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武市产城融合发展改革试点方案
为支持邵武市加快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探索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省城镇化事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园区升级行动、城区融合行动和旅游区建设行动等“三区行动”为抓手,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产业-城市”空间复合体,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积极态势。推动规划建设、人口管理、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改革,建成“生态美、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二)发展目标
推动邵武市加快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到2015年,“三区行动”进展顺利,产城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协调,林产加工、纺
— 1 —
织服装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生物、食品和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城四翼”城市框架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进一步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市域总人口达到30万人,市区人口达到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6:48:36。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到2020年,“三区行动”阶段性完成,产城融合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高度一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壮大做强,旅游业成为重要增长极,主要产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基本完备,“一城四翼”城区格局基本成型,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覆盖新城区,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市域总人口达到35万人,市区人口达到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10:50:40。人口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体制机制等各类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三区”发展,增强城镇化发展带动力
1. 实施“园区升级行动”
按照产城融合理念,推动产业园区从职住分离向功能复合转变,从单一生产型区域向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多元化、
— 1 —
多功能、多点支撑的城市产业功能区转型。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积聚企业,以企业振兴产业,重点推进邵武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纺织工业园区等三大工业平台建设。邵武经济开发区,规划向香铺、吞源、朱山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林产加工业,提升初级产品板材层次,加快室内装饰材料、高档进口木家具、竹制家居用品的发展,着力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竹木加工基地,积极争取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规划向行岭、下沙方向推进,与屯上、下沙、晒口工业平台连片发展,重点发展以氟、硅、炭材料为主体的新材料,研发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扩区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水北规划纺织工业园,依托邵武火电厂扩建实施热电联产,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业, 以染整环节为中心,上游向棉纺、织造产业延伸,下游向服装加工、鞋帽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
夯实园区基础设施。用好用足“低丘缓坡地利用开发”试点政策,拉开园区框架。强化城市功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协调好产业设施、居住设施、服务设施等在园区及周边范围的合理布局,注重与临近区域设施资源的共建共享。强化土地节约集约,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园区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区。科学设置园区管理机构,强化园区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实现政区合一。配套完善商贸物流体系,促进海关设立监管场所,加快建设集市
— 1 —
场信息、现代仓储、快递配送、多式联运和市场展示及交易、商检及海关报关一站式服务为一体的物流专业园区,打造省级物流园。
2. 实施“城区融合行动”
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管理试点,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加强规划之间有效衔接。
按照产城融合目标要求,推进“一城四翼”融合发展的市区格局。东翼,中心城区向东结合金塘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延伸至吴家塘镇;南翼,中心城区向南依托邵武经济开发区建设,延伸至城郊镇香铺村;西翼,中心城区向西沿生态休闲旅游区向龙斗方向带状拓展;北翼,中心城区向北规划纺织工业园,延伸至水北镇大漠村。将城郊镇、水北镇、下沙镇和吴家塘镇纳入城区统筹发展,逐步形成东起吴家塘镇,西至水北镇龙斗村,南至城郊镇香铺村,北至水北镇大漠村的城市框架,规划控制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提高中心城区对园区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城市二环路建设工程,扩大城市建成区框架。推动芹田片区、坪上片区和苦竹湾片区的整体开发,扩大城市容量,为吸引外来人口落户创造洼地环境。按照覆盖园区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坚持公交优先,建设中心客运站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完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完善市政公用设施,
— 1 —
加快城市第二饮用水源、城市排水、管道燃气等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加大园区公共租赁房、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加大商业业态布局,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形成辐射闽赣周边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发挥“山、水、绿”优势,建设精品山水园林城市。
3. 实施“旅游区建设行动”
积极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实现“游武夷金湖、驻福地邵武”。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硬实力”基础,以张三丰太极文化、儒学和平文化为“软实力”依托,加快养生游、文化游、休闲游产品开发。加大和平古镇、金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力度,高水准做好和平旅游度假小镇规划,着力推进和平古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整合博物馆、民俗馆、李纲馆等资源,提升天成奇峡、云灵山漂流、国家森林公园等山水旅游景区,打造以文化山水为品牌,以欢乐体验为主导的文化山水欢乐走廊,发展养生旅游;持续开展龙舟赛、摩托车越野赛和太极拳等体育赛事,发展运动康体休闲游;加快温泉项目开发,打响氧吧温泉品牌,将太极养生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养生产品。加大旅游扶持力度,不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旅游产品线,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福建省旅游经济强县。
(二)创新土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高效利用
1. 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