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壮麟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评价理论应用研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人际 和谐、社会和谐和民族和谐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 “肯定性语篇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PDA)。
• ? “文类”,?“文域” 。
9. 加的夫语法(何伟)
• 难度大。
• 所幸Fawcett在北京科技大学讲学较长时间, 何伟摸到Fawcett的较多底牌。
• 困惑:哪一位的研究更有发展前途? Halliday本人在上面提到的访谈时不愿回答 这个问题。
• 黄国文: “从学术方面看,Matthiessen无 疑是韩礼德最理想的接班人。”而且今天 他还坚持这个观点,“这个猜测应该是正 确的了”。
• 没有向我们提供实证,也不知道他是否经 常出国参加会议与Halliday私下有过讨论?
• 我国很少进入到理论的阶段,以至于在近 六十年中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显得消沉。
• Halliday的四位高足:Ruqaiya Hasan, Robin Fawcett, James Martin 和Christian Mathiessen。
• 对一个好老师的评价应当看他能培养出多 少能超越他的学生。
词语 编码为 ↙
语音(文字)
语义学 体现为 ↙
词汇语法 体现为 ↙
音系学
4。 语调理论(朱珊)
• 系统音系学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主要研究成果 又集中在语调方面。
• 我们对音系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和师资的配备不 足,而这关系到语言学人才的培养。
• 把本学派在音系学方面的发展梳理得很清楚,如 Martin Davies,David Brazil,J.C. Wells,Paul Tench,David Banks,Wendy L. Bowcher等学者的 工作。
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等概念。
• 符号学中的“再现”、“互动”和“构图” 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应。
• 多模态语言学对研究者的要求高,特别是 语言以外的素养。
potential) • ?Matthiessen的“绘图学”(cartography)?的
发展了。
7。 语域和语类研究(姜望琪)
• 比较了Halliday的语境模型和Martin的语境 模型。
• 指出Halliday的情景语境对文化语境的示例 关系显得过于简单,情景语境因素对语义 系统的制约关系尚需进一步完善,Halliday 的语境模型对语类的定位不够确定。
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辛 志英 黄国文)
• 第2章:四个阶段:阶与范畴语法阶段;系统语法 阶段;系统功能语法阶段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阶 段。
• 第3章:普通语言学、适用语言学、社会意义学和 元理论构建。
• 作者解释:本章旨在从语言学模式的角度考察系 统功能语言学在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中,都解决 了哪些语言问题和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 关注音系学教学在外语教学和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后者包括国内学者的探讨性研究。
5。功能句法研究(何伟)
• 旨在明确“功能句法”的由来、研究范围及研 究状况,功能句法研究的重要思想及组织原则, 功能句法范畴及关系,以及功能句法分析的表 示方式等问题。
• “功能句法”与“功能语法”的区别。 • Halliday把“词汇”和“语法”看作是同一层
• 预示语域和语类研究在今后的十年中 的发展.
• 建议: 对Hasan在语类研究方面的工作 谈得少。
• 美国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 Sandra Thompson :“修辞结构理论”的创 始者之一。
• Christian Matthiessen 是Thompson 的学生。
• Fawcett既注重研究语言中属于聚合关系的 意义,也研究属于组合关系的形式;明确 区分意义层和形式层;认为没有必要引入 语法隐喻概念;强调语言行为者的主观能 动性,最终目的是建构一个计算机语言模 式,从而开发一个人机对话系统;
• 关注语言的形式——包括句法范畴、 句法关系等。
• 加的夫学派在国内已形成一支庞大 的研究队伍,令人侧目。
面的两端。 词汇 -------------------------------句法
• 悉尼模式和以Fawcett、Tucker等为代表的 加的夫模式。
• Halliday的三个元功能和Fawcett的八大功能。 • 加的夫学派强调的是功能句法。 • 建议:Fawcett 在攻读博士学位
时有两位导师,先是Halliday, 后为Hudson。Hudson是“词语 法”(word grammar倡导者, 主张新弗斯学派与乔姆斯基生
• 胡:唯Matthiessen最年轻。按中国的标准 最具接班的条件。
2。理论基础和重要概念 (张德禄)
• 对Halliday产生影响的罗常培和王力 • 张: 伦敦大学中文教授 Welter Simon. • 胡: 与高名凯先生的观点极为相近,
• 有关汉语“单音词及复音词”的讨论, • 句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和转换, • 语法形式学和语法意义学的关系, • “位”、“素”之别, • 语言的社会性, • 语法范畴的思想, • 社团方言的分类, • 历时语言学的作用, • “词类”与“词类功能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文) 第十七章 中国的研究情况(王红阳 周先成)
第一部分:前言(黄国文 辛志英)
• 三个基本思想:系统功能语言学 + 研 究现状 + 发展趋势.
• 几乎涵盖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方面 面。
• 编者的包容精神。 • 各章作者体现了老中青三结合. • 编者对有关术语的汉译问题, 编者不求
统一。
第二部分。概况来自百度文库
• 绪论和 1~3章。 • 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 • 传承 • 理论基础和模式 • 主要阶段
1。 绪论:解读“系统功能语言学” (黄国文 辛志英)
• 作者首先采用的方法是对语言学研究中的 两大派——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对比, 给我们以较清楚的、客观的论述。
• 对新兴的认知语言学如果做一个交待将更 全面。认知语言学究竟是形式主义的,功 能主义的,还是第三大派?
)
第六章 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第七章 语域和语类研究综述(朱永生)) 第八章 评价理论研究在中国(王振华 第九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何伟) 第十章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研究的
新发展(李战子 陆丹云) 第十一章 功能语篇分析(曾蕾)
第十二章 功能文体学(刘世生 宋成方) 第十三章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司显柱) 第十四章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杨信彰) 第十五章 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杨才英) 第十六章 语言对比与语言类型学研究(辛志英 黄国
• 作者对该学派在建构上提了两个不 足之处。
• 北航的林允清教授,如果能反映一 些观点更妥。
10。多模态话语(李战子和陆丹云)
• 李战子:评价理论和多模态语言学。 • 2003年:“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
分析”。 • “超文本”(hypertext)与 “多模态”。 • 难度: “新”和“科技含量”。 • 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的概念,还要讨
第四部分。语篇研究
• 第7-10章是关于对语言层次扩展的内容,一是从 语义、句法、语音到语域、语类研究和多模态话 语研究,二是对词汇语法层的扩展(加的夫语法) 或对人际功能的扩展(评价分析)。
• 有重复,但重点是在“扩展”一词。 • 除第10章有关多模态语言学内容外,Martin 和
Fawcett成为中心人物。 • ?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论其他各种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
• 特定模态的意义构建方式和模态间的意义 关系;符号资源的意义分析框架;特定语 类中多模态资源分配方式和研究该语类的 多模态特征;特定生活工作场所中多模态 体现方式;研究符号资源的存在和变化与 社会文化现实的关系。
• 符号意义再现:使用及物性
模式中的主要过程,
• 概念再现:使用了分类过程、
• 多数认知学家自认是功能主义的。
• 我和朱永生教授访谈Halliday。
• 对“系统功能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区分”。
•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系统功能语言 学概论》。
• 作者能注意到两者的差异,即“系统功能 语言学”除包括传统的语法学的研究范围 外,也研究包括普通语言学以及有关语言 的应用、习得、认知、语境、语料库等内 容。这对发展我国本土的语言理论研究很 有启示意义。
• “tenor”“语脉” “基调”, “语旨”。
• “旨”有“用意”和“目的”之意,其合 成词“旨趣”、“旨要”、“旨意”、 “旨在”均能表示有关人际元功能的内容。
• 作者: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1981年初在 英国拿到语言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开设语言 学课程的。
8. 评价理论(王振华)
• Martin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 • 涵盖了赋值、立场、元语篇、言据性
• 从“给”字最初被认为是动词逐渐演 变为介词的语法隐喻观。
• 高 “这本书是我的”; “我的书”。
Halliday和Martin的“名词化”! • 高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经去世,
而Halliday真正出道的时间在六十年代 中以后。
• Halliday: “高名凯的书也要看”。 • 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胡壮麟 北京大学
背景
•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 出版者:外研社 • 主编:黄国文
辛志英 • 待出版
作者
前言(黄国文 辛志英) 第一章 绪论:解读“系统功能语言学(黄国文 辛志英)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重要概念(张德禄) 第三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辛志英 黄国文) 第四章 语调的功能——系统音系学的语调理论(朱珊) 第五章 功能句法研究说略(何伟)
• 希望:对这两个方向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优点:能结合这个学派众多成员的工作进行 讨论,这使我们更能抓住这个学派发展的脉 搏。
第三部分。语言的层次
• 本书第4-6章主要讨论与语言研究 的三个基本层次有关的问题:语义、 句法、语音(音系)。
• 功能音系学 • 功能语法 • 语篇语义学
语言学习 编码为 ↙
等与态度有关的各个方面。
• 今后的发展趋势: 评价意义的走势可能 既不是横向的也不是纵向的,而是一 种凸显的或非线性的,但Martin并没 有深究这些问题。
• 作者建议:研究领域不能仅限于英语语篇,更 应该研究汉语语篇和外汉对比语篇.
• 不仅是文学语篇、科技语篇、新闻语篇、教学 语篇,更应该是法律语篇、医患语篇、政治语 篇、历史语篇等这些常会出现权势和利害冲突 的语篇。
• Martin有关语类和意识形态的观点,但 Martin有关语域的概念需要进一步解释, 关于层面划分也有需要进一步澄清。
• 介绍了非悉尼学派的两个研究传统: 一是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特殊 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 一是以Miller为 代表的“新修辞学”(New Rhetoric)。 秦秀白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八 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三个小 节
• 讨论:向后看还是向前看?
• “社会意义学”和“元理论构建”的论述?
• “结语”: “就语言学模式而言,系统功能 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研究、元理论研究、适 用语言学研究和社会意义学研究几乎是同时 开始的、同时进行的。”“……一个方向的 开始并不意味着其他方向的终止。相反,这 四个方向是一个整体中互为补充的组成部 分。”
成语言学的结合。
6。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 围绕Firth,Halliday和Martin展开。 • 对Firth的影响谈得比较完整。 • 冠名“语篇语义学”而不是“语义学”或“功能语
义学”,直到1992年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谈语 义是离不开语境和语篇的。 • 介绍了Martin的工作,认为他是“第一个深入、全 面阐述语篇语义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并坦率 地承认有关Martin的这一节才“真正进入核心问 题”。 • Martin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今后 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Halliday把他的专著之所以称为“系统功能语法导论。
• “肯定性语篇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PDA)。
• ? “文类”,?“文域” 。
9. 加的夫语法(何伟)
• 难度大。
• 所幸Fawcett在北京科技大学讲学较长时间, 何伟摸到Fawcett的较多底牌。
• 困惑:哪一位的研究更有发展前途? Halliday本人在上面提到的访谈时不愿回答 这个问题。
• 黄国文: “从学术方面看,Matthiessen无 疑是韩礼德最理想的接班人。”而且今天 他还坚持这个观点,“这个猜测应该是正 确的了”。
• 没有向我们提供实证,也不知道他是否经 常出国参加会议与Halliday私下有过讨论?
• 我国很少进入到理论的阶段,以至于在近 六十年中在语言理论研究方面显得消沉。
• Halliday的四位高足:Ruqaiya Hasan, Robin Fawcett, James Martin 和Christian Mathiessen。
• 对一个好老师的评价应当看他能培养出多 少能超越他的学生。
词语 编码为 ↙
语音(文字)
语义学 体现为 ↙
词汇语法 体现为 ↙
音系学
4。 语调理论(朱珊)
• 系统音系学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主要研究成果 又集中在语调方面。
• 我们对音系学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和师资的配备不 足,而这关系到语言学人才的培养。
• 把本学派在音系学方面的发展梳理得很清楚,如 Martin Davies,David Brazil,J.C. Wells,Paul Tench,David Banks,Wendy L. Bowcher等学者的 工作。
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等概念。
• 符号学中的“再现”、“互动”和“构图” 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功能”、 “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应。
• 多模态语言学对研究者的要求高,特别是 语言以外的素养。
potential) • ?Matthiessen的“绘图学”(cartography)?的
发展了。
7。 语域和语类研究(姜望琪)
• 比较了Halliday的语境模型和Martin的语境 模型。
• 指出Halliday的情景语境对文化语境的示例 关系显得过于简单,情景语境因素对语义 系统的制约关系尚需进一步完善,Halliday 的语境模型对语类的定位不够确定。
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辛 志英 黄国文)
• 第2章:四个阶段:阶与范畴语法阶段;系统语法 阶段;系统功能语法阶段和语言作为社会符号阶 段。
• 第3章:普通语言学、适用语言学、社会意义学和 元理论构建。
• 作者解释:本章旨在从语言学模式的角度考察系 统功能语言学在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中,都解决 了哪些语言问题和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 关注音系学教学在外语教学和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后者包括国内学者的探讨性研究。
5。功能句法研究(何伟)
• 旨在明确“功能句法”的由来、研究范围及研 究状况,功能句法研究的重要思想及组织原则, 功能句法范畴及关系,以及功能句法分析的表 示方式等问题。
• “功能句法”与“功能语法”的区别。 • Halliday把“词汇”和“语法”看作是同一层
• 预示语域和语类研究在今后的十年中 的发展.
• 建议: 对Hasan在语类研究方面的工作 谈得少。
• 美国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 Sandra Thompson :“修辞结构理论”的创 始者之一。
• Christian Matthiessen 是Thompson 的学生。
• Fawcett既注重研究语言中属于聚合关系的 意义,也研究属于组合关系的形式;明确 区分意义层和形式层;认为没有必要引入 语法隐喻概念;强调语言行为者的主观能 动性,最终目的是建构一个计算机语言模 式,从而开发一个人机对话系统;
• 关注语言的形式——包括句法范畴、 句法关系等。
• 加的夫学派在国内已形成一支庞大 的研究队伍,令人侧目。
面的两端。 词汇 -------------------------------句法
• 悉尼模式和以Fawcett、Tucker等为代表的 加的夫模式。
• Halliday的三个元功能和Fawcett的八大功能。 • 加的夫学派强调的是功能句法。 • 建议:Fawcett 在攻读博士学位
时有两位导师,先是Halliday, 后为Hudson。Hudson是“词语 法”(word grammar倡导者, 主张新弗斯学派与乔姆斯基生
• 胡:唯Matthiessen最年轻。按中国的标准 最具接班的条件。
2。理论基础和重要概念 (张德禄)
• 对Halliday产生影响的罗常培和王力 • 张: 伦敦大学中文教授 Welter Simon. • 胡: 与高名凯先生的观点极为相近,
• 有关汉语“单音词及复音词”的讨论, • 句型的不同分类方法和转换, • 语法形式学和语法意义学的关系, • “位”、“素”之别, • 语言的社会性, • 语法范畴的思想, • 社团方言的分类, • 历时语言学的作用, • “词类”与“词类功能的联系和区别,等等。
文) 第十七章 中国的研究情况(王红阳 周先成)
第一部分:前言(黄国文 辛志英)
• 三个基本思想:系统功能语言学 + 研 究现状 + 发展趋势.
• 几乎涵盖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方面 面。
• 编者的包容精神。 • 各章作者体现了老中青三结合. • 编者对有关术语的汉译问题, 编者不求
统一。
第二部分。概况来自百度文库
• 绪论和 1~3章。 • 什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 • 传承 • 理论基础和模式 • 主要阶段
1。 绪论:解读“系统功能语言学” (黄国文 辛志英)
• 作者首先采用的方法是对语言学研究中的 两大派——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进行对比, 给我们以较清楚的、客观的论述。
• 对新兴的认知语言学如果做一个交待将更 全面。认知语言学究竟是形式主义的,功 能主义的,还是第三大派?
)
第六章 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第七章 语域和语类研究综述(朱永生)) 第八章 评价理论研究在中国(王振华 第九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何伟) 第十章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研究的
新发展(李战子 陆丹云) 第十一章 功能语篇分析(曾蕾)
第十二章 功能文体学(刘世生 宋成方) 第十三章 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司显柱) 第十四章 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杨信彰) 第十五章 功能语言学与汉语研究(杨才英) 第十六章 语言对比与语言类型学研究(辛志英 黄国
• 作者对该学派在建构上提了两个不 足之处。
• 北航的林允清教授,如果能反映一 些观点更妥。
10。多模态话语(李战子和陆丹云)
• 李战子:评价理论和多模态语言学。 • 2003年:“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
分析”。 • “超文本”(hypertext)与 “多模态”。 • 难度: “新”和“科技含量”。 • 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的概念,还要讨
第四部分。语篇研究
• 第7-10章是关于对语言层次扩展的内容,一是从 语义、句法、语音到语域、语类研究和多模态话 语研究,二是对词汇语法层的扩展(加的夫语法) 或对人际功能的扩展(评价分析)。
• 有重复,但重点是在“扩展”一词。 • 除第10章有关多模态语言学内容外,Martin 和
Fawcett成为中心人物。 • ?Hasan的“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论其他各种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
• 特定模态的意义构建方式和模态间的意义 关系;符号资源的意义分析框架;特定语 类中多模态资源分配方式和研究该语类的 多模态特征;特定生活工作场所中多模态 体现方式;研究符号资源的存在和变化与 社会文化现实的关系。
• 符号意义再现:使用及物性
模式中的主要过程,
• 概念再现:使用了分类过程、
• 多数认知学家自认是功能主义的。
• 我和朱永生教授访谈Halliday。
• 对“系统功能语法”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的区分”。
•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系统功能语言 学概论》。
• 作者能注意到两者的差异,即“系统功能 语言学”除包括传统的语法学的研究范围 外,也研究包括普通语言学以及有关语言 的应用、习得、认知、语境、语料库等内 容。这对发展我国本土的语言理论研究很 有启示意义。
• “tenor”“语脉” “基调”, “语旨”。
• “旨”有“用意”和“目的”之意,其合 成词“旨趣”、“旨要”、“旨意”、 “旨在”均能表示有关人际元功能的内容。
• 作者: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1981年初在 英国拿到语言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开设语言 学课程的。
8. 评价理论(王振华)
• Martin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 • 涵盖了赋值、立场、元语篇、言据性
• 从“给”字最初被认为是动词逐渐演 变为介词的语法隐喻观。
• 高 “这本书是我的”; “我的书”。
Halliday和Martin的“名词化”! • 高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经去世,
而Halliday真正出道的时间在六十年代 中以后。
• Halliday: “高名凯的书也要看”。 • 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
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胡壮麟 北京大学
背景
•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
• 出版者:外研社 • 主编:黄国文
辛志英 • 待出版
作者
前言(黄国文 辛志英) 第一章 绪论:解读“系统功能语言学(黄国文 辛志英)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重要概念(张德禄) 第三章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阶段(辛志英 黄国文) 第四章 语调的功能——系统音系学的语调理论(朱珊) 第五章 功能句法研究说略(何伟)
• 希望:对这两个方向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优点:能结合这个学派众多成员的工作进行 讨论,这使我们更能抓住这个学派发展的脉 搏。
第三部分。语言的层次
• 本书第4-6章主要讨论与语言研究 的三个基本层次有关的问题:语义、 句法、语音(音系)。
• 功能音系学 • 功能语法 • 语篇语义学
语言学习 编码为 ↙
等与态度有关的各个方面。
• 今后的发展趋势: 评价意义的走势可能 既不是横向的也不是纵向的,而是一 种凸显的或非线性的,但Martin并没 有深究这些问题。
• 作者建议:研究领域不能仅限于英语语篇,更 应该研究汉语语篇和外汉对比语篇.
• 不仅是文学语篇、科技语篇、新闻语篇、教学 语篇,更应该是法律语篇、医患语篇、政治语 篇、历史语篇等这些常会出现权势和利害冲突 的语篇。
• Martin有关语类和意识形态的观点,但 Martin有关语域的概念需要进一步解释, 关于层面划分也有需要进一步澄清。
• 介绍了非悉尼学派的两个研究传统: 一是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特殊 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 一是以Miller为 代表的“新修辞学”(New Rhetoric)。 秦秀白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二十世纪七、八 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三个小 节
• 讨论:向后看还是向前看?
• “社会意义学”和“元理论构建”的论述?
• “结语”: “就语言学模式而言,系统功能 语言学的普通语言学研究、元理论研究、适 用语言学研究和社会意义学研究几乎是同时 开始的、同时进行的。”“……一个方向的 开始并不意味着其他方向的终止。相反,这 四个方向是一个整体中互为补充的组成部 分。”
成语言学的结合。
6。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 围绕Firth,Halliday和Martin展开。 • 对Firth的影响谈得比较完整。 • 冠名“语篇语义学”而不是“语义学”或“功能语
义学”,直到1992年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即谈语 义是离不开语境和语篇的。 • 介绍了Martin的工作,认为他是“第一个深入、全 面阐述语篇语义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并坦率 地承认有关Martin的这一节才“真正进入核心问 题”。 • Martin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今后 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Halliday把他的专著之所以称为“系统功能语法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