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十大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罗兰·贝格咨
询
公
司
中
国
区总经理
宋新宇 —未来发展的十大方向 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从“假老板”到“真老板”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怎么让股东利益得到保
证,怎样让企业赢利(承载一些特殊功能的企业
除外),否则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要做到这一点,
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管理管理者,这是一个很关键
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好,那么企业60%-70%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管理者的选派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对于选取派的标准,除了管理者的能力以及做人的
品格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谁选派谁,也就是由谁来选,这个管理者。国外企业的股东会选择一个专家组,来对管理者人选进行
集中性评估。在专家组的组成里,有行业的代表参加,同时也有相当多专业人士和来自于咨询公司的一些高级经理人参加。国内的国有企业绝大部分是由官员选派企业家,由于一些复杂的因素,不一定很注重经理人的管理能力,而注重其他的标准。 第二点是设立激励机制。如果你选了一个很好的人,但没有办法使他的努力得到一个很好的回报,他也不会很积极工作的。机制就成了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过去讨论的包括年薪制等一些激励措施,还没有真正涉及到企业管理人员的股份
和股权的使用。就年薪制来讲,即使你这个企业
的领导拿100万、200万,这与他所经营的10亿、
100亿来说,他的工资也是一笔很小的钱。如果不
认真考虑这睦企业家报酬的话,实际上很难解决
对他的激励问题,所以我认为比较彻底的进行企
业产权的改造,用期股期权等方式,彻底的让有
能力的企业家或经理人员去做,这样他才会把企
业真正当成自己的企业,才能真正考虑企业的长
远利益。这点对民营企业同样适合。一些做得比
较磊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请专业经
理人来做管理。如果这个管理者拿着很高的工资,
但没有一定股份的话,那么通常情况下,也会自
觉或不知觉地有短斯行为,而不是维护企业长期的利益。
第三点是健全监督机制。即使你有了大批管理方面的人才,有了很好的激励机制,但若没有一个很健全的监督机制的话,还是不行。为什么呢?如果给他5%甚至10%的股份,相对于经营业绩来说,这个比例还是个小数字。他还有走错路的可能性。引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信任固然好,监督更好。也就是说制度化的监督很重要。要定期的对财务状况作检查,定期地对经营状况作检查。比方说让外面专业的中介机构去监督,让外部的舆论去监督。不
是说这个经理人不好,而是因为有监督体系存在,经理人或企业家才会少犯错误。
我谈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对经营者建立激励与约束机构,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中国的企业老板如果不能从“假老板”变为“真老板”,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二、从好大到好强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过去对企业发展一味的追求规模上的“大”,而不是企业扎实的发展。很重要的要一个因素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不是“真”老板,而是“假”老板。如果这个企业是他自己或他个人的利益具有蜂蜜的联系,他会考虑经营决策会不会真正地使企业盈利,企业会不会真正地长久发展。否则,发展目标就不会这样。通常他会把企业做得很大,这样大家都会认为他的能力强,至少盈利多少,却是次要的。
去年上海的《财富》论坛,曾讨论中国企业何时能进入世界500强。但以我个人观点来看,进入世界500强应不是目标,而是结果。一个企业真正做好了,真正强大了,那么它自然会大。但一个看似规模很大的企业,一个很粗放的企业,内部管理做得很糟糕,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明确的经营方向,没有优秀的管理人员,那么即使很大,也是一个空架子。中国已进入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等,从战略到具体的管理模式,将他们与国外的同类企业进行比较,可以看得出来,都有很大的差距。比方说银行转账业务,在国外的转账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在中国可能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而且还有很多烦琐的手续,还需要专门的人去对账,去跑。我们的信息管理,还在手工操作阶段,一个业务员发传真、打电话所知道的信息,只有他知道,而企业的财务部门、管理部门都是在事后才知道。所以我认为进入世界500强应该不是目标,而是结果。如果不能仔细看清与国外企业存在的差距,而一味走追求大的路子,我们很可能重复“大跃进”的教训。我曾经看过北大教授林毅夫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总结我们50年的发展历史,说我们前30年所用的模式是一种赶超模式,制造多少吨钢铁,生产多少辆汽车等等,在数量上赶超欧洲美国。但这是一种失败的模式。而后来的20年,就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采用的是比较优势的模式,是在我们比人家强的地方,把我们的优势做大,做好,不是在别人强的地方去赶超别人。当然,这是从国家宏观的发展状况来讲。从微观的角度,从竞争的观点来看,追求大的企业也是在使用一种赶超模式。对企业也好,对国家的管理也好,真正有效的是你怎么去发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怎么把你的企业做强,做得别人没有办法在你的领域超过你。
第三、从策划到战略
巨大、三株、爱多、小霸王、秦池等,我们还可以往上加,这些企业当年红火但后来消逝的原因在哪里?今天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的失败教训,但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企业只重视策划而不重视战略。为此我感叹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西方企业家的严谨。
中国企业家的智慧表现在能够利用极少的资源、极巧妙的手段做出让常人无法想象的大事来。
西方企业的严谨表现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例如,法国的烧酒乖乖地在只有自己目标消费者才能看到的、发行量极低的杂志上做广告,一步一步地由大城市到中小城市铺设网点。不如不觉中,中国已成了法国之外法国名酒的最大市场。例如,辉瑞投入在“伟哥”上的研究和开发费用为15亿美元,在严谨地研究了其正副作用后才敢把它一步一步地推向市场。
智慧的企业家信奉“策划”。一度中国的“策划大师”活跃于商界,呼风唤雨,其知名度、影响力绝不亚于电影明星。甚至还有“策划学”问世。策划家们让我们相信,我们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