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建筑技术,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是天才的杰作,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Ⅰ条标准。老君岩是中国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道教石刻造像,由一块硕大天然岩石雕刻而成,生动地刻划出太上老君独有的仙风道骨和慈祥安乐的神态,极具神韵,是10世纪中国道教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开元寺大雄宝殿俗称百柱殿,规模宏大,技艺精湛。尤其是殿内五方佛前的两排石柱和桁梁接合处,有24个以“迦陵频伽”(梵语,汉语称为妙音鸟)装饰的斗拱,人首鸟身,双翼舒展,或执管弦丝竹等乐器,或捧文房四宝等文具,造型融中国的飞天、印度的妙音鸟和欧洲的安琪儿造型艺术于一体,为古代木构建筑所仅见,令人称绝。开元寺镇国塔和仁寿塔是中国体形最大、最高的一对古代石塔,通塔以石材仿木构建造,结构奇巧。塔基和塔身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浮雕人物、花卉、鸟兽等,维妙维肖,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而且历经八级地震仍巍然屹立,足见其高超的建筑技术。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湾的平梁式大石桥,当时建造难度极大,造桥工匠不仅创造了一种直到近代才被人们认识到的新型桥基—“筏形基础”,而且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妙法,把一条条重达数吨的大石板抬架到石构桥墩上,并在桥下养殖大量牡蛎,将桥基石和桥墩石胶合凝结成牢固的整体,是最早把生物学用于桥梁工程的创举,被称为造桥史上最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

2.“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在特定区域的生动展现,其风格独具、规制严整的海神庙宇建筑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Ⅱ条标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使得泉州成为历史上吸纳海外文化和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门户。现存佛教的开元寺,伊斯兰教的三贤四贤墓和清净寺,以及摩尼教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史迹,是中世纪外来宗教、建筑文化在泉州盛行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而天后宫、真武庙,以及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洛阳桥一带的昭惠庙、文兴宫、青山宫等众多的源于本土民间信仰的海神庙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闽南建筑风格,是古代泉州频繁的海事活动和丰富的海神信仰的重要见证,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独特成就的重要体现。历史上,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以天后为代表的海神信仰及其建筑文化跟随着泉州商人、水手、移民的足迹,远播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华人社区的信仰中心和颇具特色的建筑景观。尤其是天后宫,其布局严整,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不仅是历史上天后信仰极为重要的传播中心,也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3.“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遗存丰富多样、保存完好,为中世纪人类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Ⅲ条标准。草庵摩尼光佛石刻造

像为世界迄今仅存的摩尼教主雕像。

造像呈坐姿,并巧妙利用天然岩石

的不同色调进行雕饰,鬼斧神工,浑然天成。摩尼教本无偶像崇拜,9世纪传入泉州后,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此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像艺术。该造像为摩尼教这一已经消失的古老宗教提供了独特的依据。建于11世纪的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伊斯兰教寺,也是伊斯兰教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重要历史见证。该寺制作精巧的穹顶门楼,巍峨壮观、宽敞雄浑的奉天坛,古朴典雅;镌刻在建筑体上极富装饰艺术的《古兰经》石刻,具有中世纪中亚地区流行的伊斯兰教寺建筑风格,在如今的中国是唯一的,在阿拉伯地区也已罕见,为中世纪伊斯兰教建筑文化提供了颇为难得的见证。

4.“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历史上海洋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当时的高水平,揭示了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篇章,符合世

界文化遗产第Ⅳ条标准。10世纪—14世纪(宋元时期),泉州古“刺桐”(zaitun)港以其先进的造船技术和高超的航海水平著称于世,呈现了“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梯航万国”的大航海贸易的繁盛局面。现存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涵盖了泉州“刺桐”(zaitun)港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九日山祈风石刻、真武庙、天后宫、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等航海与通商史迹,老君岩造像、开元寺、伊斯

兰教三贤四贤墓、清净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多元文化史迹,以及德济门遗址、洛阳桥等城市建设史迹,形态多样,内涵丰富,具有极为突出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集中地体现了10世纪—14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刺桐”(zaitun)港独有的古港风貌和空前繁荣的景象,揭示了东西方之间藉由大航海贸易衍生的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交流互动、共存共荣的历史过程,为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全盛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实物见证。

5.“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蕴含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丰富内涵和杰出成就,在现行的宗教信仰、传统思想和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第Ⅵ条标准。除前文所述摩尼光佛造像的重要历史意义外,还有:海神天后信仰是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象征,历史上经由泉州远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拥有数以千计的庙宇、 2亿多信众,其传播之广、信徒之多、神格之高在海洋神祇中独树一帜;泉州“刺桐”(zaitun)港所蕴含的耕海牧洋的商业思想传统,和而不同的文化共荣精神,代代相传,使得泉州人长期以来无远不届,出国经商潮起波涌,至今移居五大洲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人华侨近700万,他们和侨居地人民和睦相处,为侨居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历史上,有关泉州“刺桐”(zaitun)港的文学艺术作品多有传世,尤其是中世纪誉称“世界四大旅行家”的马可•波罗、伊本•

白图泰、鄂多立克、尼可罗•康蒂,前三者都到过泉州,其纪实文学作品《马可•波罗游记》、《伊本•白图泰游记》、《东方见闻录》至今仍然是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

老君岩

清净寺中国最早的一处伊斯兰建筑

三贤四贤墓(伊斯兰教)

泉州开元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