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人才强企业——兖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编制人力资源规划。分类统计过去五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对员工结构、人才引进、员工流出的数量及类型、人均劳动生产率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编制兖矿集团五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制定年度员工招聘、人才引进、员工退出、员工调配计划。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编制,促进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了人员结构,保证了战略资源开发和支柱项目建设的人才需求。
1、推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集团公司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按照责任分工,与班子副职签订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通过考核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和单位民主测评、上层考核、单位互评等环节,对公司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四好班子”,兑现年薪。对考核优秀等级的领导干部,提高年终奖励,并纳入后备干部范围进行重点培养管理。
兖矿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不仅重视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还大力倡导“创新、贡献、忠诚、协作”的企业价值观,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企业内部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机会、创新条件、搭建舞台、拓展空间。
5、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一是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培育工作学习型、生产智慧型、知识创新型职工队伍。二是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培育技术明星、岗位能手和安全标兵,多次在全国和省市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8832人获得山东省高级工、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近年来,兖矿集团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公司确立了“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战略,紧紧抓住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等环节,努力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效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
4、强化基层业务骨干培训。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区队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选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编写的《企业班组长培训教程》为培训教材,精选提炼了与区队、班组建设紧密相关的七个方面的内容为培训重点,同时编写培训手册,严格培训规定,规范培训行为,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基层区队、班组长的成功培训,提高基层区队长、班组长的工作方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增强了安全生产的现场组织指挥管理能力和车间(区队)管理水平。两年来,共计培养区队、班组长1263人次。
4、实行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对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晋升一至二档技能工资;对在岗聘任的高级技师、技师每人每月发放150元、100元特殊津贴。同时对取得职业技能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在岗人员每人每月发放50元津贴。
5、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2006年,兖矿奖励国泰化工公司的科技人才120万元,奖励兖矿鲁南自主研制的科技成果,最高奖金达30万元。
2、创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创新完善企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有效推行专业技术人员竞争上岗,破除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能高能低、优胜劣汰。同时在岗位工资制中,设立专业技术系列,突出技术要素在工资分配中的地位,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通道。
3、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操作技能人才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998年成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巩固提高,适当鉴定”的原则,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大软硬件设施建设,组织编制51个工种的培训教材,购置专用鉴定设备几十台(套)。目前技能鉴定站拥有32个鉴定基地、287名素质优良的考评员。
2、实行特人特薪工资制。对引进的特殊紧缺专业人,建立薪金特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协商,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和工作目标,依据知识的社会价值和研发人才的市场工资价位等确定待遇,根据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计发报酬。
3、实行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津贴制度。坚持每三年举办一次职工岗位技能比武大会,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对技术技能突出者实行重奖。对从事基础工作、关键岗位和艰苦行业的技术人员实行倾斜分配政策。2005年以来,对评选出的770名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每月给予500元到3000元的特殊津贴,
四、创新人才分配机制,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1、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遵循“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岗位工资以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岗级,体现了岗位基本价值,保证了工资分配的内部公平性;参照劳动力市场价位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和岗级分配关系,使工资分配逐步与劳动力市场价位接轨,体现了外部公平性;报酬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强化了工资分配激励功能;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岗位业绩捆在一起,使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便于职工能动性的发挥。
五、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公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集团公司每年到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学等十几所高校举办招聘会,给予来集团公司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安家费”等多项优惠政策。2005年以来,共引进3046名本科以上毕业生,为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
2、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一是借智借脑。近几年来,兖矿先后从国内外引进煤化工专家11人、电解铝专家15人、金融专家2人、博士后7名。二是通过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技术攻关等方式,培养博士6人、硕士97人,并以博士后工作站为载体,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2、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库。全面采集技术技能人才信息资料,建立“兖矿集团技术技能人才信息库”,掌握集团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基本状况,为公司重点建设项目和攻坚克难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通过技术交流、协作、讲座、培训、技术表演等形式,为技术人才创造学习机会,提升技能等级,展现技术魅力。
3、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坚持制度创新,建立完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制度》、《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职工岗位技能比武办法》、《技术技能人才业绩考核办法》、《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兖矿集团特色的人才管理体系,构建了人才吸引、留住、考评、晋升的健康发展平台。
3、引导人才内部流动。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引导和鼓励人才的有序流动。缺员岗位一般都通过内部人才市场面向全公司公开招聘,人才资源在公司各二级单位间实现了共享;不定期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交流调整,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专业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岗位,经有关部门同意后进行交流调整;特殊专业人才根据工作需要不受限制,自主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
二、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人才能力素质
1、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一是“走出去”学习。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到清华、复旦等高校脱产学习,110名领导干部取得博士、硕士学位;二是“请进来”培育。聘请南开大学、中国矿大等院校专家教授到公司授课,与南开大学联合举办兖矿EMBA班,37名同志获得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委托华东理工大学举办79人参加的化工专业硕士班。三是培养内部“泰山学者”。“十五”以来,兖矿集团通过出国培训、举办国际职业经理高级培训班等形式,培养高层管理人员1190人。
4、开展人才调整交流。在保持领导班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岗位性质、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调整,并将交流与每年开展的中层管理人员学习整顿结合起来。通过横向交流、纵向交流、互补交流和培养交流,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了不同岗位、不同环境的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同时推动了人员的新老交替,促进了经营管理队伍年轻化,提高了队伍素质,增强了队伍活力。
2、开展中层管理人员培训。一是对年度考核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每年选派30余人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学习。二是与高等院校合作,每年参加两期工商管理培训班。三是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或不定期开展短期教育培训。“十五”以来,培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1634人次。
3、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一是提升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定期举办采煤技术新工艺、矿压与支护等专题培训班,外出研修交流120人次,聘请专家讲课30余次。二是开展”订单式”培养。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加快培养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十五”以来,培养采矿工程、地质测量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522人。三是通过到科研院所招聘、项目合作等形式,培养煤化工、煤电铝等专业急需人才。成立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公司,引进13名高级研发人才。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产业经济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65人参加学习并全部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