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83 工厂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方式转变的四大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方式转变的四大要点
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给工厂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阻碍,只有落实精益管理才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正确方向。但应该如何通过开展精益生产管理,实现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方式转变,是目前许多工厂企业都面临着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对“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所谓“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蹩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各生产阶段内的“物流”和“信息流”则是以“零件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使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产生如下弊端:一是生产计划与作业计划相脱节,计划、控制力弱。二是各个零部件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进行生产使库存大量增加。三是生产缺乏柔性,对市场反应能力低。
现代生产管理要求“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所谓“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以零件为单位组织安排。它不仅在生产阶段内部“物流”和“信息流”的传递是以零件为单位,而且在各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也是如此。
“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的优点是:由于以“零件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在各生产阶段内部和各生产阶段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即以零件为单位,可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成为“一揽子”计划。
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之间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即整个生产过程受到严格、有序的控制。
其次要将由管理工作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非标准化转变为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精益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将经常性的重复出现的工作和偶然发生的事件区分开。对于经常性的重复出现的管理工作,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处理那些偶发出件上,在生产现场要推广应用建立在动作分析、作业研究基础上的“模特法”、“5S管理”、“定置管理”和“目视管理”等,以实现生产现场的秩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和文明化。
再次,我们应该通过软件系统实行管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业务的标准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在管理手段上,由手工管理转变为信息化管理。数据资料的完整化和准确化,能够为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进行改善时带来极大的帮助。
信息化管理具有巨大的潜力,它的应用需要建立在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经营综合管理体制与模式,并进一步朝着经营与生产一体化、制造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信息化管理在生产管理当中的运用如:市场预测、决策,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控制,产品设计,工艺工装和产品的生产制造,人事档案、劳动工资、材料库存、成本管理等方面。
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从而更加灵活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并且在企业生产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最后,我们应该通过结合精益生产的管理手段,和引进高柔性、低成本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建设精益生产线,实现由少品种、大量生产方式转变为多品数、小批量生产方式。
在时代进展到今天,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少品种大量生产方式,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弱点。
而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管理方法两方面,使大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中小批量混合生产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主流。
但是,生产方式的这种转变使得在大量生产方式下靠增加批量降低成本的方法不再行得通。因此我们在进行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采用精益管理手段,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生产成本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