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合集下载

“南海I号”出水文物开放式保护修复实验室建设

“南海I号”出水文物开放式保护修复实验室建设

“南海I号”出水文物开放式保护修复实验室建设摘要: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为南宋沉船“南海I号”建造的专题博物馆,海洋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开展的较晚,公众对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比较陌生,为了宣传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普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结合文物保护实践工作的需要,在博物馆内开设专门的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实验室供观众参观,在完成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也让观众了解了文物保护修复的相关知识常识。

文物保护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在国内博物馆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尝试,为此对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相关问题有必要进行梳理论述,作为指导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设计依据。

目前,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开放式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在满足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关键词: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开放实验室1 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意义1.1 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馆特色的要求“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工作采取“整体打捞、就地展示、边开放边发掘”的思路展开。

为此,“南海Ⅰ号”在建馆之初,就把现场水下考古发掘展示作为建馆的最大特色。

也就是说,“南海Ⅰ号”向观众开放展示的是出水文物的动态发掘过程,突出“现场”强调“动态”展示“过程”。

为了更好地展示“南海Ⅰ号”的动态发掘全貌,“南海Ⅰ号”场馆的设计为开放式的大空间布局,同时在“水晶宫”底层设计了两条水下观光走廊,游客可以全方位地、立体地感受“南海Ⅰ号”的全貌,亲临感受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过程。

围绕“南海Ⅰ号”考古发掘的所有工作必将是透明度极高的文化工程,“南海Ⅰ号”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开放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旅游工程。

今后随着“南海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展开,将有大批珍贵文物出水,伴之而来的是繁重而艰巨的出水文物保护工作。

围绕水下考古发掘现场展示这一主题,在文物出水的同时,将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也列入向观众展示开放的项目之一,进一步突出现场展示这一主题。

1.2 是满足社会各界了解“南海I号”及海洋文化的需求“南海Ⅰ号”的发掘工作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预计其发掘过程将经历长达十余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综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综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综述【摘要】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本工程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清水混凝土,该建筑是标志性建筑。

本工程结构由五个互为关联的椭圆或弧拱“舱体”组成,其中最大一个拱体结构高度为23.65m,跨度为40m。

本文重点介绍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工程中,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制作与安装、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浇筑施工技术。

【关键词】清水混土模板设计制作安装配合比浇筑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占地面积129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48平方米,由五个互为关联的椭圆或弧拱“舱体”组成,建筑物长136m,宽88m,建筑使用层数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建筑物高度23.65米,地下一层标高分别为-5.8m、-5.5m,二层面标高为+4.5m,三层面标高为+8.1m、+10.0m。

本工程框架结构为清水混凝土。

2.清水模板设计、制安与耐久性清水混凝土配比与浇筑2.1 清水模板设计连环弧形拱体施工划分根据构件弧度、截面尺寸、节点部位、混凝土浇筑难易程度综合考虑,每段高度尽量符合模板的整板规格,减少模板切割量及板缝。

2.2 清水模板设计的要求(1)模板安装的拼缝要设置合理、均匀对称、长宽比例协调、有一定的规律性、装饰性。

(2)弧形拱体施工段的划分,可根据结构的弧度、截面尺寸、节点部位、混凝土浇筑难易程度综合考虑。

每段高度尽量符合模板的整板规格,减少模板切割量及板缝。

(3)对拉螺栓孔眼的布置应纵横对称、间距均匀、有规律性。

(4)模板安装的拼缝设置、浇筑混凝土节点位置经过共同商定后,设计好模板安装的拼缝及对拉螺栓孔眼、节点的设计图。

2.3 测量放线(1)三维控制网要精心设计,便于摆站、瞄准、观测、复核、识别、保护、留存。

(2)建立平面控制网以外控为主,内外结合,特征点控制标高,内插点控制精度要保证测量质量。

(3)根据建筑基底形状,建立外围环状水平控制平面网点。

(4)弧形模板安装控制,将弧形曲线分段,根据弧度可分为0.5m 或1m一段,然后分别量取曲线前后端到某一标高处的垂直距离和到控制轴线的水平距离。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文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文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文“哇,妈妈,我们真的要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吗?”我兴奋地问道。

“当然啦,宝贝,今天就带你去看看。

”妈妈笑着回答我。

于是,我满怀期待地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被那独特的建筑外观吸引住了,它就好像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大船。

进入馆内,哇,里面好大呀!各种展品琳琅满目。

爸爸在一旁给我讲解着:“你看,这些可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呢。

”我好奇地看着那些古老的瓷器、丝绸,心里充满了好奇。

“哎呀,这要是能穿越回去看看当时的场景该多好呀!”我自言自语道。

“哈哈,宝贝,虽然不能穿越,但是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也能想象呀。

”妈妈笑着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船模,我忍不住跑过去,用手轻轻抚摸着它。

“这船可真大呀,当年得载多少东西呀!”我惊叹道。

“是呀,海上丝绸之路可了不起了,把我们国家的好东西运到其他地方,也带回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宝贝呢。

”爸爸说。

“就像我们现在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一样吗?”我眨着眼睛问道。

爸爸妈妈都被我逗笑了,“可以这么理解呀,宝贝。

”我们在博物馆里逛了好久,我感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那些文物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着迷不已。

“这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真的太有意思啦!我下次还要来!”我高兴地说道。

我觉得这里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让我学到了好多好多。

我也明白了,我们的祖先真的很伟大,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交流和合作。

我想,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呀!。

南海一号博物馆介绍

南海一号博物馆介绍

南海一号博物馆介绍南海一号是中国南海的一艘古代沉船,被誉为“万吨黄金宝石的海上宝库”,载有大量丝绸、瓷器、金银等珍贵货物,是中国海洋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

该沉船于1987年被发现,被誉为中国海洋考古的“明珠”。

南海一号博物馆是为了展示和保护南海一号沉船遗址而建立的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

博物馆共分为展厅、保护厅、实验室、研究室等区域,展示了南海一号沉船的遗物和文物,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传奇历史。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立不仅丰富了中国海洋考古的研究内容,还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

通过参观南海一号博物馆,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海洋商贸活动、交通方式、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拓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同时,博物馆还向公众展示了海洋考古技术和方法的应用,让人们了解现代科技如何帮助保护和展示古代文物,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南海一号沉船的发现和保护工作,为中国的海洋考古事业树立了典范。

通过对沉船的细致保护和研究,人们可以还原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场景,解密海上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探寻海上商船的航线和贸易往来,揭示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立,为更多的海洋考古发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参考,为中国海洋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海一号沉船的文物也是海洋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

从南海一号沉船上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海上贸易十分繁荣,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银器、金器等贵重物品,展现了当时中国的制瓷工艺和艺术水平,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繁荣和富裕。

这些文物不仅为海洋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还为人们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南海一号沉船上出土的各类文物和遗物。

瓷器、银器、金器是南海一号沉船的主要货物,展示了古代中国的精美工艺和独特风貌;丝绸、珠宝等贵重物品展示了海上贸易的豪华场面和繁荣局面;船具、航海用具展示了古代海上贸易的方式和工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介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简介
福建•德化窑系青白釉印花浙江•龙泉窑系冓釉印花 冉纹六棱执壶 菊 *纹 盘 玉雕 ® 音像 金腰带 缨络胸饰 金虬龙纹环
C 国家A A A A A 级旅游景区 C 国家二级博物馆
〇 中国广东水下文化遗产科技保护基地
南海
I 号全面发掘现场
〇 中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基地 〇 中山大学广东海丝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〇 中山大学教学研究基地
〇 广州美术学院教学与科研基地
总要求: “ 三个最高水平”和 “ 一个典范”
“ 南 海 I号 ”的发掘保护必须在考古、文物保护与展示 三个方面都体现出当今我国最高水平,并符合世界遗产保护 管理的要求,使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的典范。
〇 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现 海 I号 ”过程中加快与旅游产业的高度 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
全国一流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地 全国一流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地 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示范地 全国一流的人才合作示范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简介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是由阳江市政府负责管理, 广东省文化厅业务指导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以 “ 南 海 I 号 ”宋代古沉船发掘、保 护 、展示与研究为主 题 ,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水下考古专题 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海丝馆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占地面 积 约 1 2 万平方千米,主 馆 占 地 面 积 1 2 2 8 8 平方米,建 筑 面 积 1 9 4 0 9 平方米,于 2 0 0 4 年 1 2 月奠基建设, 2 0 0 9 年 1 2 月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基本陈列分两大主题 展区: “ 南 海 I 号 ”展区、海上丝绸之路展区;其中设八 个专题展览: “ 南 海 I 号 ”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 展 、”南 海 I 号 “ 出水贸易品展、 “ 南 海 I号 ”整体打捞 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海上贸易展 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 品文物展。开馆至今接待来自国内外观众及各界团体超过 2 0 0 万人次。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

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区讲解线索:概述序厅:丝路起源南海1号主题展区南海1号出水贸易品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区水下考古史展厅阳江本土文物展厅结尾概述: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

我是导游员-黑水晶。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因闻名世界的南海1号而建,坐落于海陵岛十里银滩西侧,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

2013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和国家4A级景区。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俗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也简称为海丝馆,其设计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优美组合。

由五个大小不一样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

其中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

西侧两拱和东侧一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文物,东侧二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

馆内基本陈列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南海一号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南海一号船体构件及船员生活用品展,南海一号出水贸易品展,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及试发掘专题展,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二是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包含四个专题:海上贸易展区,海上丝路与宗教文化传播展区,郑和下西洋展区,珍品文物展厅。

《序厅:丝路起源》“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东南沿海的一条通往西方诸国的海上贸易航路,它将不同国度连接起来,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

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的木船因失事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

它最初被发现于1987年,后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在海底沉睡800多年后,于2007年底被整体打捞上岸。

这艘木质古沉船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下沉船中,船体最大,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船上文物总数在6万至8万件,超过敦煌莫高窟5万至6万件的文物数量,因此亦有“海上敦煌”美誉。

《南海一号主题展区》南海一号主题展区位于海丝馆的核心展区——“水晶宫”内,南北长60米,东西长40米,水深12米,水体容量达到3万立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水体,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水晶宫”。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点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点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景点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作为世界上首个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展示了丝绸之路在海洋上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博物馆采用先进的展示手段和科技技术,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展览,生动地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和贸易的发展过程。

博物馆的展厅分为七个主题展区,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交流和丰富的历史遗产。

第一个展区是“丝路起源”,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展览通过模型、图表和文字介绍,生动地展示了古代人民通过海洋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第二个展区是“历史轨迹”,详细介绍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和演变。

展览以实物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了泉州作为重要贸易港口的繁荣景象,并突出了泉州海丝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海外侨乡。

第三个展区是“海洋航空”,以模型和影像的形式,展示了古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海上交通。

接下来的三个展区分别是“文化交融”,“贸易繁荣”和“世界遗产”。

这些展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的盛景,以及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展览通过丝绸、瓷器、木雕等珍贵文物,展示了丝绸之路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传承。

同时,通过重建古代市场场景和贸易过程的模型,再现了商贾云集的盛景和各种商品的流通。

此外,该博物馆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文化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最后一个展区是“现代合作”,强调海上丝绸之路在现代的意义和合作发展。

展览通过图片和实物介绍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并展示了泉州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合作成果和发展前景。

展区还介绍了泉州海丝文化节等相关活动,以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及其展览,不仅展示了泉州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还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积极主张和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态度。

该博物馆的丰富内容和生动的展示形式,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并在今天的背景下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初中毕业旅行的最佳去处

初中毕业旅行的最佳去处

初中毕业旅行的最佳去处介绍如下:一、纯玩类上海迪斯尼度假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它包括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和两家带主题风格的酒店。

其著名景点有迪士尼城堡、米奇大街和爱丽丝梦游仙境迷宫等。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位于广州番禺区,它包括长隆欢乐世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水上乐园、长隆国际马戏大剧院、广州鳄鱼公园等景区。

其著名景点是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和长隆国际大马戏。

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位于珠海横琴岛,它包括海洋主题公园、海洋科学馆;横琴国际马戏城、长隆剧院等。

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曾多次荣登全球20大主题公园排行榜。

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位于深圳南山区,它包括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

在此可体验清新、惊奇、刺激和有趣的旅游氛围。

二、学习类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它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绝对是进行课外研学的好去处。

上海科技馆: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的世纪广场,它以科普展示为载体,围绕“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设计师摇篮、智慧之光、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彩虹儿童乐园等11个常设展厅;蜘蛛和动物世界2个特别展览;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外科学探索者2个浮雕长廊;有由巨幕、球幕、四维、太空四大特种影院组成的科学影城。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它是以“南海Ⅰ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三、游玩与学习兼顾类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延庆区,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作者单位: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 · 510655)收稿日期:2011-04-29
2005年度广东省注册建筑师优秀建筑创作奖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 冼剑雄 ■ Xian Jianxiong
Guangdong Maritime Silk Route Museum
作为中外文化的探索者,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贸易之路,更是对话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交流之路。

而有“海上敦煌”之称的宋代沉船“南海1号”,则如远古绝唱,媲美西域丝路上的敦煌飞天壁画,记载着千年传奇。

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概念正源于这种文化碰撞。

它既需要满足沉船在馆内展示和存放的特殊功能,也应是一座能将海上丝路的需求与不朽的建筑艺术融会贯通的优雅建筑。

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在构思博物馆的方案时,设计师一直围绕着“海洋”和“古沉船”这两个主
题进行思考,并避免从外观的单纯模仿来表达“船”的意象,而通过与“船”相类似的结构系统,以及空间特性上的共同点来契合主题,充分表达其内在的文化、逻辑关系。

设计师在古船体的原始结构形式——“舱体”结构上找到了思维的切入点。

“舱体”的构想,隐喻了船只的组成结构。

舱体拱形的受力形式更是大跨度空间合理的结构形式,为“南海1号”的水下存放提供了最适合的空间。

在椭圆舱体这一单细胞概念上进一步拓展开去,延伸出了“关联舱体”概念,五个大小、高低各异的椭圆形舱体包括六大功能系统:展示系统、服务系统、后勤及安全系统、科研系统、库存系统和设备系统。

由功能需求生成
的“关联舱体”结构系统清晰反映了博物馆的功能与空间,各功能系统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逻辑关系清晰、明确。

而外部形体呈现为优美延展的连续曲线,动态的轮廓与起伏的海面相互呼应,面向大海开放的姿态见证着先人勇于开拓的冒险精神。

由于博物馆紧靠海边,钢结构的使用必须谨慎,最终选用了混凝土为主的结构系统以抗腐蚀。

为解决大跨度结构难点,设计师在预制组件与现浇混凝土之间作了多方案比较,最终选择现浇混凝土来完成本次设计,并摒弃过多的室内装饰,将纯结构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的结构形态也使“舱体”的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且施工简单,有效降低了建造成本和二次装修的投入。


2 动态轮廓与海面相呼应
3 优美延展的建筑曲线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4 展厅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业 主: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
建设地点: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
设计单位: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3hm2
建筑面积:1.9万m2
结构形式:混凝土
材料应用:预制组件,现浇混凝土
项目负责人:冼剑雄
设计时间:2005年
建成时间:2009年
图纸版权: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 结构美感
1 水晶宫
2 会议培训中心
3 前厅
4 主题展厅兼临时展厅
5 水下参观廊
6 办公
7 会议室
6 博物馆入口
10 一层平面
7 剖面
1 南海一号上空
2 考古观察廊
3 打捞考古工作间
4 连廊
5 常设展厅
6 登记
7 暂存
8 更衣室
9 珍品库房
10 会议室
11 库房
11 二层平面
8 立面
1 水晶宫
2 设备走廊
3 保安
4 监控中心
5 前室
6 展品出入口
7 登记
8 后勤出入口
9 后勤设备出入口
9 总平面12 三层平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