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中秋节PPT模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 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 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 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 拿红酒代替。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 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 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 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 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 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 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 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 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 果品之类。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 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 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 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 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 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 发显得妩媚皎洁。
神
肆话 传 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 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 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 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 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 捣药的蟾蜍。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 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 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 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 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 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 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 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秋
中秋
暮
云
夜圆团 此
生 此 夜
银 汉 无 声 转 玉 盘 。
收 尽 溢 清 寒 ,
明不
月长
明好
年,
何
处
看
。
目
录
第
第
第
第
四
三二一ຫໍສະໝຸດ 神章 话 传 说地章 方 特 色
风章 起章
俗
源
习
由
惯
来
起
壹源 由 来
起源由来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 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 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 的“祭月”而来。在传统文化中,月亮 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 了先民崇拜的对象。
广西壮族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 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 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 的树枝或竹枝,象征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 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 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 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 天四个阶段。
地
叁方 特 色
南方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 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 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 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 “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 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 会”。
南方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 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 灶”的俗谚。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 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 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 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夜烧 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据说,当时,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 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 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 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 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 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 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 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 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起源由来
中秋节成 为官方认 定的全国 性节日, 大约是在 唐代。
中秋赏月风俗 在唐代的长安 一带极盛,许 多诗人的名篇 中都有咏月的 诗句。
唐代是传统节 日习俗揉合定 型的重要时期, 其主体部分传 承至今。
唐代时中 秋风俗在 我国北方 已流行。
《唐书·太 宗记》记 载有“八 月十五中 秋节”。
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玉兔捣药、 杨贵妃变月神、唐明 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 结合起,使之充满浪 漫色彩,玩月之风方 才大兴。
黎族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 “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 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 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 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 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 味,痛饮米酒,开展对歌演唱, 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 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 “追月”不止。
起源由来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内容
月饼起义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 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漫游月宫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 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 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 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 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 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 衣曲”。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 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 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 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 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 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 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起源由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 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 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 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 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 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 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 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 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 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 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 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 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 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婺源中秋 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 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 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 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 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 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 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 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 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 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 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江 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 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 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 月”。
南方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 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 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 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 佐食。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 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 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 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 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 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 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 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 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 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 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 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 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 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 舞,很是热闹。
玉兔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 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 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 有什么好处呢?
晋代傅玄的《拟天问》 也说:“月中何有,白 兔捣药。”据闻一多先 生考证,这“白兔捣药” 是由“蟾蜍捣药”变来 的。
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 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 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 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 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 “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 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 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 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 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 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 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 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国是一种 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 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 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发展,后来历法融合, 使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 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 十五日。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 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风
贰俗 习
惯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 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 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
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 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 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 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 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 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 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 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 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 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 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 团圆节也"。
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 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 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 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 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 为寒者薪”。
玄宗故事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 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 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 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 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 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 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 衣曲”。
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 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 “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 变来的。
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 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 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 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 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 了玉兔在捣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