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研究文献的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力转移研究文献的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
格式
劳动力转移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力迁移和人口流动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社会现象以及理论界研究和讨论的一个热门题目。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在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在产业方面,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在地域方面,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不可逆的、长期的阶段性进程。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初目的就是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所有国家经济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也有社会意义。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流转向城市流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农业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引起了全社会劳动力配置结构的变化,而且也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积极影响。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目标的实现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充分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充分理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作用,并发现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为农村发展事业提供更合理的理论基础。
二、国外研究现状
农村劳动力转移始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1、拉尼斯一费景汉的发展阶段理论2、托达罗的乡村一城市劳动力转移模型3、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模型、斯塔克相对经济地位地位变化假说等。他们都是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侧重于分析相对经济因素在人口迁移中的作用。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劳动力转移研究文献的毕业论文及文献综述范文格式及论文
下载请浏览)
1[美]威廉·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学》,中译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2Gustavranis and John C.H.Fei,1961,A Thero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NO.4.
3[美]迈克尔P·托达罗:“欠发达国家劳动力迁移模式和城市失业问题”,《美国经济评论》,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