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临终病人护理是临床上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对于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通过我们的的努力帮助临终患者坦然宁静的面对死亡,并尽可能的减轻临终前的心理反应,使之能够有尊严而无憾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此时各种治疗已不再有效,因此我们应尽最大的努力连同患者家属一起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及支持。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终患者;患者家属

【中图分类号】r78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075-02

1 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在护理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1 恐惧否认期的护理:大部分病人在得知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后都会很恐惧,不愿意去相信,否认诊断的真实性,此阶段的情绪很脆弱。否认是一种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对于这种保护我们护士应做到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同时还要保护患者的自尊不要揭穿其自我保护。我们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也要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缓解其内心的创伤,逐渐的接受现实。

1.2 愤怒期的护理:愤怒是一种健康的适应性反应。患者在这

疼痛病人的护理

患者的疼痛及护理 疼痛的定义 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 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 疼痛的含义 痛觉: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患者表现为痛苦、焦虑。 痛反应: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出汗、骨骼肌收缩等。是机体的重要保护机能。 三个特征: 1. 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 2. 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3. 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疼痛是个体在身、心两方面同时经历的感受 身体疼痛:身体某一部位感觉不舒适。如手指切割伤。 心理疼痛:精神方面的防御功能被破坏,个体的情绪完整性受到伤害。如失去亲人引起忧郁和伤心。 疼痛发生机制 疼痛由能使机体组织受损伤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性 适应方式。其形成机制包括周围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个方面。 疼痛的分类:程度、性质、原因、发生的急缓。 1.按程度分 微痛:似痛非痛,常与其他感觉复合出现,如痒、酸麻、沉重,不适感等。 轻痛:疼痛局限,轻微。 甚痛:疼痛较重,出现疼痛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 剧痛:疼痛较重,痛反应强烈 2.按性质分 刺痛:锐痛或快痛(浅表痛)位于体表或粘膜(角膜和牙髓最敏感) 定位明确,痛觉产生迅速,消失也快,无明显情绪反应。 灼痛:慢痛或钝痛(深部痛内脏、关节、韧带、骨膜痛定位不明确,产生也慢,难以忍受,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酸痛:感觉定位差,痛觉难以描述,较强的情绪反应。 3.按原因分 创伤性疼痛:因暴力导致骨关节损伤所产生的疼痛,属于急性疼痛。 病理性疼痛:因损伤、感染、结核等使机体的骨和关节发生某种病理性改变如骨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结核、骨肿瘤、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等。 心因性疼痛:也称为精神源性疼痛,是由妄想和幻觉引起的。如截肢患者的患肢痛,在肢体被截除之后,患者总感觉肢体像未截除一样疼痛。 4.按急缓分 急性疼痛:发病急、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在短时间或经处理而消失的疼痛。如创伤、手术、急性炎症、心肌梗死等。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焦文芬 摘要:目的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结果病人身心舒适。结论急危重症病人良好心理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病人;心理;护理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以从“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护理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研究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科学。 1.2 急危重症患者心理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惊慌恐惧的心理这类患者多由于突然受到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变化而来医

院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来诊时常表现惊慌失措,向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态度也不好,情绪波动很大,迫切希望得到最快最好的医疗救助,以抢救他(她)的生命。如凶猛的大出血最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死亡威胁感,面部烧伤、四肢断离、双目失明等对患者最容易够成威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前区剧痛常给患者以一种频临死亡的体验,产生十分明显的恐惧感使患者思想极度紧张,甚至不敢睁眼和翻动身体。 焦虑不安心理为了抢救患者生命,有些急重患者需要立即给予手术治疗。由于起病急,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加上手术痛苦大,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使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此时,他(她)们最关心的是医院条件、医生的素质和手术的安全性。他们渴望得到有经验、医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孤独压抑心理为了便于监护和抢救急重症病员常常将患者安置在一个特殊的病室环境中。如心肌梗死患者安置在监护病房,远离亲人和朋友,探视也受时间限制,医护人员也无暇与之攀谈,使患者有一种深深的隔离感和孤独感。时间过久了,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压抑心理,表现为烦躁、辗转不安、激动易怒、神志恍惚,甚至出现谵妄。 挫折抗治疗心理多见于工伤、事故伤和服毒自杀者,表现为暴躁、易怒、呻吟、哭喊以及不合作和对立行为。如服毒者常因某些难言的内心苦楚而抗拒洗胃和各种抢救治疗。 大部分病人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有一小部分病人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临终患者接近死亡时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多年来,很多西方研究者在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状况时最常引用的是美国医学博士E.Kubler-Ross将大多数患者面临死亡的病人心理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1.否认期病人往往不敢面对病情恶化的现实,对死亡的后果没有具体思想准备,希望奇迹会出现。此时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对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多数病人的这一阶段持续时间的都很短暂,很快会转而进入下一阶段,但是也有病人会持续否认,直至死亡。2.愤怒期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愈发明显,病人开始接受患病的现实,开始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此时病人会出现生气、愤怒、怨恨等情绪反应,无缘无故摔东西或呵斥医护人员和家属。病人的愤怒来源于恐惧和绝望,其愤怒指向可能是多方面的。3.协议期此阶段病人的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武威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专科)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何婧 学号:1413010415 指导老师:王菲 完成日期:2016年9月26日 教学系:护理系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 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2.1 疼痛的心理护理 5 2.2 焦虑的心理护理 6 2.3恐惧的心理护理 6 2.4悲伤的心理护理 6 3患者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 6 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4.1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7 4.2 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8 4.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9 4.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11 4.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12 5护理措施13 致谢14 主要参考文献15 摘要: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关键词: 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已经判定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人。 一.临终患者心理分期及护理: 1.震惊与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语言上不要急于揭穿病人 2.愤怒:愤怒多由失落引起的,满足病人需要,给病人心理支持,允许病人尽 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协议祈求:用真挚的情感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耐心的护理,对于病人提出 的请求,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其心理需要。 4.抑郁:鼓励病人表达悲伤,应用各种交流方式,鼓励病人的家属多陪伴病人, 并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对病人表示同情,关注和安慰,支持病人,用音乐或其他其他娱乐分散病人注意力。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予以对症心理支持。 5.接受:帮助其家人和朋友理解病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下降,体谅病人的苦衷, 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实际的支持,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环境: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二.濒死护理: 1. 生理方面:患者进入濒死阶段会出现肌张力消失,活动能力受限制或活动能力消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疼痛加剧,躁动不安等濒死症状,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晚期患者舒适。 2. 心理方面: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排患者与想见的亲人见面,设法满足晚期患者最后的愿望。 3. 家属方面:理解家属的情绪反应,促进家属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家属患者度过死亡过程。 三.哀伤的护理: 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理,同情,安慰疏导家属,耐心倾听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告诉其家属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处的机会和环境,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危重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汇总

1.下列不是危重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的是: ( C ) A.情绪休克 B.恐惧和紧张 C.文化休克 D.呼吸机依赖心理 2.下列不属于降压药物的是: ( B ) A.β受体阻滞剂 B.M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α受体阻滞剂 3.少渣膳食要点 ( C ) A.蔬菜、水果不限制 B.少用调味品 C.选用含纤维少的食物 D.少用动物油 E.注意烹调方法 4.引起猝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 C )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心室颤动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5.支气管胸膜瘘一般常发生在术后: ( C ) A.3~4天 B.5~6天 C.7~10天 D.10~12天 6.习惯性流产是指: ( D ) A.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以上 B.连续人工流产3次或以上者 C.反复多次流产 D.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7.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最严重、死亡率较高的并发症是: ( D ) A.出血 B.脓胸 C.肺部感染 D.吻合口瘘 8.决定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护理人员的: ( A ) A.工作态度和行为 B.护理技术 C.经验 D.学历 9.护理技术管理的重点是: ( D ) A.提高护理质量

B.提高技术整体功能 C.护士 D.基础护理技术 10.遇热后易破坏的药物是: ( C ) A.酵母片 B.黄连素 C.青霉素 D.盐酸肾上腺素 11.关于血尿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 A.血尿即尿液中带血液 B.1000ml尿中含10ml血液即呈肉眼血尿 C.借助显微镜见到尿液中含红细胞即为镜下血尿 D.根据尿液中血液含量的多少将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 12.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 ( A ) A.骨盆腔内出血 B.膀胱破裂 C.尿道断裂 D.骶丛神经损伤 E.直肠损伤 13.球后注射药物直接发生作用于 ( B ) A.眼球中段 B.眼球后段 C.眼球前段 D.眼球侧段 E.眼球偏右段 14.功能性便秘应避免 ( E ) A.食物不可过于精细 B.高纤维膳食 C.增加饮水量 D.有充分体力活动 E.依赖泻药 15.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灌洗液最宜选用: ( B ) A.1%乳酸溶液 B.2%~4%碳酸氢钠溶液 C.1~5000高锰酸钾溶液 D.0.5%醋酸溶液 16.继续护理学教育是: ( A ) A.终身性护理学教育 B.护理学历教育 C.规范化专业培训 D.护理知识培训 17.临终病人经常抱怨,甚至斥责医护人员和家属,此心理反应期为: ( B ) A.否认期 B.愤怒期

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与护理

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 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护理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陕教高[2010]13号文件);延安大学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医学临床实践教育教学团队”(延大校办发[2010]66号文件)。 [作者简介]周晓红(1977-),女,本科,主管护理师,主要研究骨科临床护理。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的因素,外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常见,如各种车祸、工伤、意外伤害等。在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严重外伤后经及时救治而存活的患者亦越来越多,但在临床处置中,严重肢体损伤的患者为保住生命而不得不选择手术截肢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面对突如其来的损伤及承受截肢手术的痛苦,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常被严重摧毁。特别是肢体离断伤的患者意识到终身残疾,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1]。如何做好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防止患者的意外发生及伤后因严重心理障碍影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就显得异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骨科实施截肢的患者共32例,全部是外伤后肢体严重毁损实施截肢的患者,截肢全部是下肢。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3岁,平均44岁。1.2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按照整体护理进行详细认真护理,在护理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心理评估及护理,严格实施个性化护理、康复,效果良好。 2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有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后,结果显示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康复,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3讨论 3.1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 3.1.1悲观厌世,怨天忧人对突发性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研究表明,各类突发性危机事件爆发常常引起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恐惧、抑郁、愤怒、激动、沮丧等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2]。严重肢体外伤患者入院后,有些是在清醒并知情的情况下选择了截肢手术,有些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截肢手术;尤其是后者,在手术清醒后,一个原先活泼的健康人顷刻间变成了缺了肢体的残疾人,这种巨大心理挫败感油然而生,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能感受,用“痛不欲生”形容也不为过。患者常常无法面对现实,甚至会寻找机会自杀或者拒绝配合治疗及护理。患者除严重悲观厌世心理反应外,还怨天尤人,抱怨“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厄运会降临自己头上”,甚至把所有的不满、怨恨、愤怒全部发泄在自己的家人身上,责怪家人为什么救了自己。患者巨大的心理落差严重会造成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发生反应性精神障碍,出现精神紊乱症状,如妄想、失语、自残等异常行为。 3.1.2过分焦虑,丧失信心焦虑是个体受到威胁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况,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3]。截肢患者在治疗的中后期,面对轮椅、拐杖等辅助生活器具以及不断进行的康复训练带来的困难、痛苦,会显得手无足措,还会因无力 截肢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研究 周晓红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截肢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我院32例截肢患者存在的心 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患者住院期间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无一例因心理严重问题而出现消极抵抗或意外。结论截肢患者既要承受手术的痛苦,又要面对残疾的心理压力,应积极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因严重心理障碍对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产生影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截肢患者;心理问题;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8(c )-0131-02 Stud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 -tation ZHOU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Yan'an 71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Method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32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specific psychological nursing was carried out.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able to cooperate actively for treatment and nursing and there was no passive resistance or accident due to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Conclusion 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 suffer from both surgical pain and disability-induced psychological stress.Psychological nurs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tively in order to avoid negative influence on treatment,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due to sever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promote early re -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Patients undergoing amputation;Psychological problems;Nursing;Study 131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复习课程

第十五章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以下描述正确的是B A.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病理反应 B.疼痛有双重含义,痛觉和痛反应 C.痛觉是个体的客观体验 D.疼痛是人体最强烈的应对策略之一 E.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2.下列痛觉感受器分布最为密集的是D A.皮肤 B.肌层C,肌腱 D.角膜 E.内脏 3.属于非阿片类镇痛药的是B A.吗啡 B.布洛芬 C.阿托品 D.哌替啶 E.芬太尼 4.不推荐用于长期的癌痛治疗的给药途径是E A.口服给药法 B.直肠给药法 C.经皮肤给药法 D.舌下含服给药法 E.肌内注射法﹙二﹚A2型题 5.患者,李某,男,52岁,有“冠心病病史”2年多,近一周因工作忙、加班后出现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其疼痛原因是 B A.物理刺激 B.心理因素 C.温度刺激 D.病理改变 E.化学刺激 6.张某,男,19岁,大一学生,因准备期末考试,连续4天挑灯夜战后,出现剧烈的头痛,以下不属于其头痛原因的是A A.身体组织受牵连 B.情绪紧张 C.疲劳 D.睡眠不足 E.用脑过度 7.患者,刘某,肝癌末期疼痛,护士给该患者镇痛治疗,需要对其疼痛治疗前后效果测定对比,最适宜的评估方法是C A.面部表情疼痛评定法 B.文字描述评定法 C.数字评分法 D.视觉模拟评分法 E. Princ e–Henry评分法 8.患者,卢某,男,28岁,阑尾切除术后第一天,主诉伤口疼痛。以0~10数字评分法为例,以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 A.其疼痛程度≤5时,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B.其疼痛程度≥5,护士可选择护理权限范围内的方法止痛,并报告医生 C.其疼痛程度≥5时,护士应报告医生,给予有效止痛药物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讨论对患者及患者家属 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云南航天医院 外科 张泽媛 2016年5月18日

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情绪稳定。那么所使用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才能顺利实施,这样做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逐渐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恰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而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对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类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病痛的突然性,自觉症状明显,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内心恐惧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有的甚至自暴自弃。有时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所以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绝大多数患者对入院后需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患者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患者、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双管齐下必然事半功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偏瘫患者的护理常规

康复科偏瘫患者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皮肤情况、有无肺部、泌尿道等并发症. 2.患肢肌力、疼痛性质及运动情况. 3.情绪精神状态. 4.并发症的预防:挛缩、僵硬、畸形、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足趾屈曲、内收等. 二.护理措施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评估病人的Brunnstrom分级,疼痛、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树立生活的信心。 3。给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满足病人的生活需求,做好基础护理,大便失禁时,应及时擦拭,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一)预防褥疮 1.入院时检查全身皮肤,压疮评分。

2.保持床单整洁,减少对皮肤不良刺激。 3。定时翻身Q2H,予防褥疮床入睡,按摩受压部位,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必要时涂鞣酸软膏保护.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 (二)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定时清洗会阴部、肛门。 2.协助患者早期下床促使排空膀胱残余尿液. 3.尿储留时,应在无菌操作下可进行导尿,必要时留置导尿管或膀胱冲洗。 4.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可进行膀胱冲洗,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如有感染,应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鼓励多饮水。...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三)预防肺炎,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咳痰,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四)预防肠胀气和便秘,鼓励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致胀气的食物。便秘时按摩腹部,予以缓泻剂或2-3日灌肠一次。必要时人工排便。...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五)预防跌倒、烫伤、冻伤。强调护栏保护的重要性,预防跌倒标志醒目,家属随身陪同.应用热水时温度不超过50度,注意患者患肢温度的耐受性.天冷时及时注意保暖。...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

临终患者心理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临终患者坦然宁静的面对死亡,并尽可能的减轻临终前的心理反应,使之能有尊严而无憾的安详的度过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 1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基本要求 1.1 表情亲切温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无戒备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 眼神安详眼睛可传神护理人员镇定自若或忧郁惊恐都是以眼神为导体给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惊恐会使患者慌乱,眼神凝注会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眼神镇定会使患者放松对死亡的关注,增加面对死亡的勇气 1.3 语言恳切语言是一门艺术,在临终患者的护理中对语言有更高的要求,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不同年龄、职业等层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语言,语言恳切真挚,语速稳健和缓并配合非语言交流的方式如抚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处于被关怀体贴慰藉之中,濒死者进入死亡阶段后视力模糊、语言困难但听觉保留时间长,护理人员在床边既不能窃窃私语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虑也不能毫无顾忌,讨论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 动作轻柔对临终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动作要也别轻巧敏捷、稳当、柔和、有序操作准确尽量降低人工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噪声,增加舒适度。 2 临终患者不同心理阶段的护理 2.1 否认期的护理否认是抵御严重精神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其中护士应与患者坦诚沟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卫也不要对患者撒谎,要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维持他们的适度希望,缓解其心灵创痛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其逐步面对现实。 2.2 愤怒期的护理护士应把愤怒看作是一个健康的适应性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千万不能把患者的攻击看作是针对某个人的并予以还击,对患者不礼貌的行为应忍让克制同时也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共同给予患者关爱、宽容和理解使他们能发泄自己的愤怒宣泄他们的感情,并在必要时辅以药物稳定他们的情绪,尤其被事业家庭、子女等困扰的中年患者,发怒时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护理上尽量做到仔细、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可亲得到患者的谅解。 2.3 协议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尽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态度来试图推迟和扭转死亡的命运,因此护士应理解这个时期的心理反应,对患者是有益的,应抓住时机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动和希望,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导

疼痛科护理常规

疼痛科疾病护理常规 疼痛科一般患者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疼痛部位,观察疼痛缓解情况。 3.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4.对患者风险评估 5.评估评估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6.治疗后敷贴是否干燥、固定 (二)护理要点 1.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3.做好疼痛护理。 4.治疗前,清洁皮肤,更换衣并交代治疗中如何配合。 5.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的敷贴。 (三)指导要点 1.做好患者术前指导。 2.疾病知识指导、饮食指导。 3..运动休息指导。 4.自我保健知识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 (一)评估要点 1.观察疼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有无麻木感及感觉减退现象,

2.观察术前术后疼痛缓解情况。 3.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4.治疗后,观察患者穿刺处的敷贴。 (二)护理要点 1.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 3.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满足患者生活所需。 4.治疗前,清洁皮肤,更换衣。 5.做好疼痛护理。 (三)指导要点 1.做好患者术前指导。 2.运动和休息指导,行功能锻炼指导。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站姿、坐姿要正确。 4.指导患者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 颈椎病(非手术治疗) (一)评估要点 1.观察患者的头颈肩部等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治疗后有无改善。 2.观察患者有无肌力损伤,有无相关的交感神经系统症状。 3.治疗后敷贴是否干燥、固定。 (二)护理要点 1.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 2.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3. 术后卧床休息,避免颈部的过度活动。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 邓小燕赵彦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护理部(7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方法:根据187例医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表现。观察并归纳他们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积极应对。结果: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均可对治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增强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格成长,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心理、护理 中风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且发病年龄由老年逐渐向中青年发展,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从而导致抑郁等精神并发症。这与疾病所致的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也于脑部病变后所致的性格、情志、行为改变有一定关系[1]。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中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十分重要。 1、研究对象:中风患者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患者。 2、心理特点 2.1 震惊、恐惧、孤独表现为患者不能面对现实、不能正视和接受疾病的打击,盼望有亲人看望自己。表现为沉默、无感觉、无反应、害怕、暗自流泪、不安全等。 2.2 否认、自我保护:表现为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在心理上处于应激状态,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的曲解,总幻想自己没有患病,躲避心理上的负担和痛苦。 2.3 抑郁、焦虑:着是大多数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必经的心理阶段,随着对病情的深入了解,否认期突然消失,一旦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终生残疾,就表现出内心的压抑、失眠、孤独、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可出现幻觉、妄想、自杀等精神症状。 2.4 依赖、反对独立:表现为部分患者在患病后,凡是都要依赖家属,必须靠别人的帮助才能去做一些事,抵制康复训练或提出一些过高、不能实现的要求。 2.5 适应期:表现为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残,逐渐适应能正视现状,心理防御机能建立,可恢复心理平衡。[2]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摘要】依据护理心理学理论,分析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提出对临终患者的心理护 理措施。同时配合对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加强对临终患者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临终患者;心理护理;措施 临终护理是针对那些在医学上已经判明无法治疗,将在1个月~6个月内死亡的患者 而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措施,而护理心理学就是以人为对象,研究患者心理活动规律及其满 足患者合理需要的一门应用科学。对于临终患者,我们的护理任务不是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与生存,而是应以极大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帮助患者走完最后一段人生之路,使患者 在有限的日子里,安祥、舒适并有尊严而无憾地离开人世。对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还应 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1 患者临终前心理反应 1.1 悲痛、忧伤心理当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已处于治疗无望的阶段,将不久离开人 世时,他们的心情处于极其悲痛之中,有些家属由于震惊而无法克制自己的感情,在患者 面前痛哭流涕,更影响了患者的情绪,加重了病情。 1.2 愤怒、绝望心理有些患者得知患有晚期肿瘤时,认为上天不公,厄运为什么偏 偏降临到自己的头上,随着患者五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乞求期、抑郁期、接受期的心 理转化过程,对于患者的这些表现,其家属及护理人员则是他们发泄情绪的重要对象,如 他们稍有对抗表示,则会导致患者情绪更坏,加速病情恶化。 1.3 悲观、失望心理临终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症状日益加重,其家属长期陪伴,精神、体力和经济的耗费,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治疗 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1.4 接受、牵挂心理患者对离开人世已有思想准备,但对家事尚存着种种牵挂,如 子女上学、就业及家庭纠纷等,有的患者惧怕死的痛苦等等。 2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2.1 交谈与疏导临终患者大多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心理异常痛苦而不能自拨。护士应同情和理解患者,多与患者交谈,设法了解患者的心理与需要。与患者交谈时,应 温柔地握住患者的手,温和地与之交谈,切忌在言语上流露出对患者的嫌弃,不能使患者 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对临终患者而言,同情的询问和交谈比任何药物治疗都有效,除患者 自己要求出院外,不能把临终患者推出院外,推出院外就等于宣布患者死亡,使患者丧失 生活的信心。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位编号: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单位联系电话 所在分校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职称

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制 二○年月日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

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 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 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 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 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 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 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 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 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 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 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 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 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 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 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 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目录 1什么是心理护理 (5) 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 (5)

临终患者的护理 教案

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教案 任课教师:陈捷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班级:2013级护理5、10班 章节课题: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2、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3、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 1.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2.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课件教学 教学效果: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并有机地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总体授课效果:同学比较满意。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重点介绍有关死亡及临终护理的知识。 第一节概述 濒死又称临终。一般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的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一、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为: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要求以上四条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影响,即可作出死亡的诊断。 二、临终的时限 关于临终的时间范围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过程可长可短。 三、临终的原因 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目前人类主要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由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导致死亡人数比其它任何疾病都要多,1996年占全球总死亡例数的30%左右,癌症则占12%左右。 四、临终的过程 临终过程的长短没有一定的时限,有时可以很短暂,只持续几周,几天,甚至几小时,有时则很长,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死亡,如晚期肿瘤、慢性疾病所导致脏器功能衰竭等。 五、死亡的过程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骤然结束,而是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医学将死亡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个时期。 (一)濒死期(临终期) 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而脑干以下的神经功能尚存,但由于失去上位中枢神经的控制而处于紊乱状态。病人表现神志不清,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代谢紊乱,各种反应迟钝,肌张力丧失。 (二)临床死亡期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质下部分,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三)生物学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又称全脑死亡、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人体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完全停止,无任何复苏希望,并且尸体将出现以下变化: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对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姓名:邓玲玲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护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

病恶化,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们同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一、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 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理,家庭成员尽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对其言语、表情、举止行为的观察,采取特殊手段来了解患者不正确的认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恢复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 【关键词】偏瘫心理护理 偏瘫是由于脑部疾患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偏瘫的患者大多数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的瘫痪、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了破坏,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由于患者人格特点、身体情况、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残疾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表现也不一样。常见的心理分期如下:1震惊期。2否认期。3抑郁期。4反对独立期。5适应期。由于每位患者情况的不同,他可以经历五个时期的全部过程,也可能只经历其中的1-2两过程。作为护理人员,要掌握每一时期患者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震惊期 1.1 临床表现

1.1.1 患者不能正视和接受巨大、严重事件的打击,甚至不敢想象它的后果。 1.1.2 感情和身体的麻木状态维持短时间或几天。 1.1.3 临床表现为吓呆了、迷惑、不知所措,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或表现默、无感觉、无反应。 1.1.4 常见于意外致残或突然得知身患绝症的患者。 1.2 护理措施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密切注意患者感情变化,给予紧急情况的照顾和处理,一般采用解释、安慰为主的支持疗法,减轻患者恐惧不安的情结,可根据病情给予少量镇静药物。 1.2.1 帮助患者应付各种困难,渡过难关;帮助患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恢复自信心。 1.2.2 让患者有机会倾诉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减少心理负担。 1.2.3 提供正确的知识,经说明与指导,改善患者的观念,养成较合理的适应方式。 2 否认期 2.1 临床表现 2.1.1 患者面对自己的伤残或疾病抱有侥幸心理,对病情产生部分或完全曲解,以躲避心理负担与痛苦。否认自己的实际情况是患者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暂时保护患者,使他有时间慢慢承认疾病或损伤的存在,减轻忧伤悲痛的情绪。否认心理可抵挡不愉快的现实,暂时不降低康复效能。

基础护理学 第十五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患者的护理 一、疼痛概述 疼痛: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疼痛的含义:痛觉(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 痛反应(个体对疼痛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变化) 疼痛的特征:1、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 2、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 3、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 (一)原因:温度刺激、化学刺激、物理损伤、病理改变、心理因素 (二)发生机制 (三)分类 1.疼痛病程:⑴急性痛⑵慢性痛 2.疼痛程度:⑴微痛⑵轻痛⑶甚痛⑷剧痛 3.疼痛性质:⑴钝痛(酸痛、胀痛、闷痛)⑵锐痛(刺痛、绞痛、灼痛、切割通)⑶其他 4.疼痛起始部位和传导途径 ⑴皮肤痛:疼痛刺激来自于体表,因皮肤黏膜膜受损引起 ⑵躯体痛:由于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引起 ⑶内脏痛:因内脏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想刺激等引起 ⑷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引起疼痛的同时体表某部位也有痛感 ⑸假性痛:指去除病变部位后仍感到相应部位的疼痛 ⑹神经痛:神经受损所致 5.疼痛的部位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1.精神方面:抑郁、焦虑、愤怒、恐惧 2.生理方面: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快、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生化反应 3.行为方面 二、影响疼痛的因素

客观因素:年龄、宗教信仰、环境变化、社会支持、行为作用、医源性因素 主观因素:以往疼痛的经验、注意力、情绪、对疼痛的态度 三、疼痛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的内容⑴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 ⑵社会因素 ⑶医疗史 ⑷镇痛效果的评估 2.评估的方法⑴询问病史 ⑵观察与体格检查 ⑶评估工具的使用1、数字评分法(NRS) 2、文字描述评定法(VDS)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4、面部表情图(FES) 5、Prince-Henry评分法:主要适用于胸腹部大手术后或气管切开 插管不能说话的患者,需要在术前训练 患者用手势来表达疼痛程度。 6、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WHO的疼痛分级标准(※) ? 0级:指无痛。 ? 1级(轻度疼痛):平卧时无疼痛,翻身咳嗽时有轻度疼痛,但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 ? 2级(中度疼痛):静卧时痛,翻身咳嗽时加剧,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 ? 3级(重度疼痛):静卧时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用镇痛药。 (二)护理原则 1.全面、准确、持续性地评估患者疼痛 2.消除和缓解疼痛 3.协助病因治疗和及时准确用药 4.社会支持和健康教育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