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艺思想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风文艺思想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要求

摘要:胡风文艺思想是对新文学某种局限性的一次反思,一次还不很成熟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其纵向表现为。虽然在胡风那个年代,压倒多数的文艺理论将胡风的思想批判的体无完肤,甚至是以此为胡风定罪,但这并不影响胡风的重要文艺思想对以后的文艺作品和创作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胡风文艺思想文艺与生活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的悲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胡风谈到诗人时曾经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他将战士和诗人看作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胡风就是一位融战士与诗人于一体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其独立不羁的主观战斗精神、爱憎分明的批判精神、执著于面对现实的精神,从事文学运动和理论批评,却遭到了令。

敏于感受时代脉搏的激情诗人,是一个长于形象思维的诗人,同时具有不弱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思维,这是在胡风《时间停止了》发表后时代对胡风最大的评价。从诗中可以当时很多文人对新时代的到来,大部分人是充满了欣喜,非常欣喜之情的。这可以说是当年一个比较真实的心理状态,因为穷苦的人民有了土地,开始翻身做了主人:因为清苦的工人寻找到了新的职业,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时的气氛让人感觉到新的时代到来,但是人们同时也隐约看到了作为文艺理论家的胡风在诗中对未来文化状态自己的隐隐担忧以及对文艺会不会出现灰色时期的担忧。

胡风的这种担忧并不是毫无前兆的,1949年7月,在尚未改名为首都的北平,举行的解放区革命作家和国统区进步作家会师大会上,毛泽东主席从政治高度发表的作为文艺界指导思想的理论与胡风当时强调的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整个文学理论还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基础上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会上,矛盾把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贬的一无是处,其中特别对胡风的文艺理论和编辑工作不点名的进行批判。但这些并不影响胡风重要文艺思想对文艺界的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文艺与生活关系上的重要理论及对鲁迅创作传统的延续,对当时和现代的文学发展以及作家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文艺作品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

文艺创作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由于作家的灵感呢,还是由于功利的目的?如果说是作家的灵感,那灵感是怎样发生的,是不是受限制,如果说是由于功利的目的,那目的是怎样在创作过程的以前或中间活动的呢?胡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的阐释,也因此对文艺作品提出了了要求。

(一)文艺要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胡风站在一个诗人的立场上,从诗人普式庚的诗句“不是为了生活底吵闹/也不是为了利欲或斗争/我们是为了灵感/为了天的言语和祈祷而生”出发进行文艺来源论的反驳。这也是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们所常引用的诗句,在他们看来,这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在中国,新文学在一开始就发生了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人们说,文艺应该描写现实生活,尤其是现实生活底黑暗、痛苦、残酷等,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者却以为文艺目的的只应该是创作着理想的境界,美得境界,作者应该表现的是热情、幻想、信仰等。这就好比是一些营养学家呼喊着燕窝熊掌是大补,号召人们吃燕窝熊,却忽略了普通大众的经济能力,而那些只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从舞蹈、音乐和诗细细谈起,这三者共同的特征是旋律,而这些旋律就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又是生活的重要构成部

分,因此胡风总结出文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胡风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便是要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

(二)文艺要反映生活。

之前胡风肯定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理论观点,肯定文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因此文艺也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也就是说文艺底内容是从生活中取来,是对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书面表现。就像为什么从但丁的《神曲》起,在中世纪的西欧,诗歌里面有奇迹和幻想,天国和地狱呢?那正是因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又为什么在宗教的诗篇以外,出现了那么多充满奇迹的军事英雄诗和骑士故事呢?那是因为需要诗歌将贵族或骑士英雄化,神化,赞美武士道。因此在文艺作品中我们会看到生活中常见的爱情,阶级斗争,劳动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再现。于是,在所有文艺作品中都会集中反映某一主题,它是整个文艺作品的中心意义,是实际生活的素材经过作者底观点整理了或引申了以后的东西。再有了主题后作者才能运用文字在形式上将这一主题及原有的生活素材反映出来,形成跃于纸上的艺术作品。因此文艺作品并不能单纯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要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多数人的文化品位。

(三)文艺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

文艺生生活的反映,但能够真实地反应生活,能够真实地地反映生活脉搏的作品,才是好的,伟大的。成功的文艺,伟大的文艺必须是向着历史上的进步势力的方向。文艺虽然是生活的反映,并不是说文艺像一面镜子,平面的没有差别地反映生活的一切细节。能够说明生活里的进步的趋势,能够说明在万花缭乱的生活里面看到的感觉到贯穿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脉络者,才是有真实性的作品。因此文艺并不是生活的复写,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必须是作家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和作家的主观活动起了化学作用后的结果。文艺不是生活的奴隶,不向眼前的生活屈服,他必须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能够有把生活向前推进的力量。

但在胡风的《三十万言书》中,胡风对生活或生活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一层次的阐释,这也正是他与林默涵及何其芳在理论上的很大差别。对与生活实践,胡风同样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离开实践来抽象地强调‘更重要的是忠于现实’那只能是无助和无结果的直观,引向不可知论,达到取消忠于现实的结果而已”他利用“高尔基为何会成为高尔基”这一实例,来说明生活实践在文艺中同样重要,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来源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有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生活实践这一基础,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文艺创作者要有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涵是文艺创作者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熔铸自己思想感情,或是赞同的肯定,或是批判的否定。而客观对象也能够以其不可肆意更改的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文艺创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的思想感情。这个“相生相克”的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而能够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这一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和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的三大支柱是:一、“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二、“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三、“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他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