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外包论文
摘要:从对外担保的相关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对外担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担保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后果三方面。

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了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会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优缺点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传统上由组织内部设立的专门机构来完成。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企业的组织行为受到严重冲击。

西方一些企业对内部审计外包引起极大关注,并逐渐将一些核心业务外包,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外包自20世纪80年代末流行起来。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形式
(Martin,2000)表述了四种内审外包的形式:(1)补充,即外部承包机构和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共同完成短期内需要大量时间或者专门技术的工作;(2)审计管理咨询,这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原有咨询或审计项目的扩展,帮助确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3)全外包,顾名思义,公司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全部由
外部机构进行内审工作;(4)部分替代,将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部用外部机构部分替代,即合作内审。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蒋国发,2004)认为,在我国实行内部审计外包十分必要,而且有现实可行性,其从理论、法律以及现实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理论上说,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代理问题产生,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法律上来讲,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并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

从现实上看,我国内部审计外包也是市场经济主体自由发展的需要。

我国学者没有明确说明哪些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外包,采用哪种方式外包,而是通过分析外包的影响因素,再选择外包的形式和最佳内容。

(韩晓梅,2004)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解释了内审外包的原因。

(冯咏梅,2007)认为,可以结合企业成长周期理论研究内部审计的外包问题。

(刘斌,石恒贵,2008)以交易成本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予以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内部审计资产专用性越低,内部审计活动开展越不频繁,未成立审计委员会或未进行有效运作,公司越可能进行内部审计外包。

(蒋欣欣,2010)将内部审计职能以及其核心价值分析作为出发点,提出企业合理选择内部审计外包内容的前提是了解内部审计各项业务的重要性和作用,据此做出判断。

(李娜,赵保卿,2013)
提出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内部审计外包内容的决策。

研究表明,投资项目审计最适宜外包,其次是财务审计、专项审计,最后是内部控制审计与管理咨询服务。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外包内容应该优先选择不涉及企业机密的非核心业务。

三、内部审计外包对独立性的影响
安然事件中,独立性问题暴露无遗,安然事件中最大的利益冲突就是内部审计外包,事实上安达信就是在审计自己的工作。

这直接导致了Sarbanes-Oxley法案的出台,该法案规定“执行发行证券公司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为同一客户提供“内部审计外包
服务”,使内部审计控制审计大大提升。

(傅黎瑛,2008)认为,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独立的外部机构,外部公司与企业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形式上其独立性提高了。

实质上的独立性却要分情景讨论,遗憾的是,各个情景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或正面或负面,因此,难以判断内部审计外包对独立性的影响。

(石恒贵,2011)研究发现:内审外包与内审内置的公司之间独立性显著不同,内审外包趋向咨询服务,导致内审外包对审计独立性产生影响;在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外包服务收费占总费用的比例相对越大,此时,越趋向于外包其咨询业务,公司的审计独立性越弱。

四、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缺点
对于内审外包利弊的争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学者们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定论。

我国学者在内审外包的研究上,大多对外部审计师的忠诚度有疑问,对于内审外包成本效益、独立性等方面也存在争议。

(王光远,瞿曲,2005)提出,对审计质量的问题,从自身的素质和组织的需要来看,注册会计师完全可以成为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内部审计质量也不是必然有优劣之分;另外,独立性是审计永恒的话题,是提供内部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软肋,一直遭受指责;最后,在内审外包优缺点的分析中,外包或内置之间存在的许多问题,相互也可以弥补。

(徐超,2013)在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形式研究中提出,内审外包必然会对外部审计人员公开企业的商业以及财务机密,尽管不是全部,也可能会因为外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机密泄露,不利于商业机密的安全。

(王敏,2014)认为,内部审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内部审计职能缺失,企业将失去培养优秀内部审计人员的平台,导致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外部审计。

从长远看,如果内部审计全部外包会使企业缺乏人才,影响企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外包的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多采用的是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于理论研究的结论也大多并不明朗,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健全。

在对未来内部审计研究中,针对我国的市场环境,可以结合企业的规模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公司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瞿曲.内部审计外包:述评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5,(2):11-19.
[2]傅黎瑛.内部审计外包中的独立性和决策标准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8,(9):177-179.
[3]石恒贵.内部审计外包与审计独立性[J].商业研究,2011(8):150-155.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非标审计意见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对外担保作为上市公司的重要财务行为,是信用社会正常的经济现象,有利于应对我国融资渠道狭窄问题。

但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具有价值减损性,会给企业带来风险。

作为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审计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能否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了外部审计对违规担保行为的治理作用。

关键词:对外担保;特征;非标审计意见
一、有关对外担保的相关研究
对外担保现象的普遍发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对我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特征分析。

(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2005)对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主要统计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指出:进行担保的公司不仅数量多、担保频率高、担保行为具有连续性,而且担保金额大、风险高,很多企业进行恶意担保,加重了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系统性风险。

此外,担保公司的整体收益水平普遍不高,担保能力较弱,担保行为存在严重的的逆向选择。

2.对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因素的研究。

(刘小年、郑仁满,2005)经研究发现,业绩越差,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上市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对外担保。

(罗党论、唐清泉,2007)认为,银企关系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当地政府的财政赤字压力越大,政府所管辖的上市公司越容易发生担保行为,并且对国有上市公司有更显著的影响。

(高雷、张杰、宋顺林,2007)对关联交易中的担保与审计意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审计意见能反映出关联担保情况,但并不能反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如果上市公司存在对外担保,那么注册会计师不太可能对其出具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更不容易对外提供担保;审计费用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可能性越小。

(Berkman H,2006)通过对1999年875家向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规模较小、盈利率不高但具有乐观增长前景的公司不容易发生关联担保行为。

3.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后果和影响的研究。

(Berkman H,2006)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提供关联担保,财务杠杆明显较高。

(龚凯颂、吴静,2005)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财务效应为负,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有担保上市公司更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的结论。

(罗党论、唐清泉,2007)认为,大量对外提供担保是很多上市公司深陷债务泥潭的根源,造成了上市公司的巨额亏损乃至退市,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刘小年、郑仁满,2005)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价值,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张俊、瑞刘彬,2014)不仅如此,违规的关联担保甚至可能沦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并因此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二、对外担保与非标审计意见的研究
作为重要的外部监管力,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对于股东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决策影响重大。

出具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能否充分考虑到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至关重要。

(La Porta,1999)认为,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里,代理问题的主要冲突集中在大股东与小股东及债权人之间,而不是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因此大股东与小股东间的利益矛盾是降低公司价值的关键因素。

(Jensen,1976)指出,股东和债权人能根据实际控制人的控制能力来预测企业的代理成本,并降低对企业的评价,所以引入
外部监督机制成为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独立审计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Becker C M Defond,1998)认为,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鉴别出企业的盈余管理情况;(王鹏、周黎安,2006)基于独立审计对公司绩效、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的情况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质量的外部审计的公司治理效应;(刘成立,2010)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情况,结果表明:公司的对外担保越多,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高风险担保金额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发挥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三、文献评价
从对外担保的相关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对外担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担保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后果三方面。

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了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会充分考虑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给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违规担保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参考文献:
[1] Berkman HARebel. (2006年4月). Expropriation through loan guara
ntees to related parties: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页27-39.
[2]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 (2005年3月). 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页13-21.
[3]刘小年,郑仁满. (2005年4月). 公司业绩、资本结构与对外信用担保. 金融研究,页155-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