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全面解读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全面解读“十八大”报告中有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十七大报告分别只有12处和两处),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

那么,何为生态文明呢?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作物质基础,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为核心理念,以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根本目标,进行实践探索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一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次响亮发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使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大大“升格”。

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升华,复合生态系统的整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化。

其中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建设也不是平行的,生态文明是神态,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形态,前者是纲,后者是常,需要将神融入形,纲贯穿常,合纵连横、潜移默化。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的内涵从过去只注意生物生态、污染生态上升到科学前沿的人类生态、社会生态,上升到生产关系、消费行为、体制机制、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的高度,上升到为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穿针引线、合纵连横的高度。

这也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认识更加深刻的结果。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

“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引起的较远的自然后果。

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人们就越是不仅再次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而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4页)20世纪后半叶以来,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从德班到刚刚落幕的多哈,历届气候大会的召开足以见证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潮流。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8%,几乎是同期世界发达国家的3倍,但由于我们实行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靠的是高消耗、高投入,是以付出巨大环境资源代价换取的高增长。

因此,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从资源瓶颈的情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
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

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
亿亩红线2010年,我国石油、铁矿石、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在风险日益加大。

由于我国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对耕地、石油、天然气、淡水、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投入产出的效率不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

从环境污染状况来看, 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氨氮排放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全国大江大河有近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劣V类水体水质,90%的城市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

2011年,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有11%的城市超标,城市大气环境以可入肺颗粒物(PM 2.5)污染为主的混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截至2011年底,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140.6万吨,综合利用量仅有199757.4万吨,其中还包含很大一部分是利用往年的贮存量。

再次,生态文明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保障。

最近几年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每年都在快速递增。

特别是今年四川省什邡市的百亿元钼铜项目、江苏省南通启东的王子制纸排海工程项目和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的PX项目因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纷纷遭到群众抗议。

这些事件最后皆以政府宣布放弃项目的建设告终,这对政府的公信力
造成很大的损害。

由此可见,如果任由目前的生态危机继续下去,将增加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不但会殃及子孙后代,而且将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

最后,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生态环保规律和执政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执政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具有远见卓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的历史总结,也是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理性深化。

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十八大报告所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中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会更加严重。

从整体看,中国还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仅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
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是我们发展
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形势。

建设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老百姓基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会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会呈现出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趋势转变。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

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才会引起如此强烈而广泛的共鸣。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再仅仅是一种指导观念,今后还将成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到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从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到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展望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将更加尊重自然规律,更加依靠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制度保障,更加重视全民参与。

一个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文化传统,又对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深刻省思的民族,必将在现代化之路上激发出强大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力!
什么是“美丽中国”?那就是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生态平衡。

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就一定会建设成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让人耳目一新。

我相信,这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谁不希望自己工作和居住的环境舒适优美一些?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也需要全社会形成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氛围。

总之一句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一棵树好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

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

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和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迅速掀起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潮,走向更加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美丽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