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
摘要:文化馆是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如何坚持公益性,是现阶段文化馆事业发展中值
得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文化馆;公益性;文化权益
文化馆是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和辅导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职能。
2011年初,国家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一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这个举措为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一、公益性是文化馆的基本属性
所谓公益,一般是指公共的利益。
文化馆的公益性是指文化馆是一种群众社会文化福利事业型单位,它是政府为广大民众的文化需求所设立,无偿或低价收费是它的主要活动方式。
文化馆的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民众的关怀,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公益性是文化馆在整个社会的生存之根、立足之本。
国家设立文化馆,化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决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一些文化设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
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馆公益性表现的程度和特点会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二、政府投入是文化馆体现公益性的基本保障
目前,我国的文化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对文化事业体制改革提出的“加大投入、改革体制、创新机制、改善服务”、“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事业的主体主导作用”的指导方针,为文化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较好的改革环境和发展空间。
文化馆作为政府设立的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目标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文化馆的公益性是一句空话。
从文化馆的评估定级中就能明显看出政府投入的重要性,许多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的,在政府的投入上是比较重视的。
通过政府的投入,许多地区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馆舍问题,解决了旧馆的装修改造问题,使文化馆焕发出勃勃生机,使群文工作者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去,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三、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文化馆,不论面对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与享受者,也由此构成了群众文化的最基本的属性。
因此,文化馆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群众文化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发挥公
共事业的职能作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而且也是实现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经,让群众有机会参与和享受文化,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迫切需求。
如离开了人民群众,群众文化就无从谈起,文化馆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更谈不上什么公益性的发挥。
四、文化馆公益性的多种实现形式
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加大公益文化工作的力度,增加投入,创新工作思路,创办品牌项目,整体推进各项公益文化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惠民活动的受益者。
(一)不断完善文化阵地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文化阵地是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载体,建设和利用好文化阵地是促进文化事业、实现人人享有文化的重要基础。
完善公益性文化阵地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完善硬件设施,包括文化馆场馆建设、户外文化广场建设。
主要是完善其服务功能,使之从功能发挥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人们文化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二是完善软件服务功能,包括科学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以及扩大馆办刊物的受众覆盖面,提高其传播质量。
2003年常熟市文化馆克服了文化阵地十分紧张的状况,开辟了春来戏曲大舞台,坚持周周演,天天练,为虞山京剧票社、群芳艺
术团、评弹票友社等业余团队提供了文化阵地。
这样,戏迷们有了每周听戏的机会,票友们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团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活动次数、演出质量、团员人数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2005、2006年,虞山京剧票友社、群芳越剧艺术团、迎春花艺术团先后评上“苏州市优秀业余团队”,振兴了戏曲艺术,繁荣了群众文化事业。
《小荷文艺园地》是常熟市文化馆主办的省级少儿内刊,发表全市中小学生的文学习作。
二十年来,《小荷》已成为了全市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这块园地里学生们接受着文学的熏陶,培育着成长的自信、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培养的文学新人有的已成为了记者、教师、编辑,有的成了外交家,他们总以常熟拥有《小荷》而骄傲。
从95年开始,还举办每年一届的《小荷》习作评奖活动,并联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上海《少年文艺》编辑部等诸多单位共同参与。
每年还推荐高质量的作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文学新苗走出常熟,走向全国。
从1997年开始,文化馆依托《小荷》开办少儿文学写作班,2000年培训项目扩展到各个艺术门类,培训以公益性为主,以“高质量、低价格、优服务”为办学宗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少儿文学团队、舞蹈队、小画家队、小记者队等等,在各类活动中大显身手,既培养了艺术人才,又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又为我市文艺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寻求发展特色,铸造自身精品,打造知名品牌,是每个文化馆面临的问题,也是众多文化馆孜孜以求的愿望。
为此,我们要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的战略高度出发,从深入调查研究本地的各种文化资源优势入手,在全面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强项,集中力量,铸造自己的的品牌,由此带动整个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