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内容分析】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即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② 注重“协调”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要求我们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7、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二)哲学常识
1、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道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
⑵要坚持协调发展,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特别要解决地域、城乡问题,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⑶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⑷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4、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5、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
6、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中心开展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就必然要把社会保障覆盖率、就业率、教育作为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大学生分配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灾民缺粮问题,失学儿童教育问题,群众的医疗健康问题,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等,始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大事”。
(3)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4)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3、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最终受益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试题选编】
1、材料一:在过去的25年里,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等许多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
① 全面的观点: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同时又互相依赖、互相统一的关系,我们既要看到这一方,又要看到那一方,既要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要促进社会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这正如十六大报告所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支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文明的发展道路。
8、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为改革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趋利避害,不断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对外开放中求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扩大开放。
深刻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树立新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落实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需要。
(2)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③ “可持续” 坚持了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世界,它要求我们用发展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事物。事物在每个发展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不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学会照应事物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立足今天,面向未来,确定发展目标。首先要看到今天存在的“人口剧增、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昨天的发展带给今天的不利方面,重新审视昨天所走过的道路,为明天的发展记取教训;其次还要看到,今天的发展一定要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以不断地持续的发展的道路。
⑸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⑹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⑺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理论分析】
(一)经济常识: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支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0、科学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去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11、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辨证关系原理,科学的发展观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学习、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改造主观世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推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政治学思考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市场调节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这就要求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考虑,全面把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和完善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2007高考时政专题四:坚持科学发展观
【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制定“十一五计划”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六届六中全会也一再强调,原因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主要矛盾的观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在能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以人为中心开展我们的经济与社会活动,就必然要把社会保障覆盖率、就业率、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大学生分配问题,农民增收问题,灾民缺粮问题,失学儿童教育问题,群众的医疗健康问题,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等,始终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大事”。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解决好科学发展的问题,需要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就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6、 主次矛盾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考
9、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并提出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深化和发展,它的实施必将对人们实践活动发挥重大的指导作用
2、意识的反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3、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扩展和推移: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我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