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符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符号
.
网络传播所利用的符号,从本质形 式上看与传统媒体没有太多差异。
但是,在应用方式上出现了很多变 化,这些变化有些是“量”的,有 些则是“质”的。目前,在文字与 图像符号方面,网络传播所带来的 影响更为突出,,因此,它们也是 本章重点探讨的内容。
.
一、网络传播中的文字符号 规范的语言符号——个性化体现在
1.2方言
1.3数字谐音
1.4汉语拼音或英语缩略、谐音形成的 符号
1.5标点符号等构成的表情符号
1.6流行语
.
网络流行语作为新的形式,虽 盛行于虚拟的网络,但与现实 血肉相连,体现着人们对现实 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影响着人 们的日常表达,甚至对现实社 会起一定的推动和改造作用。
.
2、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直接动 力 2.1降低网络交流成本 2.1彰显个性 2.3表达情绪 2.4昭示态度 2.5形成网络社交圈
.
文字恶搞
.
音频恶搞 叶良辰同名神曲新单
《叶良辰》 震撼出 炉!
《我叫叶良辰》
恶搞吉祥三宝
视频恶搞
一风之音:孙悟空国 庆出游被打 唐僧化 身叶良辰奉陪到底
.
(三)恶搞的策略:颠覆和拼贴 恶搞的无厘头叙事策略
(一)利用一个或几个熟悉的母本重新建构
1、挪用——基本的恶搞叙事技巧 挪用其他文本事实以形成文本间的互文
这些流行的元素包括:名人,重大新闻或娱乐事 情,流行术语、概念、口头禅、广告语,家喻户 晓的电视节目、影视情节,典型的社会潜规则, 著名丑闻等。
《闪闪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 《中国队勇夺世界杯》
.
娱乐性自然是恶搞文化的根本话语属性。 在对一种意义颠覆和对另一种意义追寻的语境
中,恶搞呈现出自身的话语质性。 作为技术时代的社会风景和边缘状态中生命意
.
3、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动 力
3.1网络应用的不断发展推动网络语言的发 展;
3.2网络文化的反主流基调刺激网络语言 的发展;
3.3网络与一般大众文化的互动推动网络 语言的发展;
.
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 种“语言污染”,你如 何评价这种观点?
.
.
二、网络中的图形、图像符号
(一)网络情绪的图形化
“狂欢化”理论来源于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狂欢节文化。
狂欢节上最主要的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或 者是愚人节上的牧师、主教、教皇等)的加冕和随 后的脱冕;最基本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秩序的颠倒 、礼仪的破坏、等级的取消,是政治与文化等方面 的全方位‘犯上’:对统治者不恭、对伦理禁忌的 不顾、对神明的不屑、对平日显得道貌岸然不可一 世的一切权威势力的不畏—— 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 5 卷.白
.
(二)按照自身的叙述逻辑进行文本 的布局与建构
恶搞影像创作中,作者的创意很重要 。
创意的源头有两类: 一类是是针对具体影像母本而产生
出来的。 一类是创意先出来以后,再寻找合
适的影像作品作为母本。 但是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创意,母本是
为创意服务,而不是束缚其创作的。
.
(三)融入诸多的流行元素,获得反讽的 传播效果
识的爆喷,恶搞暴露了后现代性中的一种边缘 生活,它根本上源自大众对文化话语权的渴望, 也是大众媒体碎片化的结果。它在浓烈的反讽 社会的色彩中所隐蕴的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究竟 赋予了自身以现实需要的存在主义价值。
.
(四)“恶搞”——狂欢的外衣
“狂欢化”是20世纪著名思想家巴赫金提出的一个 文学理论——实指的是“是一种打破现存秩序、实 现个性自由的审美价值取向。”
梨花体事件2006.8
.
3、泛恶搞时代
恶搞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而不再是一味 简单的佐料,一些经典恶搞片段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导致恶搞已经成为一种言语习惯和生活方式。
新型的恶搞文化与传统流传于民间的恶搞在表现 手法上、载体上及参与制作者的文化水平上均有 所区别
.
(二)恶搞分类
图片恶搞(图Hale Waihona Puke Baidu移植、动作模仿、人物模仿)
.
2、恶搞时代 PS时代——2003网
络小胖—“网络 PS”不是始于斯, 却因其而发扬光大, 形成第一次全民PS 恶搞热潮
.
flash时代:《大话三 国》(闪客)
视频:2006年恶搞元 年——一个馒头引发的 血案——将恶搞时代推 向巅峰
(视频恶搞始于2000年 《大史记》)
.
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 参赛记2006.4——网 络恶搞大讨论
.
(二) 网络ID 的图形 化—— 传播形 象
.
(三)网络文字符号的图形化
.
四、网络图形符号的动态化
.
(五)网络图像的“PS”与“恶 搞”
.
三、恶搞语言及其思维
(一)恶搞历史 来自日语的Kuso,发泄不爽情绪时的口头语。 由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了台湾BBS网络
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 传到香港,再传到中国大陆。 1、前恶搞时代 1995《大话西游》票房惨淡。1998年前后的国内 校园BBS上,以清华学子为首的大学生们用“认 真看烂片”的KUSO精神对《大话西游》进行了 细致解读,周星驰的无厘头从此风靡大陆。 《大话西游》only you
.
4、变形——ps图片等 5、反讽 6、置换 利用数字化的音频、视频、图片制作技术打碎原
有作品的七宝楼台,通过镜头剪辑、配音制作、 夸张修辞等蒙太奇的编辑手法重新组合并赋予作 品完全不同于原作品的表达主题,从而创作出耳 目一新的艺术形象,并形成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 观念和事实认定的效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 置换。 置换叙事是恶搞最为原始的叙事,几乎所有恶搞 都存在置换的叙事方式。
什么地方?
.
.
P108网络新闻的语以言超文本形 式存在
屏幕阅读速度比媒体速度慢25% 网络新闻标题与原来印刷新闻标题有什么不
同?
行字 数数

结构
内容表现: 吸引眼球
齐 完整 压力……
性. 性
.
(二)非规范的网络语言
1、聊天等特殊用语(p109看构成)
1.1汉字的变异使用 ——谐音、别字、 缩略
(intertext)性 对母本的要求:一定要是正在流行或者作为经典内
容。 2、反串——潘冬子参赛记 3、戏仿——千手观音、梨花体、新闻联播等
.
“戏仿”由这样几个构成要件:第一,它 是对他人作品的模仿,主要是借用原作的 题材、人物等内容;第二,它的美学形态 是滑稽的、喜剧性的,而不是严肃的、悲 剧性的或崇高的;第三,模仿的目的是批 评原作,因为具有滑稽、喜剧性,这种批 评表现为对原作的讽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