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逻辑推理

第1讲   逻辑推理
第1讲   逻辑推理

第1讲逻辑推理

【一】桌上有排球、足球、篮球各1个。排球在足球的右边,篮球在足球的左边。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出求的摆放情况。

练习

1、甲、乙、丙比身高,甲说:“丙的身高没有乙高。”乙说:“甲的身高没有丙高。”丙说:

“乙比甲矮。”问:最高的是谁?

2、A班学生中,如果:有红色铅笔的人没有绿色铅笔;没有红色铅笔的人又蓝色铅笔。那

么“有绿色铅笔的人就有蓝色铅笔”对吗?

【二】何老师、邓老师和陈老师三人在语、数、英三门课中每人教一门。已知:邓老师:我不教数学。

陈老师:我既不教语文,也不交数学。

请你说这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课?

练习

1、有4个球,编号为①、②、③、④,其中3个球一样重,有一个球比其他球轻1克。为

了找出这个轻球用天平称了两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①+②比③+④轻;第二次:①+③比②+④重。

那么,轻球的编号是几?

2、华老师为表扬好人好事,要调查一件好事是谁做的。他找来小红、小黄、小兰三人,进行询问。

小红说:“是小黄做的。”小黄说:“不是我做的。”小兰:“不是我做的。”

已知这三人中,只有一个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三】有三个小朋友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

风儿说:“云儿做的比雨儿多。”

云儿说:“风儿做的比雨儿多。”

雨儿说:“云儿做的比风儿少。”

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练习

1、小丁,小刚和小美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知道:

小丁和医生不同岁;

医生比小刚年龄小;

小美比飞行员年龄大。

请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2、张明、徐玲和秦汉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和工程师。

秦汉比工程师年龄大;

张明和数学家不同岁;

数学家比徐玲年龄小

想一想,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四】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分别写上汉字;数学奥林匹克。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结果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汉字的对面各是什么字?

练习

1、下面三块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按相同的规律涂有红黄蓝绿白黑六种色。请判断黄色的对

面是什么颜色?白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红色的对面是什么颜色?

2、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写上ABCDEF,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不同摆法,求出相对的两个面的字母是什么?

【五】王春、陈刚和银华当中一人做了坏事,李老师在了解情况中,他们三人分别说了下面几句话。陈:“我没做这件事,银华也没做这件事。”王:“我没做这件事,陈刚也没做这件事。”银:“我没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谁做了这件事。”当老师追问时,得知他们都讲了一句真话,一句假话,做坏事的是谁?

练习

1、已知A、B、C三个中,只有一个人会开汽车。

A说:“我会开汽车。”B说:“我不会开。”C说:“A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人中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2、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A、B、C三个学生。A说:“是B做的。”B说:

“不是我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这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这件事是谁做的?

【六】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赛后,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二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人各说对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练习

1、甲、乙、丙、丁四个人进行游泳比赛。赛前,名次众说不一。有的说:“甲是第二名,丁

是第三名。”有的说:“甲是第一名,丁是第二名。”有的人说“丙是第二名,丁是第四名。”

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一半。问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

2、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用纸包着放在桌面上一排,问甲、乙、丙、

丁、戊五个人猜包里的珠子的颜色。

甲猜:“第2包紫色,第3包黄色。”乙猜:“第2包蓝色,第4包红色。”丙猜:“第1包红色,第5包白色。丁猜:第3包蓝色,第4包白色。戊猜:第2包黄色,第5包紫色。

结果每个人各猜对了一半,他们各猜对了哪种颜色的珠子?

【七】A、B、C、D与小强一起进行象棋比赛,比赛一段时间后统计,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

练习

1、上海、辽宁、北京、山东四个省足球队进行循环赛,到现在为止,上海队赛了3场,辽

宁队赛了2场,山东队赛了1场,问北京队赛了几场?

2、明明、冬冬、兰兰、静静、思思和毛毛六人参加一次会议,见面时握手,明明握了5次

手,冬冬握了4次手,兰兰握了3次手,静静握了2次手,思思握了1次手。问毛毛握了几次手?

课外作业

1、小光和小芳一起去买《雷锋的故事》这本书,小光一人去买缺1分钱,小芳一人去买缺

2元7角钱,用他们两人的钱合起来买这本书,钱还是不够,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

2、有甲、乙、丙、丁4人住在一座4层的楼房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教师和医生。如果已知:

①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4层。

②医生住在教室的楼上,在工人楼下。

③工程师住在最底层。

试问: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各自的职业是什么?

3、江波、刘晓、吴萌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英语。已知:江波

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是同学。请问:三位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4、五个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按相同的顺序在上面写上数字1~6,

把木块叠成右图,那么,2的对面是几?4的对面是几?5的

对面是几?

5、ABCD四个小孩踢球打碎了玻璃窗。A说:“是C或D打碎的。”B说:“是D打碎的。”

C说:“我没有打碎玻璃窗。”D说:“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窗?

6、华老师请五个同学给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每个湖泊上写上号码,这五个同学都只认对了一半,他们是这样回答的:甲:2是巢湖,3是洞庭湖;乙:4是鄱阳湖,2是洪泽湖;丙:1是鄱阳湖,5是太湖;丁:4是太湖,3是洪泽湖;戊:2是洞庭湖,5是巢湖。请写出各个号码所代表的湖泊。

7、甲、乙、丙、丁比赛乒乓球,每两人赛一场。结果甲胜了丁,并且甲、乙、丙三人胜的

场数相同。问:丁胜了几场?

第五讲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五讲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狗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

期末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突破卷2 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重难点突破卷2 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一、我会填。(每题6分,共30分) 1.小刚、小强和小丁在100米赛跑中取得了前三名的成绩。已知小刚不是第一名,小强不是前两名。第一名是()。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分别戴着1顶红帽子、1顶蓝帽子和1顶黄帽子,甲看见1人戴红帽子,1人戴蓝帽子,那么甲戴()帽子。 3.胖胖、笨笨和圆圆是三只可爱的小猪。它们比赛赛跑。笨笨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胖胖快。”请你猜一猜,()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4.用3、0、6这三张数字卡片,能摆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 5.猜年龄。 年龄最小的是(),年龄最大的是()。 二、在方框里填上1~9使算式成立,所填数字不能重复。(12分)

三、走进生活,我会推理。(共58分) 1.在下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15分) 2.李叔叔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送给3位小朋友。根据下面的对话,你能猜出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吗?(15分)

3.小芳、小丽、小明、小强四人同住在一幢四层的楼房里。已知小芳住的比小丽住的楼层高,比小明住的楼层低,小强住顶层,你知道他们分别住第几层吗?请填在下边房子里。(12分) 4.小熊家的一罐蜂蜜被偷了,有嫌疑的是小毛、小球、小飞、小米4只小老鼠,现在调查出是体重最重的那只小老鼠偷的,偷蜂蜜的是哪只小老鼠?(16分)

答案 一、1.小丁【点拨】也可以这样推理,第一名不是小刚,也不是小 强,那第一名就是小丁。 2.黄 3.圆圆胖胖 4.4360、306、630、603 5.小冰小华 二、 【点拨】先肯定能填出的数字是4、2、6、8,再确定第2道算式中的十位上只能填1,还剩下3、5、7、9,而只有9-3=6,如果被个位借“1”后,就是5,所以9和3填在第3道算式里。第2道算式中5和7位置可互换。 三、1.口答:B是3,C是1。 2.口答:小华分到的是白气球,小春分到的是红气球,小宇分到的是蓝气球。

经典逻辑推理题附答案

经典逻辑推理题(你能做起几道)(附答案)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下午 11:32 一、 Q先生和S先生、 P先生在一起做游戏。 Q先生用两张小纸片,各写一个数。这两个数都是正整数,差数是1。他把一张纸片贴在S先生额头上,另一张贴在P先生额头上。于是,两个人只能看见对方额头上的数。 Q先生不断地问:你们谁能猜到自己头上的数吗? S先生说:“我猜不到。” P先生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又说:“我还是猜不到。” P先生又说:“我也猜不到。” S先生仍然猜不到; P先生也猜不到。 S先生和P先生都已经三次猜不到了。 可是,到了第四次, S先生喊起来:“我知道了!” P先生也喊道:“我也知道了!” 问: S先生和P先生头上各是什么数? 二、 有一个牢房,有3个犯人关在其中。因为玻璃很厚,所以3个人只能互相看见,不能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有一天,国王想了一个办法,给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只叫他们知道帽 子的颜色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叫他们知道自己所戴帽子的是什么颜色的。在这种情况下,国王宣布两条如下:

1.谁能看到其他两个犯人戴的都是白帽子,就可以释放谁; 2.谁知道自己戴的是黑帽子,就释放谁。 其实,国王给他们戴的都是黑帽子。他们因为被绑,看不见自己罢了。于是他们3个 人互相盯着不说话。可是不久,心眼灵的A用推理的方法,认定自己戴的是黑帽子。您想,他是怎样推断的? 三、 有一个很古老的村子,这个村子的人分两种,红眼睛和蓝眼睛,这两种人并没有什 么不同,小孩在没生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什么颜色的眼睛,这个村子中间有一个广场,是村民们聚集的地方,现在这个村子只有三个人,分 住三处。在这个村子,有一个规定,就是如果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并且在晚上自杀的话,他就会升入天堂,这三个人不能够用语言告诉对方眼睛的颜色,也不能用任何方式提示对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而且也不能用镜子, 水等一切有反光的物质来看到自己眼睛的颜色,当然,他们不是瞎子,他们能看到对方的眼睛,但就是不能告诉他!他们只能用思想来思考,于是他们每天就一大早来到广场上,面对面的傻坐着,想自己眼睛的颜色,一天天过去了 ,一点进展也没有,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个外地人,他到广场上说了一句话,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说,你们之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眼睛是红色的。说完就走了。这三个人听了之后,又面对面的坐到晚上才回去睡觉,第二天,他们又 来到广场,又坐了一天。当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成功的自杀了!第三天,当最后一个人来到广场,看到那两个人没来,知道他们成功的自杀了,于是他也回去,当天晚上,也成功的自杀了! 根据以上,请说出三个人的眼睛的颜色,并能够说出推理过程!

小升初 第5讲 逻辑推理一(含答案)

2020小升初专项训练班讲义 第五讲逻辑推理(一)数字游戏 ◇专题知识简述◇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 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很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题解析◇ 例1C 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 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的,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市。 例2 A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张虎的妹妹不是小红和小林,那么只能是小华,剩下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第一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红,王宁的妹妹是小林; 第二种可能是:李明的妹妹是小林,王宁的妹妹是小红。

2级第9课时 逻辑推理初步

第9课时逻辑推理初步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学过程 例1、同学们排成三队在操场做操。第一队比第三队少8人,第二队比第三队多15人,你知道哪队人最少?哪队人最多吗? 解析:方法一、由第一队比第三队少8人可知:○1<○3,由第二队比第三队多15人可知○2>○3。两个条件统一方 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综合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少,()人数最多。 方法二:画图法,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所给条件的大小。越靠近箭头表示物体越多(大、重、快……),越靠近箭头尾表示物体

越少(小、轻、慢……)依据条件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 ()最少,()人数最多。 例2、学校里有四栋大楼,1号、2号、3号和4号。2号大楼比3号大楼高,4号楼比3号楼矮,几号大楼是最高?几号大楼是最矮的? 画图:画图如图所示,根据○1、○2、○3、○4的位置得出() 最靠近箭头,说明()是最高的:()最靠近箭尾,说明()是最矮的。 如图所示: 例3、薇儿比丁丁跑得慢,丁丁比田田跑得快,田田比牛牛跑得快,牛牛比薇儿跑得快,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实验二:使用Prolog的一阶逻辑推理实验 班级;智能1401 姓名:蒙寿伟 学号:201408070120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rolog语言; 2.用Prolog语言巩固一阶逻辑知识; 3.能够使用prolog语言实现一阶逻辑的证明; 二、实验的硬件、软件平台 硬件:计算机 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10 应用软件:Pro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熟悉prolog语言的使用并实现对于一阶逻辑推理的证明 实验步骤: 1:对于a,b,c,d四种输入情况,验证|?- p(a).的真假; a.p(b).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b. p(c). p(a) :- p(b). p(a)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c)为真. 推理:由p(b)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由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运行结果: c. p(b). p(a) :- p(b)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且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假.因为p(b)未知. d. p(c). p(a):- p(b) ; p(c). 推理分析: 事实:p(b)为真. 推理:由p(b)为真或p(c)为真可以推出p(a)为真. 结论:p(a)为真. 2.验证 ?-friend(john,Y). likes(bell,sports). likes(mary,music).

三年级第5讲《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练习题 一、必会方法 ①列表法——多条件联合 ②假设法——条件不确定 二、高端方法 找相同、找矛盾 1.当条件很多,需要对应确定时候用列表法能够非常清晰。 2.当出现话的真假时,可以从话的真假或事实真假入手来假设。 3.当两人的话相同时,必同真同假;当两人的话矛盾时,必一真一假。 4.每讲练习题题量8道,前5道题目难度较低,适合基础巩固;后3道题难度中等, 适合拓展提高。

1、王文、张贝、李丽分别是跳伞、田径、游泳运动员,现在知道:⑴张贝从未上过天; ⑵跳伞运动员已得过两块金牌;⑶李丽还未得过第一名,她与田径运动员同年出生.请 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王文、张贝、李丽各是什么运动员? 2、某地质学院的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观察和鉴别。甲判断:不是铁,也不是铜。乙判断: 不是铁,而是锡。丙判断:不是锡,而是铁。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的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个人说对了一半,而另一个人完全说错了。你知道三人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谁是只对一半的吗? 3、一只皮箱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小光说:“它是954。”小明说:“它是358。”小亮 说:“它是214。”小强说:“你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位置不同的一个数字。”这只皮箱的密码是。 4、四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奥、林、匹、克四个字(一张上写一个字),取出三张字朝下放在 桌上,A、B、C三人分别猜每张卡片上是什么字,猜的情况见下表: 结果,有一人一张也没猜中,一人猜中两张,另一人猜中三张.问:这三张卡片上各写着什么字.

5、有六个大小相同的彩球,三个红,三个白,分别放入三个罐子里,一个罐里放两红球, 一个罐里放两白球,另一罐放一红一白.然后将写有“两红”、“两白”、“红白” 的三个标签贴在三个罐子上,由于粗心,三个标签全贴错了.试问此时最少要从罐子中取出几个球,才能确定三个罐分别装的是什么彩球? 6、(太原福布斯迎奥运数学展示活动)4名运动员参加一项比赛,赛前,甲说:“我肯定 是最后一名.”乙说:“我不可能是第一名,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名.”丙说:“我绝对不会得最后一名.”丁说:“我肯定得第一名.”赛后,发现他们4人的预测中只有一人是错误的.请问谁的预测是错误的? 7、甲、乙、丙三人,一个总说谎,一个从不说谎,一个有时说谎.有一次谈到他们的职 业.甲说:“我是油漆匠,乙是钢琴师,丙是建筑师.”乙说:“我是医生,丙是警察,你如果问甲,甲会说他是油漆匠.”丙说:“乙是钢琴师,甲是建筑师,我是警察.”你知道谁总说谎吗? 8、甲、乙、丙、丁在比较他们的身高,甲说:“我最高.”乙说:“我不最矮.”丙说:“我 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丁说:“我最矮.”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请将他们按身高次序从高到矮排列出来.

初中逻辑推理题

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科数学学生年级授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日授课教师汪

例 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例 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来源:学&科&网Z&X&X&K]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A.甲 B. 乙 C.丙 D.丁

个性化辅导学案 学科数学学生年级授课时间 2014 年 12 月日授课教师汪 例题精选例 1. 某超级市场失窃,大量的商品在夜间被罪犯用汽车运走?三个嫌疑犯被警察局传讯,警察局已经掌握了以下事实:(1)罪犯不在甲、乙、丙三人之外;(2)丙作案时总得有乙作从犯;(3)甲不会开车?在此案中能肯定的作案对象是( ) A.嫌疑犯甲 B.嫌疑犯乙 C.嫌疑犯丙 D.嫌疑犯乙和丙

例 2. 甲、乙、丙、丁四个小朋友在院里玩球,忽听“砰”的一声,球击中了李大爷家的窗户.李大爷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裂了.李大爷问:“是谁闯的祸?”[来源:学&科&网Z&X&X&K] 甲说:“是乙不小心闯的祸.” 乙说:“是丙闯的祸.” 丙说:“乙说的不是实话.” 丁说:“反正不是我闯的祸.” 如果这四个小朋友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请你帮李大爷判断一下,究竟是谁闯的祸 A.甲 B. 乙 C.丙 D.丁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11-20题及答案

趣味逻辑推理100题第11-20题答案 托尼、汤姆、汉克三个好朋友在酒吧喝酒。桌面上有21瓶啤酒。其中7瓶是满的,7瓶是只剩一半的酒,另7瓶则是空的。 托尼提了个做游戏的建议,即把酒瓶数和酒的量等分为3,每人都得到相同量的酒和瓶。若不得把酒倒出,其中任何一人不能取4个以上相同状况的酒瓶,应如何分配? 解: 已知:如上。 推理:设满瓶的为A;半瓶的为B;空瓶的为C。

共21瓶,每人应分7个瓶;共10瓶半酒,每人应分3瓶半酒;而前提是不得把酒倒出,并不能取4 个以上相同状况的酒瓶。分法如下: 1、托尼分得3A+1B+3C即三个满瓶,一个半瓶,三个空瓶; 2、汤姆分得2A+3B+2C即二个满瓶,三个半瓶,二个空瓶; 3、汉克分得2A+3B+2C即二个满瓶,三个半瓶,二个空瓶; 首都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有三位乘客坐在椅子上聊天。坐在左边座位的乘客要去法国,中间座位的乘客要去德国,右边座位的乘客要去英国。 要去法国的乘客说:“我们三人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恰好是我们三人的祖国,可我们每个人的目的地又不是自己的祖国。”德国人无限感慨地说:“我离开家乡很多年,真想回去

看一看。”那么,这三位乘客都是哪个国家的人呢? 解: 已知:1、左边座位的乘客要去法国; 2、中间座位的乘客要去德国; 3、右边座位的乘客要去英国; 4、去法国的乘客说:“我们三人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恰好是我们三人的祖国,可我们每个人的目的地又不是自己的祖国。” 5、德国人无限感慨地说:“我离开家乡很多年,真想回去看一看。” 推理:一、从1;4推出,左边的不是法国人,从5推出,也不是德国人,左边的只能是英国人; 二、从2;4推了,中间的不是德国人,从一知道,也不是英国人,所以中间的只能是法国人; 三、从一;二推出,右边的是德国人。 即:左边要去法国的是英国人; 中间要去德国的是法国人; 右边要去英国的是德国人。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大全之演绎推理

逻辑推理大全之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 1.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 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

第5讲--逻辑推理

第五讲逻辑推理 【教学目标】 1.掌握逻辑推理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 2.能够解决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 【学习方法】 逻辑推理问题是一类很少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它主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 解决问题。所谓逻辑推理,就是依据逻辑规律,从已知的结论为出发点,推出新的结论的过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必须依据事情的逻辑关系进行合情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逻辑推理题的特点是条件繁杂交错,必须仔细分析,选择突破口,并且借助于图表,步步深入,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较快的解决。 【例1】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⑴数学博士夸 跳高冠军跳得高;⑵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⑶短跑健将请 小画家画贺年卡;⑷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⑸乙向大作家借过书;⑹丙 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分析】由⑵知,甲不是跳高冠军和大作家;由⑸知,乙不是大作家;由⑹知,丙、乙都不是小画家。由此可得到下表:

因为甲是小画家,所以由⑶、⑷知甲不是短跑健将和数学博士,推知甲是歌唱家。因为丙是大作家,所以由⑵知丙不是跳高冠军,推知乙是跳高冠军。 因为乙是跳高冠军,所以由⑴知乙不是数学博士。将上面的结论依次填入上表,便得到下表: 所以,甲是小画家和歌唱家,乙是短跑健将和跳高冠军,丙是数学博士和大作家。 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步应将题目条件给出的关系画在表上,然后再依次将分析推理出的关系画在表上;②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一个“√”,它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余格中都应画“×”。 [例题2] 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 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分析] 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15道经典逻辑推理问题及答案

15道经典逻辑推理问题 1、已知某月,周二比周三天数多,周一比周日天数多,这个月5号是星期____。 2、某个月周一与周三都出现奇数次,则这个月的有_____天,这个月1号是星期_______。 3、20世纪著名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从小就智力超常,三岁时就能读写,十四岁时就大学毕业了。几年后,他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博士。在博士学位的授予仪式上,执行主席看到一脸稚气的维纳,颇为惊讶,于是就当面询问他的年龄。维纳不愧为数学神童,他的回答十分巧妙:“我今年岁数的立方是个四位数,岁数的四次方是个六位数,这两个数,刚好把十个数字0、1、2、3、 4、 5、 6、 7、 8、9全都用上了,不重不漏。这意味着全体数字都向我俯首称臣,预祝我将来在数学领域里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请问:维纳今年的年龄是_______岁? 4、有3个孩子,他们摸了摸衣兜,把兜中的钱全部掏出来,共是320元,中100元的两张,50元的两张,10元的两张。据了解每个孩子所带的纸币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而且,没带100元纸币的孩子也没带10元的纸币,没带50元纸币的孩子也没带100元的纸币。你能不能弄清楚,3个孩子原来各自带了多少和什么样的纸币?

5、某一天有一个人进了一家小餐馆,点了一份简餐,吃着吃着就跟老板聊了起来。老板说他有三个小孩,于是客人问他:“你的小孩几岁了?”老板:“让你猜好了!他们三个人的年龄乘起来等于72”客人想一想便说:“这样好像不够吧!”老板:“好吧!我再告诉你,你出去看一下我们这儿的门牌号码,就可以看到他们三个年龄的总和”客人出去看了一下,回来还是摇摇头回答:“还是不够啊!”老板微笑着说:“我最小的孩子喜欢吃那种巨蛋面包。”请问三个小孩的年龄各是多少? 6、一个经理有3个女儿,三个女儿年龄加起来是13,三个女儿的年龄乘积是经理自己的年龄,有一个下属已经知道经理的年龄但仍不知道三个女儿的年龄,这时经理说大女儿的头发是黑色的,然后下属就知道了三个女儿的年龄,问三个女儿的年龄各多少? 7、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 2 人都要赛 1 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 4 盘,乙已经赛了 3 盘,丙已经赛了 2 盘,丁已经赛了 1 盘。问:小强赛了几盘? 8、在一次乒乓球比赛前,甲、乙、丙、丁四名选手预测各自的名次。甲说:我绝对不是最后;乙说:我不是第一,也不是最后;丙说:我是第一;丁说:我是最后一名。比赛结束后,四人没有并列名次,而且只有一名选手预测错误,问是谁预测错了?

2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摆渡公益版第二部分)Part4 推理规则 三段论 在逻辑中最最基本的推理规则,就是三段论。 什么叫三段论?三段论就是三句话,两个前提推一个结论 讲一个故事让大家轻松一下 从前,有一位哲学家叫苏格拉底 有一天,有个人找他说话:“大师,我很崇拜您,向您求教几个问 题,您能回答我对或者不对吗?” 苏格拉底:“能。” 那人说:“所有人都会死,这句话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大师您是人,对不对?” 苏格拉底:“对。” 那人说:“于是,大师您会死,对不对?” 苏格拉底:“……%¥……#¥……%¥……#%¥……”

以上就是三段论,嘿嘿 哈哈,回到正题,给几个三段论的公式(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己试试把上面的故事转换一下,看看是符合1234中的哪一个 哦!) 比如: 1.所有A是B,所有B是C,于是,所有A是C(两个前提,都是肯定句,则结论必是肯定句) 2.有些A是B,所有B是C,于是,有些A是C 3.有些A是B,所有B非C,于是,有些A非C (两个前提,一肯一否,则结论必是否定句) 4.有些A非B,所有C是B,于是,有些A非C 三段论推理传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推理的那个前提是所有开头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所有”,否则推理不能传递,比如 有些A是B,有些B是C,像这种条件,我们什么也推不出来的!

伸个懒腰,我们来做道综合点的题吧~ 复习复习前几个部分的内容,嘿嘿~ 例8.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波斯猫,然而,人们必须承认,所有的波斯猫都是自负的,并且所有自负的波斯猫总是让人生气。如果上面的陈述正确,下面的每一个基于上述的陈述也必然是正确的,除了: A.世界上最漂亮的猫中有一些是让人生气的(有些a是d)B.一些让人生气的波斯猫是最漂亮的猫(有些d是a) C.任何不让人生气的猫不是波斯猫(因为有任何,这里我们用的是逆否命题同真假来做非d=>非b 等价于b=>d) D.一些让人生气且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D项看起来比较复杂,你们晕了没有?知道关键在哪里么?有疑问的翻回 Part2!仔细看看例2,弄错的,打自己PP!简化来说直接就是,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从“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 是不可以直接推出“有些最漂亮的猫不是波斯猫”的!解释见例2去) 题面:有些最漂亮的猫是波斯猫(1.有些a是b),所有波斯猫都自负(2.所有b是c),所有自负的波斯猫让人生气(3.所有c

第五讲逻辑推理

第五讲:简单得逻辑推理 课前头脑风暴 1、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5天可长满整个池塘。如果在池塘中投入4棵水藻,那么多少天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答: 2、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0天长满整个池塘,那么长满整个池塘一半得水藻得时间就是第几天?答: 3、脑筋急转弯:开车得就是坐车得儿子,坐车得却否认就是开车得爸爸,这就是怎么回事? 答: 探索乐园 逻辑推理题不涉及数据,也没有几何图形,只涉及一些相互关联得条件。它依据逻辑汇率,从一定得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得推理来获取某种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得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与列表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得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与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得推理,最后作出正确得判断。 推理得过程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排除法”与“反正法”。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条件与推出得中间结论及时填入表格内。填表时,对正确得(或不正确得)结果要及时注上“√”(或“×”),也可以分别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遗忘或混乱,从而影响推理得速度。 推理得过程,必须要有充足得理由或重复内得根据,并常常伴随着论证、推理,论证得才能不就是天生得,而就是在不断得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得。 例1:四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一人。平时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有一人参加。参加第一次回师得就是小马、小张、小刘、小林;参加第二次会议得就是小刘、小朱、小马、小宋;参加第三次会议得就是小宋、小陈、小马、小张,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没有参加。您知道她们哪两个就是同班得吗? 将条件列在一张表格内,借助于表格进行分析、推理、根据题意,可列表如下: 由上表可知,小马三次参加会议,而小徐三次都没参加,她们就是同一班级得。小张与小朱就是同班得,小刘与小陈就是同班得,小林与小宋就是同班得。 例2小王、小张与小李一位就是工人,一位就是农民,一位就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就是工人?谁就是农民?谁就是教师? 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就是教师,小王不就是农民,小张不就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小升初真题之逻辑推理篇(含答案)

小升初真题之逻辑推理篇 1(首师附中考题) A、B、C、D、E、F六人赛棋,采用单循环制。现在知道:A、B、C、D、E五人已经分别赛过5.4、3、2、l盘。问:这时F已赛过盘。 2 (三帆中学考题) 甲、乙、丙三人比赛象棋,每两人赛一盘.胜一盘得2分.平一盘得1分,输一盘得0分.比赛的全部三盘下完后,只出现一盘平局.并且甲得3分,乙得2分,丙得1分.那么,甲乙,甲丙,乙丙(填胜、平、负)。 3(西城实验考题) A、B、C、D、E、F六个选手进行乒乓球单打的单循环比赛(每人都与其它选手赛一场),每天同时在三张球台各进行一场比赛,已知第一天B对D,第二天C对E,第三天D对F,第四天B对C,问:第五天A与谁对阵?另外两张球台上是谁与谁对阵? 4 (人大附中考题) 一个岛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总说真话的骑士,另一种是总是说假话的骗子。一天,岛上的2003个人举行一次集会,并随机地坐成一圈,他们每人都声明:“我左右的两个邻居是骗子。”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但是一名居民因病未到会,参加会议的2002个人再次随机地坐成一圈,每人都声明:“我左右的两个邻居都是与我不同类的人。”问有病的居民是_________(骑士还是骗子)。 5 (西城实验考题) 某班一次考试有52人参加,共考5个题,每道题做错的人数如下: 题号 1 2 3 4 5 人数 4 6 10 20 39 又知道每人至少做对一道题,做对一道题的有7人,5道题全做对的有6人,做对2道题的人数和3道题的人数一样多,那么做对4道题的有多少人?

预测1 学校新来了一位老师,五个学生分别听到如下的情况: (1)是一位姓王的中年女老师,教语文课; (2)是一位姓丁的中年男老师,教数学课; (3)是一位姓刘的青年男老师,教外语课; (4)是一位姓李的青年男老师,教数学课; (5)是一位姓王的老年男老师,教外语课。 他们听到的情况各有一项正确,请问:真实情况如何? 预测2 某次考试,A,B,C,D,E五人的得分是互不相同的整数。 A说:“我得了94分。” B说:“我在五人中得分最高。” C说:“我的得分是A和D的平均分。” D说:“我的得分恰好是五人的平均分。” E说:“我比C多得2分,在我们五人中是第二名。” 问:这五个人各得多少分? 预测3 A,B,C,D四个队举行足球循环赛(即每两个队都要赛一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已知: (1)比赛结束后四个队的得分都是奇数; (2)A队总分第一; (3)B队恰有两场平局,并且其中一场是与C队平局。 问:D队得几分?

(完整word版)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2道逻辑推理题(含答案) 1.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不超过6公里。因此,如果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公里,它就不是一名世界级马拉松选手。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方法相同?(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早晨有人跑步,则他不是跳远运动员。(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第5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做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动,则晚上也可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启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能启动。 (E)油漆三小时之内都不干。如果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则不是油漆。2.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它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 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下列选项哪个与该错误相类似?(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

3.有一天,某一珠宝店被盗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侦破,查明作案人肯定在甲、乙、丙、丁之中。于是,对这四个重大嫌疑犯进行审讯。审讯所得到的口供如下:甲:我不是作案的。乙:丁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丁:作案的不是我。 经查实:这四个人的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那么,以下哪项才是正确的破案结果?(A)甲作案。(B)乙作案。(C)丙作案。(D)丁作案。 (E)甲、乙、丙、丁共同作案。 4.古代一位国王和他的张、王、李、赵、钱五位将军一同出外打猎,各人的箭上都刻有自己的姓氏。打猎中,一只鹿中箭倒下,但不知是何人所射。张说:"或者是我射中的,或者是李将军射中的。" 王说:"不是钱将军射中的。" 李说:"如果不是赵将军射中的,那么一定是王将军射中的。" 赵说:"既不是我射中的,也不是王将军射中的。" 钱说:"既不是李将军射中的,也不是张将军射中的。" 国王让人把射中鹿的箭拿来,看了看,说:"你们五位将军的猜测,只有两个人的话是真的。"请根据国王的话,判定以下哪项是真的?(A)张将军射中此鹿。(B)王将军射中此鹿。(C)李将军射中此鹿。(D)赵将军射中此鹿。(E)钱将军射中此鹿。 5."赵科长又戒烟了。" 由这句话我们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常识(逻辑学习总体把握) 一、逻辑推理 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 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 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 b假言推理 c选言推理 (2)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 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

第五讲逻辑推理

第五讲:简单的逻辑推理 课前头脑风暴 1、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5天可长满整个池塘。如果在池塘中投入4棵水藻,那么多少天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答: 2、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0天长满整个池塘,那么长满整个池塘一半的水藻的时间是第几天?答: 3、脑筋急转弯:开车的是坐车的儿子,坐车的却否认是开车的爸爸,这是怎么回事? 答: 探索乐园 逻辑推理题不涉及数据,也没有几何图形,只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条件。它依据逻辑汇率,从一定的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来获取某种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和列表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推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排除法”和“反正法”。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条件和推出的中间结论及时填入表格内。填表时,对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结果要及时注上“√”(或“×”),也可以分别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遗忘或混乱,从而影响推理的速度。 推理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或重复内的根据,并常常伴随着论证、推理,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 例1:四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一人。平时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有一人参加。参加第一次回师的是小马、小张、小刘、小林;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小刘、小朱、小马、小宋;参加第三次会议的是小宋、小陈、小马、小张,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没有参加。你知道他们哪两个是同班的吗? 由上表可知,小马三次参加会议,而小徐三次都没参加,他们是同一班级的。小张和小朱是同班的,小刘和小陈是同班的,小林和小宋是同班的。 例2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讲义-第07讲-逻辑推理初步-(含答案)人教版

第八讲逻辑推理初步 【例1】在三只盒子里,一只装有两个黑球,一只装有两个白球,还有一只装有黑球和白球各一个.现在三只盒子上的标签全贴错了.你能否仅从一只盒子里拿出一个球来,就确定这三只盒子里各装的是什么球? 分析与解:可以枚举,一一尝试. 当从贴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出一个球,如果是白球,那么这只盒子一定装有两个白球,于是贴有“两个黑球”的盒子一定装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最后贴有“两个白球”的盒子一定装有两个黑球. 对应的,如果从贴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出一个球,如果是黑球,那么这只盒子一定装有两个黑球,剩下的两只盒子可以同上分析出. 所以,只要从贴有“一黑一白”的盒子中取球即可。 【例2】甲、乙、丙、丁4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李说:“丁是l 号,乙是3号.”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号? 分析与解:如下表,先假设赵的前半句话正确,判断一次;再假设赵的后半句正确,再判断一次. 即甲是1号,乙是3号,丙是4号,丁是2号.所以丙的号码是4号。 拓展训练 要点总结 课堂精讲

有三个人拿着一块金属,第一个人说:“这不是铁,这是锡。”第二个人说:“不对,是铁不是锡。”第三人说:“这不是铁也不是铜。”三人各执一词,最后他们去问一位物理老师。老师听了以后说:“你们之中,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不对,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一对一错,有一个人的两个判断都对。”三个人想了一会儿,终于明白这是一块什么金属。现在你知道了吗? 答案:这是一块铁。由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的谈话可知,这两个人的观点正好完全相反,因此,这两个人中一定有一个人的结论完全正确,一个人的结论完全错误,而第三个人的结论一对一错。由此可得出此结论。 【例3】某参观团根据下列条件从A,B,C,D,E这5个地方中选定参观地点:①若去A地,则也必须去B地;②B,C两地中至多去一地;③D,E两地中至少去一地;④C,D两地都去或者都不去;⑤若去E地,一定要去A,D两地.那么参观团所去的地点是哪些? 分析与解:假设参观团去了A地,由①知一定去了B地,由②知没去C地,由④知没去D地,由③知去了E地,由⑤知去了4、D两地,矛盾. 所以开始的假设不正确,那么参观团没有去A地,由①知也没去B地,由②知去了C地,由④知去了D地,因为A、D两地没有都去,所以由⑤知没去E地. 即参观团去了C、D两地。 【例4】人的血型通常分为A型、B型、0型、AB型.子女的血型与其父母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现有3个分别身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他们的血型依次为O,A,B.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戴着同颜色的帽子,颜色也分红、黄、蓝3种,依次表示所具有的血型为AB,A,0.问:穿红、黄、蓝上衣的孩子的父母各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分析与解:孩子是0型血的父母只能均是0型或A型血,孩子是A型血的父母只能均是A型或AB型血,孩子是B型血的父母只能均是B型或AB型血. 因为现在这些孩子的父母中没有人是B型血,所以孩子是B型血的父母均是AB型血,孩子是A型血的父母只能均是A型血,孩子是0型血的父母只能均是0型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