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单维度模型的历史相对而言最长,最初由Parks和Miller在1921年提出,后来 由Gordon等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具体体现在美国就是美国社会的“熔 炉”(melting pot)观,或者对移民“美国化”(Americanization)的期望。
返回
双维度模型
• Berry根据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对自己原来所在群体和现在与之相处的新群体的态度 (orientation)来对文化适应策略进行区分,他提出的两个维度分别是保持传统文化 和身份的倾向性,以及和其他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性。并且他认为这两个维度是相 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对某种文化的高认同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文化的认同就低。
• 这一模型在理论上确实有创新之处,无论是对文化适应的研究,还是对跨文化心理 学的其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实证性研究的支持,并且也很 难设计出针对这个模型的实证性研究。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它在维度理论里近乎无 人注意的地位。
返回
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展望
• 量表的发展一方面要确定好其维度,另外,也要注意选择好项目,确定一些必要的,在文 化适应结构中占重要地位的指标,而不仅仅是那些常用的替代变量(proxy variables)。通 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尽可能地使这些项目所代表的结构与现实的文化接近,增加测量 的内部效度。
• 正如美国上个世纪前中期的现实一样,当主流文化群体通过种种手段来促进移 民的“同化”时,实际上就是把美国社会当成一个“熔炉”,试图把所有少数 民族文化都熔化进去;当这些主流文化群体追求并加强“分离”时,采用的是 “种族隔离”策略,这一策略在南非和美国都实行过;当主流文化群体将文化 适应中的群体“边缘化”时,实际上采用的是一种“排斥”策略;最后还有一 种,就是当主流文化群体承认其他文化的对等重要性,并追求国家的文化多样 性时,就出现了与“整合”相对应的“多元文化”,这一策略在加拿大等国家 比较受欢迎,并且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
• Berry区分出了4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整合 (integration),同化(assimilation),分离(separation), 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
• 当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既重视保持原有文化,也注重与 其他群体进行日常的交往时,他们所采用的策略就是 “整合”;当个体不愿意保持他们原来的文化认同, 却与其他文化群体有经常性的日常交流时,他们所使 用的策略就定义为“同化”;当这些个体重视自己的 原有文化,却希望避免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时,就出 现了“分离”;最后,当这些个体对保持原来文化, 对和其他群体进行交流都没有什么很大可能性,也缺 乏兴趣时,这时的文化适应策略就是“边缘化”
• 在外部效度方面,现在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的范围比较小,影响到了理论的外部效度。提 高外部效度,首先必须将研究中的移入国扩展到其他接受移民的发达国家,如某些西欧和 北欧国家以及日本;同时也可以将移入的少数民族文化群体扩展到拉丁美洲人和东亚人以 外,包含到其他如非洲民族在内的文化群体;还有可以将文化适应研究扩展到国家这个层 次以外,如农村向城市的移民,以及国内少数民族的移民等;同时主流文化群体的文化适 应也不应该忽视,
返回
多维度模型
• Berry考虑到文化适应中的民族文化群体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自由地选择他们的文化适应策 略,同时也是从 Redfield, Linton 和Herskovits对文化适应的经典定义出发,在他原有理论 两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个维度:文化适应期望和主流文化群体在强有力的相互文化 适应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此在原有双维度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类似的结构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 文化适应研究
摘要
•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的定义:“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个群体 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现 象。”
• 文化适应研究已经成为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 究急剧增加,新的理论模型不断出现,其研究对西方国家移民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从文化适应的定义出发,回顾了文化适应的理论发展和主要的研究范式。最后 对文化适应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这一研究领域对我国流动人口的适应 问题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研究也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返回
融合模型
• 前面的模型都与文化适应的维度有关,但是Arends- Toth和Van de Vijver在总结其 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另外的思路提出了一个新模型——融合模型 (fusionmodel) 。他们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实际上面对的是一种新的“整合的文 化”,而不是单一的主流文化,或者原有文化。这种整合的文化可能包含了两种文 化里所共有的精华部分,也可能包含着某一文化所特有的但并不突出的内容。
• 许多心理学家,特别是跨文化心理学家都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理论框架。对这些理论 框架的验证和比较有力地推动了文化适应理论的发展。下面我们将主要从维度模型 的角度来介绍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理论。
单维度模型 多维度模型
双维度模型 融合模型
NEXT
单维度模型
• 最初的文化适应理论是单维度,单方向的。这一理论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总是 位于从完全的原有文化 (culture oforigin/heritage culture)到完全的主流文化这样一 个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并且这些个体最终将到达完全的主流文化这一点,也就是说 对于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个体来说,其文化适应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被主流文化所 同化。同时,个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越多,原来民族文化对他的影响就相应地越 少。
• 现在,双维度的理论模型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支持,并对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 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这种观点强调多元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在术语上也随之出 现了与“熔炉”观相对立的“马赛克”(mosaic)观或“沙拉百汇”(salad bowl) 观,认为多元社会里的每一个民族都是马赛克拼图或者沙拉拼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彼此之间是平等的。
• 早在1918年Thomas和Znaniecki就提出第一个文化适应的心理学理论,从此文化适 应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各种理论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二三十 年来,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移民数量的激增,民族间越来越频繁的交流,都有 力地促进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心理学家的出现 以及他们对文化适应研究的关注也共同推动了文化适应研究的前进。
文化适应研究对中国的意义
• 随着我国外出人员和国外来华人员人数的迅猛增长和国内流动人口人数的不断增加, 来自不同文化或亚文化人员之间的相互适应问题、与文化适应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以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问题必将促使文化适应研究得到我国研究者和全社会的极大 关注。
• 首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交往、融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 击和文化适应问题。其次是在我国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 市后面临的文化冲击与文化适应问题。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国少数 民族在与汉族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
• 目前,我国学者在文化适应上所做的工作比较有限,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 域:一是在国外的中国人,或者华裔的文化适应。由于海外有大量的中国学者的存 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 这些研究一般很少考虑到个体在新文化环境中所产生的情绪适应和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虽然在一些一般性社会调查中,提出了许多需要引起社会注意的现实问题,但 很少能够提出基于科学论证的可操作性建议,也没有研究者运用文化适应的理论来 分析过这些问题。因此,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 方式,坚持多元思考的模式研究文化适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心理学及跨学科 的文化适应理论和实证方法被引入这一研究领域,必然对我国的文化适应研究以及 人口安全研究产生长远的影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