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椒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崔俊,李孟楼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及香料植物,国内对花椒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涉及范围包括花椒的果皮、皮刺、种子和叶。
花椒果皮含挥发油、生物碱和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用于调味品精制、精油的提取、药用及挥发油的杀虫杀菌剂的开发;花椒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主要生产食用油、涂料、生物柴油及α亚麻酸等。
花椒叶和嫩芽含芳香油、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主要用于食用、药用。
关键词:花椒;果皮;皮刺;种子;叶;开发利用
收稿日期:2007-12-04 修回日期:2007-12-13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部分内容(2005AA001260);林业科技支撑计划子专题(2006BAD08A113-1)。
第一作者简介:崔俊(1981-),女,博士生,研究方向森林害虫防治。
通讯作者:李孟楼,男,教授。
E 2mail:L i m engl ou@
花椒(Z 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 m .)属芸香科植物,原产我国。
花椒果皮是香精和香料的原料,种子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油饼可用作肥料或饲料,叶可代果做调料、食用或制作椒茶;同时花椒也是干旱半
干旱山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1]。
全世界约有花椒属植物250种,我国有34种14变种,栽培区基本属于贫困地区。
我国春秋时期就开始利用花椒的果实
和嫩叶作调味品[2]
,汉朝开始栽培花椒。
1980年开始花椒研究,产品基本是原料型的干花椒和花椒粉;1992年我们才开始进行花椒精(花椒油树脂)的提取、花椒油的利用、芳香精油等开发。
国外除利用中国花椒作调味品外,还开发了药用杀菌、治疗创伤的药剂,及用于食品、化妆品生产的植物源香精和香料等;1960年前后日本从我国收集了大量的珍贵种质资源,印度也建立了相关的花椒研究机构,培育了多个新品种。
1 果皮的利用研究
干花椒果皮含挥发性芳香油(即精油)2%~5%,是调味剂和制作香料的廉价原料,1kg 花椒精油的生产成本不到500元;从干花椒中提取调味素(油树脂),并进行改型使之成为新的调味剂,既可通过深加工增值又增加了新型的食品调味剂;干花椒本身含有抗菌消炎和抗癌成分,国外生产的产品已用于临床。
1.1 花椒果皮的成分1.1.1 花椒果皮的挥发油邱琴等从山东济南产的花椒精油中鉴定出了36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从河南衡水产
花椒中鉴定出了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4%以上;并认为产地不同,花椒挥发油的含量和成分有很大的差异,挥发油在放置后,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如可生成对伞花烃等;挥发油是花椒中的主要香气成分,花椒在后熟过程中其挥发油的含量一般在017%~9%间
[3]。
从挥发油中分离出的主要组分为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及环氧化合物类等。
路纯明等从花椒乙醚萃取物中共分离出近80种化合物,并初步鉴定出26种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其中24种为萜类化合物,这26种化合物占其总量的75155%;按相对百分
含量比较,含量较高的是β-水芹烯(12197%)、柠檬烯(11177%)、β-月桂烯(11157%)、4-守醇(8151%)、
β-蒎烯(3180%)、顺-β-罗勒烯(3148%)、
α-萜品醇醋酸酯(2159%)、里那醇(2109%)[4]。
1.1.2 花椒果皮的生物碱、酰胺、香豆素类
早在1913年,日本学者村山义温等就分析了日本产花椒的醚溶性浸出物,指出其辣味成分为山椒醇(sanshool )。
陈素珍等对从花椒果皮中分离得到了5种结晶和一个白色固体,结晶Ⅰ为香草木宁kokusagi 2nine,结晶Ⅱ为菌芋碱ski m m ianine,结晶Ⅲ为合帕洛
平Hap l op ine,结晶Ⅳ为2′-羟基-N -异丁基(反式2,6,8,10)-十二烷四烯酰胺2′-hydr oxyl 2N 2is obytyl -[2E,6E,8E,19E ]2dodecatetraena m ide,结晶Ⅴ为脱肠
草素herniarin,白色固体为廿九烷n 2nonacosane [5]。
Xi ong Q B 等[6]
、美国的Chen I S [7]
、泰国的
Buns ong K H 等
[8]
也对花椒果实、精油的化学成分和
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花椒中的生物碱有菌芋碱、香草木宁、和帕洛平、青椒碱等。
其中青椒碱是第一个从花椒属植物中发现的4-喹啉酮类生物碱。
刘锁兰等研究表明,品种、
产地不同的花椒中的生物碱含量有明显的差异,青椒
中菌芋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增加但放置1a 后含量明显降低,青椒碱的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放置1a后含量无变化[9,10]。
花椒属植物中的酰胺大多为链状不饱和脂肪酸
酰胺,脂肪酸酰胺是花椒麻味的主要来源。
付陈
梅[11]、孙小文[12]、Tirillini B[13]、陈素珍[5]等从花椒
中分离出的酰胺类物质有花椒素、异花椒素、双氢花
椒素、四氢花椒素、α-山椒素、脱氢-γ-山椒素、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γ-山椒素、2′-羟基-N-异丁基-2,4,8,10,12-十四烷五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4,8,11-十四烷四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6,8,10-二十二碳四烯酰胺、2′-羟基-N-异丁基-2,6,8,10-十二烷四烯酰胺等。
花椒中的酰胺一般可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HP LC 得以分离。
香豆素是邻羟桂皮酸的内酯,具有芳香甜味。
花
椒中的香豆素主要有简单香豆素类和吡喃香豆素类,
包括香柑内酯、脱肠草素、7-羟基-甲氧基香豆素等。
香豆素在植物体内低浓度时刺激发芽和生长,高浓度
时则抑制发芽和生长;在动物体内有抗菌、松弛平滑肌、抗凝血等作用[5,14]。
1.1.3 花椒果皮的其他物质
花椒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甾醇、木脂
素等,如槲皮素-3-鼠李糖甙、金丝桃甙、薇甘菊素、棕
榈酸、亚麻酸、油酸、β-谷甾醇、二十九烷等。
段世清
等研究了花椒的有机成分和无机元素并指出,花椒中
不但含有多种有机成分,而且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Ca、Fe、Zn等多种无机元素;花椒中也含有微量的Pb、A s、Hg等有毒元素,但其含量低于食品卫生规定
的标准[15]。
1.2 花椒果皮的食用
花椒果皮虽然是我国的传统调味品,但长期所使
用的产品没有多大的改观,使用最多的是加工成粉
末状调味料。
这些固体料的使用,除了给饮食行业及
家庭带来了很大不便外,粉末状辛香料还有不足取的
品质,其表现为:(1)经显微镜检查,存在大量细菌,
混有其他杂质及灰尘;(2)有效成分利用率低(仅25%),香气质量和香气强度不稳定;(3)在湿度大时,存放6个月后香气损失50%,并易霉变;(4)为加
香产品带来不佳的外观,并在加香产品中分布不均,
局部过干辛辣;(5)体积比油树脂大数十倍,贮存及
运费高。
而油树脂却相反具有许多优点:(1)符合严格的卫生要求;(2)有效成分利用率达95%;(3)久贮不变质;(4)能均匀分布在加香食品中,外观典雅;
(5)产品体积小,仓储运输费用低。
因此,变辛香料使用固体为使用液体油树脂、精油是适应食品工业、快餐食品业的需要。
我国进行的研究主要如下:
1993年北京科技协作中心精细化学分部申请了“提取花椒果皮中香料成分的新工艺”专利(申请号93103853·7),该工艺利用复合香料成分与食用酒精、油和味素等可配制成风味各异的液体、固体烹饪调料,也可与底漆配制成防蛀涂料。
1996年李孟楼教授和马希汉采用低温提取技术,提取出了香辛、麻味成分,用植物油调和制成了花椒调味油,同时还分析了花椒提取物和调味油的理化常数[15],2000年进一步提取了高浓缩型花椒油素,提取率达到10%[16]。
2003年王志民等将花椒油树脂改制成了微胶囊[17],同一年金敬宏等人用阿拉伯胶、麦芽糊精及大豆蛋白作为壁材,研制了新型花椒油树脂微胶囊产品。
1.3 花椒果皮挥发油的防虫和杀菌作用
花椒杀虫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仓储害虫的研究。
GE X S等报道花椒精油对麦蛾S itotroga cerea lel2 la具有明显的拒食及抑制产卵作用[18]。
Dube S等研究了花椒精油的抗菌性和昆虫的驱避活性[19]。
蒋小龙等报道花椒精油对玉米象S itophilus zea m ais Motschulsky 成虫有较强的驱避性,其单体活性依次为α-蒎烯>花椒精油>β-蒎烯,当精油浓度>0115mL/mL时对成虫、幼虫、卵具明显的熏杀作用[20]。
路纯明等测试了各分离组分对杂拟谷盗成虫的致死作用,认为花椒挥发油杀虫活性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和里那醇,并认为这两种活性成分对杂拟谷盗的毒力比农药马拉硫磷和凯安保强[21];刘佳云等进行的相同研究表明,里那醇杀虫效量最佳,β-水蒎烯次之[22]。
谷艳芳等对赤拟谷盗进行驱避研究表明,72h后012mL/mL的花椒精油提取物的平均驱避率为72%[23];李取华等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对该虫的幼虫、蛹、成虫均具有显著的活性熏蒸作用[24]。
杨石城等研究表明用5mL/kg剂量,可抑制四纹豆象卵的孵化或阻止成虫产卵,防效达100%,有效期可达300d[25]。
庄世宏、李孟楼的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对害虫有拒食、熏蒸、触杀等多种作用方式,其作用机理多样,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花椒精油熏蒸作用强烈,杀虫谱广,对农作物害虫小菜蛾、粘虫,对林木害虫毒蛾、苹掌舟蛾、中国绿刺蛾等均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尤其是对抗药性很高的
小菜蛾,其LC
50
值仅为617491μl/L[26]。
曲霉和青霉是储粮霉变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蒋小龙等研究表明,花椒精油及部分单体对7种储粮曲霉与青霉抑菌效果明显,015μl/c m3剂量的精油或被单体均可抑制霉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27]。
S. dube等研究了花椒精油对2种黄曲霉的作用效果,剂量为210×103μl/L时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在1010×10m3μl/L时具有杀菌活性[28]。
Y oung S H等还研究了花椒对导致食物酸败的微生物的抑制效果[29]。
上述研究证明,花椒精油具有较强的杀菌、驱避和杀虫活性,如将其与气味缓释装置相结合,是家庭储粮较为理想的保护剂,也可制成新型的空气清新剂。
1.4 花椒果实的药用
花椒入药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本草纲目》等中均论述,花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温、止痛、杀虫、解鱼腥毒功效,可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竟呃、咳嗽、气逆、风寒温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痤疥等症,其疗效主要成分是花椒精油。
花椒浸液能可逆地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和降低神经干的兴奋性,产生局部麻醉作用,20%挥发油有类似5%普鲁卡因的局麻作用。
Andress等研究表明花椒具有驱除肠内寄生虫的作用,花椒油中的驱蛔脑ascaridole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驱虫剂,花椒中的α-山椒素(α-sanshool)对蛔虫有致命的毒性[30];花椒氯仿提取物对疥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短暂的麻醉作用[31]。
花椒中的酰胺类物质在体外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如许青媛等证实花椒和青椒的粗提物均使大鼠实验性体内血栓的形成延迟[32]。
花椒中也含有抗癌活性物质,如Barret已从花椒中分离了对癌细胞逆转录和DNA聚合酶活力有较高的抑制能力的苯丙菲啶类生物碱即花椒宁碱[33]。
因此,花椒作为一种药用资源同样也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 皮刺的利用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栽培花椒只重视其水土保持、果皮的食用和药用意义,国外对其皮刺进行了不少研究。
1985年J.Phar m.Phar macol等研究了花椒皮刺中的酪氨酸衍生物[34],Akande,J A等对花椒皮刺提取物对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进行了研究[35,36],Sook I M等研究了花椒皮刺提取物的抗氧化性[37],K wang D M等对利用花椒皮刺抑制朝鲜泡菜产生发酵的作用进行了研究[38]。
由于花椒皮刺的化学活性成分与花椒叶的含量相差不大,而皮刺相对于椒叶不易获得,且取皮刺对花椒树的伤害较大,因而国内几乎未进行研究。
3 种子的利用研究
花椒籽是花椒果皮生产中的主要副产物,其理论产量是花椒果皮的120%,但长期以来一直未被充分利用,在产地大量的花椒籽被当作燃料或肥料,甚至被当作废物丢弃。
我国的花椒籽产量达60万t,合理开发和利用花椒籽已迫在眉睫。
3.1 花椒种子的主要成分
花椒籽含油量在25%~30%,出油率22%~25%,花椒籽可供食用和工业用。
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花椒籽的化学组成及其油脂的脂肪酸成分作了详细的研究,并界定了它的主要应用范围,但关于花椒籽的深加工的研究报道很少,可能的原因是国外花椒种植较少,传统工艺提取的花椒籽油炼耗大、油品质差,而采用较先进设备如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等成本则太高。
国外进行的研究包括,韩国学者Choi S H等研究了花椒种子油的理化特性[39],Y oon H K等分析了中国花椒种子中的脂肪和蛋白质成分[40],美国学者Ah mad F等报道了花椒种子油中含有棕榈酸[41],Venkatacha2 la m S R等也研究了花椒种子油的成分[42]。
从文献上看,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据李孟楼教授分析,花椒籽含有2711%的油脂、1817%的粗蛋白、30123%的粗纤维(外壳)、8%~12%的蜡质[43](外壳中),和10%左右的水分、灰分及挥发物等[44]。
以上各组分含量常因花椒的品种、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别。
花椒籽油中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 UF A),即α-亚麻酸(α-L inolenic acid,ALA,17137%~24113%)和亚油酸(L inoleic acid,LA,25127%~32164%)及25127%~31137%的油酸,这3种主要脂肪酸总量可达57155%~87191%[43];含有9191%~22102%的棕榈酸(软脂酸),以及少量的棕榈油酸和硬脂酸(4%~10%)。
李孟楼教授等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认为还含有0123%~0137%的十七碳烯酸,但不含花生四烯酸;在对酸败、碱炼、脱色、脱蜡等处理的花椒籽油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后认为,花椒籽油的酸败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氧化所致,碱炼、脱蜡、脱色处理对其脂肪酸组分的比率影响不大。
花椒籽中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磷脂、矿物质及维生素E等成分,其脱脂的花椒种仁中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达63141%),其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成分齐
全;人体必需氨基酸(E AA)与大豆相比,除赖氨酸较低(1185mg/100g,大豆2175mg/100g)外,其余的含量均高于大豆,是一种较完全的蛋白质资源,可作为鸡、猪等的饲料使用。
李孟楼教授等对精制后的花椒油行进分析表明,花椒籽油中含有钠、钙、钾、镁、铁、锶、锰等13种矿质元素,其中,Na、Ca、K、Mg含量很高,Fe、Zn、Sr、Mn较丰富,重金属元素铅(Pb)、镉(Cd)的含量远低于食用卫生标准[44]。
3.2 花椒籽食用油的利用研究
利用花椒籽生产食用植物油是我国需要解决的花椒产业中的问题之一,但由于花椒籽粗油酸值高、蜡质多、色泽深等,难于精炼、炼耗大,很难形成工业化生产。
种子质量的不同花椒籽油酸值的变动范围很大(115~70mg K OH/100g)[43]。
造成花椒籽油酸值高的主要原因包括:(1)花椒果实未成熟即采收,致使脂肪酸还未能在酶作用下与甘油完全合成脂肪;(2)采摘后的果实在阳光下曝晒,致使部分脂肪在高温或解脂酶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了游离脂肪酸(FF A)[44]。
所以,花椒籽的质量(成熟度、水分含量、贮藏条件等)是影响花椒籽油酸值高低的重要因素。
花椒籽外壳中除含有油脂和较多的FF A外,蜡质含量很高,而花椒种仁中则基本不含蜡质;花椒籽油中的蜡质和色泽的主要源于其种子的外壳,但采用热榨取油时因蛋白质分解形成的褐色物质也能增加花椒油的色泽[43]。
所以,在食用花椒籽食用油的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善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工艺,降低花椒籽油的酸值和减小炼耗。
为此,李孟楼教授设计了“立式刮栅型花椒籽脱皮机”及溶剂浸提法生产花椒种子油及精炼的新工艺技术,解决了花椒籽油碱炼、脱蜡、脱色等生产技术问题,同时根据花椒籽油的理化特性,参照食用油的质量标准及常规检测设备和技术,制订了花椒籽食用油的生产质量标准。
3.3 花椒籽油生产涂料(油漆)
花椒种子油主要由231197%油酸、341514%亚油酸、301196%亚麻酸所组成,在空气中易氧化聚合形成坚硬的膜层,其特性近于梓油而优于豆油,可代替其他植物油生产醇酸树脂、氨基树脂、还氧树脂、有机硅树脂。
李孟楼教授研究表明,花椒油具备了作为涂料基料的良好理化特性,并提出了利用花椒籽油作为一般及高档涂料基料油时的处理方法[45]。
因此,在花椒种子油尚未找到其他增值性更好的用途时,与其他植物油相比是该油脂是生产涂料时廉价而质优的原料。
3.4 花椒籽的其他用途
花椒籽油碘值较高,可用来生产肥皂、磺化油、润滑油等化工产品。
刘祥等将花椒籽油分别与浓硫酸、无水甘油和丙二醇反应,生成了3种改性产物,并对其分散、乳化及增溶能力和减阻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46]。
史俊等将花椒油进行皂化处理,对其产物的表面张力、起泡性及与煤油的乳化性等做了研究,认为可以作为表面活性剂而应用于石油开采。
梁芳珍等采用相转移法从花椒籽油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皂脚中制备了壬二酸,壬二酸可广泛应用于油墨、增塑剂、防腐剂和设备清洗剂等。
另外,胡兆农等研究了花椒籽油与氰戊菊酯防治蚜虫效果,结果表明花椒籽油对蚜虫种群的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对氰戊菊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47]。
此外,杨芳霞等研究发现花椒籽油可用于碱催化法合成生物柴油的原料[48]。
花椒籽油中含有90%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通过采用尿素包合法或超临界CO
2
萃取等方法,对花椒籽油中的a-亚麻酸进行富集或分离提纯,生产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高纯度a-亚麻酸制剂[44,49]。
4 叶和嫩芽的利用
花椒叶也是我国的传统蔬菜和香料,在花椒果实成熟后采集椒叶一般不影响来年的结果和生产,在发展花椒时开发和利用花椒叶同样也具有市场发展潜力。
4.1 花椒叶及嫩芽的成分
1992年樊经建分析了花椒叶芳香油的成分,分离出了15种化合物,其中香叶烯和α-葑烯等十种是其主要成分,占总含量的9912%[49]。
在国外,美国的学者Chagonda L等也对花椒叶挥发油的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50],Koji m a H等对日本花椒叶的芳香物质和糖苷的形成进行了研究[51],Yin W等还研究了日本花椒嫩叶和绿果中的挥发性芳香物[52],Ki m J H等还对花椒叶油中的调味物质进行了分析[53]。
邓振义等测定了花椒嫩芽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每千克干燥花椒嫩芽中含蛋白质8713g、碳水化合物2111g、纤维素1518g、脂肪8141g、胡萝卜素17916mg、维生素B11123mg、维生素D34167μg,矿质元素钙、铁、磷含量分别为933、73、1700mg;所含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244178g、占24148%,其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丝氨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1318%、1018%和818%;花椒嫩芽中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钙、磷、铁含量分别是香菇的518、211、216、
1117、414、1014倍,氨基酸含量是蕨菜的1319倍[54]。
4.2 花椒叶及嫩芽的食用
花椒的嫩芽、嫩叶具有独特的麻香味和丰富的营养,历来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木本芽菜,近年来又新开发出了温室花椒种苗菜。
但对老花椒叶仅孙钦航等进行过椒叶粉的加工利用研究[55]。
张蕾纯等报导,如果利用1a生花椒苗木,采用冬季日光温室囤栽和夏季遮阳网栽培,基本可以保证花椒芽的周年供应;但采用传统方法栽植花椒,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花椒芽、且产量低,难以形成大批量的商品供应市场,而利用花椒种子直接生产芽苗菜,则能解决花椒芽苗菜的批量生产问题。
王海燕等报导,日光温室生产的花椒种芽菜颜色鲜绿、质地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清洁无污染;且生产周期短、管理方便、风险小、经济效益高[56]。
一般1kg花椒种子可生产芽苗菜115~3kg,花椒芽苗菜的售价在100~160元/kg,效益可观[57]。
花椒叶也可药用,1991年李克坤进行了用花椒叶的水提取液治疗顽固性创面研究,认为花椒叶提取液的化学成分与果皮近似,有抗菌作用,液中也含有一定的油性物质,对创面有保护作用,可防止干裂、利于止痛、减少局部炎性刺激、使创面分泌物减少,利于降压、使外周阻力下降,局部供血增加,对创面愈合有利[58]。
5 讨论和建议
(1)我国是花椒的主要生产国,栽培面积达167万h m2,年产干花椒20万~40万t,年产值30亿元。
花椒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地方区域特色农林支柱产业。
花椒的干、枝、叶、果、子均可利用,是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八大香料、油料树种之一。
我国学者对花椒的成分和深加工技术虽然已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开发了部分新产品,但总体利用水平还不高,发展缓慢的产业化步伐已成为制约我国花椒产业发展、和产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重大障碍。
(2)在花椒开发利用研究方面,我国应开发适合国内外市场的高附加值花椒产品,特别是花椒在医药、农药、化工、油料等领域的研发;加强花椒籽及其籽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比如合成生物柴油、富集a-亚麻酸等;培育龙头型花椒加工企业,全方位提升我国花椒加工及新产品的市场化能力,最终彻底改变以生产和销售原料为主的花椒产业的落后局面。
参考文献
[1]史劲松,顾龚平,吴素玲,等.花椒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5):6-8.
[2]曾京京.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J].中国农史,2000,19
(4):68-75.
[3]邱琴,崔兆杰,刘延礼,等.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2MS分析
[J].中药材,2002,25(5):327-329.
[4]路纯明,张小麟,赵英杰,等.花椒乙醚萃取物的成分分析[J].郑
州粮食学院学报,1996,17(4):70-73.
[5]陈素珍,薛智.花椒果皮中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5,16
(4):146-148.
[6]Xi ong Q B,Shi D W,Yama mot o H,et al.A lkyla m ides fr om pericar p 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J].Phyt oche m istry(United Kingdom), 1997,46(6):1123-1126.
[7]Chen I S,W u S J,Tsao I,et al.Che m ical and bi oactive constituents
fr om Zanthoxylum sium lans[J].Journal of natural p r oducts(US A), 1994,57(9):1206-1211.
[8]Buns ong K.Extracti on and chem ical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 fr om Zan2
thoxylum budrunga[J].Science Journal.Faculty of Science Kasetsart Univ(Thailand).W arasan W itthayasatMo Ko,1984,3(3):12-22. [9]刘锁兰,魏璐雪,王动,等.青花椒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
1991,26(11):836-840.
[10]刘锁兰,魏璐雪.两种药用花椒挥发油的分析[J].中国中药杂
志,1991,16(6):359-360.
[11]付陈梅,阚建全,刘雄,等.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花椒油中酰胺类
物质含量[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3(6):100-102.
[12]孙小文,段志兴.花椒属药用植物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1996,
31(3):231-240.
[13]Tirillini B.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 il of the fruits of Zanthoxy2
lum B ungeanum[J].PlantMedica,1991,57(1):90-91.
[14]王宇,巨勇,王钊,等.花椒属植物中生物活性研究近况[J].中草
药,2002,33(7):666-670.
[15]马希汉,尉芹,李孟楼.花椒调味油的研制[J].食品科学,1996,
17(11):66-67.
[16]郭新荣,李孟楼,逄焕明,等.花椒果皮提取超浓缩调味剂的试验
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0(9):13-14.
[17]王志民,张国栋,马力,等.花椒油树脂的提取和微胶囊制备[J].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3(3):36-38.
[18]Ge X S,Paul A W.Ovi positi onal and feeding deterrent fr om Chinese
p rickly ash against angoumois grain moth[J].Econ2Ent omol,1995,88
(6):1771-1775.
[19]Dube S,KumarA,Tri pathi S C.Antifungal and insect2repellent activi2
ty of essential oil of Zanthoxylum alatum[J].Annals2of2Botany(U2 nited Kingdom),1990,65(4):457-459.
[20]蒋小龙,杨嘉谷,刘文斌,等.花椒对玉米象、储粮曲霉和青霉防效
的初步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2(3):30-37.
[21]路纯明,卢奎,严以谨,等.花椒挥发油组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拟
谷盗成虫毒力测定的初步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5,2(6):15 -21.
[22]刘佳云,姜永嘉.花椒挥发油组分的分离鉴定包括对杂拟谷盗毒
力测定的研究[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94,15(3):1-13. [23]谷艳芳,芒谢贞.几种植物株对赤拟谷盗的驱避作用[J].河南农
业大学学报,1997,31(3):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