)邻近配对(adjacency pair )、行为等级和序列以及语篇的宏观结构。

[5]
无论是在语言学习方面还是在外语教学方面,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都存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

英语写作不仅是语言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个体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写作不仅可以反映作者语言表达水平,还从语篇的视角考查了学生的衔接意识。

二、英语写作中的衔接问题分析
(一)词汇手段的使用失当
语篇中跨越小句或句子中的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有意义联系时就可产生词汇衔接,这种衔接是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起篇章的连续性。

Halliday和Hasan 把词汇衔接关系分为两类:复现关系(Reiteration)和同现关系(Collocation)。

词汇的复现关系指某词以原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概括词或其他形式重复出现在语篇中,语篇中的句子通过这种复现关系达到了相互衔接。

词汇的同现关系指的是词汇共同出现的倾向性(Co-oc-currence tendency),包括反义关系、互补关系等。

尽管很多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汇,但是对词汇良好运用的能力不足,在写作中对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致使词类枯燥、句子简单、文章
乏味。

(二)不会使用照应或是照应失当
照应可以分为内指照应和外指照应。

内指照应是指在语篇内部可以检索到目的项目的有关成分信息,外指照应是指在语篇外部才能检索到目的项目的相关信息。

依据目的项目在语篇中出现的前后顺序来划分,内指照应又分为回指和下指。

如“Tom told Anna that Mr Wang is not a good teacher.Because she always asks students do a lot of homework.”此句中学生虽然知道可以用代词照应,但是依然出现了照应失当,致使逻辑关系混乱,即句中本应该使用he而非she。

(三)不能正确使用省略
省略是指语篇中某个成分可以省去,而这种省去的信息一般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

在英语写作中,很多人往往不能正确使用省略。

如“Nowadays, a lot of children have cellphones. And can use cellphones to play games or search for information”,此例句中,人称代词they被不恰当的省略,造成句子成分缺失。

又如“Anna loves reading but Nancy loves writing”,此处是可以省略动词loves。

使得句子更加严谨简洁。

(四)不能转换英汉思维模式
英语写作对中国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差别非常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受到汉语习惯的影响,写出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文章来。

汉语是表意文字,一般被看作是重意合(parataxis)的语言。

它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没有显性的词类分别,汉语的词语意蕴丰富有余,配合制约不足,词语可以相对随意地碰撞组合。

因此,汉语中不乏灵活多变或“残缺不全”的句子。

这种独特的汉语语言形式和英语中的对应表达方式形成强烈的对
比。

英语是重形合(hypotaxis)的语言,它有较丰富的形态标志,有较鲜明的词类分别,句子及其成分以限定动词为中心铺陈开去。

英语形态上比较严谨,强调语篇的衔接关系,主要是通过不同类别的衔接词来表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英语中的连接词比较丰富,一些作者不能准确使用连接词,误用率非常高。

汉语中连接词比较少,因此受汉语负迁移影响,国人的英语文章中连接词使用比较僵化单一。

例如,汉语“因为……所以……”,在英语中对应词汇有“because”、“hence”、“so”、“consequently”、“thus”、“so that”以及“as a result”等,而在英语作文中使用比率较高通常为because和so。

写作过程中不能灵活地从汉语的螺旋式思维模式向英语直线思维模式转移严重影响了所创作的英语文章的质量。

前文分析了写作中常见的衔接失当问题,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作者衔接意识不足,忽视了衔接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或无法良好运用衔接技能。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四个方面讨论衔接意识。

三、衔接意识培养的建设性建议
(一)突出语篇知识教学,掌握语法衔接技巧
语篇是指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

语篇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应该是意脉相通,语义连贯的。

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文脉--衔接。

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相阐释和确立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这样语篇阐释才能有效地进行。

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重视语篇知识教学。

换言之,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让学生掌握语音、词义、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

而且要宏观上教会学生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微妙关系。

让学生理解词汇含义
与语境有一定的关系,明白英文句子并不是孤立存在语篇之中,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语法衔接手段、提高连句组段的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不能仅仅依靠写作教学活动,还应该在精读、泛读和听力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强对语篇知识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自觉树立语篇意识、衔接意识。

要进行语篇分析,分析者必须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断定某一语篇是否有被分析的价值。

从理论上说,每个语篇都可用来分析,但在实践中,并不是每个语篇都符合分析者的兴趣、研究目的和范围。

成功的语篇分析者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对语篇有一定的观察力。

[6]胡壮麟等指出,“当语篇中一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生衔接关系。

”[7]也就是说衔接是语言成分得以形成语篇且产生逻辑意义的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思原文。

一般认为语法衔接主要依赖照应、替代和省略等手段。

写作中的照应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以“I、you、he、she、they”等人称代词,“your、his、her、their”等物主代词为象征的人称照应;二是以定冠词“the”,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指示副词“here、there”等为表征的指示照应;三是比较照应,包括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以及“so、same”等一些有比较意义的词在句中所表达的照应效果。

替代主要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分句性替代三种类型,常见的词有“one、ones、the same、do、so、not”等。

为了避免阐述内容重复,写作中经常会用到省略,语法衔接中的省略主要有动词性省略、名词性省略、分句性省略三种。

只有准确熟练掌握三种语法衔接手段才能更好的连句组段,创作出优异的作品。

教师在教学中需将连接关系、指称关系、语义连贯和时态一致置于语篇层次,分析他们在篇章中的衔接功能。

这样,学生才可能正确区分四种连接关系,即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和时间型;
增强对指称词的组篇功能及时态的衔接功能的认识,进而完全地理解语篇和建构得体的语篇。

(二)以英汉对比为视角,理清词汇衔接与意向传递关系
衔接理论中词汇衔接手段包括重述和搭配,或者称为复现和同现。

词汇衔接中复现关系是指某个词在语篇中重复出现。

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比较小,一般表示强调和修辞时,汉语和英语都会使用复现。

只要学生的词汇储备量比较丰富,就可以轻松地使用重复、同义词、反义词、泛指、上下义词等来实现复现。

例如“Tom loves dogs.He found a dog just now”中“dog”即属于重复;如“Love、loved、loving”在写作中的灵活替换都可以算作是重复用法;如“people、person、matter、stuff”等都属于泛指用法;再如“flowers”包含很多种类,如“rose、lily、tulip”等,“flower”就是这些词的上义词。

从解释说明中可以看出英语词汇中的复现关系理解起来并不难。

但是在写作中运用好复现关系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

比较而言,同现关系受汉语负迁移影响比较大,最显著的是词语的搭配。

所谓搭配就是不同词在同一语篇中共同出现,而这些词一般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

英语强调语义上的逻辑关系,因此在作文语篇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具有搭配关系的词汇来衔接上下文。

前文提到汉语是意合语言,因此词汇形式上的搭配并不是很重要,而英语更强调词汇的搭配,正如有学者所说“词语一旦进入语篇生成过程,其意义不再是孤立和静态的,而要受语言语境的制约。

”[8]词汇的搭配对于作文中作者意向的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词汇衔接才能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才准确传递写作的意向。

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词汇置于一定的语境中,以语篇为出发点,分析语篇中词汇的重述和搭配关系,同时鼓励学生对语篇中的词汇进行分类归纳。

这样,学生不仅能摆脱传统词汇学习的机械和枯燥,更能有效地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三)培养使用连接词的写作习惯,使文章顺畅达意和起落有致
连接词,也叫逻辑联系语,是一种表示句子之间各种逻辑意义的衔接手段。

韩礼德和哈桑把连接词表示的关系分为4大类:增补、转折、原因和时间。

[9]在英语中,逻辑联系语表意复杂、种类繁多,写作中如果仅仅重复使用but、so、and 等简单的逻辑联系语,那么文章的用词就会显得比较单调。

文章中高级链接词汇使用的较少不仅仅会使文章很难出彩,有时甚至不能良好的呈现紧密的逻辑关系和清晰的条理。

连接词是一种较为显性的链接手段。

无论是为了表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还是为了表明语篇中各个段落或组成部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都需要精确的使用连接词。

因此,写作中必须高度重视连接词表达的语义关系,充分考虑到其在特定语句环境下所具有的连句连段功能,这样才能保证文章中的句子顺畅达意又起落有致。

例如写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缺少连接词的语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要求学生对给定的语篇中缺少的衔接词进行填空,使得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各种逻辑衔接关系。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衔接理论相关内容的讲解,并组织相应的强化训练。

学生平时应该注重固定短语的积累;并且大量阅读优秀英文原著,增强语感;平时要加强对篇章的理解能力的训练,了解、熟悉篇章结构的特点:语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语段之间的关系等等。

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正确灵活地使用语言知识,做到准确答题。

(四)汲取优秀范文之精华,做好自我创作过程中的消化
在传统的作文批改讲评模式中,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修改讲解学生的单词拼写、用法以及语法错误,使得学生错误地认为,用对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做到
了句子准确,作文就应该是优秀作文,这种做法就使得学生的英语作文难以更上一层楼。

笔者认为,在作文的讲评过程中,教师应该克服困难,诱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语篇,虽然这样做要多花一些时间,但非常有必要的。

在作文讲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挑选几篇学生的优秀文章加以分析,除了用词方面、句型方面以外,还可以突出介绍优秀作文在语篇衔接性等宏观上把握得比较好的优点。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挑选一篇及格的作文和一篇优秀作文进行比较,突出介绍二者之间的差距,指出语篇衔接手段的掌握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中的重要性。

依据具体的评分标准,英文作文得分有不同的档次。

优秀的范文不仅在词汇句法上做到了完美,同时在写作技巧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

范文不仅可以开拓写作的思路和视角,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谋篇布局。

其中范文中的语篇衔接手段的巧妙运用,将会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比如让学生不仅在组词、连句方面做到准确无误,还会花更多的心思在语篇构思和衔接方面。

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自我创作中的问题和障碍,借鉴范文中的精髓,提高自身英语写作水平。

在具体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依据写作评分标准,评讲优秀作文和低分作文,在比较对比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尤其突出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的运用,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结语
写作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外语学习者外语水平的综合体现。

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外语知识,发展交际能力,还应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诚然,学习外语并无一成不变的方法,但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适当加以引导。

教师把自己了解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加以运用,这样在学习中可少走弯路,最终掌握好一门外语。

学生一旦掌
.. . .. . 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自信心也会随之而增强,综上所述,英语写作中有意识、有目的从语法衔接、词汇衔接、连接词、隐性衔接等方面去构思文章可以使得文章连句成段且顺畅达意。

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所房子,不是词汇和句子这些“砖头”的简单堆砌,而是需要衔接手段这种“钢筋水泥”的链接。

因此,写作活动中的衔接意识不可或缺。

参考文献:
[1] 董俊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衔接性与连贯的错误分析[J].外语教学,1999(1):12.
[2] Beaugrande,R.de &W.Dressler.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 &New York:Longman,1981:100-102.
[3] 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外国语,1995,(3):36.
[4] Halliday,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27.
[5] 张德禄.论衔接[J].外国语,2001,(2):24
[6] 黄国文.功能语篇分析面面观[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2,(4):30
[7] 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50-151.
[8]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36.
[9]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84-86.
.. v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