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急速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看待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急速发展
【摘要】对待新事物要敞开心扉,当时代更新时,艺术也随之更新。

社会是在发展变化的,艺术对这种变化的形式不作出反应和调整的话,也必将被淘汰。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艺术家感性与理性和谐的过程,理性的看待中国现当代的发展,既不冒进也不保守。

【关键词】理性;中国现当代艺术;美术史脉络;发展演变
当时代更新时,艺术也随之更新,当艺术更新时,我们也必须随之而更新。

我们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一种休戚相关之感。

正是艺术告诉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艺术使我们认识了自己。

艺术的前进,并不是人们在当时就能发觉的,因为,它不仅揭示当今世界的真理还揭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超越人们的常识。

这也是为什么,大众不能在当下立马理解艺术。

有时,甚至会把它的“前进”当做倒退。

人们面对新的事物,而又对它不甚了解时便会觉得气恼,甚至排斥。

人是活在秩序下的动物,一旦有什么打破常规,便会让人们觉得不安。

但是,我们也需要新一代的大师。

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认识到这个问题。

他预见到生活环境将变化得越来越快,一切领域都将会有剧烈调整。

艺术将必须与它们保持一致来表达“我们新情感的内在美”。

三百年前,托马斯.布朗爵士写下“世界的巨大转变已经形成”而贡布里希则直接声称“假如艺术不能发展,每个人都埋头于自己的事情的话,那种彻底的孤独感将
会盛行”。

在19世纪之前,法国的官方沙龙将“神话题材”列为“最高尚的题材”。

回望中国五四以后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其中最繁荣的“题材”便是描绘事物,即讲究把一件事物“画的像”。

“画得像”是容易建立起规则的最简单的规则,任何人都可以用肉眼来做出评价。

无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建立时期,中国最优秀的画家是那些被官方承认的人,他们的绘画记录时代变迁,例如,红军过草地这样的历史题材被列为“最高尚的题材”。

西方到了19世纪,对社会和统治者那种旧的信念在经受19世纪多次革命冲击后,也分崩离析。

绘画的纪实和解说作用很快被排除于艺术之外。

人类想想活动中的一个重大改变;即从比喻到象征。

到了19世纪80年代,想像的作用已经开始越来越大,象征表达出绘画中长期受到压抑的思想。

印象派出现后,在画中,艺术家的感觉才是主题。

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动荡之中,从前所拥有的共同信仰和信念被颠覆,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唯一能够完全信赖的就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中国的画坛充斥着两种声音,一种是“冒进主义”者,认为我们当代中国画坛过于死板保守,宣扬画家们应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自我”激发灵魂的“疯癫”。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保留传统,恪守学院制度,蔑视一切不写实的绘画。

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没有理性的回顾油画的发展历史。

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前进的,是呈螺旋上升中,量变引起质变,如果没有西方那样长时期的沉淀
和发展改革,却又用西方价值系统去衡量中国现当代艺术,这一纰漏一直存在于中国画坛。

在西方的油画史中,拉斐尔为教宗服务过,出现过“荷兰画”以卖画为生的画派,也有鲁本斯那样的贵族画家,直到真正的革新“印象派”的出现。

但油画作为舶来品在中国并没有西方那么长时间的发展,而是像一枚青涩的果实被激素催化迅速膨胀。

没有遵循“脉络”,没有传统继承,所有的西方画派一拥而入,让人应接不暇,无从思考。

就像中国现当代画坛的两位先驱,徐悲鸿和林风眠,一个重写实,对人体写生孜孜不倦,一个重感觉,用厚重油彩表现意象中的鸡冠花,颇有“塞尚”之态。

两人交战,互相不认同对方,引起轩然大波,就是因为中国的油画发展史的断层,导致没有根基的状态。

塞尚懂得艺术风格的传承与结构,打破规则建立在了解规则上,他崇尚古典传统的明晰性,复杂性,结构的巧妙,细腻的表现方式。

从他的作品《静物》中,可以看到他那精心布局的构图,每一个果子的位置都恰如其分,颜色的运用得当,整个画面充满了冷静的克制感又不失艺术家自己的性格。

塞尚知道,没有人愿意读一篇随便拼凑的文章正如没有人愿意欣赏一幅胡乱
涂得画。

工业发明发展的同时艺术的特权已经逐渐消退。

要了解事实,人们可以浏览报纸,翻阅杂志或观看电视。

为了娱乐,人们去看电影。

自从有了优秀的人物摄影师,肖像油画就显得缺乏真实感。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调动着人们的感官积极性。

从这一方面说,艺
术的一些早期特性已经消退。

但这些特性不是艺术发展的唯一条件。

高更曾经说:“与音乐一样,绘画通过各种感官媒介对心灵产生作用”。

艺术的价值标准变得越来越复杂,评估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

中国现代主义艺术在“追求感觉”的路途上绽放了多姿多彩景象,而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标榜“天才”的艺术标准和“自由感觉”姿态貌似合理,却背离历史发展观。

如果只单纯的追求“感觉”,那么就是孤立的看待事物,是形而上的观点。

在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亦可找出很多的例子,如傅抱石的“往往醉后”,就是在寻找“颠狂”状态的创作境界。

但是,它必须有“废画三千”、“功夫在画外”、“意在笔先”、“胸有成竹”等包括构想规划在内的“事先”的准备,而事后又有清醒之后的理智的挑选。

很显然,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艺术家感性与理性和谐的过程,它不可能仅仅是“感觉”的产物。

杜桑为20世纪引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概念,称为“观念等于艺术”。

接着话语权转移到了美国手里后,在艺术史上最显著的成就不是创造了“行动绘画”,“色场绘画”,也不是因为出现了“波普艺术”,”偶发艺术”“极简艺术”而是由于一种社会共同意识的产生,“第一,艺术门类界限的消失,走向综合化。

”第二,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消失—走向大众化。

第三,艺术功能性的增强—走向观念化。

艺术家的身份不再局限于画匠,更可能化身为政治家,批评人,诗人。

第四,反传统观念的极化—走向反艺术。

第五,民族界限的消失——走向国际化。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就是出于这样一个尴尬的位置,一方面在拼命追赶西方的脚步,制造出许多光怪陆离的观念作品,另一方面,又拒绝这些作品进入主流的文化区域。

理性的看待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要把当代艺术扼杀在摇篮里,也不是评价一幅画要画得像才是标准。

更不是对于不理解的事物就用拒绝的态度。

弗兰克.斯特拉在1964年说的很明确的说“人们可能会在任何一副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前面久久站立,流连忘返,对颜料的深度和曲折变化以及整个画家的笔法风格琢磨几个小时。

”要去理解和欣赏一幅抽象画要比爱上一幅古典仕女图要难得多。

它需要观赏者用品赏音乐的态度对绘画敞开心扉。

就好比,在纯音乐中即使没有语言的叙述,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喜怒哀乐。

而一幅画也同样能深入人心,这就是评价一幅画的标准。

在许多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评论中,不乏许许多多悲观者,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从油画作坊“大芬村”到北京798,中国的当代艺术从商品复制时代到拍卖泡沫时期,一直都涌现出对自己诚实、对艺术认真、对文化和社会富有责任感的当代艺术家们,选择冷静的思考与合理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常宁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3]文森特·梵高.亲爱的提奥——梵高对生活、艺术及未来的言说[m].平野,译.南海出版公司,2001.
[4]吴永强.外国美术史——传统与现代[m].海南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