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矿产资源与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现状(简介)

一、矿产资源概况

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见表1。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表1 甘肃省查明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矿种

二、矿产资源开发在甘肃经济中的作用及供需形势

矿产资源的勘查评价及其开发在甘肃经济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矿业已成为甘肃经

济发展的支柱。由于矿业开发具有关联度大、波及效应强的特点,形成了甘肃以有色和黑色冶金、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据2003年全省开采利用矿种76种,年产固体矿石量6355.75万吨。矿山企业采选工业总产值96亿元,销售产值97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7亿元。全省矿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9.52亿美元。2003年,全省国有及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1152.9亿元,矿业及相关原材料加工业总产值743.4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64.48%,矿业总产值159.5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79%。

甘肃的矿产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现象,供需总量失衡,一些大宗支柱性矿产勘查程度低,勘探矿产地占总数的28%,详查占27%,可利用资源储量不足探明资源储量的60%。一些优势矿产缺少可供新建矿山的资源储量,一些支柱性矿产接替资源严重不足。2004年底,全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92.3亿吨,居全国第十四位,产量2923万吨,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75%。产品深加工程度低,没有进行洁净煤、型煤、水煤浆、煤化工、煤变油、煤制气等延伸产品的深加工,行业效益低下。因此,甘肃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已相当严峻。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1、公益性地质调查

1999年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重点开展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短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为矿产资源规划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截止2004年底,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85项。

(1)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7幅,调查面积97393Km2平方公里;1:25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2幅,面积28649 Km2;1:5万区域地质调查3幅,调查面积1140 Km2;1:5万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是近期启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分布于甘肃北山、西秦岭地区,涉及1:5万标准图幅15个,调查面积6613 Km2。

通过上述项目实施,将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对甘肃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化,加强了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研究。同时,对青藏高原隆升、陇中第四纪黄土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专题调研。

(2)区域重力调查

2000年以来共完成1:20万区域重力调查6幅,主要部署在祁连山西段和阿尔金山等地区,完成调查面积40000 Km2。通过本区重力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区域重力基础资料,基本查明了该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为本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基础重力场资料。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我省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填补空白区为主。部分图幅跨甘肃和邻省(区)。先后完成了甘肃静宁、定西、陇西、秦安等幅黄土半覆盖区以及民勤幅、红柳大泉、五道明、湖

西新村、咸水幅及若尔盖等幅10个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累计完成调查面积65206 Km2。至此基本完成甘肃省可扫面积。

(4)矿产资源评价

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包括矿产资源评价、1:5万矿产地球化学(不包括在矿产资源评价项目中实施的)和异常查证。截至2004年共实施29个项目,主要部署在甘肃北山、北祁连山西段和西秦岭地区。通过评价,进一步圈定了成矿远景区,提交了333+3341级资源量。

(5)地下水勘查

项目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陇东地区,其中河西走廊地下水勘查,系统地整理了河西走廊近50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查明了河西走廊地下水赋存运移特征,在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对指导缺水区的找水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未来10年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全区共规划开采量16.611×108m3/a,可增加开采灌区34个,控制开采灌区10个,调减开采灌区31个,并规划集中供水水源地24处。首次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该成果报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基本上查明了甘肃省东部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及地下水分布的构造条件。查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埋藏规律、控制岩溶水分布埋藏的构造条件和岩溶水水化学条件。

(6)矿山环境调查

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开展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山开发环境地质研究”项目,并建立了数据库,按资源毁损程度(包括矿产资源破坏、土地压占、水资源破坏、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等)、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坝溃坝、煤层自燃、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类型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中等程度,在我省圈定出镜铁山矿区、石居里(摆浪河流域)、金昌、窑街、白银、兰州、华亭、西成等地区存在不同级别环境地质问题,其中镜铁山矿区、西成矿区为极严重区。

(7)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

2000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县(市、区)有:天水市的秦城区、北道区、武山县;陇南地区的武都县、礼县、文县;庆阳地区的镇原县;白银市的会宁县;临夏州的永靖县。该工作逐年展开,2000-2004年累计完成18个县,2005年又安排清水等4县的调查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对调查区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受地方政府的好评。目前,甘肃省环境监测院会同甘肃省气象台,加强对甘肃全省地质灾害的预报工作,为地方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信息。我省陇南、天水、陇东等地开展了地质灾害治理。已完工的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宕昌县大地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已发挥了很好的减灾效益。

(8)地质遗迹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