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课题论证
一、研究题目
《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喜读乐写,每个语文教师都在为之不断努力。
大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要回归自然”,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有个性地写,写出生命的真实。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交上来的作文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是《作文选》、《课课通》的翻版,尽是套路套话,没有一点生气和活力。
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七八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来呢?我们是否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写作的素材?是否可以让孩子从写一段话开始对写作真正地感兴趣?是否可以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孩子的写作服务呢?经过我的思考,我认为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在教材中灵活巧妙地融进“小练笔”训练,加大小练笔的密度,提高小练笔的质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只要我们活用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学生一定能通过小练笔在写作天地中自由翱翔。
(二)意义
通过研究,以“课堂练笔”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1、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上,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研究》主编旺晓铅同志说过:“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使其作文水平日有长进,不断提高。”因此,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小练笔”。
2、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如意。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灵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积累明显不足,入不付出的矛盾较为突出。而小练笔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相对于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更紧密,能及时地记录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素材、方法、阅读等方面为大作文打好基础。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小练笔不但能使他们拥有自我表达或人际交往的可能,也能让他们从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3、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4、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的界
定
(1)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
(2)小练笔:就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3)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如何让每个学生喜欢作文,学好作文,打好基础,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练笔训练的研究,是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结合起来,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培养习作兴趣,减缓作文教学的坡度,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杜威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学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学校教学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杜威大力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活动观,以他积极实践的“做中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小练笔教学思想的内涵,推动了小练笔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
2、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验和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我国不少中小学在小练笔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九十年代初,小练笔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练笔的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高潮。
3、在小练笔的研究上,虽然我们还没看到一所学校对小学课堂小练笔进行整体实验研究的报道,但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早已对课堂小练笔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小学语文教学》等教学杂志刊载小练笔研究的文章,广大语文教师和有关专家对小学课堂小练笔在理论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一切都为我们开展课堂小练笔的教学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明显告诉广大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教材资源为作文教学服务,让学生将从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及时地迁移和运用到习作中去。
2、指导性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对于作文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仅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知识积累,还包括对经验的、情感的和审美的及灵感的积累。而“小练笔”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训练的积累方式。积累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一个有众多心理因素参与的复杂学习过程。语文学习除了语言积累,还必须注意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程度和观察角度直接影响到他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理解程度。阅读教学中“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
3、生活是作文之源。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作文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
4、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六、课题可行性分析
细细品读入选教材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出自专家、名师精挑细选之作,它们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其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写作的范本。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