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绪论 (1)

1.1临床资料 (1)

1.2临床分型 (2)

1.2.1抑郁心理 (2)

1.2.2焦虑恐惧心理 (2)

1.3心理特点 (2)

1.3.1共性的心理特点 (2)

1.3.2差异性的心理特点 (2)

1.4心理分析 (3)

1.4.1急性期的心理分析 (3)

1.4.2恢复期的心理分析 (3)

1.4.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分析 (3)

第二章治疗方法与心理护理 (4)

2.1 治疗方法 (4)

2.2 心理护理 (4)

2.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4)

2.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5)

2.2.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护理 (6)

2.2.4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6)

第三章结果 (6)

第四章结论 (7)

第五章体会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其在心理和生理功能尽早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8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分析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焦虑恐惧心理、抑郁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从多方面细致入微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85%的患者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减轻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关键词:中风;偏瘫;心理护理

第一章绪论

中风是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极高的疾病。其中中风后偏瘫属于常见的后遗症。偏瘫患者大多在一瞬间出现难以适应的一侧肢体瘫痪,使长年习惯的平衡、对称性的运动感觉遭到破坏[2],因此,患者从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均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据统计,在存活中的脑卒中病患者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丧失能力(偏瘫,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困难,感觉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患者之前正常生活发生明显的差距,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障碍。一些悲观、心理脆弱的患者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通过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从多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得到康复。因此,加强中风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通过对80例清醒的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树立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本科室2014年1月份至2014年8月份之间入院康复治疗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80例脑卒中患者中,其中男性为58例,占72.5%,女性为22例,占27.5%。年龄最小的17岁,年龄最大的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7.11±7.15)岁。年龄60岁以上的50例,占60%,60岁以下的30例,占40%。文化程度:文盲19例,小学文化11例,初中文化35例,高中及以上文化15例。其中家庭妇女30例,退休工人41例,退休干部9例。临床诊断均经头颅CT或MRI 证实,患脑梗塞57例,占71.25%,脑出血23例,占28.75%;左侧偏瘫31例,右侧偏瘫38例。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其中2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和吞咽功能障碍,5例患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和后遗症。

1.2临床分型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情绪反应状态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心理类型:抑郁心理和焦虑恐惧心理。

1.2.1抑郁心理

主要由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而逐渐产生抑郁心理:主要表现为:精力不足,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主要症状有疲乏无力;认为自己没用,逐渐失去生活积极性,逃避日常生活;严重者可出现对生活失去信心、拒绝治疗、轻生等极端行为。

1.2.2焦虑恐惧心理

由于脑卒中患者的机体损伤大,愈后效果不好,并且治疗时间又长,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心理,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理脆弱,文化水平有限,无法正视疾病,更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主要表现为:焦虑不安,心神不定,情绪急躁、易怒、紧张等心理状态。这类患者害怕将来被亲人遗弃和嫌弃,对医务人员不信任,抵触陌生的医疗环境及治疗工作;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1.3心理特点

1.3.1共性的心理特点

脑卒中患者都是从一个运动自如的状态突然致病,如在工作和生活上能自理的人突然变成偏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出现有沉闷不语、烦躁多虑、悲观厌世、痛苦失望、伤心流泪等共性的心理特点。

1.3.2差异性心理特点

由于职业、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出现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较有知识或修养的脑卒中患者:思想上易出现的最大痛苦时病瘫在床,一切工作及存在的问题无法安排和解决,虽然不善于表述,但内心确实很苦闷,今后不能再回到岗位上,感到要与同事分手而伤心,情绪上易波动。

②文化水平稍低的脑卒中患者:性格较固执、适应力较差、反应也迟钝、思想上单纯考虑问题简单,担心医疗费用高、焦虑以后不能再参加劳动养活自己而感到绝望,对突然发病不能正确对待,忍受不了这种打击和偏瘫带来的痛苦,拒绝对其进行的治疗及饮食,有的脑卒中患者甚至有产生轻生的念头。

1.4心理分析

1.4.1急性期心理分析

脑卒中患者因发病急,易产生生命危险和不良预后等恶性刺激,使病人的心理准备不足易产生异常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和情感麻木,失去了生活的兴趣,甚至有自杀轻生的想法和行为。

1.4.2恢复期的心理分析

脑卒中患者随着治疗和康复的进行,由于自身躯体疾病的挫折,病人对病情及预后有所领悟和了解,认识到自己残疾了,对疾病的后果担心,不愿成为残疾人或依赖他人,表现为情绪消沉、失眠乏力、心境压抑、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仍有自杀想法和行为[1]。

1.4.3回归社会期的心理分析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方便,极易产生悲观、抗拒、消极的情绪,以致拒绝治疗,因而加重病情,影响患者康复。病人开始承认自己残疾及残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开始控制自身的残疾,发挥自身的潜能,以新的角色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