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摄影美学的一些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摄影美学的一些文字
美的诞生
我国古代的名家关于美的定义
孔子:提出以“仁”学为美学思想基础。“乐”为审美最高境界,最终与“仁”相统一。他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指修身的过程应该先学“诗”,再学“礼”,最终修身在审美过程中完成,并与审美统一。
老子:“大巧若拙”意思是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通其自然,不加任何雕琢,个性自由与客体必然是统一的(《道德经》)
西方名家关于美的定义
毕达哥拉斯:成立毕达哥拉斯学派,并提出“美是和谐与统一”的西方美学理论。
赫拉克利特:承认和谐是美的一个标准,这种和谐是变化的、斗争的、运动的和谐;不是静止的、绝对的、僵化的和谐(列宁称其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美是相对的,相互比较产生的,一切相互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德谟克利特:美的原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西方早起美学思想极盛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帕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真正的美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美是抽象的、绝对的、永恒的。
亚里士多德(帕拉图的学生):著有西方美学法典《诗学》,他认
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明确的。一个美的事物,各部分应有一定安排、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是要依靠体积与安排的。
在现在摄影构图里不是也运用了他的这个理论吗?通过对画面组成各部分的合理安排与体量的大小的构成形成的吗?
他还提出“摹仿说”(摹仿事物的样子,通过个别把我普遍性;摹仿那些虽不能发生却合乎情理,可信的东西;通过节奏变化直接摹仿人的内心情绪活动)。他声称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天性,并基于对形式美的追求,因而艺术摹仿可因其酷似原型而产生快乐或因引起痛苦之物产生快乐,使艺术形象比原型美。
美学思想发展史的第一阶段:公元前550年的孔子与毕达哥拉斯起至公元1750年的前后2300多年。这期间对美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只停留在数、和谐、均衡、比例、整齐、对称等感性认识上。
美学的诞生:
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被誉为西方“美学之父”。
人类心理活动分为三个方面:知、情、意。
当时已有研究理性认识(知)的逻辑学;研究意志(情)的理论学。他新创立研究感性认识(意)的学科,命名为埃斯特惕,就是“审美学”。
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取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关于“美”的有代表性的论述
我国古人有代表性的论述:
顾恺之(东晋画家):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并重”“形似”为基础,通过“形似”如是传达“神似”,强调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时,眼神的处理最重要。
在我们现在无论绘画还是摄影中对人物的眼神光处理,难道不是来源于顾恺之的这种美学原理?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论》)。凡是进行创作时,必先立意,要在心中先形成意象,然后才会一气呵成。
我国著名摄影家贺延光在谈到他拍摄的《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时,作者是经过反复思考而凝聚一瞬间的佳作,如果他在拍摄前没有很好的立意,如何能拍出如此传世的佳作?
司空图(唐代诗人、诗论家):提出艺术作品要有“意境”(《二十四品诗》),这是我国美学重独有的审美范畴。
沈括(宋代科学家、政治家):“乐有志、声有容、其所以感人者深,不独出于器而已”意识是音乐之所以感人,并非乐器这些物件所至,而是音乐家所表达的审美情感打动了人们的心灵(《梦溪笔谈乐律》)。
他还提出“风停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梦溪笔谈艺文一》)的说法。以动静的辩证关系,描绘两种不同美的形态,摄影作品不也正式在动静的相互交换重感动着欣赏者吗?
苏轼(宋代文豪):重视作品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对待具体创作时,主张“成竹于胸”的美学观点。
在摄影方面,如果一个摄影人没有成熟的思想,没有经过生活历练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察等,怎么能在一瞬间有成竹于胸的创作基础与体会呢?又怎么能拍出好的相片呢?摄影家把创作对象与自己融为一体时,才可激发作者的审美心境,产生特有的审美经验,进而创作出美的作品呢?
西方古人有代表性的论述
奥古斯丁(古罗马思想家):提出“物美”的理论,物美是各部分的合适比例,再加上一种赏心悦目的颜色。
我们在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进行摄影创作构图的吗?
他还提出美的基础三原则:尺度、数量、重量
美的存在三特性:种美、形式、秩序
阿奎那(意大利里族的神学家):提出美的三要素:
是一种完美或完整,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
适当的比例或和谐
鲜明(所以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狄德罗(法国启蒙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提出“美在关系”,具体说可分为三类:
物与物的关系,指物与自然的关系
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是“见到的美”或“关系到我的美”
对象自身内在关系。客观对象本身组成的各种关系,有对称、秩序、安排等。称为“在我身外的美”或“真实的美”
关于“美”的几个定义
黑格尔(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集大成者)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是一种理念,即理想为内容、意蕴与心灵是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意蕴与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活动,将那些理性与感性有机契合为一种既有“原型”特征,有绝不是“原型”的复制的新形象
美本身必须是真的,真与美是有分别的,理念不仅是真的,而且是美的,真与美是相对立的统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思想家、美学家):
“美就是生活”
美就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在那里看到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本质与现象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现象是本质的反映,本质是通过现象显露出来的
美的规律:美的本质以及反映这种美的本质的现象
艺术美和摄影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